【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双器官偶联三维层状一体化芯片
本专利技术属于培养器官芯片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双器官偶联三维层状一体化芯片。
技术介绍
近年来以哈佛大学WYSS研究所为首的科学家提出了器官芯片的概念,希望能够用微芯片复制人体器官的功能,从而在药物研发过程中减少甚至取代备受争议的动物实验,使临床转化应用变得更为简便还可实现疾病的理想化离体诊断。器官芯片是由计算机内存条大小的透明柔性聚合物构成,内部是中空的微流体通道,通道内衬活的人类细胞。研究人员通过设计模拟出人体器官的生理与机械功能,在药物测试中实时观察细胞的反应情况。已开发出的芯片包括肺、心脏、肝脏、肾脏、血管以及骨髓等。科学家对于临床精准诊断和精准治疗过程中使用更具可预测性、更有效的手段来进行疾病预警和有效安全用药的探索从未停止过。目前主要利用实验动物和细胞模型开展上述科学问题的研究。然而,人体与动物表观遗传的非一致性,以及孤立细胞模型微环境无法模拟靶向器官的在体状态,同时伦理学的限制,这些都是当下疾病诊断与治疗研究难以回避的现实问题和挑战,严重制约了我们对人类疾病的科学认识,急需新的模型的出现。为解决此问题,目前开发出的单个器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双器官偶联三维层状一体化芯片,其特征在于:包括由上至下依次设置的第一聚甲基丙烯酸甲酯层(1)、第一聚二甲基硅氧烷层(2)、第二聚二甲基硅氧烷层(3)和第二聚甲基丙烯酸甲酯层(4),所述第一聚二甲基硅氧烷层(2)和第二聚二甲基硅氧烷层(3)的贴合面上间隔开设有两个培养池,每个培养池均设置有由第一聚甲基丙烯酸甲酯层(2)上表面延伸至培养池内的进口管(11)和出口管(12)。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双器官偶联三维层状一体化芯片,其特征在于:包括由上至下依次设置的第一聚甲基丙烯酸甲酯层(1)、第一聚二甲基硅氧烷层(2)、第二聚二甲基硅氧烷层(3)和第二聚甲基丙烯酸甲酯层(4),所述第一聚二甲基硅氧烷层(2)和第二聚二甲基硅氧烷层(3)的贴合面上间隔开设有两个培养池,每个培养池均设置有由第一聚甲基丙烯酸甲酯层(2)上表面延伸至培养池内的进口管(11)和出口管(12)。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双器官偶联三维层状一体化芯片,其特征在于:所述进口管(11)延伸至培养池的左侧底部,所述出口管(12)延伸至培养池的右侧顶部。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双器官偶联三维层状一体化芯片,其特...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