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中山大学专利>正文

一种表面局部浸润性可控基底及其应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0670908 阅读:47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3-27 15:57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表面局部浸润性可控基底,利用该基底可构建三维细胞共培养模型,所述表面局部浸润性可控基底包含超疏水的惰性表面和在所述惰性表面上的图案化电极,且该图案化电极的表面浸润性可控,控制表面浸润性的方法是首先通过微加工等方法制备出图案化电极,然后通过分子修饰改变图案化电极的表面化学成分,使其表面变为超疏水;利用电解析等使该图案化电极的表面进行化学分子脱附,图案化电极表面变为亲水,且上述过程可逆,实现浸润性可控,同时惰性表面不全部被图案化电极覆盖。本发明专利技术将所述基底用于制备三维细胞共培养模型,极大地简化了现有制备细胞三维共培养细胞模型的操作及方法。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表面局部浸润性可控基底及其应用
本专利技术涉及微纳加工技术和细胞培养
,更具体地,涉及一种表面局部浸润性可控基底及其应用。
技术介绍
近几年随着微加工技术而发展起来的体外三维模型,结构简单的有微组织(micro-tissμe),更为复杂的是器官芯片(organs-on-achip)。体外三维模型通过将多种细胞构筑成模拟体内组织、器官的三维结构,使其接近或达到组织、器官水平的功能,从而可以进行生物学基础研究、药物筛选以及组织工程研究。举例,MIT的SangeetaBhatia利用软刻蚀技术制备了微井阵列,在阵列里培养肝原代细胞,在阵列周围则培养成纤维细胞。基于该体外肝脏系统,作者研究了干细胞功能相关蛋白的表达情况,以及对毒素的耐受性。清华大学的孙伟课题组利用3D打印的方法,制备了含有Hela细胞的网格状水凝胶结构。多伦多大学的WarrenChan课题组将肿瘤细胞置于微流管道中,构建了纳米颗粒的渗透模型。尽管上述模型能够在不同程度上模拟肿瘤组织的复杂环境,但有的结构相对简单,如肿瘤细胞和正常细胞分隔在不同的区域;有的可控因素相对较少,如肿瘤组织的尺寸难以调控。发展构建体外三维肿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表面局部浸润性可控基底,其特征在于,包括超疏水的惰性表面和在所述惰性表面上的图案化电极,且该图案化电极的表面浸润性可控。

【技术特征摘要】
2017.08.25 CN 20171074446091.一种表面局部浸润性可控基底,其特征在于,包括超疏水的惰性表面和在所述惰性表面上的图案化电极,且该图案化电极的表面浸润性可控。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表面局部浸润性可控基底,其特征在于,控制图案化电极的表面浸润性可控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S1.在超疏水的惰性表面基底上制备出图案化电极;S2.通过分子修饰改变图案化电极的表面化学成分,使图案化电极的表面变为超疏水;再将超疏水的图案化电极的表面进行化学分子脱附,图案化电极表面变为亲水,实现浸润性可控。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表面局部浸润性可控基底,其特征在于,表面局部浸润性可控基底包括玻璃片、硅片或玻纤板。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表面局部浸润性可控基底,其特征在于,超疏水的惰性表面基底是通过表面修饰改变化学成分,成为超疏水惰性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孙康李喜梅杨明亮蒋庆
申请(专利权)人:中山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