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道混合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0661748 阅读:63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3-27 13:55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水处理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用于絮凝沉淀装置的、使絮凝剂和原水充分混合的管道混合器;它解决了现有技术所存在的水药混合效率低,使用可靠性差的技术问题,提供一种结构简单、使用可靠性和水药混合效率高的管道混合器。它包括进水加药、水药混合管和出水管,水药混合管的流道上布设有至少两个由水流自身动力推动的螺旋管和叶轮组合,每个螺旋管和叶轮组合包括一个螺旋管和设置在螺旋管内并与螺旋管同轴的叶轮;所述螺旋管包括螺旋管体和固定于螺旋管体内管壁上的若干片螺旋叶片;叶轮包括叶轮座和固定在叶轮座表面的叶轮叶片;同一个螺旋管和叶轮组合的螺旋叶片和叶轮叶片的螺旋方向相反。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管道混合器
本专利技术涉及水处理
,尤其是涉及一种用于絮凝沉淀装置的、使絮凝剂和原水充分混合的管道混合器。
技术介绍
在水处理的絮凝沉淀装置系统上,常在絮凝沉淀装置的原水入水管道上设有絮凝剂和原水的混合装置,用于使原水和絮凝剂充分均匀混合、形成一种微絮体后再进入絮凝沉淀装置主体进行进一步的絮凝沉淀处理。于2010年1月27日公开、公开号为CN201389362、名称为“用于污水处理的混凝器的混合反应管”的中国专利文件公开了一种絮凝剂和原水的混合装置,主要“包括管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管体内设有混合旋叶,所述混合旋叶设有叶片,所述混合旋叶可转动固定在管体内的轴向位置。”该专利方案存在的问题是:同一位置混合旋叶转动方向相同,搅流效果差,因此水药混合效率低;且一旦混合旋叶出现故障停止转动,则会大大增大流体阻力,相应断面水流也会因失去旋叶搅拌作用而降低水药混合效果,因此存在使用可靠性差的缺点。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主要是解决现有技术所存在的水药混合效率低,使用可靠性差的技术问题,提供一种结构简单、使用可靠性和水药混合效率高的管道混合器。本专利技术所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管道混合器,包括进水加药管、水药混合管和出水管;进水加药管上固定有加药管,水药混合管的左端和进水加药管的右端相连,水药混合管的右端和出水管左端相连;水药混合管内自左向右布设有至少两个由水流自身动力推动的螺旋管和叶轮组合,每个螺旋管和叶轮组合包括一个螺旋管和设置在螺旋管内并与螺旋管同轴的叶轮;所述螺旋管包括螺旋管体和固定于螺旋管体内表面上的若干个螺旋叶片;叶轮包括叶轮座和固定在叶轮座外表面上的若干个叶轮叶片;同一个螺旋管和叶轮组合的螺旋叶片和叶轮叶片的螺旋方向相反。这里,所谓的螺旋叶片和叶轮叶片的螺旋方向相反,即指螺旋叶片的螺旋方向是左旋的话,则叶轮叶片的螺旋方向为右旋,反之亦然;每个螺旋管和叶轮上的叶片个数为一到六个,以二到四个为佳。本专利技术,螺旋管和叶轮在水流自身动力推动下相互独立地反向转动,相应流道内的水流除自左向右的直线流动外,还在螺旋管和叶轮的引导下做旋转运动,且靠近混合器轴线附近和靠近混合器流道管壁附近水流的旋转方向相反,相互间有一种相互冲击的作用,与现有技术相比,混合器内水流受到的搅动程度大,水药混合效果好,同时由于叶轮和螺旋管同时出现故障停转的可能性低,因此本专利技术和现有技术相比具有更高的使用可靠性。由于螺旋管和叶轮靠水流自身动力推动,还有利于降低能耗。作为优选,相邻两个螺旋管和叶轮组合的两个螺旋叶片的螺旋方向左右相反。本优选方案,有利于提高水流的紊流程度,因此有利于提高水药混合效果。作为优选,水药混合管包括螺旋管安装管和连接管,螺旋管安装管的个数和螺旋管的个数相等,连接管的个数比螺旋管的个数少一个,连接管的左右两端各与一个螺旋管安装管的相应端相连;螺旋管体滚动支撑在对应的螺旋管安装管上;管道混合器还设有叶轮安装轴;叶轮安装轴的左端与进水加药管左端固定相连,叶轮安装轴的右端和出水管的右端固定相连;叶轮座滚动支撑在叶轮安装轴上。本优选方案,螺旋管和叶轮分别滚动支撑在螺旋管安装管和叶轮安装轴上,相对于通过相应的支架让螺旋管和叶轮同时滚动支撑在叶轮安装轴上或同时滚动支撑在水药混合管上的结构,具有结构简单、安装容易、水流流动阻力小的效果,有利于降低输水能耗。作为优选,螺旋管安装管由对称的两瓣用螺栓固定连接在一起构成。本优选方案,结构简单,螺旋管安装容易。作为优选,进水加药管与水药混合管、水药混合管和出水管、各螺旋管安装管和连接管之间均用法兰固定连接在一起。本优选方案,结构简单,加工和安装容易,使用维护方便。本专利技术的带来的有益效果是:与现有技术相比,混合器内水流受到的搅动程度大,水药混合效果好,同时由于叶轮和螺旋管同时出现故障停转的可能性低,因此本专利技术和现有技术相比具有更高的使用可靠性。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一的一种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的左视图;图3是实施例螺旋管和叶轮组合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实施例二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通过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具体的说明。实施例一:如图1、图2和图3所示,本专利技术包括进水加药管1、水药混合管2、出水管3和叶轮安装轴4;进水加药管1上固定有加药管1.1;叶轮安装轴4的左端与进水加药管1左端用螺纹结构固定相连,叶轮安装轴4的右端和出水管3的右端用螺纹结构固定相连;水药混合管2包括三个螺旋管安装管2.3和两个连接管2.4,螺旋管安装管2.3由对称的两瓣用图中未示出的螺栓固定连接在一起构成;三个螺旋管安装管2.3和两个连接管2.4交替排列并用法兰结构相连在一起,最左边一个螺旋管2.3的左端用法兰和进水加药管1的右端相连,最右边一个螺旋管安装管2.3的右端用法兰与出水管3的左端相连;每个螺旋管安装管2.3内设有一个由水流自身动力推动的螺旋管和叶轮组合,每个螺旋管和叶轮组合包括一个螺旋管2.1和设置在螺旋管2.1内、但与螺旋管2.1不相连接并与螺旋管同轴的叶轮2.2;所述螺旋管2.1包括螺旋管体2.1.1和固定于螺旋管体2.1.1内表面上的四片螺旋叶片2.1.2;叶轮2.2包括叶轮座2.2.1和固定在叶轮座2.2.1表面上的四片叶轮叶片2.2.2;同一个螺旋管和叶轮组合的螺旋叶片2.1.2和叶轮叶片2.2.2的螺旋方向左右相反,相邻两个螺旋管和叶轮组合的两个螺旋叶片2.1.2的螺旋方向左右相反;各个螺旋管体2.1.1通过轴承滚动支撑在对应的螺旋管安装管2.3上;叶轮座2.2.2用轴承滚动支撑在叶轮安装轴4上,并用相应的轴套零件分隔定位。所述实施例,螺旋管体2.1.1内表面直径、连接管2.4内表面直径、进水加药管1内表面直径和出水管3内表面直径均相等,以利减小水流主力。实施例二:如图4所示,实施例二与实施例一的区别主要在于,实施例二的水药混合管2为一体结构,三个螺旋管体2.1.1采用相应的中间管套2.5和端部管套2.6进行分隔定位。除以上实施例所描述的结构外,螺旋管2.1还可以通过相应的连接支架和叶轮一起滚动支撑在叶轮安装轴管4上;或者叶轮2.2通过相应的连接支架和螺旋管2.1一起滚动支撑与水药混合管2个管壁上。以上所述之具体实施例仅为本专利技术较佳的实施方式,并非以此限定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范围。凡依照本专利技术之形状、结构所作的等效变化理应均包含在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 一种管道混合器,包括进水加药管 ( 1)、水药混合管 ( 2) 和出水管 ( 3) ;进水加药管 ( 1) 上固定有加药管 ( 1.1),水药混合管 ( 2) 的左端和进水加药管 ( 1) 的右端相连,水药混 合管 ( 2) 的右端和出水管 ( 3) 左端相连,其特征是 :水药混合管 ( 2) 内自左向右布设有至 少两个由水流自身动力推动的螺旋管和叶轮组合,每个螺旋管和叶轮组合包括一个螺旋管( 2.1) 和设置在螺旋管 ( 2.1) 内并与螺旋管同轴的叶轮 ( 2.2);所述螺旋管 ( 2.1) 包括螺旋 管体 ( 2.1.1) 和固定于螺旋管体 ( 2.1.1) 内表面上的若干个螺旋叶片 ( 2.1.2) ;叶轮 ( 2.2) 包括叶轮座 ( 2.2.1) 和固定在叶轮座 ( 2.2.1) 外表面上的若干个叶轮叶片 ( 2.2.2);同一个 螺旋管和叶轮组合的螺旋叶片 ( 2.1.2) 和叶轮叶片 ( 2.2.2) 的螺旋方向相反。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管道混合器,包括进水加药管(1)、水药混合管(2)和出水管(3);进水加药管(1)上固定有加药管(1.1),水药混合管(2)的左端和进水加药管(1)的右端相连,水药混合管(2)的右端和出水管(3)左端相连,其特征是:水药混合管(2)内自左向右布设有至少两个由水流自身动力推动的螺旋管和叶轮组合,每个螺旋管和叶轮组合包括一个螺旋管(2.1)和设置在螺旋管(2.1)内并与螺旋管同轴的叶轮(2.2);所述螺旋管(2.1)包括螺旋管体(2.1.1)和固定于螺旋管体(2.1.1)内表面上的若干个螺旋叶片(2.1.2);叶轮(2.2)包括叶轮座(2.2.1)和固定在叶轮座(2.2.1)外表面上的若干个叶轮叶片(2.2.2);同一个螺旋管和叶轮组合的螺旋叶片(2.1.2)和叶轮叶片(2.2.2)的螺旋方向相反。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管道混合器,其特征是:相邻两个螺旋管和叶轮组合的两个螺旋叶片(2.1.2)的螺旋方向相反。3.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磊
申请(专利权)人:湖北屯仓管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湖北,4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