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幼苗炼苗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0658480 阅读:27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3-27 13:2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幼苗炼苗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用于放置幼苗的育苗板和用于盛放幼苗炼苗营养液的底盘,所述育苗板上均匀分布若干穴孔,所述穴孔内设置吸水海绵,所述吸水海绵套设于所述幼苗的颈部,所述底盘上对称设置有两个第一卡槽,所述育苗板上对称设置有与所述第一卡槽同向配合的第二卡槽,所述第一卡槽的槽口向下设置,所述第二卡槽的槽口向上设置,所述育苗板通过所述第一卡槽可沿所述第二卡槽滑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幼苗炼苗装置,能够有效地对幼苗进行固定,避免幼苗损伤和位置变动,并且操作方便。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幼苗炼苗装置
本技术涉及植物组织培养
,尤其是涉及一种幼苗炼苗装置。
技术介绍
经遗传转化再生出的水稻苗大多数会拥有不同的编号,由此衍生出如何对这些苗子进行编号和定位的问题,传统方法都是用一根标签牌写上编号,然后将标签牌的细绳拴在幼苗的茎秆上。这个方法的缺点是一方面标签牌容易脱落,另一方面幼苗的茎秆通常都很纤细,容易被标签牌的绳子勒断。传统的炼苗装置配置的穴盘孔径都很大,只适用于20cm以上的苗子,株高在10cm左右的小苗无法固定在穴孔内,一旦往底盘中加了水,无法固定的幼苗会漂浮起来,幼苗无法生长的同时还会打乱排序,为有效的解决以上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有效便利的水稻幼苗炼苗装置。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旨在提供一种方便有效固定幼苗的的幼苗炼苗装置。本技术的幼苗炼苗装置,包括用于放置幼苗的育苗板和用于盛放幼苗炼苗营养液的底盘,所述育苗板上分布有若干穴孔,所述穴孔内设置吸水海绵,所述吸水海绵套设于所述幼苗的颈部,所述底盘上对称设置有两个第一卡槽,所述育苗板上对称设置有与所述第一卡槽同向配合的第二卡槽,所述第一卡槽的槽口向下设置,所述第二卡槽的槽口向上设置,所述育苗板通过所述第一卡槽可沿所述第二卡槽滑动。进一步地,本技术的幼苗炼苗装置,所述底盘和所述育苗板均为长方形,所述第一卡槽设置于所述底盘的长边上,所述第二卡槽设置于所述育苗板的长边上。进一步地,本技术的幼苗炼苗装置,所述穴孔内设置有用于套设于所述幼苗的茎秆末端的吸水海绵,所述吸水海绵与所述穴孔过盈配合。进一步地,本技术的幼苗炼苗装置,所述底盘的材质为塑料,所述育苗板的材质为珍珠棉泡沫。进一步地,本技术的幼苗炼苗装置,所述育苗板包括若干可拆卸连接的育苗板条。进一步地,本技术的幼苗炼苗装置,所述育苗板包括若干独立设置的育苗板条。进一步地,本技术的幼苗炼苗装置,所述育苗板完全覆盖底盘的开口部。进一步地,本技术的幼苗炼苗装置,所述育苗板的宽边上设置有能与所述底盘可拆卸固定连接的卡扣结构。进一步地,本技术的幼苗炼苗装置,所述卡扣结构设置于最外侧的育苗板上。进一步地,本技术的幼苗炼苗装置,所述育苗板上设置有定位结构,根据所述定位结构能够唯一定位所述穴孔的坐标。使用时取一幼苗,在茎秆的末端套上一块与穴孔大小一致的吸水海绵,露出根毛,将海绵固定在穴孔内,由穴孔的坐标标记幼苗编号。有益效果:本技术的幼苗炼苗装置,能够有效地对幼苗进行固定,避免幼苗损伤和位置变动,并且操作方便。比如水稻,特别是经遗传转化再生出的水稻。附图说明图1:本技术幼苗炼苗装置结构示意图。图2:本技术幼苗炼苗装置沿育苗板宽度方向经穴孔中心的切面图。附图标记:1、育苗板,2、底盘,3、育苗板条,4、穴孔,5、吸水海绵,6、第一卡槽,7、第二卡槽。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技术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如图1、2所示,本技术的幼苗炼苗装置,包括用于放置幼苗的育苗板1和用于盛放幼苗炼苗营养液的底盘2,所述育苗板1上分布有若干穴孔4,所述穴孔4内设置吸水海绵5,所述吸水海绵5套设于所述幼苗的颈部,所述底盘2上对称设置有两个第一卡槽6,所述育苗板1上对称设置有与所述第一卡槽6同向配合的第二卡槽7,所述第一卡槽6的槽口向下设置,所述第二卡槽7的槽口向上设置,所述育苗板1通过所述第二卡槽7可沿所述第一卡槽6滑动。通过第一卡槽6和第二卡槽7将育苗板1与底盘2卡牢,保证育苗板1不会从上方脱落,很方便地从侧面取出。优选地卡槽设置在育苗板1和底板的长边上,这样有助于抽拉的平稳。进一步地,本技术的幼苗炼苗装置,所述穴孔4内设置有用于套设于所述幼苗的茎秆末端的吸水海绵5,所述吸水海绵5与所述穴孔4过盈配合。育苗板1的珍珠棉泡沫材料较硬,直接来固定幼苗,有可能损伤幼苗茎秆或抑制其生长,将与幼苗直接接触的材料换成质地柔软、吸水性很好的吸水海绵5,使用时取一幼苗,在茎秆的末端套上一块与穴孔4大小一致的吸水海绵5,露出根毛,将吸水海绵5固定在穴孔4内,一方面保护幼苗脆弱的茎秆,另一方面帮助幼苗吸收水分。进一步地,本技术的幼苗炼苗装置,所述底盘2的材质为塑料,所述育苗板1的材质为珍珠棉泡沫。进一步地,本技术的幼苗炼苗装置,所述育苗板1包括若干可拆卸连接的育苗板条3。进一步地,本技术的幼苗炼苗装置,所述育苗板1包括若干独立设置的育苗板条3。进一步地,本技术的幼苗炼苗装置,所述育苗板1完全覆盖底盘2的开口部。炼苗过程中,经常会在炼苗的水里添加复合肥,水体富养一经光照,水体便容易滋生绿藻,育苗板1和底盘2完全卡牢后相当于一个密封盖,隔绝光照,减少绿藻生长的机会。进一步地,本技术的幼苗炼苗装置,所述育苗板1的宽边上设置有能与所述底盘2可拆卸固定连接的卡扣结构。使育苗板1和底盘2的密封性更好。进一步地,本技术的幼苗炼苗装置,所述卡扣结构设置于最外侧的育苗板1上。进一步地,本技术的幼苗炼苗装置,所述育苗板1上设置有定位结构,根据所述定位结构能够唯一定位所述穴孔4的坐标。定位结构可以通过如防呆结构或标示结构来实现,由穴孔4的坐标标记幼苗编号。举例说明如下,本技术的幼苗炼苗装置,所述底盘2的材质为塑料,所述底盘2高4cm,所述育苗板1的材质为珍珠棉泡沫,厚度为1.5cm。一个育苗板1均匀分布32个孔径为2cm的穴孔4,可炼幼苗32株,共8条育苗板条3,每条育苗板条3上留有4个穴孔4。这样在大田进行种植的时候方便操作,因为田间种植的时候就是4株一行,工人操作的时候,每次取一个育苗板条3,按照规定的方向依次种植,就不会混淆编号。当然也可根据幼苗的株高,苗龄等实际情况调整育苗板条3的宽度、穴孔4的孔径和位置,穴孔4设计成4的自然数倍,如8×12个孔穴,与PCR(聚合酶链式反应)板相匹配,这样可以按照PCR的结果直接匹配到相应的穴孔4,种植相应的幼苗。当然地,所述育苗板上的穴孔4可以为均匀分布,也可以根据需要设定。有益效果:本技术的幼苗炼苗装置,能够有效地对幼苗进行固定,避免幼苗损伤和位置变动,并且操作方便。最后需要指出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技术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幼苗炼苗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用于放置幼苗的育苗板和用于盛放幼苗炼苗营养液的底盘,所述育苗板上分布有若干穴孔,所述穴孔内设置吸水海绵,所述吸水海绵套设于所述幼苗的颈部,所述底盘上对称设置有两个第一卡槽,所述育苗板上对称设置有与所述第一卡槽同向配合的第二卡槽,所述第一卡槽的槽口向下设置,所述第二卡槽的槽口向上设置,所述育苗板通过所述第一卡槽可沿所述第二卡槽滑动。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幼苗炼苗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用于放置幼苗的育苗板和用于盛放幼苗炼苗营养液的底盘,所述育苗板上分布有若干穴孔,所述穴孔内设置吸水海绵,所述吸水海绵套设于所述幼苗的颈部,所述底盘上对称设置有两个第一卡槽,所述育苗板上对称设置有与所述第一卡槽同向配合的第二卡槽,所述第一卡槽的槽口向下设置,所述第二卡槽的槽口向上设置,所述育苗板通过所述第一卡槽可沿所述第二卡槽滑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幼苗炼苗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底盘和所述育苗板均为长方形,所述第一卡槽设置于所述底盘的长边上,所述第二卡槽设置于所述育苗板的长边上。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幼苗炼苗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穴孔内设置有用于套设于所述幼苗的茎秆末端的吸水海绵,所述吸水海绵与所述穴孔过盈配合。4.根据权利要求...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叶晓
申请(专利权)人:百格基因科技江苏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