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声器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0653686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3-23 06:0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发声器件,所述发声器件包括磁路系统,所述磁路系统包括磁钢和放置磁钢的下夹板,所述磁钢包括与所述下夹板相对的第一表面及与第一表面相背离的第二表面,其特征在于,所述磁钢的第一表面凹陷形成第一榫槽,所述下夹板凸出形成与所述第一榫槽配合的第一榫头,所述第一榫槽与所述第一榫头咬合固定。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发声器件提高了磁路系统的结构稳定性,便于定位。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发声器件
本技术涉及电声换能领域,特别地涉及一种发声器件。
技术介绍
发声器件广泛应用于手机、笔记本电脑等便携性电子设备。随着这些便携性电子设备的快速发展、人们对其的功能性要求越来越强,应用于其上的发声器件也相应快速地发展。另外,随着移动电话轻薄化发展的需要,对其中所使用的微型发声器件的质量要求也越来越高。而扬声器作为语音功能的播放装置,其内部的磁路系统直接关系到产品声学性能的提升。在相关技术的微型发声器件中,磁钢与下夹板和极芯之间均为平面接触方式,再通过胶水进行粘合,上述结构在发声器件跌落过程中很容易出现胶水失效出现极芯与磁钢以及磁钢与下夹板脱离的现象,跌落可靠性低,结构稳定性差,由此降低发声器件的声学性能。因此,有必要提供一种新结构的发声器件。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发声器件,所述发声器件包括磁路系统,所述磁路系统包括磁钢和放置磁钢的下夹板,所述磁钢包括与所述下夹板相对的第一表面及与第一表面相背离的第二表面,所述磁钢的第一表面凹陷形成第一榫槽,所述下夹板凸出形成与所述第一榫槽配合的第一榫头,所述第一榫槽与所述第一榫头咬合固定。作为一种改进,所述磁路系统还包括设置于所述磁钢的第二表面的极芯,所述磁钢的第二表面凹陷形成第二榫槽,所述极芯凸出形成与所述第二榫槽配合的第二榫头,所述第二榫槽与所述第二榫头咬合固定。作为一种改进,所述第一榫槽穿过所述磁钢的相对两侧。作为一种改进,所述第二榫槽穿过所述磁钢的相对两侧。作为一种改进,所述第一榫槽设置在磁钢的中央区域。作为一种改进,所述第二榫槽设置在磁钢的中央区域。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的发声器件在磁钢和下夹板以及磁钢和极芯之间通过榫头和榫槽形成榫卯式结构,增大了相互接触面积,更加方便进行加工定位,避免组装错位,增大胶合面积,提高了跌落可靠性,还提高了磁路系统的结构稳定性。【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发声器件的立体结构分解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磁路系统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的磁路系统的俯视示意图;图4为沿图3中A-A线剖切的剖视示意。【具体实施方式】下面通过具体实施方式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以便能够更好地理解本技术的方案以及其各方面的优点。在以下的实施例中,提供以下具体实施方式的目的是便于对本技术的内容更清楚透彻的理解,而不是对本技术的限制。其中,上、下、左、右等指示方位的字词仅是针对所示结构在对应附图中位置而言,以靠近发声器件的中心侧为内侧,以远离发声器件的中心侧为外侧。如图1至图3所示,本技术提供一种发声器件,该发声器件包括振动系统1、位于振动系统1下方的磁路系统2及固定磁路系统2的盆架3,其中,振动系统1包括固定在盆架3一侧的振膜11和驱动该振膜11振动发声的音圈13;磁路系统2包括磁钢23、放置磁钢23的下夹板21、与下夹板21相对且固持于盆架3的上夹板27、以及设置在磁钢23背离下夹板21一侧的极芯25;磁钢23包括主磁钢231以及与主磁钢231间隔设置形成磁间隙的边磁钢233。为了避免因胶水失效出现极芯25与磁钢23以及磁钢23与下夹板21脱离的现象,本技术对磁路系统2的结构进行了改进,具体的方案如下。在本实施方式中,以主磁钢23的与下夹板21相结合(即与下夹板21相对)的表面为第一表面,以主磁钢23的与极芯25相结合(即与第一表面相背离)的表面为第二表面。如图2所示,下夹板21的上表面贴设有主磁钢231、位于主磁钢231两侧且与主磁钢231间隔设置的边磁钢233;主磁钢231的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分别凹陷形成第一榫槽235和第二榫槽237,下夹板21的上表面凸出形成与第一榫槽235形状相匹配的第一榫头211,该第一榫头211自下夹板21的上表面向主磁钢231方向(即第一表面一侧)凸出,第一榫头211与第一榫头211咬合固定,以使主磁钢231与下夹板21之间形成咬合式固定,增大了主磁钢231与下夹板21之间的接触面积,由此形成第一榫卯式结构。如图1和图2所示,主磁钢231为圆角矩形,第一榫槽235和第二榫槽237的长度与主磁钢的宽度相等,第一榫槽235和第二榫槽237穿过磁钢的相对两侧;第一榫槽235的深度与第二榫槽237的深度相等或者不相等;第一榫槽235和第二榫槽237优选设置在主磁钢的中央区域,不限于此,还可以设置在需要的位置。需要说明的是,边磁钢233也可以凹陷形成第一榫槽235和/或第二榫槽237。上述仅用于说明,不能理解成本技术的限制。另外,极芯25的下表面凸出形成与第二榫槽237形状相匹配的第二榫头251,该第二榫头237自极芯25的下表面向主磁钢231方向(即第二表面一侧)凸出,同样地,第二榫头251与第二榫槽237咬合固定,以使极芯25与主磁钢231之间形成咬合式固定,增大了主磁钢231与极芯25之间的接触面积,由此形成第二榫卯式结构,增大了结构稳定性,还提高了磁通的传递面积。在胶合固定的情况下,上述第二榫卯式结构可以增大主磁钢231和下夹板21以及主磁钢231和极芯25之间的接触面积及连接强度,增大了胶水的粘合面积,提高了粘结强度;更加方便进行加工定位,避免组装错位会增大胶合面积,提高了跌落可靠性,由此提高磁路系统的结构稳定性。从图4中可知,第一榫槽235的深度与第一榫头211的自下夹板21向上述第一表面凸出的距离;第二榫槽237的深度与第二榫头251自极芯25向上述第二表面凸出的距离。进一步地,在边磁钢233上叠设有上夹板27;音圈13环绕主磁钢231设置,通过下夹板21和极芯25将主磁钢231的磁通引出形成磁场环境,使得音圈13处于磁场环境中,具体地,音圈13为跑道型,音圈13设置在磁间隙中,音圈13加电后,磁场环境驱动音圈13振动。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发声器件在磁钢和下夹板以及磁钢和极芯之间通过榫头和榫槽形成榫卯式结构,增大了相互接触面积,更加方便进行加工定位,避免组装错位,增大胶合面积,提高了跌落可靠性,还提高了磁路系统的结构稳定性。以上所述的仅是本技术的实施方式,在此应当指出,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技术创造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改进,但这些均属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发声器件,其包括磁路系统,所述磁路系统包括磁钢和放置磁钢的下夹板,所述磁钢包括与所述下夹板相对的第一表面及与第一表面相背离的第二表面,其特征在于,所述磁钢的第一表面凹陷形成第一榫槽,所述下夹板凸出形成与所述第一榫槽配合的第一榫头,所述第一榫槽与所述第一榫头咬合固定。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发声器件,其包括磁路系统,所述磁路系统包括磁钢和放置磁钢的下夹板,所述磁钢包括与所述下夹板相对的第一表面及与第一表面相背离的第二表面,其特征在于,所述磁钢的第一表面凹陷形成第一榫槽,所述下夹板凸出形成与所述第一榫槽配合的第一榫头,所述第一榫槽与所述第一榫头咬合固定。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声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磁路系统还包括设置于所述磁钢的第二表面的极芯,所述磁钢的第二表面凹陷形成第二榫槽,...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章统
申请(专利权)人:瑞声科技新加坡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新加坡,SG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