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单芯金属连接器
本技术涉及电连接器
,尤其涉及一种单芯金属连接器。
技术介绍
电连接器是在器件与器件、组件与组件、系统与系统之间进行电气连接和信号传递的装置,由固定端电连接器(以下称为“插座”),自由端电连接器(以下称为“插头”)组成。插座通过其方(圆)盘固定在用电部件上(个别还采用焊接方式),插头一般连接电缆,通过连接螺帽实现插头、插座连接,如中国专利201220711528.6所示。插头中通常设置有触指,现有技术中触指宽度一般较短,导致其与插座中的公端子接触面积比较小,导电效果不佳,而且也会引起发热的现象。鉴于此,本申请人的中国专利201721403394.0改进了这一结构。改进后的结构中,由于触指中空且较长,其端部已经快接近插头的表面,操作人员的手指容易误碰到触指,严重情况下会导致触电。另外,由于成本的限制,现有电连接器多为塑料外壳,在使用过程中容易产生形变,其内部密封性差,易渗水,防水效果差,安全性低。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提供一种具有不同结构的单芯金属连接器。本技术的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单芯金属连接器,包括插头和 ...
【技术保护点】
1.单芯金属连接器,包括插头(1)和插座(2);其特征在于:所述插头(1)由两端皆为开口的金属插头外壳(3)和同轴固定在所述插头外壳(3)内部的管状的功率母端子(4)构成,所述功率母端子(4)的第一端部(41)的内部同轴固定设置有内部中空的管状的弹片触指(5)和插杆(6),所述弹片触指(5)与所述功率母端子(4)的内壁紧配合,所述插杆(6)固定设置在所述弹片触指(5)的中轴线上且向所述功率母端子(4)的第一端部(41)延伸;所述功率母端子(4)的外部设置有两端皆为开口的绝缘外壳(7)和与所述绝缘外壳(7)相匹配的圆柱状的绝缘套(8),所述功率母端子(4)的第二端部(42)与 ...
【技术特征摘要】
1.单芯金属连接器,包括插头(1)和插座(2);其特征在于:所述插头(1)由两端皆为开口的金属插头外壳(3)和同轴固定在所述插头外壳(3)内部的管状的功率母端子(4)构成,所述功率母端子(4)的第一端部(41)的内部同轴固定设置有内部中空的管状的弹片触指(5)和插杆(6),所述弹片触指(5)与所述功率母端子(4)的内壁紧配合,所述插杆(6)固定设置在所述弹片触指(5)的中轴线上且向所述功率母端子(4)的第一端部(41)延伸;所述功率母端子(4)的外部设置有两端皆为开口的绝缘外壳(7)和与所述绝缘外壳(7)相匹配的圆柱状的绝缘套(8),所述功率母端子(4)的第二端部(42)与所述绝缘套(8)紧配合;所述插杆(6)的末端与所述绝缘外壳(7)的开口(71)齐平;所述插座(2)由金属插座外壳(9)和同轴固定设置在所述插座外壳(9)内部的管状的功率公端子(10)构成,所述功率公端子(10)内部设置有和上述插杆(6)相匹配的插孔(11),所述插座外壳(9)和上述插头外壳(3)连接,所述插孔(11)和上述插杆(6)对应连接,所述功率公端子(10)和所述弹片触指(5)紧配合。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单芯金属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绝缘外壳(7)靠近开口(71)的一端上设置有限位槽,所述限位槽内部设置有信号短接片(12),所述信号短接片(12)与所述限位槽紧配合。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单芯金属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绝缘套(8)的上端口(81)处直径小于所述绝缘套(8)的直径且小于所述功率母端子(4)的第二端部(42)的直径,所述功率母端子(4)的中部设置有和所述上端口(81)相匹配的环形凹槽(43)。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单芯金属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插头外壳(3)的尾部螺纹连接有螺母(15),所述螺母(15)和所述插头外壳(3)之间设置有橡胶圈(16),所述螺母(15)内部设置有内部密封圈(17)。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任一所述的单芯金属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插头外壳(3)和插座外壳(9)之间还上设置有锁止装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光荣,张亮,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智绿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