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重型多挡变速器防误挂挡操作机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0645569 阅读:28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3-23 03:2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重型多挡变速器防误挂挡操作机构,其中,互锁板中间沿叉轴的轴向开有滑孔,底部前后两侧分别设有凸台;导块的下端固定在叉轴上,上端垂直于叉轴的轴向开有滑槽,在导块的顶部左右两侧分别设有凸块;变速器顶盖总成底部的拨头穿过互锁板的滑孔并滑动嵌置在导块的滑槽内,当拨头与导块的一个凸块对齐时,另一凸块恰好与互锁板的一个凸台相对应形成阻挡;拨叉上端固定在叉轴上,拨叉下端的叉脚装卡在齿套中间的环槽内,齿套两端的外花键分别与两侧的一挡齿轮和倒挡齿轮的内花键相匹配。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使重型多挡变速器一挡和倒挡齿轮副布置在同一挡口的同时,有效避免误挂倒挡,有效缩短了多挡变速器总成的安装长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重型多挡变速器防误挂挡操作机构
本技术属于变速器操纵控制机构
,具体涉及一种重型多挡变速器防误挂挡操作机构。
技术介绍
目前,国内外重型多挡变速器普遍采用前后副箱结构,典型结构有:16挡(2×4×2型)、14挡(2×3×2+2型)和12挡(2×3×2型)结构,当采用14挡或12挡方案时,主箱有三个挡位,对应三个前进挡齿轮副和一个倒挡齿轮副,在主箱结构布置上通常二挡齿轮副和三挡齿轮副在一个挡口,为了防止误挂倒挡,通常一挡和倒挡不能共用一个挡口,一挡和倒挡各自单独设计挡口使得变速器的操纵换挡机构十分复杂,变速器总成的整体长度变长,总成重量变重,不符合变速器轻量化的发展趋势和整车布置的要求。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陷,本技术提供了一种重型多挡变速器防误挂挡操作机构,使重型多挡变速器一挡和倒挡齿轮副布置在同一挡口的同时,有效避免误挂倒挡,有效缩短了多挡变速器总成的安装长度并降低了总成的重量。结合说明书附图,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重型多挡变速器防误挂挡操作机构,由变速器顶盖总成1、互锁板2、导块3、叉轴5、拨叉7、齿套8、一挡齿轮9和倒挡齿轮10组成;所述互锁板2中间沿叉轴5的轴向开有滑孔23,在互锁板2的底部前后两侧分别设有凸台;所述导块3的下端固定在叉轴5上,导块3的上端垂直于叉轴5的轴向开有一个滑槽33,在导块3的顶部左右两侧分别设有凸块;所述变速器顶盖总成1底部的拨头11穿过互锁板2的滑孔23并滑动嵌置在导块3的滑槽33内,当拨头11与导块3的一个凸块对齐时,另一凸块恰好与互锁板2的一个凸台相对应形成阻挡,阻挡导块3向靠近互锁板2一侧运动;所述拨叉7上端固定在叉轴5上,拨叉7下端的叉脚71装卡在齿套8中间的环槽81内,齿套8两端的外花键分别与两侧的一挡齿轮9和倒挡齿轮10的内花键相匹配。进一步地,所述导块3的下端套装在叉轴5上,并通过第一螺钉4固定。进一步地,所述拨叉7的上端套装在叉轴5上,并通过第二螺钉6固定。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1、本技术所述防误挂挡操作机构实现了将一挡齿轮副和倒挡齿轮副布置在同一挡口的同时,有效避免误挂倒挡,缩短了变速器的安装长度,减轻了变速器总成的重量,符合变速器轻量化的发展趋势和整车布置的要求。2、本技术所述防误挂挡操作机构通过互锁板与导块之间的刚性干涉,实现互锁,从而达到防止误挂挡的功能。3、本技术所述防误挂挡操作机构结构简单,设计巧妙,操作可靠性高。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所述防误挂挡操作机构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所述防误挂挡操作机构的安装分解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所述防误挂挡操作机构中,互锁板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所述防误挂挡操作机构中,导块3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中:1-变速器顶盖总成,2-互锁板,3-导块,4-第一螺钉,5-叉轴,6-第二螺钉,7-拨叉,8-齿套,9-一挡齿轮,10-倒挡齿轮;11-拨头;21-第一凸台,22-第二凸台,23-滑孔;31-第一凸块,32-第二凸块,33-滑槽;71-叉脚;81-环槽,82-一挡外花键,83-倒挡外花键;91-一挡内花键;101-倒挡内花键。具体实施方式为进一步阐述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及其具体工作过程,结合说明书附图,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如下:如图1所示,本技术公开了一种重型多挡变速器防误挂挡操作机构,由变速器顶盖总成1、互锁板2、导块3、叉轴5、拨叉7、齿套8、一挡齿轮9和倒挡齿轮10组成。所述变速器顶盖总成1的底部设有拨头11;所述导块3位于变速器顶盖总成1下方,导块3套装在叉轴5上,并通过第一螺钉4固定在叉轴5上;所述互锁板2位于变速器顶盖总成1与导块3之间,所述拨头11穿过互锁板2与导块3接触连接,具体地,如图2和图3所示:所述互锁板2沿叉轴5轴向布置,互锁板2的中间沿叉轴5的轴向开有一个长条形的滑孔23,在互锁板2的底部,位于滑孔23前后两侧分别对称设有一个凸台,分别为后端的第一凸台21和前端的第二凸台22,所述互锁板2相对于叉轴5和变速器顶盖总成位置固定;所述导块3的下端通过套筒结构套装在叉轴5上,并通过第一螺钉进行固定;导块3的上端为平面结构,在导块3的上端中部垂直于叉轴5的轴向,由外向内开有一个滑槽33,在导块3的滑槽33左右两侧,沿着滑槽33的方向前后设有两个凸块,分别为后端的第一凸块31和前端的第二凸块21;所述拨头11穿过互锁板2的滑孔23并滑动嵌置在导块3的滑槽33内,当拨头11与导块3的第一凸块31对齐时,第二凸块32恰好与互锁板2的第二凸台22相对应形成阻挡,阻挡导块3向靠近互锁板2一侧运动;当拨头11与导块3的第二凸块32对齐时,第一凸块31恰好与互锁板2的第一凸台21相对应形成阻挡,阻挡导块3向靠近互锁板2一侧运动。所述拨叉7位于导块3的一侧,拨叉7的上部套装在叉轴5上,并通过第二螺钉与叉轴5固定连接,拨叉7的下部叉脚71装卡在齿套8中间的环槽81内,齿套8的右端外圆周表面开有一挡外花键82,与右侧的一挡齿轮9内圆周表面开设的一挡内花键91相匹配;齿套8的左端外圆周表面开有倒挡外花键83,与左侧的倒挡齿轮10内圆周表面开设的倒挡内花键101相匹配。本实用所述重型多挡变速器防误挂挡操作机构的工作过程如下:当目标挡位为一挡时,驾驶员操纵变速器顶盖总成1作选一挡动作,拨头11沿滑槽33运动,并带动互锁板2沿垂直于叉轴5的方向运动,直至拨头11端部球头与左侧的第一凸块31对齐为止,此时驾驶员操纵变速器顶盖1作换一挡动作,拨头11端部球头向右运动,即向着远离第一凸块31的方向运动,由于此时第一凸块31与拨头11对齐,并同时处于互锁板2中间的滑孔位置,使得第一凸块31沿叉轴5轴向的左右两侧均无阻挡,而此时第二凸块32恰好与互锁板2的第二凸台22相对应形成阻挡,阻挡导块3向靠近互锁板2一侧运动,即防止阻挡导块3向左运动,故拨头11端部球头可带着导块3向右自由运动而无法向左运动;当拨头11端部球头可带着导块3向右运动时,导块通过叉轴5带动拨叉7拨动齿套8向右运动,齿套8上的一挡外花键82与右端的一挡齿轮9匹配连接,从而实现挂一挡动作,此时即使驾驶员错误的向左侧的倒挡侧挂挡,由于导块3的第二凸块32与互锁板2的第二凸台22相互阻挡形成锁止,导块3无法向左运动,驾驶员无法实现换挡操作,故实现防止误挂倒挡。当目标挡位为倒挡时,驾驶员操纵变速器顶盖总成1作选倒挡拨头11沿滑槽33运动,并带动互锁板2沿垂直于叉轴5的方向运动,直至拨头11端部球头与右侧的第二凸块32对齐为止,此时驾驶员操纵变速器顶盖1作换倒挡动作,拨头11端部球头向左运动,即向着远离第二凸块32的方向运动,由于此时第二凸块32与拨头11对齐,并同时处于互锁板2中间的滑孔位置,使得第二凸块32沿叉轴5轴向的左右两侧均无阻挡,而此时第一凸块31恰好与互锁板2的第一凸台21相对应形成阻挡,阻挡导块3向靠近互锁板2一侧运动,即防止阻挡导块3向右运动,故拨头11端部球头可带着导块3向左自由运动而无法向右运动;当拨头11端部球头可带着导块3向左运动时,导块通过叉轴5带动拨叉7拨动齿套8向左运动,齿套8上的倒挡外花键83与左端的倒挡齿轮10匹配连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重型多挡变速器防误挂挡操作机构,其特征在于:由变速器顶盖总成(1)、互锁板(2)、导块(3)、叉轴(5)、拨叉(7)、齿套(8)、一挡齿轮(9)和倒挡齿轮(10)组成;所述互锁板(2)中间沿叉轴(5)的轴向开有滑孔(23),在互锁板(2)的底部前后两侧分别设有凸台;所述导块(3)的下端固定在叉轴(5)上,导块(3)的上端垂直于叉轴(5)的轴向开有一个滑槽(33),在导块(3)的顶部左右两侧分别设有凸块;所述变速器顶盖总成(1)底部的拨头(11)穿过互锁板(2)的滑孔(23)并滑动嵌置在导块(3)的滑槽(33)内,当拨头(11)与导块(3)的一个凸块对齐时,另一凸块恰好与互锁板(2)的一个凸台相对应形成阻挡,阻挡导块(3)向靠近互锁板(2)一侧运动;所述拨叉(7)上端固定在叉轴(5)上,拨叉(7)下端的叉脚(71)装卡在齿套(8)中间的环槽(81)内,齿套(8)两端的外花键分别与两侧的一挡齿轮(9)和倒挡齿轮(10)的内花键相匹配。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重型多挡变速器防误挂挡操作机构,其特征在于:由变速器顶盖总成(1)、互锁板(2)、导块(3)、叉轴(5)、拨叉(7)、齿套(8)、一挡齿轮(9)和倒挡齿轮(10)组成;所述互锁板(2)中间沿叉轴(5)的轴向开有滑孔(23),在互锁板(2)的底部前后两侧分别设有凸台;所述导块(3)的下端固定在叉轴(5)上,导块(3)的上端垂直于叉轴(5)的轴向开有一个滑槽(33),在导块(3)的顶部左右两侧分别设有凸块;所述变速器顶盖总成(1)底部的拨头(11)穿过互锁板(2)的滑孔(23)并滑动嵌置在导块(3)的滑槽(33)内,当拨头(11)与导块(3)的一个...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玉亮赫建勇任明辉李振国陈亮袁帅李萍张樱玮
申请(专利权)人:一汽解放汽车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吉林,2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