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放油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0644884 阅读:27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3-23 03:07
一种新型放油装置,包括浮子室及放油装置,所述浮子室底部设置有放油孔,所述放油装置包括手柄、回位扭簧、限位销、胶头、油塞、弹簧及堵塞,所述驱动端包括周向设置的凸台,所述手柄可转动的设置在浮子室上,回位扭簧套设在驱动端外,回位扭簧的一端固定在浮子室上,另一端固定在手柄上,所述胶头、油塞、弹簧及堵塞设置在安装孔内,所述胶头设置在油塞的一端并朝向放油孔,所述油塞的另一端通过弹簧与堵塞相连,堵塞固定在安装孔上,在手柄转动时,凸台带动油塞移动,放油孔设置在浮子室最低位置,可以保证燃油放油干净无残油,而用户在转动手柄时不需要太大的力量就可以转动,在放油时只需简单转动把手即可,结构简单,操作方便。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新型放油装置
本技术涉及一种化油器,尤其是一种新型放油装置。
技术介绍
随着现在对通用汽油发动机的安全性及操作方便性的要求越来越高,现在的化油器的放油装置因存在安全隐患以及操作使用不方便、放油不彻底导致下次使用起动困难,已经不能完全满足客户的要求,而本装置可以让客户方便、安全的进行放油操作。通用小型汽油机是一种以汽油为燃料、功率不大于30KW、非道路用(摩托车汽油机除外)小型汽油发动机,配套相应作业机械广泛用于农村抽水、喷灌、脱粒、发电、植保、园林修剪等作业。其结构简单、体积小、质量轻、机动性好、价格低廉、操作方便,深受农村用户喜爱。随着市场的需求,通用机在市场份额的比重逐年增高,近几年我国成为全球小型汽油机的出口大国,随之而来的是对通用机的质量要求越来越严格,与之对应的使用性能需求也随之有了新的指标,特别是便捷性和安全性方面。随着现在对通用汽油发动机的安全性及便捷性的要求越来越高,现有的放油装置因化油器的装配朝向所引起的干涉问题,已经不能完全满足客户的要求,而本装置可以让客户方便、快速、安全的进行放油操作。本技术是在申请人本身专利CN203867729U上的改进。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结构简单,操作简易,效果好的新型放油装置。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一种新型放油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浮子室及放油装置,所述放油装置包括下盖、油塞橡胶、开口挡圈、回复弹簧、放油螺钉、限位销、防尘帽和柱塞所述下盖设置在浮子室,所述浮子室下方设置有放油孔及出油槽,油塞橡胶、开口挡圈、柱塞从放油孔依次设置在出油槽内,所述柱塞上设置有放油螺钉,所述放油螺钉与开口挡圈之间设置有回复弹簧,所述柱塞上还设置有限位销,防尘帽套设在柱塞上并且与下盖连接。为了更加省时省力,本技术改进有,所述柱塞前端设置有限位槽及圆弧面。为了避免卡滞,本技术改进有,所述柱塞限位槽与柱塞之间设置有倒角。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1、放油方式更人性化。放油方式由原结构的手动扭动手柄改为径向回复式结构,原结构的放油装置对化油器的装配朝向有硬性要求,且原结构方向与发动机的空滤器存在一定的干涉现象,不便于放油的操作使用。新结构排除了原结构的这种不良因素,采用径向回复式结构,放油方式更加人性化,能够同常规的化油器装配方向统一,更加有利于化油器的互换性。2、更改了限位方式,耐磨性更佳,更省时省力。放油螺钉上增加一限位槽和一圆弧面,目的是给予限位销完成打开和关闭两动作的一个行程空间。该行程空间与回复弹簧及放油螺钉底部回复弹簧安装孔存在一定的比例关系,该比例关系决定了该限位装置的使用效果。在该放油螺钉口部增加了几处斜角,目的是防止限位销在完成打开这一动作时由于口部尖角及装配过程中产生的毛刺所引起的卡滞现象。本限位装置针对打开和关闭两动作作出的设计,对比原结构的手柄限位结构,对材料的要求更低,耐磨性更好,更佳省时省力。3、增加防尘结构,保证工作环境的清洁性。由于发动机的工作环境是不可控且恶劣的,故在现有的放油装置增加防尘帽进行防尘是必要的。一方面能够保证化油器内部的工作环境,另一方面也能增加化油器的使用寿命,从而提高发动机的使用效率。4、放油螺钉采用防篡改结构。放油螺钉采用防篡改结构,拆装采用专用工具,目的:避免非专业人士由于操作失误导致的工具失效造成漏油或其它不良现象的发生。附图说明附图1为本技术的新型放油装置的结构示意图;附图2为本使用新型的新型放油装置的细节图;附图3为本技术的柱塞的结构示意图。标号说明:1-下盖;2-油塞橡胶;3-开口挡圈;4-回复弹簧;5-放油螺钉;51-限位槽;52-圆弧面;53-倒角;6-限位销;7-防尘帽;8-柱塞。具体实施方式为详细说明本技术的
技术实现思路
、构造特征、所实现目的及效果,以下结合实施方式并配合附图详予说明。本技术公开了一种新型放油装置,包括浮子室及放油装置,所述放油装置包括下盖1、油塞橡胶2、开口挡圈3、回复弹簧4、放油螺钉5、限位销6、防尘帽7和柱塞8所述下盖1设置在浮子室,所述浮子室下方设置有放油孔及出油槽,油塞橡胶2、开口挡圈3、柱塞8从放油孔依次设置在出油槽内,所述柱塞8上设置有放油螺钉5,所述放油螺钉5与开口挡圈3之间设置有回复弹簧4,所述柱塞8上还设置有限位销6,防尘帽7套设在柱塞8上并且与下盖1连接。具体的,所述柱塞8前端设置有限位槽51及圆弧面52。当化油器在停止工作的时候,由于油杯中存在一定量的油,为避免存油在不工作的环境下发生渗漏或者其他原因导致的漏油现象,故需采用放油操作。本装置结构将放油孔置于油杯的最底部,保证了在放油时能够完全的将油放干。该结构的放油原理:手动拉动活塞使之超出放油螺钉5的限位槽51面,顺时针旋转90°(或逆时针旋转90°),使之落于圆弧面52上,回复弹簧4由于受挤压带动整个油塞橡胶2脱离环形平面,使原先密封的放油孔直接出油。需要回复时,只需将柱塞8转回原来位置,根据弹簧的回复力就能将柱塞8回位。新型的放油装置,放油方式更人性化。放油方式由原结构的手动扭动手柄改为径向回复式结构,原结构的放油装置对化油器的装配朝向有硬性要求,且原结构方向与发动机的空滤器存在一定的干涉现象,不便于放油的操作使用。新结构排除了原结构的这种不良因素,采用径向回复式结构,放油方式更加人性化,能够同常规的化油器装配方向统一,更加有利于化油器的互换性。更改了限位方式,耐磨性更佳,更省时省力。放油螺钉5上增加一限位槽51和一圆弧面52目的是给予限位销6完成打开和关闭两动作的一个行程空间。该行程空间与回复弹簧4及放油螺钉5底部回复弹簧4安装孔存在一定的比例关系,该比例关系决定了该限位装置的使用效果。在该放油螺钉5口部增加了几处斜角(即倒角53),目的是防止限位销6在完成打开这一动作时由于口部尖角及装配过程中产生的毛刺所引起的卡滞现象。本限位装置针对打开和关闭两动作作出的设计,对比原结构的手柄限位结构,对材料的要求更低,耐磨性更好,更佳省时省力。增加防尘结构,保证工作环境的清洁性。由于发动机的工作环境是不可控且恶劣的,故在现有的放油装置增加防尘帽7进行防尘是必要的。一方面能够保证化油器内部的工作环境,另一方面也能增加化油器的使用寿命,从而提高发动机的使用效率。放油螺钉5采用防篡改结构。放油螺钉5采用防篡改结构,拆装采用专用工具目的:避免非专业人士由于操作失误导致的工具失效造成漏油或其它不良现象的发生。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技术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技术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
,均同理包括在本技术的专利保护范围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新型放油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浮子室及放油装置,所述放油装置包括下盖、油塞橡胶、开口挡圈、回复弹簧、放油螺钉、限位销、防尘帽和柱塞所述下盖设置在浮子室,所述浮子室下方设置有放油孔及出油槽,油塞橡胶、开口挡圈、柱塞从放油孔依次设置在出油槽内,所述柱塞上设置有放油螺钉,所述放油螺钉与开口挡圈之间设置有回复弹簧,所述柱塞上还设置有限位销,防尘帽套设在柱塞上并且与下盖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新型放油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浮子室及放油装置,所述放油装置包括下盖、油塞橡胶、开口挡圈、回复弹簧、放油螺钉、限位销、防尘帽和柱塞所述下盖设置在浮子室,所述浮子室下方设置有放油孔及出油槽,油塞橡胶、开口挡圈、柱塞从放油孔依次设置在出油槽内,所述柱塞上设置有放油螺钉...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侯明君
申请(专利权)人:福建省大立通用机电制造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福建,3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