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折叠转向操控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0607469 阅读:42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3-20 08:49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可折叠转向操控系统,包括从下向上连接的第一万向节、传动轴、第二万向节、转向柱和转向盘,第一万向节下端与转向器的输入端固定连接,第二万向节与转向柱之间连接有折叠组件,折叠组件包括:设置于第二万向节与转向柱之间的可分合的折叠部;固定于驾驶室前围且与转向柱活动连接的折叠固定架;与转向柱连接的定位件;当转向操控系统折叠时,转向柱以其下连接点为旋转支点向外转动,定位件同时运动,折叠部分离;折叠完成时,定位件停止运动且支撑转向柱维持折叠角度。本发明专利技术可把转向盘折叠收入仪表台,提升驾驶员出入车辆的方便性,本发明专利技术还可与电动助力转向器结合使用,实现无人驾驶,提升车辆科技感。

A foldable steering control system

The invention discloses a foldable steering control system, which comprises a first universal joint, a transmission shaft, a second universal joint, a steering column and a steering wheel connected from the bottom to the top, a fixed connection between the lower end of the first universal joint and the input end of the steering gear, and a folding component between the second universal joint and the steering column. Folding part; Folding fixture fixed in front of cab and movably connected with steering column; Positioning part connected with steering column; When steering control system folds, the steering column rotates outward with its lower connecting point as the pivot point, the locating part moves simultaneously and the folding part is separated; When folding is completed, the positioning part stops moving and supports the steering column to maintain the folding angle. The invention can fold the steering wheel into the instrument platform to improve the convenience of the driver entering and leaving the vehicle. The invention also can be used in combination with the electric power steering device to realize driverless driving and enhance the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sense of the vehicl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可折叠转向操控系统
本专利技术涉及车辆转向操控系统,尤其涉及一种可折叠的转向操控系统,属于车辆机械传动

技术介绍
汽车转向系统的功能就是按照驾驶员的意愿控制汽车的行驶方向。汽车转向系统对汽车的行驶安全至关重要。但是,为了使汽车转向系统满足不同驾驶员驾车的适应性及舒适性的需求,现有技术通常将转向系统上下摆动一定的角度,轴向伸缩一定的距离来实现相应需求。专利号为“201520383972.3”,专利名称为:“一种可折叠的转向操纵系统”的中国技术专利公开了一种可折叠的转向操控系统,包括第一万向节、伸缩轴、方向盘上下摆动调节铰接轴、固定支架、第二万向节、传动轴、第三万向节、方向盘,其中,第一万向节下端与转向器输入端相连,其上端与伸缩轴连接;伸缩轴上端与第二万向节连接;第二万向节上端与传动轴相连;传动轴与第三万向节相连;第三万向节与转向盘连接;方向盘上下摆动调节铰接轴设置于固定支架上,所述固定支架的一端固定连接在驾驶室前围,且所述固定支架上设有能够使转向盘摆动、伸缩调节的导轨以及锁止机构。采用上述结构的转向操控系统,能够增加方向盘轴向伸缩调节量,并增加方向盘上下摆角调节量。但是,该方案上下摆动的角度以及轴向伸缩的距离是有限的,不能将转向系统折叠使方向盘收入某一容纳空间内以使驾驶员方便上下车或实现未来无人驾驶时方向盘的放置问题。为了满足驾驶员上下车时方便及舒适性需求,以及未来汽车科技的发展需求,现在亟需一种转向盘摆动角度较大的可折叠的转向操控系统。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使转向盘具有较大摆动角度的可折叠转向操控系统。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可折叠转向操控系统,包括从下向上连接的第一万向节、传动轴、第二万向节、转向柱和转向盘,所述第一万向节下端与转向器的输入端固定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万向节与所述转向柱之间连接有用于使所述转向柱转动折叠的折叠组件,折叠组件包括:设置于所述第二万向节与所述转向柱之间的可分合的折叠部;固定于驾驶室前围且与所述转向柱活动连接的折叠固定架;与所述转向柱连接的定位件;当转向操控系统折叠时,所述转向柱以其与所述折叠固定架的连接点为旋转支点向外转动,与所述转向柱连接的定位件同时运动,所述折叠部分离;折叠完成时,所述定位件停止运动且支撑所述转向柱维持折叠角度。所述折叠部包括与所述第二万向节连接的折叠下部和与所述转向柱下端连接的折叠上部;所述折叠下部和折叠上部相互卡接以实现扭矩传递且能够相对分合。所述折叠下部具体为与所述第二万向节固定连接的连接轴,所述连接轴的上轴端上设置有卡槽;所述折叠上部具体为所述轴向柱下端的延伸轴,所述延伸轴的下端部设置有与所述卡槽相配合的卡键。所述卡槽优选为能够传递扭矩的直槽、楔形槽或半圆形槽。所述定位件具体采用定位杆,该定位杆两端分别与所述折叠固定架和所述轴向柱连接。还包括与所述折叠固定架连接的用于为所述定位件提供拉动所述转向柱向外转动的动力的折叠动力装置。所述折叠动力装置包括:电机、与电机连接的减速机构,所述减速机构连接所述定位件,所述定位件为丝杆。所述折叠固定架为类似倒置的F形,倒置F形所述折叠固定架的纵向上端连接所述定位件,倒置F形所述折叠固定架的两横向端从上向下分别连接所述轴向柱下部和所述连接轴。所述连接轴具体包括外壳、轴承以及转轴,所述连接轴通过所述外壳与所述折叠固定架固定连接。所述连接轴与所述轴向柱下端的延伸轴通过铰接机构铰链连接。所述折叠固定架为类L形,所述类L形折叠固定架的纵向上端部连接所述定位件,所述类L形折叠固定架的横向端部连接所述轴向柱。所述定位件上设置有若干凹槽,所述折叠固定架上设置有弹性锁件,该弹性锁件的锁定杆穿过所述定位件上的凹槽进而实现所述定位件的锁定;当推动所述转向柱向外转动时,先解锁所述弹性锁件使所述锁定杆从所述定位件中的凹槽中退出,进而使所述转向柱向外运动时推动所述定位件同时转动且向斜下方运动,直至所述定位件上的下一所述凹槽运动至所述弹性锁件位置时,所述弹性锁件的所述锁定杆穿过所述定位件上的下一所述凹槽进而实现所述定位件的锁定。本专利技术还公开一种车辆,包括仪表台,还包括所述的可折叠转向操控系统,所述仪表台上设置有容置转向盘的容置槽,当所述可折叠转向操控系统折叠至最大角度时,所述转向盘收纳至所述容置槽内。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具有如下有益效果:本专利技术转向操控系统摆动折叠角度较大且可以实现不同角度的折叠,甚至折叠至最大角度时,可使转向盘收纳入仪表盘的容置槽内。本专利技术可以满足不同驾驶员的上下车舒适性的需求。在未来无人驾驶时,还可将转向操控系统折叠,为驾驶员提供更宽敞的乘坐空间。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可折叠转向操控系统第一种实施方式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可折叠转向操控系统第一种实施方式折叠状态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可折叠转向操控系统第一种实施方式连接轴结构示意图;图4为图3中沿A-A线剖视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可折叠转向操控系统第二种实施方式折叠状态示意图;图6为本专利技术可折叠转向操控系统第二种实施方式连接轴与延伸轴铰链连接时连接和分开示意图;图7为本专利技术可折叠转向操控系统第二种实施方式连接轴与延伸轴铰链连接时分开示意图;图8为本专利技术折叠驱动装置结构示意图;图9为本专利技术可折叠转向操控系统定位件通过锁定机构锁定示意图;图10为本专利技术可折叠转向操控系统采用锁定机构时,锁定机构放大示意图;图11为本专利技术可折叠转向操控系统未折叠以及折叠收纳入仪表台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详细描述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专利技术,而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专利技术。参见图1、图2和图5所示,本专利技术公开一种可折叠转向操控系统,包括从下向上连接的第一万向节1、传动轴2、第二万向节3、转向柱7和转向盘8,所述第一万向节1下端与转向器(附图未示出)的输入端固定连接。所述传动轴2也可以采用伸缩轴。第二万向节3与转向柱7之间连接有用于使转向柱7转动折叠的折叠组件,折叠组件包括:设置于第二万向节3与转向柱7之间的可分合的折叠部;固定于驾驶室前围且与转向柱7下部活动连接的的折叠固定架5。此处所说的驾驶室前围泛指驾驶室前面的位置。与所述转向柱7连接的定位件6。优选的,定位件6分别与所述折叠固定架5和所述转向柱7连接。定位件6具体采用定位杆6,该定位杆6两端分别与折叠固定架5和轴向柱7连接。定位件6的另一种连接方式为:定位件6与转向柱7连接,定位件6另一端与驾驶室前围的某个点连接以满足定位件6能以该连接点为支点进行转动运动即可。当转向操控系统折叠时,所述转向柱7以其与所述折叠固定架5的连接点为旋转支点向外转动,与所述转向柱7连接的定位件6同时运动,所述折叠部分离;折叠完成时,定位件6停止运动且支撑转向柱7维持折叠角度。转向柱7具有上连接点74和下连接点73,转向柱7通过上连接点74连接定位件6,转向柱7通过下连接点73连接折叠固定架5。折叠部包括与第二万向节3连接的折叠下部和与转向柱7下部的下连接点73连接的折叠上部;所述折叠下部和折叠上部相互卡接以实现扭矩传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可折叠转向操控系统,包括从下向上连接的第一万向节(1)、传动轴(2)、第二万向节(3)、转向柱(7)和转向盘(8),所述第一万向节(1)下端与转向器的输入端固定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万向节(3)与所述转向柱(7)之间连接有用于使所述转向柱(7)转动折叠的折叠组件,折叠组件包括:设置于所述第二万向节(3)与所述转向柱(7)之间的可分合的折叠部;固定于驾驶室前围且与所述转向柱(7)活动连接的折叠固定架(5);与所述转向柱(7)连接的定位件(6);当转向操控系统折叠时,所述转向柱(7)以其与所述折叠固定架(5)的连接点为旋转支点向外转动,与所述转向柱(7)连接的所述定位件(6)同时运动,所述折叠部分离;折叠完成时,所述定位件(6)停止运动且支撑所述转向柱(7)维持折叠角度。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可折叠转向操控系统,包括从下向上连接的第一万向节(1)、传动轴(2)、第二万向节(3)、转向柱(7)和转向盘(8),所述第一万向节(1)下端与转向器的输入端固定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万向节(3)与所述转向柱(7)之间连接有用于使所述转向柱(7)转动折叠的折叠组件,折叠组件包括:设置于所述第二万向节(3)与所述转向柱(7)之间的可分合的折叠部;固定于驾驶室前围且与所述转向柱(7)活动连接的折叠固定架(5);与所述转向柱(7)连接的定位件(6);当转向操控系统折叠时,所述转向柱(7)以其与所述折叠固定架(5)的连接点为旋转支点向外转动,与所述转向柱(7)连接的所述定位件(6)同时运动,所述折叠部分离;折叠完成时,所述定位件(6)停止运动且支撑所述转向柱(7)维持折叠角度。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折叠转向操控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折叠部包括与所述第二万向节(3)连接的折叠下部和与所述转向柱(7)下端连接的折叠上部;所述折叠下部和折叠上部相互卡接以实现扭矩传递且能够相对分合。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可折叠转向操控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折叠下部具体为与所述第二万向节(3)固定连接的连接轴(4),所述连接轴(4)的上轴端上设置有卡槽(41);所述折叠上部具体为所述轴向柱(7)下端的延伸轴(71),所述延伸轴(71)的下端部设置有与所述卡槽(41)相配合的卡键(72)。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可折叠转向操控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卡槽(41)优选为能够传递扭矩的直槽、楔形槽或半圆形槽。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可折叠转向操控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件具体采用定位杆(6),该定位杆(6)两端分别与所述折叠固定架(5)和所述轴向柱(7)连接。6.根据权利要求1至5任一项所述的可折叠转向操控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与所述折叠固定架(5)连接的用于为所述定位件(6)提供拉动所述转向柱(7)向外转动的动力的折叠动力装置(9)。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可折叠转向操控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折叠动力装置(9)包括:电机(91)、与所述电机(...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尹仕张旭鹏邱锟庞琳童云春
申请(专利权)人: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