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具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0606203 阅读:33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3-20 08:20
本发明专利技术揭示了一种模具系统。模具系统包括,模板,模板具有开框、模具型腔以及避空口,避空口连通开框和模具型腔;热嘴组件,热嘴组件插置于开框内,且其具有沿第一方向延伸的流道;冷却水套,冷却水套设置在开框中,冷却水套包括套设在热嘴组件外的内层水套以及套设在内层水套外的外层水套,外层水套或内层水套包括浇口部,浇口部设置在避空口内,浇口部具有连通流道的出胶口和模具型腔的浇口,外层水套的内表面和内层水套的外表面合围出运水槽,外层水套设置有贯通其内表面和其外表面的两个水孔,运水槽与两个水孔相连通。本发明专利技术将运水槽布设在双层水套之间,大大缩小了运水槽与热嘴组件出胶口的距离,增强了冷却效果。

Mould system

The invention discloses a die system. The die system includes a template, which has an open frame, a die cavity and an escape hole, which connects the open frame and the die cavity; a hot nozzle assembly and a hot nozzle assembly are inserted into the open frame and have a flow channel extending in the first direction; a cooling water jacket and a cooling water jacket are arranged in the open frame, and the cooling water jacket includes an inner water jacket which is arranged outside the hot nozzle assembly and an inner water jacket which is arranged outside the inner water jacket. The outer water jacket, the outer water jacket or the inner water jacket include the gate part, the gate part is arranged in the escape port, the gate part has the gate of the rubber outlet connecting the runner and the die cavity, the inner surface of the outer water jacket and the outer surface of the inner water jacket are combined with the outer water chute, and the outer water jacket is provided with two water holes through its inner surface and its outer surface, and the water chute is connected with the two water holes. The water conveying tank is arranged between two-layer water jackets, which greatly reduces the distance between the water conveying tank and the rubber outlet of the hot nozzle assembly, and enhances the cooling effect.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模具系统
本专利技术属于热流道
,涉及一种模具系统,尤其涉及一种具有冷却效果好的冷却水套的模具系统。
技术介绍
目前在注塑行业普遍采用的注塑技术为热流道技术,热流道技术,具体是通过加热技术,使得胶料以熔融状态沿流道流入模具型腔,从而注塑出塑料产品。通过热流道技术加工出的塑胶产品质量更高,且模具系统具有节约原料、提高生产效率、自动化程度高等优点。参图1,现有技术中,模具系统通常包括使胶料保持熔融状态进行输送的热嘴组件1’、套设在热嘴组件1’外部的冷却水套2’以及构造出成型品型腔的模板3’。其中,冷却水套2’密封组装在模板3’的开框30’内,冷却水套2’和模板3’合围出一运水空间20’。冷却水能够通过模板3’中的进水通道31’进入运水空间20’,并沿运水通道20’流动直至通过模板3’中的出水通道32’流出。冷却水在沿运水通道20’流动过程中会带走热量,从而实现对热嘴组件2’尖端处胶料的降温冷却。然而,现有技术的运水空间20’围绕在冷却水套2’的外围,远离流道A’及浇口S’,降温冷却效果差,以致浇口S’处温度偏高,加工出来的塑料产品表面靠近浇口S’处形成有太阳纹和高斑,尤其是加工深颜色的塑料产品缺陷更为明显。
技术实现思路
为解决现有技术中冷却水套冷却效果差的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模具系统,尤其是一种具有冷却效果好的冷却水套的模具系统。为实现上述专利技术目的,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模具系统,所述模具系统包括,模板,所述模板具有开框、模具型腔以及避空口,所述避空口连通所述开框和所述模具型腔;热嘴组件,所述热嘴组件插置于所述开框内,且其具有沿第一方向延伸的流道;冷却水套,所述冷却水套设置在所述开框中,所述冷却水套包括套设在所述热嘴组件外的内层水套以及套设在所述内层水套外的外层水套,所述外层水套或所述内层水套包括浇口部,所述浇口部设置在所述避空口内,所述浇口部具有连通所述流道的出胶口和所述模具型腔的浇口,所述外层水套的内表面和所述内层水套的外表面合围出运水槽,所述外层水套设置有贯通其内表面和其外表面的两个水孔,所述运水槽与两个所述水孔相连通。作为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热嘴组件包括本体和与所述本体连接的嘴尖,所述出胶口设置在所述嘴尖处;所述冷却水套与所述本体间隔设置。作为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外层水套包括所述浇口部、圆柱形套接部以及配接部,所述配接部在所述第一方向上的两端分别连接所述套接部和所述浇口部,且所述配接部和所述套接部之间形成拐角,所述运水槽位于所述拐角处。作为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内层水套包括圆柱形嵌套部和运水部,所述嵌套部的外表面紧密贴合所述套接部的内表面,所述运水部的第一端连接所述嵌套部,所述运水部的第二端抵持所述配接部的内表面;所述运水部的外表面、所述配接部的内表面以及所述套接部的内表面合围出所述运水槽。作为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配接部的内表面设置有凸肋;所述运水部的第二端具有第一支撑臂和第二支撑臂,所述第一支撑臂抵持所述配接部的内表面,所述第二支撑臂抵持所述凸肋。作为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热嘴组件还包括压帽,所述压帽套设在所述嘴尖外并与所述本体固定配接;所述压帽的外表面与所述凸肋的内表面相抵持。作为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内层水套还包括法兰盘,所述法兰盘连接所述嵌套部且位于所述嵌套部背离所述运水部的一端,所述法兰盘和所述套接部在所述第一方向上相对设置,且二者之间设置有相互配合的止转结构。作为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开框具有台阶部;所述内层水套还包括外突缘,所述外突缘连接所述法兰盘且位于所述法兰盘背离所述嵌套部的一端;所述外突缘和所述台阶部在所述第一方向上相互抵持;所述模具系统还包括第二模板,所述第二模板组装固定在所述模板上,且所述第二模板抵持所述外突缘并限制所述内层水套沿所述第一方向背离所述外层水套运动。作为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冷却水套和所述模板之间设置有密封圈,所述内层水套和所述外层水套之间设置有密封圈。作为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模具系统还包括驱动装置和阀针,所述阀针的第一端连接所述驱动装置,所述阀针的第二端配置在所述浇口中;所述驱动装置带动所述阀针沿所述第一方向往复运动,所述阀针的第二端在与所述浇口部接触的状态和与所述浇口部分开的状态之间变换。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通过设置双层水套并将运水槽布设在双层水套之间,从而大大缩小了运水槽与热嘴组件出胶口的距离,从而增强了冷却效果。附图说明图1是现有技术的模具系统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的模具系统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的模具系统的分解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将结合附图所示的具体实施方式对本专利技术进行详细描述。但这些实施方式并不限制本专利技术,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根据这些实施方式所做出的结构、方法、或功能上的变换均包含在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内。参图2至图3,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模具系统100,模具系统100设置为阀针式热流道模具系统,其具体包括分流板、热嘴组件1、冷却水套2、模板3、阀针4以及驱动装置。当然,模具系统100仅示例为阀针式热流道模具系统,模具系统100不限于此,例如在替代实施例中,模具系统100还可以是开放式热流道模具系统。模板3具有模具型腔,所述模具型腔用于成型出塑料产品。模具系统100具有流道,所述流道用于将注塑机喷嘴喷射出来的熔融胶料输送至所述模具型腔内。也即,所述流道为形成在所述注塑机喷嘴与所述模具型腔之间的通道空间。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流道包括形成于所述分流板内的分流流道、形成于热嘴组件1中的运送流道A以及形成在冷却水套2中的浇口S。其中,所述分流流道的入胶口与注塑机喷嘴相适配,以接收从注塑机喷嘴流出的熔融胶料;运送通道A的入胶口连通所述分流流道的出胶口,以接收从所述分流流道输送来的熔融胶料;浇口S连通运送通道A的出胶口A1和所述模具型腔,在注塑生成中,运送通道A内的熔融胶料能够通过浇口S流入所述模具型腔中,从而完成注塑产品的加工。阀针4设置为纵长杆状件,其第一端直接或间接地组装连接所述驱动装置,其第二端41穿过所述分流板和热嘴组件1后配置在浇口S中。为便于描述,本申请中,阀针4的纵长方向定义为竖直方向,与竖直方向相垂直的方向定义为水平方向;由阀针4的第一端至阀针4的第二端41的指向方向定义为“下”,反之定义为“上”。所述驱动装置具体可设置为气缸或油缸,所述驱动装置被控地带动阀针4沿竖直方向往复运动,从而启停浇口S处的注塑动作。具体地,当阀针4竖直向下运动时,阀针4的第二端41与冷区水套2相接触,阀针4的第二端41封堵浇口S,这样,运送流道A中的熔融胶料无法通过浇口S进入所述模具型腔,也即停止注塑动作;当阀针4竖直向上运动时,阀针4的第二端41与冷区水套2相分开,阀针4的第二端41不再封堵浇口S,浇口S敞开,这样,注塑机喷嘴喷出的熔融胶料依次所述分流流道、运送流道A、浇口S流入到所述模具型腔内,也即启动注塑动作。在本申请中,模板3具有开框B和避空口B1,避空口B1连通开框B和所述模具型腔。热嘴组件1插置于开框B1中,其大致呈中心轴对称结构。热嘴组件1的中心轴V平行于竖直方向。为便于描述,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模具系统,所述模具系统包括,模板,所述模板具有开框、模具型腔以及避空口,所述避空口连通所述开框和所述模具型腔;热嘴组件,所述热嘴组件插置于所述开框内,且其具有沿第一方向延伸的流道;冷却水套,所述冷却水套设置在所述开框中,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却水套包括套设在所述热嘴组件外的内层水套以及套设在所述内层水套外的外层水套,所述外层水套或所述内层水套包括浇口部,所述浇口部设置在所述避空口内,所述浇口部具有连通所述流道的出胶口和所述模具型腔的浇口,所述外层水套的内表面和所述内层水套的外表面合围出运水槽,所述外层水套设置有贯通其内表面和其外表面的两个水孔,所述运水槽与两个所述水孔相连通。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模具系统,所述模具系统包括,模板,所述模板具有开框、模具型腔以及避空口,所述避空口连通所述开框和所述模具型腔;热嘴组件,所述热嘴组件插置于所述开框内,且其具有沿第一方向延伸的流道;冷却水套,所述冷却水套设置在所述开框中,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却水套包括套设在所述热嘴组件外的内层水套以及套设在所述内层水套外的外层水套,所述外层水套或所述内层水套包括浇口部,所述浇口部设置在所述避空口内,所述浇口部具有连通所述流道的出胶口和所述模具型腔的浇口,所述外层水套的内表面和所述内层水套的外表面合围出运水槽,所述外层水套设置有贯通其内表面和其外表面的两个水孔,所述运水槽与两个所述水孔相连通。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模具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热嘴组件包括本体和与所述本体连接的嘴尖,所述出胶口设置在所述嘴尖处;所述冷却水套与所述本体间隔设置。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模具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层水套包括所述浇口部、圆柱形套接部以及配接部,所述配接部在所述第一方向上的两端分别连接所述套接部和所述浇口部,且所述配接部和所述套接部之间形成拐角,所述运水槽位于所述拐角处。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模具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内层水套包括圆柱形嵌套部和运水部,所述嵌套部的外表面紧密贴合所述套接部的内表面,所述运水部的第一端连接所述嵌套部,所述运水部的第二端抵持所述配接部的内表面;所述运水部的外表面、所述配接部的内表面以及所述套接部的内表面合围出所述运水槽。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模具系统,...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象烈
申请(专利权)人:柳道万和苏州热流道系统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