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林吴碧云专利>正文

门扉隙缝密闭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060151 阅读:230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门扉隙缝密闭结构,其特征是在一门扇的门侧竖框侧端面沿纵长方向设置密闭用凸条,与前述门侧竖框相靠合的另一门侧竖框或门框则沿纵长方向形成密闭用凹槽,该密闭用凸条及/或密闭用凹槽的任一者为弹性伸缩式,使门扉在关闭时,可借助于密闭用凸条与密闭用凹槽的嵌合而将两门侧竖框间的隙缝或门侧竖框与门框间的隙缝予以密闭。(*该技术在2004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系关于一种门扉隙缝密闭结构,尤指设在门扇的门侧竖框与相靠合的另一扇门的门侧竖框间或门扇的门侧竖框与相靠合的门框间,使其间的隙缝密封以达防尘、防烟、防音、防虫及防止冷气泄漏的目的。已知的可供180度双向开关的门扉,如附图说明图19(A)所示,一般多未设有密闭装置,因此门扇的门侧竖框与门侧竖框之间或门侧竖框与门框之间均形成有隙缝,使室外的烟尘、声音、蚊虫容易经由此等隙缝进入室内。室内若有冷房调节,冷气也会经由此等隙缝流出室外。如遇火灾时,浓烟、热气、一氧化碳等亦会大量穿过该等隙缝到达尚未波及的邻室,扩大其危险性。另一种较为简单的密闭结构则是在两门扇之一的门侧竖框上固设一挡片,如图19(B)所示,借以将两门扇间的隙缝遮蔽。但此种挡片式密闭结构不但有碍美观,密闭性亦欠佳,且使得门扉只能朝单一方向打开,无法发挥原有180°双向开关的功能,反而增加开门的不便,同时此种结构不能用于门框与门扇框之间,因此,此种密闭结构较不实用。现时使用的密闭结构则为在门扇的门侧竖框侧端面装设绒布条。然此种绒布条容易被压挤碰撞而变形,事实上形同虚设,一段时间后即少有密闭作用。本技术鉴于已知门扉未设密闭结构或虽设有密闭结构但仍有诸多缺失的情形而设计,其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将门扇的门侧竖框与门侧竖框间的隙缝或门扇的门侧竖框与门框间的隙缝完全得以密闭的门扉隙缝密闭结构。本技术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对门扉的180°双向开启不构成任何限制的门扉隙缝密闭结构。本技术的再一目的则在提供一种可经久耐用不易损坏的门扉隙缝密闭结构。本技术的又一目的则在提供一种仍能保持门扉原有美感的门扉隙缝密闭结构。为达上述的目的,本技术的门扉隙缝密闭结构是在一门扇的门侧竖框侧端面沿纵长方向设置密闭用凸条,与前述门侧竖框相靠合的另一门侧竖框或门框则沿纵长方向形成密闭用凹槽,该密闭用凸条或密闭用凹槽的任一者为弹性伸缩式,使门扉在关闭时,可借助于密闭用凸条与密闭用凹槽的嵌合而将两门侧竖框间的隙缝或/及门侧竖框与门框间的隙缝予以密闭。上述的门侧竖框在侧端面沿纵长方向形成有开口,密闭用凸条则装设在门侧竖框内,令设在其前端的嵌合凸部伸缩自如地突出于该开口,同时利用一弹性体使该嵌合凸部弹性凸出于门侧竖框的开口。再者,该密闭用凸条在侧面具有挡止突部,可借助于该挡止突部挡止于门侧竖框的开口侧缘而防止该密闭用凸条自门侧竖框的开口脱落。而且,该密闭用凸条的嵌合凸部前面设有缓冲用弹性球体或缓冲用滚轮。该密闭用凹槽的底部亦可设置弹性缓冲条。此外,该密闭用凸条亦可呈管体状。以下参照附图详细说明本技术的实施例。图1为本实有新型第一实施例的剖面结构图;图2为本技术第一实施例的动作剖面图;图3为本技术第二实施例的剖面结构图;图4为本技术第二实施例的动作剖面图5为本技术使用于双扇门的情形;图6为本技术使用于双扇门时的开关动作立体图;图7为本技术使用于单扇门的情形;图8为本技术使用于单扇门时的开关动作立体图;图9为本技术第三实施例的剖面结构图;图10为本技术第四实施例的剖面结构图;图11为本技术第三、四实施例使用于单扇门的立体示意图;图12为本技术第五实施例使用于单扇门的剖面示意图;图13为本技术第五实施例使用于双扇门的立体示意图;图14为本技术第六实施例的剖面结构图;图15为本技术第七实施例的剖面结构图;图16为本技术第八实施例的剖面结构图;图17为本技术第九实施例的剖面结构图;图18为本技术第十实施例的剖面结构图;图19(A)(B)为已知180°双向开关门扉的平面构造示意图。如图1及图2所示的第一实施例是本技术门扉隙缝密闭结构使用于双扇门的情形。该实施例中,一门扉1的门侧竖框10与另一门扇2的门侧竖框20相靠合。门侧竖框10为一由各种适当板材制成的中空框体,其后侧端面形成有断面呈梯形的卡合槽11,门扇本体12的前侧端面则形成一断面呈梯形的卡合凸条13。将门侧竖框10的卡合槽11与门扉本体12的卡合凸条13相嵌合,即可将门侧竖框10固装在门扇本体12上。门扇1如为玻璃门,其门扇本体12为一玻璃板时,该玻璃板的端部即当作卡合凸条13,此时必须使前述卡合槽11形成可套住玻璃板端部的形态,如图6所示。于门侧竖框10的前侧端面则开设一沿其纵长方向延伸的长沟状开口14,其开口侧缘10a呈向内返折状。在该竖框10内设置一型补强框17,其折曲状前端部17a借助于门侧竖框10的返折状开口侧缘10a夹持,后端则抵接于卡合槽11,因而补强框17得以提高门侧竖框的强度。于前面突设有断面呈弧形的嵌合凸部15a并在两侧面具有挡止突部15b的长形密闭用凸条15则装设于补强框17内,利用设于密闭用凸条15后面的弹簧16使嵌合凸部15a弹性地突出于开口14,挡止突部15b则挡止于开口14的两侧缘,使密闭用凸条15得以朝开口方向弹压,但又不致从开口14脱出。弹簧16设有数个,且沿门侧竖框10的纵长方向间隔配置,其一端抵于前述补强框17的后侧,另一端抵于密闭用凸条15背面。借此构造,嵌合凸部15a得以弹性地自门侧竖框10的开口14伸缩。于该嵌合凸部15a受外力碰接时,即缩入门侧竖框10的开口14,外力解除,则借助于弹簧16而自开口14突出。另一门扇2的门侧竖框20亦以相同于上述门侧竖框10的材质、构造及安装方式借助于其卡合槽21嵌合于门扇本体22的卡合凸条23而固装于门扇本体22上。该门侧竖框20的与前述门侧竖框10相靠合的侧端面则沿纵长方向形成可与前述密闭用凸条15的嵌合凸部15a嵌合密接的密闭用凹槽24。以上述的构造,当两门扇1、2关闭时,如图1所示,门扇1的密闭用凸条15的嵌合凸部15a用乃弹性突出于门侧竖框10的开口14,并与门扇2的门侧竖框20的密闭用凹槽24弹性地密接嵌合,达成消除隙缝的目的。于门扇1、2被推开时,则如图2所示,由于密闭用凸条15的嵌合凸部15a与密闭用凹槽24均呈弧形,所以对门扇的回转开启不会构成任何阻碍。在门扇1、2开启动作中,如有动作不一致而使门扇2的门侧竖框20碰撞门扇1的嵌合凸部15a时,由于密闭用凸条15为弹性伸缩式,故嵌合凸部15a会自动退后,对门扇的开启亦无任何阻碍。图3及图4所示的第二实施例为门扇1的另一侧端面(即装设地铰链S的一端,请参阅图5及图7)与相靠合的门框3间使用密闭结构的情形。该实施例中,门扇1的另一侧端面装设的门侧竖框10′及密闭用凸条15′的结构及安装方式与上述第一实施例完全相同,故相同元件或相当部位均标以相同代号,仅在右上角加注“’”以示区别,其说明从略。门框3为适当材料制框体1固设于墙壁W的侧端部30,该门框3与门扇1的门侧竖框10′相靠合的侧端面沿纵长方向设有一密闭用凹槽31。该凹槽31及与该凹槽31相嵌合的嵌合凸部15a′均在断面上呈弧形。以上述的构造,当门扇1处于关闭状态时,即如图3所示,门扇1的密闭用凸条15′的嵌合凸部15a′是弹性地突出于门侧竖框10′的开口14′,并与门框3的密闭用凹槽31弹性地密接嵌合,达到消除隙缝的目的。于门扇1被推动而旋转时,由于密闭用凸条15′的嵌合凸部15a′与门框3的密闭用凹槽31均呈弧状,所以对门扇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林正宜
申请(专利权)人:林吴碧云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