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无纺布加工的双面针刺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0528357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3-09 02:1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无纺布加工技术领域的一种用于无纺布加工的双面针刺装置,包括剥布板一和传送辊装置,前端两组所述侧板顶部之间设置有曲轴,所述曲轴套接有活动套,后端所述曲轴右端贯穿后端右侧侧板并连接有连接杆,顶部和底部所述两组侧板之间设置有横杆,顶部所述活动套底部和底部所述活动套顶部均设置有传动杆,顶部和底部所述针床远离传动杆的一侧外壁均匀设置有针刺组件,该装置可以对无纺布的正面和背面进行针刺工作,通过驱动电机带动曲轴转动,曲轴带动传动杆上下往复运动,通过针床底部的针刺组件对无纺布进行加工,全面的将纤网表面和局部里层纤维刺入纤网内部,从而提高了无纺布的一定强度。

A Double-sided Needling Device for Non-woven Fabric Processing

The utility model discloses a double-sided needling device for non-woven fabrics processing in the technical field of non-woven fabrics processing, which comprises a stripping board and a conveying roller device. A crankshaft is arranged between the top of the front two sets of side plates. The crankshaft sleeve is connected with a movable sleeve. The right end of the back end crankshaft runs through the right side plate of the back end and is connected with a connecting rod. There is a cross bar, and the top of the movable sleeve at the bottom and bottom of the movable sleeve is provided with a transmission rod, and the needle bed at the top and bottom is evenly provided with a needle-punching assembly on the outer wall far from the transmission rod. The device can needle-punch the front and back of the non-woven fabric, drive the crankshaft to rotate, and the crankshaft drives the transmission rod to move up and down, and through the bottom of the needle bed. Needle-punching assembly is used to process nonwoven fabrics, and the surface and local inner layers of fibers are thoroughly penetrated into the inner of the network, thus improving the strength of the nonwoven fabrics.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无纺布加工的双面针刺装置
本技术涉及无纺布加工
,具体为一种用于无纺布加工的双面针刺装置。
技术介绍
无纺布又称非织造布,其制造工艺不同于传统的纺织过程,目前,在无纺布生产线中,将定向或随机排列的纤维通过摩擦、抱合、粘合等方法组合后进行针刺加固的工作,原理是:刺针穿过纤网时,将纤网表面和局部里层纤维强迫刺入纤网内部,由于纤维之间的摩擦作用,使原来的蓬松的纤网被压缩,当刺针退出纤网时,刺入的纤维束脱离倒钩而留在纤网中,这样,许多纤维束纠缠住纤网使其不能再恢复原来的蓬松状态,经过许多次的针刺,相当多的纤维束被刺入纤网,纤网中纤维互相缠结,从而便完成了无纺布的针刺加工工作,现有的无纺布加工的针刺装置只能对无纺布的一个面进行针刺,这种方式使得针刺后的无纺布较难达到所需要的强度,针刺质量较差,而且现有的针刺较难拆卸,拆卸时需要将整个针床拆卸,费时费力,为此,我们提出一种用于无纺布加工的双面针刺装置。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无纺布加工的双面针刺装置,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用于无纺布加工的双面针刺装置,包括剥布板一和传送辊装置,所述剥布板一下方设置有拖布板一,所述剥布板一后侧焊接有拖布板二,所述传送辊装置位于拖布板一前侧,所述拖布板一后侧焊接有剥布板二,所述剥布板一和拖布板一左右两侧均设置有U型固定座,且拖布板二和剥布板二左右两侧均设置有U型固定座,前后端左右两侧所述U型固定座外侧均设置有支撑柱,前端左右两侧所述U型固定座顶部和后端左右两侧所述U型固定座底部均设置有侧板,所述侧板位于支撑柱内侧,前端两组所述侧板顶部之间设置有曲轴,且后端两组所述侧板底部之间设置有曲轴,所述曲轴套接有活动套,前端所述曲轴右端贯穿前端右侧侧板并连接有驱动电机一,后端所述曲轴右端贯穿后端右侧侧板并连接有连接杆,且连接杆贯穿后端支撑柱并连接有驱动电机二,顶部和底部所述两组侧板之间设置有横杆,且横杆上固定插接有导向套,且横杆位于曲轴内侧,顶部所述活动套底部和底部所述活动套顶部均设置有传动杆,且传动杆远离活动套的一端均通过导向套并连接有针床,顶部和底部所述针床远离传动杆的一侧外壁均匀设置有针刺组件。优选的,所述针刺组件包括与针床远离传动杆的一侧外壁连接的固定针杆,所述固定针杆底部插接有调节杆,所述调节杆前侧外壁从上至下均匀开设有调节螺孔,且固定针杆前侧外壁设置插接有与调节螺孔相匹配的螺栓,所述调节杆远离固定针杆的一端设置有刺针,所述调节杆底部外壁环形阵列设置有四组倒勾。优选的,所述固定针杆靠近针床的一端设置有磁性板,且针床远离传动杆的一侧外壁均匀设置有与磁性板相匹配的磁铁,所述磁性板和磁铁均为圆形,且磁铁为N极、磁性板为S极。优选的,前端顶部所述针床远离传动杆的一侧外壁设置的针刺组件与后端底部所述针床远离传动杆的一侧外壁设置的针刺组件相互错开,且剥布板一上开设有顶部针刺组件相匹配的通口,剥布板二上开设有底部针刺组件相匹配的通口。优选的,所述剥布板一、拖布板一、拖布板二和剥布板二长宽高相同,所述针床截面为梯形,顶部所述针床底部端面宽度等于剥布板一宽度,底部所述针床顶部端面宽度等于剥布板二宽度。优选的,所述曲轴左右两侧对称设置有结构相同的折弯处,且折弯处外壁中央套接活动套。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1.该装置可以对无纺布的正面和背面进行针刺工作,通过驱动电机带动曲轴转动,曲轴带动传动杆上下往复运动,通过针床底部的针刺组件对无纺布进行加工,且顶部和底部的针刺组件相互错开,提高无纺布针刺加工质量和效率,全面的将纤网表面和局部里层纤维刺入纤网内部,从而提高了无纺布的一定强度;2.该装置设置的针刺组件可以调节,通过螺栓与调节螺孔的配合,可以调节调节杆的高低,从而可以调整刺针刺入的深度,以达到无纺布所需要的效果,且固定针杆通过磁性板与针床上的磁铁相吸进行固定,拆卸安装方便快捷。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U型固定座结构右视图;图3为本技术针刺组件结构示意图。图中:1剥布板一、2拖布板一、3拖布板二、4剥布板二、5U型固定座、6支撑柱、7侧板、8曲轴、9活动套、10驱动电机一、11横杆、12导向套、13针床、14驱动电机二、15针刺组件、151固定针杆、152磁性板、153调节杆、154调节螺孔、155螺栓、156倒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请参阅图1-3,本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用于无纺布加工的双面针刺装置,包括剥布板一1和传送辊装置16,剥布板一1下方设置有拖布板一2,传送辊装置16位于拖布板一2前侧,用于使无纺布在剥布板一1、拖布板二3与拖布板一2、剥布板二4之间传动运行进行针刺工作,无剥布板一1后侧焊接有拖布板二3,拖布板一2后侧焊接有剥布板二4,剥布板一1和拖布板一2左右两侧均设置有U型固定座5,且拖布板二3和剥布板二4左右两侧均设置有U型固定座5,左右两侧U型固定座5外侧均设置有支撑柱6,前端左右两侧U型固定座5顶部和后端左右两侧U型固定座5底部均设置有侧板7,侧板7高度小于支撑柱6高度,侧板7位于支撑柱6内侧,前端两组侧板7顶部之间设置有曲轴8,且后端两组侧板7底部之间设置有曲轴8,曲轴8套接有活动套9,前端曲轴8右端贯穿前端右侧侧板7并连接有驱动电机一10,驱动电机一10通过导线与外接电源连接,后端曲轴8右端贯穿后端右侧侧板7并连接有连接杆,且连接杆贯穿后端支撑柱6并连接有驱动电机二14,驱动电机二14通过导线与外接电源连接,顶部和底部两组侧板7之间设置有横杆11,且横杆11上固定插接有导向套12,限制传动杆上下移动位置,保证针床13平行上下往复运动,且横杆11位于曲轴8内侧,顶部活动套9底部和底部活动套9顶部均设置有传动杆,且传动杆远离活动套9的一端均通过导向套12并连接有针床13,顶部和底部针床13远离传动杆的一侧外壁均匀设置有针刺组件15。其中,针刺组件15包括与针床13远离传动杆的一侧外壁连接的固定针杆151,固定针杆151底部插接有调节杆153,调节杆153前侧外壁从上至下均匀开设有调节螺孔154,且固定针杆151前侧外壁设置插接有与调节螺孔154相匹配的螺栓155,通过拧松螺栓155,即可调节调节杆153长度,从而可以调整刺针刺入的深度,调节杆153远离固定针杆151的一端设置有刺针,调节杆153底部外壁环形阵列设置有四组倒勾156;固定针杆151靠近针床13的一端设置有磁性板152,且针床13远离传动杆的一侧外壁均匀设置有与磁性板152相匹配的磁铁,磁性板152和磁铁均为圆形,且磁铁为N极、磁性板152为S极,便于拆卸安装针刺组件15;前端顶部针床13远离传动杆的一侧外壁设置的针刺组件15与后端底部针床13远离传动杆的一侧外壁设置的针刺组件15相互错开,提高无纺布针刺加工质量和效率,全面的将纤网表面和局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用于无纺布加工的双面针刺装置,包括剥布板一(1)和传送辊装置(16),其特征在于:所述剥布板一(1)下方设置有拖布板一(2),所述传送辊装置(16)位于拖布板一(2)前侧,所述剥布板一(1)后侧焊接有拖布板二(3),所述拖布板一(2)后侧焊接有剥布板二(4),所述剥布板一(1)和拖布板一(2)左右两侧均设置有U型固定座(5),且拖布板二(3)和剥布板二(4)左右两侧均设置有U型固定座(5),前后端左右两侧所述U型固定座(5)外侧均设置有支撑柱(6),前端左右两侧所述U型固定座(5)顶部和后端左右两侧所述U型固定座(5)底部均设置有侧板(7),所述侧板(7)位于支撑柱(6)内侧,前端两组所述侧板(7)顶部之间设置有曲轴(8),且后端两组所述侧板(7)底部之间设置有曲轴(8),所述曲轴(8)套接有活动套(9),前端所述曲轴(8)右端贯穿前端右侧侧板(7)并连接有驱动电机一(10),后端所述曲轴(8)右端贯穿后端右侧侧板(7)并连接有连接杆,且连接杆贯穿后端支撑柱(6)并连接有驱动电机二(14),顶部和底部所述两组侧板(7)之间设置有横杆(11),且横杆(11)上固定插接有导向套(12),且横杆(11)位于曲轴(8)内侧,顶部所述活动套(9)底部和底部所述活动套(9)顶部均设置有传动杆,且传动杆远离活动套(9)的一端均通过导向套(12)并连接有针床(13),顶部和底部所述针床(13)远离传动杆的一侧外壁均匀设置有针刺组件(15)。...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无纺布加工的双面针刺装置,包括剥布板一(1)和传送辊装置(16),其特征在于:所述剥布板一(1)下方设置有拖布板一(2),所述传送辊装置(16)位于拖布板一(2)前侧,所述剥布板一(1)后侧焊接有拖布板二(3),所述拖布板一(2)后侧焊接有剥布板二(4),所述剥布板一(1)和拖布板一(2)左右两侧均设置有U型固定座(5),且拖布板二(3)和剥布板二(4)左右两侧均设置有U型固定座(5),前后端左右两侧所述U型固定座(5)外侧均设置有支撑柱(6),前端左右两侧所述U型固定座(5)顶部和后端左右两侧所述U型固定座(5)底部均设置有侧板(7),所述侧板(7)位于支撑柱(6)内侧,前端两组所述侧板(7)顶部之间设置有曲轴(8),且后端两组所述侧板(7)底部之间设置有曲轴(8),所述曲轴(8)套接有活动套(9),前端所述曲轴(8)右端贯穿前端右侧侧板(7)并连接有驱动电机一(10),后端所述曲轴(8)右端贯穿后端右侧侧板(7)并连接有连接杆,且连接杆贯穿后端支撑柱(6)并连接有驱动电机二(14),顶部和底部所述两组侧板(7)之间设置有横杆(11),且横杆(11)上固定插接有导向套(12),且横杆(11)位于曲轴(8)内侧,顶部所述活动套(9)底部和底部所述活动套(9)顶部均设置有传动杆,且传动杆远离活动套(9)的一端均通过导向套(12)并连接有针床(13),顶部和底部所述针床(13)远离传动杆的一侧外壁均匀设置有针刺组件(15)。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无纺布加工的双面针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针刺组件(15)包括与针床(13)远离传动杆的一侧外壁连接的固定针...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罗进宝彭思德
申请(专利权)人:福建三达节能新材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福建,3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