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铸造模具冷却柱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0524600 阅读:28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3-09 00:5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了一种铸造模具冷却柱,其包括壳体,以及冷却芯。在上述壳体内设置有一用于容纳冷却芯的空腔。在冷却芯的中轴线位置设置有进水通道,且在其内壁上设置有膛线。在靠近冷却芯下端部位置设置有凸缘,在凸缘上设置有外螺纹。在空腔的内壁上,与外螺纹相应的位置设置有内螺纹,使得壳体与冷却芯通过螺纹副连接。壳体的壁厚不超过3mm。这样一来,冷却芯和壳体之间通过螺纹副联接,当二者有其一发生损坏时,可方便、快捷地进行拆、装操作。另外,进水通道内的膛线使得冷却芯的顶部出水口具有更大的出水速度,且壳体具有较小的壁厚,更有利于冷却水和铸造模具本体之间进行热量交换,大大提高了冷却柱的冷却效率。

A cooling column for casting die

The utility model relates to a cooling column for a casting die, which comprises a shell and a cooling core. A cavity for accommodating the cooling core is arranged in the shell. A water inlet channel is arranged at the central axis position of the cooling core, and rifles are arranged on the inner wall of the cooling core. A flange is arranged near the lower end of the cooling core, and an external thread is arranged on the flange. On the inner wall of the cavity, an inner thread is arranged at the corresponding position of the outer thread, so that the shell and the cooling core are connected through the thread pair. The wall thickness of the shell shall not exceed 3 mm. In this way, the cooling core and the shell are connected by threaded pairs. When one of them is damaged, the disassembly and assembly operation can be carried out conveniently and quickly. In addition, the rifling in the intake channel makes the top outlet of the cooling core have a larger water outlet speed, and the shell has a smaller wall thickness, which is more conducive to heat exchange between the cooling water and the casting die body, and greatly improves the cooling efficiency of the cooling column.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铸造模具冷却柱
本技术属于铸造模具
,尤其涉及一种铸造模具冷却柱。
技术介绍
在铸造模具成型中,经常会铸造一些局部壁厚尺寸较大的铸造件,由于各区域冷却速度不一,产品会产生缩松现象,影响质量。为了解决上述问题,通常采取冷却柱强制冷却的方法,然而市面上现有冷却柱的冷却芯和壳体均为一体成型。当两者有其一发生损坏时即需整体更换,导致生产成本升高,且对冷却柱进行更换耗时较长,工作效率低下;另外现有冷却柱冷却效率低下。亟待技术人员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结构简单,冷却效率高,便于进行壳体与冷却芯拆卸的铸造模具冷却柱。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涉及了一种铸造模具冷却柱,其包括壳体,以及冷却芯;在上述壳体内设置有一用于容纳冷却芯的空腔;空腔的直径大于冷却芯的直径;在冷却芯的中轴线位置设置有进水通道;在进水通道的内壁上设置有膛线;进水接口设置于冷却芯的下端部;在冷却芯的顶壁上设置有通孔,以用来沟通进水通道和空腔;在靠近冷却芯下端部位置设置有凸缘,在凸缘上设置有外螺纹;在空腔的内壁上,与外螺纹相应的位置设置有内螺纹,使得壳体与冷却芯通过螺纹副连接;在凸缘上设置有出水接口;壳体的壁厚不超过3mm。冷却芯和壳体之间通过螺纹副联接,当二者有其一发生损坏时,可方便、快捷地进行拆、装操作。另外,进水通道内的膛线使得冷却芯的顶部出水口具有更大的出水速度,且壳体具有较小的壁厚,更有利于冷却水和铸造模具本体之间进行热量交换,大大提高了冷却柱的冷却效率。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在冷却芯的外壁上设置有第一螺旋线,在壳体的空腔内壁上设置有第二螺旋线,第一螺旋线和第二螺旋线的旋向相反。在冷却芯的外壁及壳体的空腔内壁上均设置有螺旋线,且旋向相反,尽可能使得空腔内的冷却水呈湍流状态,从而大大提高了冷却柱的冷却效率。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出水接口的数量设置为多个,沿凸缘周向均布。通过上述设置,使得冷却水在空腔内的分布状态趋于均匀,从而提高了冷却柱的吸热均匀性及吸热效率。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有出水接口的直径之和小于进水接口的直径。通过上述设置,使得冷却水在空腔内始终处于充满状态,更有利于湍流的形成。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壳体的材质为黄铜。利用黄铜来制作壳体,主要具有以下优点:其一,黄铜自身具有较高的结构强度,使得壳体具有较长的使用寿命;其二,因黄铜自身的特性使得冷却柱具有较好的导热和散热性能。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外螺纹和内螺纹均为55°密封管螺纹。壳体与冷却芯之间采用55°密封管螺纹,从而有效地保证了空腔的密封性,避免了冷却水的漏泄。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进水接口和出水接口均采用标准接口。进水接口和出水接口均采用标准接口,可以方便地进行管道配置,且有利于提高管道接入速度。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在冷却芯的下端部设置有手扭部。冷却芯下端设置有手扭部,从而可以方便、快捷地通过手部进行扭动,无需借助专用工具,提高了更换操作的便捷性。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手扭部的截面呈正六边形。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是本技术中铸造模具冷却柱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中铸造模具冷却柱的A-A剖视图。1-壳体;2-冷却芯;21-进水通道;22-进水接口;23-通孔;24-凸缘;25-出水接口;26-手扭部;3-空腔。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的内容做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图1示出了本技术中铸造模具冷却柱的结构示意图。该铸造模具冷却柱,其由壳体1,以及冷却芯2等几部分组成。其中,在该壳体1内设置有一用于容纳冷却芯2的空腔。为了提高铸造模具冷却柱的冷却效果,壳体1和冷却芯2均采用导热性和散热性较好,且具有一定结构强度的材料制得,例如:黄铜,铝合金等。上述空腔3的直径略大于冷却芯2的直径2~3mm。进水通道21设置在冷却芯2的中轴线位置,其内壁上设置有膛线。进水接口22设置于冷却芯2的下端部。在冷却芯2的顶壁上设置有通孔23,以用来沟通进水通道21和空腔3。在靠近冷却芯2下端部位置设置有凸缘24,在其上设置有外螺纹。相对应地,在空腔3的内壁上,与上述外螺纹相应的位置设置有内螺纹,使得壳体1与冷却芯2通过螺纹副连接。在凸缘24上设置有出水接口25。壳体1的壁厚不超过3mm。这样一来,冷却芯2和壳体1之间通过螺纹副联接,当二者有其一发生损坏时,可方便、快捷地进行拆、装操作。另外,进水通道21内的膛线使得冷却芯2的顶部出水口具有更大的出水速度,且壳体1具有较小的壁厚,更有利于冷却水和铸造模具本体之间进行热量交换,大大提高了冷却柱的冷却效率。作为上述铸造模具冷却柱的进一步优化,还可以在冷却芯2的外壁上设置有第一螺旋线,在壳体1的空腔3内壁上设置有第二螺旋线,且第一螺旋线和第二螺旋线的旋向相反,从而尽可能使得空腔3内的冷却水呈湍流状态,从而大大提高了冷却柱的冷却效率。图2示出了本技术中铸造模具冷却柱的A-A剖视图。从图中可以看出,出水接口25的数量设置为4个,且沿凸缘24周向均布。通过上述设置,使得冷却水在空腔3内的分布状态趋于均匀,从而提高了冷却柱的吸热均匀性及吸热效率。当然,出水接口25的数量也可以设置为3个或5个等。再者,为了使得冷却水在空腔3内始终处于充满状态,更有利于湍流的形成,所有出水接口25的直径之和需要小于进水接口22的直径。再者,壳体1与冷却芯2之间还可以采用55°密封管螺纹进行旋合,从而使得两者的具有较高的连接更为可靠,牢固,且有效地保证了空腔3的密封性,避免了冷却水的漏泄。再者,进水接口22和出水接口25均可采用标准接口,可以方便地进行管道配置,且有利于提高管道接入速度。最后,在冷却芯2的下端部还可设置有截面呈正六边形的手扭部26,从而使得无需借助专用工具即可方便、快捷地进行扭动,提高了更换操作的便捷性。当然,截面形状除了上述的正六边形,还可以为正四边形、正五边形等等。对所公开的实施例的上述说明,使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或使用本技术。对这些实施例的多种修改对本领域的专业技术人员来说将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中所定义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脱离本技术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在其它实施例中实现。因此,本技术将不会被限制于本文所示的这些实施例,而是要符合与本文所公开的原理和新颖特点相一致的最宽的范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铸造模具冷却柱,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以及冷却芯;在所述壳体内设置有一用于容纳所述冷却芯的空腔;所述空腔的直径大于所述冷却芯的直径;在所述冷却芯的中轴线位置设置有进水通道;在所述进水通道的内壁上设置有膛线;进水接口设置于所述冷却芯的下端部;在所述冷却芯的顶壁上设置有通孔,以用来沟通所述进水通道和所述空腔;在靠近所述冷却芯下端部位置设置有凸缘,在所述凸缘上设置有外螺纹;在所述空腔的内壁上,与所述外螺纹相应的位置设置有内螺纹,使得所述壳体与所述冷却芯通过螺纹副连接;在所述凸缘上设置有出水接口;所述壳体的壁厚不超过3mm。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铸造模具冷却柱,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以及冷却芯;在所述壳体内设置有一用于容纳所述冷却芯的空腔;所述空腔的直径大于所述冷却芯的直径;在所述冷却芯的中轴线位置设置有进水通道;在所述进水通道的内壁上设置有膛线;进水接口设置于所述冷却芯的下端部;在所述冷却芯的顶壁上设置有通孔,以用来沟通所述进水通道和所述空腔;在靠近所述冷却芯下端部位置设置有凸缘,在所述凸缘上设置有外螺纹;在所述空腔的内壁上,与所述外螺纹相应的位置设置有内螺纹,使得所述壳体与所述冷却芯通过螺纹副连接;在所述凸缘上设置有出水接口;所述壳体的壁厚不超过3mm。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铸造模具冷却柱,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冷却芯的外壁上设置有第一螺旋线,在所述壳体的空腔内壁上设置有第二螺旋线,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永生李献亮
申请(专利权)人:昆山旗开胜精密模具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