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辆排气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0513700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3-06 01:15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车辆排气系统。发动机(1)具有与其气缸盖(14)的车辆前后方向上的后侧相连的排气通路(50),在排气通路(50)上,沿尾气的流动方向从上游侧起依次设有排气歧管(60)和尾气净化系统(70),尾气净化系统(70)内装有具有尾气净化性能的GPF装置(73)。尾气净化系统(70)位于排气歧管(60)的下方,且以在车宽方向上与该排气歧管(60)重合的方式布置。并且,尾气净化系统(70)以朝向排气歧管(60)的车辆前后方向上的后方突出的姿势布置。由此提高车辆行驶时尾气净化装置的保温性能。

Vehicle exhaust system

The invention provides a vehicle exhaust system. The engine (1) has an exhaust passage (50) connected with the rear and front directions of the vehicle with its cylinder head (14). On the exhaust passage (50), an exhaust manifold (60) and an exhaust purification system (70) are arranged in turn from the upstream side along the flow direction of the exhaust gas, and a GPF device (73) with exhaust purification performance is installed in the exhaust purification system (70). The exhaust gas purification system (70) is located below the exhaust manifold (60) and arranged in a manner coinciding with the exhaust manifold (60) in the vehicle width direction. In addition, the exhaust gas purification system (70) is arranged in a rear projecting posture toward the front and rear directions of the vehicle with the exhaust manifold (60). Thereby, the thermal insulation performance of the exhaust gas purification device is improved.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车辆排气系统
本处所公开的技术涉及一种车辆排气系统。
技术介绍
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车辆排气系统的一例。具体而言,该专利文献1中记载有一种发动机(内燃机),其具有气缸盖、与该气缸盖相连的排气歧管以及设在排气歧管的尾气流动方向下游侧的尾气净化装置(例如催化箱)。该专利文献1中记载的尾气净化装置大致向下方延伸,当从车辆上方观察时,该尾气净化装置被排气歧管遮住。专利文献1:日本公开专利公报特开2017-89562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专利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所述专利文献1中记载的那种尾气净化装置中,通常设有具有尾气净化性能的净化部。尤其是用催化剂作净化部时,为了充分发挥其净化性能,就需要利用被引入尾气净化装置中的尾气,来使催化剂温度落入规定的活性温度的范围内。但是,就气体温度的变动幅度相对较大的发动机而言,例如既能进行火花点火燃烧又能进行压燃点火燃烧的发动机,有可能难以使催化剂温度落入上述范围内。尤其是,在气体温度相对较低的行驶状况下,例如轻负载行驶时,催化剂温度可能低于活性温度的下限值。为了充分地实现净化性能,就需要一种能够提高催化剂的保温性能的结构。上述问题不限于催化剂,对于由无机多孔材料制成的过滤部件等一般净化部而言也是共通的。此处所公开的技术正是鉴于上述各点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在车辆排气系统中,提高车辆行驶时尾气净化装置的保温性能。-用于解决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此处所公开的技术涉及一种车辆排气系统。所述车辆排气系统具有连在发动机的一侧面上的排气通路,在所述排气通路上,沿尾气的流动方向从上游侧起依次设有排气歧管和尾气净化装置,所述尾气净化装置位于所述排气歧管的下方,且以在车宽方向上与该排气歧管重合的方式布置,所述尾气净化装置以朝向所述排气歧管的车辆前后方向上的后方突出的方式布置,在所述发动机的上方,设有覆盖所述发动机的发动机罩,在所述发动机与所述发动机罩之间,形成有允许行驶风通过的间隙,所述发动机罩的后端部指向所述排气歧管。当车辆向前方行驶时,从车辆前后方向上的前侧流向后方的行驶风就会被引入其发动机室。该行驶风中的至少一部分在流过发动机的上侧后,沿发动机的侧面向后斜下方流动。此处,在发动机的一侧面上连有排气歧管。这样一来,如此流动的行驶风中的一部分就会在将排气歧管冷却的同时与排气歧管的冷却量相应地受热。根据所述构成,尾气净化装置位于排气歧管的下方,且该尾气净化装置向排气歧管的后方突出。考虑到排气歧管与尾气净化装置在车宽方向上重合,则尾气净化装置位于排气歧管的后斜下方。因此,在沿发动机的侧部流向后斜下方的同时由于将排气歧管冷却而受热的行驶风,就会沿其流动方向,流过尾气净化装置的外表面。利用流过尾气净化装置的外表面的行驶风,能够对尾气净化装置乃至可装在该尾气净化装置内的净化部进行保温。像这样,就能够提高车辆行驶时尾气净化装置的保温性能。通过让发动机罩的后端部指向排气歧管,在行驶风的流速和流量往往相对较小的低车速时,就能够更可靠地将行驶风引向排气歧管。这有助于确保净化部的保温性能。相对于此,在尽管行驶风的流速等得到充分保证但尾气的气体温度往往过高的高车速时,有助于将更多量的行驶风引入排气歧管。由此,能够将排气歧管冷却,乃至将经由排气歧管被引入尾气净化装置中的尾气冷却。例如从抑制催化剂温度超过活性温度的上限值这种情况发生的观点出发,这有助于确保催化剂等净化部的保温性能。像这样,就有助于从低车速到高车速区间确保净化部的保温性能。技术方案还可以是,在所述排气歧管的下方,布置有所述尾气净化装置的上游端部,该尾气净化装置的下游端部布置在所述排气歧管的后方。根据该构成,尾气净化装置的上游端部布置在排气歧管的下方。通过这样布置,尾气净化装置的上游端部就会比其下游端部更接近排气歧管。其结果是,利用来自排气歧管的辐射热,能够对尾气净化装置中的上游侧部分进行保温。相对于此,尾气净化装置的下游端部布置在排气歧管的后方。通过这样布置,就能够如上述那样,利用行驶风来对尾气净化装置的下游侧部分进行保温。像这样,通过从尾气净化装置的上游端部到下游端部对整个尾气净化装置进行保温,有助于确保净化部的保温性能。技术方案还可以是,所述车辆排气系统还包括分隔壁,所述分隔壁划分出发动机室的车辆前后方向上的后侧部分,所述分隔壁具有从该分隔壁朝向车辆前后方向上的后方延伸的隧道部,所述发动机安装在所述发动机室中,所述尾气净化装置以从车辆前方或后方观察时与所述隧道部重合的方式布置。有时会在前围板上设置隧道部,以便划分出直接与消音器相连结的排气管、FR车中与后轮相连结的传动轴的收放空间。从发动机室流出的行驶风会流入隧道部。根据所述构成,从车辆前方或后方观察时,该隧道部与尾气净化装置重合。采用这种布局,尾气净化装置就布置在行驶风的流路上,因此有利于让行驶风吹到尾气净化装置上。技术方案还可以是,在所述尾气净化装置内装有具有尾气净化性能的净化部,所述净化部构成为作为汽油微粒过滤器发挥作用,所述车辆排气系统还包括EGR通路,所述EGR通路构成为,与所述净化部的下游连接,并且使已燃气体中的至少一部分回流到所述发动机的进气通路。根据该构成,能够将流过净化部后的已燃气体用作外部EGR气体。例如与将EGR通路连到净化部的上游的构成相比,这种构成能够确保流过净化部的气体流量较多,利用流过的气体有利于对净化部进行保温。通过让净化部作为汽油微粒过滤器(GPF)发挥作用,就能够将被该GPF除去碳烟微粒(soot)后的已燃气体用作外部EGR气体。由此,在与EGR通路相连的进气通路中,能够抑制外部EGR气体中含有的积碳堆积。技术方案还可以是,在所述尾气净化装置内装有具有尾气净化性能的净化部,所述排气歧管具有与所述发动机的各气缸相连的分支通路和各该分支通路汇合并与所述尾气净化装置相连的汇合部,所述车辆排气系统还包括EGR冷却器,所述EGR冷却器布置在所述净化部的车宽方向上的一侧且车辆前后方向上的前侧,并且所述EGR冷却器冷却已燃气体,所述汇合部布置在所述净化部的车宽方向上的另一侧且车辆前后方向上的前侧。EGR冷却器将已燃气体冷却时相应地受热。因此,能够将受热后的EGR冷却器用作热源。如上述,从车辆前后方向上的前侧流向后方的行驶风会被引入车辆的发动机室。该行驶风中的至少一部分从气缸盖向后斜下方流动,剩余部分从车宽方向上的一侧和另一侧以包围发动机的方式向后方流动。根据所述构成,在尾气净化装置的车宽方向上的一侧且车辆前后方向上的前侧,布置有如上述可用作热源的EGR冷却器。因此,从车宽方向上的一侧以包围发动机的方式流过的行驶风会从EGR冷却器受热后流到尾气净化装置。利用该行驶风,能够对设在尾气净化装置内的净化部进行保温。另一方面,在净化部的车宽方向上的另一侧且车辆前后方向上的前侧,布置有排气歧管的汇合通路。因此,从车宽方向上的另一侧以包围发动机的方式流过的行驶风会从排气歧管的汇合部受热后流到尾气净化装置的外表面。利用该行驶风,能够对设在尾气净化装置内的净化部进行保温。像这样,不仅利用从气缸盖流向后斜下方的行驶风,而且利用从车宽方向上的一侧和另一侧以包围发动机的方式流向后方的行驶风,有利于提高净化部的保温性能。技术方案还可以是,所述尾气净化装置具有筒状部,所述筒状部形成为近似筒状且朝向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车辆排气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车辆排气系统具有连在发动机的一侧面上的排气通路,在所述排气通路上,沿尾气的流动方向从上游侧起依次设有排气歧管和尾气净化装置,所述尾气净化装置位于所述排气歧管的下方,且以在车宽方向上与该排气歧管重合的方式布置,所述尾气净化装置以朝向所述排气歧管的车辆前后方向上的后方突出的方式布置,在所述发动机的上方,设有覆盖所述发动机的发动机罩,在所述发动机与所述发动机罩之间,形成有允许行驶风通过的间隙,所述发动机罩的后端部指向所述排气歧管。

【技术特征摘要】
2017.08.24 JP 2017-1614961.一种车辆排气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车辆排气系统具有连在发动机的一侧面上的排气通路,在所述排气通路上,沿尾气的流动方向从上游侧起依次设有排气歧管和尾气净化装置,所述尾气净化装置位于所述排气歧管的下方,且以在车宽方向上与该排气歧管重合的方式布置,所述尾气净化装置以朝向所述排气歧管的车辆前后方向上的后方突出的方式布置,在所述发动机的上方,设有覆盖所述发动机的发动机罩,在所述发动机与所述发动机罩之间,形成有允许行驶风通过的间隙,所述发动机罩的后端部指向所述排气歧管。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排气系统,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排气歧管的下方,布置有所述尾气净化装置的上游端部,该尾气净化装置的下游端部布置在所述排气歧管的后方。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排气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车辆排气系统还包括分隔壁,所述分隔壁划分出发动机室的车辆前后方向上的后侧部分,所述分隔壁具有从该分隔壁朝向车辆前后方向上的后方延伸的隧道部,所述发动机安装在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北畠启史仓增拓高群保
申请(专利权)人:马自达汽车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