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动门动力控制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050636 阅读:167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自动门动力控制装置,是将蜗轮减速组的壳体与马达之前轴承一体成型,目前轴承盖一侧边设有置放空间,并设有二凹槽,可供二光电读取头置放锁固,将一光栅片套置于马达转轴之前轴承后侧,利用轴心径差合其固定,藉此使结构零件简化,体积较小,组装简便,易于制造。(*该技术在2007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自动门动力控制装置。习式自动门之动力控制结构(如图8所示),为了马达A的速度检测、行程、转向控制,一般系将马达A之转轴A1延伸而突出于后轴承盖A2外侧,并在转轴A1后端上钻孔、攻牙装设一光栅片A3,用螺丝A11锁固,而于光栅片A3径宽外缘设置有光电读取头A4,以一边发射、一边接收之光遮断读取方式将资料送至控制电路系统上,且为了防尘与保护作用,外层需再加装一保护盖体A5,然此种结构造成整个动力控制体积较大,零件也较多,光栅片A3以螺丝A11锁固方式,日久有松动之可能,使光电读取头A4资料读取会有误差,造成动力控制故障。又如图9所示,是一般自动门动力结构之装设示意图,为防止马达A于转动时对自动门整体框架产生共振异音,影响安宁,其不使振动力向外传导,需将整个动力控制结构以缓冲垫体C使之拱起与门体框架隔离,藉由缓冲垫体C特性,以把马达A振动力降至最低,然为将之抬起,习用因光栅片A3与光电读取头A4于马达A尾端以一保护盖体A5套住,受限于空间及防振支撑,是以L型铁片D于整体结构之前后二端以螺丝固定,再插入于缓冲垫体C,其制作较为不便,增加生产成本,另马达A前轴承盖A6与蜗轮减速组B及蜗轮减速组盖板B1目前是采分离式再锁固组合,制造上也非常不便,针对上述目前市面上自动门动力控制结构所衍生出之问题,实有改善之必要性。本创作者有鉴于此,并基于多年从事相关工作的经验,即积极研究一种制作简单、组装简易、零件较少之自动门动力控制装置,并可有效解决上述之缺失,经多方测试,具有良好之功效性。本技术的目的即在于提供一种制程容易、材料工时耗费成本较低,且结构稳固的自动门动力控制装置。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自动门动力控制装置,包括一蜗轮减速组与一马达所组合而成一动力结构,其特征为该蜗轮减速组之壳体系与马达之前轴承盖一体成型,且前轴承盖之内部设有凹槽,光电读取头以螺丝固定于该凹槽处,另于马达转轴之前轴承后侧与光电读取头对应套紧一光栅片。所述的自动门动力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该蜗轮减速组之壳体,顶端开设一圆形置放槽,于上缘处有一卡沟,一蜗轮设于该壳体内,该蜗轮上套置一帽盖,一C形环置入该卡沟使蜗轮及轴承固定。所述的自动门动力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前轴承盖内形成的置放空间有一凹口,光电读取头之控制线路配线由该凹口拉出。所述的自动门动力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光栅片套紧于后轴承前侧,且光电读取头锁固于后轴承盖。本技术的效果在于本技术将蜗轮减速组之壳体与马达之前轴承盖一体成型制作,并把光电读取头置于前轴承盖所设之置放空间内及将光栅片套置于马达转轴之前轴承后侧,使马达转轴末端不必加长及钻孔、攻牙以装设光栅片,且光栅片长久运转也不会松动,可防止资料读取误差,另外马达尾端因不必再设保护盖体,可使整体长度变短,且防振支撑空间较容易设置,可于蜗轮减速组之壳体前端及马达之尾端后轴承盖各一体成型设一突块以插置于缓冲垫体内,而不必再另锁置L型铁片,而使整体结构变得简单坚固实用,可降低制造成本,使得自动门之安装架设工程能更便捷,且提高安全性。本创作之主要优点是将蜗轮减速组1与马达2之前轴承盖21制成一体,使之制作简单,且把光栅片223与光电读取头23移至马达2内部安置,使之零件简化,且制程容易,结构坚固。为能详悉本创作之内容、技术手段以及功效,兹分别以下列图示详细说明如后;附图说明图1为本创作之立体图。图2为本创作之立体分解图。图3为本创作之剖视示意图。图4为本创作光栅片与光电读取头之使用示意图。图5为本创作蜗轮减速组之剖视图。图6为本创作之实施例使用示意图。图7为本创作另一实施例之示意图。图8为习式自动门动力控制结构及光栅片之使用示意图。图9为习式结构组装使用之示意图。如图1、2、3、5所示,本创作主要系由一蜗轮减速组1与一马达2所组合而成一动力控制装置,其中该蜗轮减速组1之壳体11系与马达2之前轴承盖21一体成型,且外围有一前凸块111,顶端并开设一圆形置放槽12,而于上缘处有一凹入卡沟121,可供一蜗轮13置入,再套入一帽盖14,再以一C形环15置入卡沟121内,使其蜗轮13及轴承131能稳固不脱落,最后再置入一皮带轮16于蜗轮轴132上,以螺帽将其锁固,而于蜗轮131之内部旁缘相通一蜗杆孔17至前轴承盖21之固定槽211,可供马达2转轴22前端之蜗杆221置入与蜗轮13转动,该前轴承盖21旁缘有一置放空间212,底侧有一凹口2121,于适位处并有二凹槽2122与一螺孔2123,可供二光电读取头23置放以螺丝2124锁固,另外于转轴22之前轴承222后侧利用其轴心径差可套入一光栅片223固定,其位置恰于光电读取头23的二侧发射器与接收器的中央,使之可读取资料送至控制系统3上,如图4所示。本创作之结合方式系将转轴22之前轴承222置于固定槽211卡合,之后再把光电读取头23插入凹槽2122以螺丝2124锁入螺孔2123固定,其控制线路可经由凹口2121拉出,再以一盖板2125将置放空间212之缺口封住,以防止灰尘进入,最后再把绕线定子24与后轴承盖25锁合于前轴承盖21而成一主体,该后轴承盖25并一体成型突出一后凸块251。如图6所示,为本创作之实施例使用示意图,其前后凸块111、251可轻易插入缓冲垫体4内使之抬起,而不必再以其它元件锁固作支撑,整体结构变得简单实用,施工便捷,并能有效使得制程零件简化及生产成本降低。如图7所示,为本创作之另一实施例图,其中光栅片223亦可套紧于后轴承224之前侧固定,且将光电读取头23移置于后轴承盖25以螺丝2124锁固于螺孔2123上,其位置亦恰可使之读取资料。权利要求1.一种自动门动力控制装置,包括一蜗轮减速组与一马达所组合而成一动力结构,其特征为该蜗轮减速组之壳体系与马达之前轴承盖一体成型,且前轴承盖之内部设有凹槽,光电读取头以螺丝固定于该凹槽处,另于马达转轴之前轴承后侧与光电读取头对应套紧一光栅片。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门动力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该蜗轮减速组之壳体,顶端开设一圆形置放槽,于上缘处有一卡沟,一蜗轮设于该壳体内,该蜗轮上套置一帽盖,一C形环置入该卡沟使蜗轮及轴承固定。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门动力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前轴承盖内形成的置放空间有一凹口,光电读取头之控制线路配线由该凹口拉出。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门动力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光栅片套紧于后轴承前侧,且光电读取头锁固于后轴承盖。专利摘要一种自动门动力控制装置,是将蜗轮减速组的壳体与马达之前轴承一体成型,目前轴承盖一侧边设有置放空间,并设有二凹槽,可供二光电读取头置放锁固,将一光栅片套置于马达转轴之前轴承后侧,利用轴心径差使其固定,藉此使结构零件简化,体积较小,组装简便,易于制造。文档编号E06B7/00GK2280152SQ9720056公开日1998年4月29日 申请日期1997年1月10日 优先权日1997年1月10日专利技术者张复元 申请人:大健机电股份有限公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自动门动力控制装置,包括一蜗轮减速组与一马达所组合而成一动力结构,其特征为该蜗轮减速组之壳体系与马达之前轴承盖一体成型,且前轴承盖之内部设有凹槽,光电读取头以螺丝固定于该凹槽处,另于马达转轴之前轴承后侧与光电读取头对应套紧一光栅片。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复元
申请(专利权)人:大健机电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71[中国|台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