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株式会社FOMM专利>正文

摩托车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0497651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3-03 01:43
本发明专利技术具有:车轮安装单元40,具备前端侧从外壳41突出的车轴422以及结合于车轴422的轮毂424,且于轮毂424安装负载轮500;叉支撑构件24;第1伸缩叉261,支撑于叉支撑构件24;第2伸缩叉262,配置于离车轮安装单元40的距离与第1伸缩叉261相异的位置;第3伸缩叉263,配置于离车轮安装单元40的距离与第2伸缩叉262相同以及于第2伸缩叉262车体前后方向的后方,且支撑于叉支撑构件24,其中,车轮安装单元40中,外壳41的与车轴突出面相对的背面连结于第1~第3伸缩叉并受到支撑。

Motorcycle

The invention has: a wheel mounting unit 40, an axle 422 with a front side protruding from the housing 41 and a hub 424 combined with the axle 422, and a load wheel 500 is mounted on the hub 424; a fork support member 24; a first telescopic fork 261, supported on the fork support member 24; a second telescopic fork 262, arranged at a distance from the wheel mounting unit 40 to the first telescopic fork 261; and a third telescopic fork 263, matched. The distance from the wheel mounting unit 40 is the same as that of the second expansion fork 262 and the rear of the front and rear direction of the second expansion fork 262 car body, and is supported by the fork support member 24. In the wheel mounting unit 40, the rear side of the shell 41 relative to the axle protrusion is connected to and supported by the first to the third expansion fork.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摩托车
本专利技术关于一种摩托车。
技术介绍
为了使摩托车车轮的交换变容易,并且提升维护性,专利技术人们持续研究将车轮安装于单边支撑的车轴的构造。这样的车轮的单边支撑构造也在JP2007-176387A中提出。
技术实现思路
然而,JP2007-176387A的构造复杂且必须要有特殊的零件。因此耗费制造成本且可行性差。本专利技术为着眼于此现有的问题点而完成的。本专利技术的目的为提供一种维护性优化并且制造成本廉价的摩托车。本专利技术为通过以下的解决方案来解决前述课题。再者,为了容易理解而在说明书中附上使用的标号,但并非对此作限定。此外,附上标号作说明的构成可以适当替代也可进行改良。其一的样态为一种摩托车,具有:车轮安装单元(40),具备前端侧从外壳(41)突出的车轴(422)以及结合于该车轴(422)的轮毂(424),且于该轮毂(424)安装负载轮(500);叉支撑构件(24),结合于车体侧的零件(21);第1伸缩叉(261),支撑于前述叉支撑构件(24);第2伸缩叉(262),配置于离前述车轮安装单元(40)的距离与前述第1伸缩叉(261)相异的位置,且支撑于前述叉支撑部(24);第3伸缩叉(263),配置于离前述车轮安装单元(40)的距离与前述第2伸缩叉(262)相同以及于该第2伸缩叉(262)车体前后方向的后方,且支撑于前述叉支撑构件(24),其中,前述车轮安装单元(40)中,前述外壳(41)的与车轴突出面相对侧的背面连结于前述第1伸缩叉(261)、前述第2伸缩叉(262)、以及前述第3伸缩叉(263)并受到支撑。附图说明图1为表示涉及本专利技术摩托车的实施方式的左前侧立体图。图2为表示涉及本专利技术摩托车的实施方式的左侧视图。图3为表示涉及本专利技术摩托车的实施方式的右前侧立体图。图4为表示涉及本专利技术摩托车的实施方式的右侧视图。图5为表示涉及本专利技术摩托车的实施方式的前视图。图6为安装车轮50的状态下,由正面观看前车轮安装单元40的剖面图。图7为由正面观看安装于汽车的车轮安装单元90附近的剖面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随着参考附图来说明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图1为表示涉及本专利技术摩托车的实施方式的左前侧立体图。图2为表示涉及本专利技术摩托车的实施方式的左侧视图。以下的说明中,作为摩托车1,示例并说明一种二轮摩托车,其为在前端以及后端各具有1个车轮,且这些车轮是利用轮内式电气马达驱动的类型。但并不限于此。摩托车1主要具有车体骨架10、转向单元20、后避震构造30、前、后车轮安装单元40、以及前、后车轮50。车体骨架10是由钢管形成。车体骨架10的中央形成有电池容纳部10a,且在此装载有电池100。车体骨架10的前端固设有头管11。车体骨架10的上部设有座椅12。转向单元20主要具有转向轴21、把手22、颈部托架23、叉支撑托架24、托架连结管25、第1伸缩叉261、第2伸缩叉262、以及第3伸缩叉263。转向轴21贯通头管11并转动自如地设置。把手22固设于转向轴21的上端。颈部托架23固设于转向轴21从头管11上方露出的部分。叉支撑托架24固设于转向轴21的下端。如图1所示,叉支撑托架24包含上段部24a以及下段部24b。下段部24b与上段部24a平行且比上段部24a还要向下偏置,亦即,偏移而位于下方。此外,下段部24b位于比上段部24a还要远离车体中心的外侧。托架连结管25将颈部托架23及叉支撑托架24连结固定。第1伸缩叉261、第2伸缩叉262、以及第3伸缩叉263为同尺寸、同特性的单元。这些伸缩叉为内管滑动自如地插入外管,并可伸缩自如。于是通过收纳于外管的弹簧的弹力,使内管从外管突出。此外,将油封入外管之中而能够通过此油得到阻尼力。第1伸缩叉261支撑于叉支撑托架24的下段部24b。于第1伸缩叉261的下端形成有插通安装螺栓用的孔261a。此孔261a的中心如后所述,位于轮内马达的转子轴422的轴线上。第2伸缩叉262支撑于叉支撑托架24的上段部24a。此外,如左侧视图(图2)所见可知,第2伸缩叉262在车体前后方向上位于比第1伸缩叉261还要前方的位置。此外,如左前侧立体图(图1)所见可知,第2伸缩叉262比第1伸缩叉261还要靠近车体中心进行配置。第3伸缩叉263与第2伸缩叉262并排,并且支撑于叉支撑托架24的上段部24a。如左侧视图(图2)所见可知,第3伸缩叉263与第2伸缩叉262平行。第3伸缩叉263在车体前后方向上位于比第1伸缩叉还要后方的位置。第3伸缩叉263离车体中心的距离与第2伸缩叉262相同,且如后述由前视图观看时,则被第2伸缩叉262隐藏。后避震构造30主要包含摇臂31及避震单元32。摇臂31通过轴311而轴撑于车体骨架10。摇臂31能够以此轴311为中心上下转动。后述的后车轮安装单元40为单边支撑于此摇臂31。避震单元32一端连结于车体骨架10,另一端连结于摇臂31。避震单元32为对应摇臂31的摇动而产生弹力及阻尼力的缓冲装置。避震单元32的构造与伸缩叉的构造亦相同,为活塞杆滑动自如地插入筒身。接着,将弹簧配置于筒身及活塞杆的周围,活塞杆通过此弹簧的弹力从筒身突出。此外,筒身之中封入油,通过此油而能够得到阻尼力。前车轮安装单元40安装于第1伸缩叉261、第2伸缩叉262及第3伸缩叉263。接着,于前车轮安装单元40安装前车轮50。后车轮安装单元40安装于摇臂31。接着,于后车轮安装单元40安装后车轮50。图3为表示涉及本专利技术摩托车的实施方式的右前侧立体图。图4为表示涉及本专利技术摩托车的实施方式的右侧视图。由图3及图4可知,摩托车的右侧没有支撑前车轮安装单元40或后车轮安装单元40的构造。亦即,前车轮安装单元40通过位于摩托车左侧的第1伸缩叉261、第2伸缩叉262、以及第3伸缩叉263单边支撑。后车轮安装单元40则通过位于摩托车左侧的摇臂31单边支撑。前负载轮500被从前车轮安装单元40的轮毂突出的5根轮毂螺栓插入并利用车轮螺母427紧固固定。负载轮500具有8条车轮轮辐502,连接周边边缘501以及车轮轮毂503。这些车轮轮辐502为从周边边缘501朝车轮轮毂503隆起的形状。此外,这些车轮轮辐502为摩托车1前进时旋转方向的前缘比后缘有较大凹陷的形状。由于这样的形状,负载轮500容易吸入空气,优化轮内马达或制动器的冷却性能。因此,轮内马达的动力性能或制动器性能容易维持在高效状态。后负载轮500被从后车轮安装单元40的轮毂突出的5个轮毂螺栓插入并利用车轮螺母427紧固固定。由于前、后负载轮500皆相同,因此可相互交换。图5为表示涉及本专利技术摩托车的实施方式的前视图。由图5可知,由前视图观看时,第3伸缩叉263位于被第2伸缩叉262隐藏的位置。换句话说,第2伸缩叉262以及第3伸缩叉263在轮内马达的转子轴轴方向上位于相同的位置,因此由前视图观看时,第3伸缩叉263被第2伸缩叉262隐藏。此外,观看图5的前视图可知负载轮500的车轮轮辐502为从周边边缘501朝车轮轮毂503较大隆起并从车轮侧面凸出的形状。接着,车轮轮辐502为摩托车1前进时旋转方向的前缘比后缘有较大凹陷的形状,因此负载轮500容易吸入空气,优化轮内马达或制动器的冷却性能。因此,轮内马达的动力性能或制动器性能容易维持在高效状态。再者,负载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摩托车,其特征在于具有:车轮安装单元,具备前端侧从外壳突出的车轴以及结合于该车轴的轮毂,且于该轮毂安装负载轮;叉支撑构件,结合于车体侧的零件;第1伸缩叉,支撑于前述叉支撑构件;第2伸缩叉,配置于离前述车轮安装单元的距离与前述第1伸缩叉相异的位置,且支撑于前述叉支撑构件;以及第3伸缩叉,配置于离前述车轮安装单元的距离与前述第2伸缩叉相同以及于该第2伸缩叉的车体前后方向的后方,且支撑于前述叉支撑构件,其中,前述车轮安装单元中,前述外壳的与车轴突出面相对侧的背面连结于前述第1伸缩叉、前述第2伸缩叉、以及前述第3伸缩叉并受到支撑。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2017.02.27 JP 2017-0342621.一种摩托车,其特征在于具有:车轮安装单元,具备前端侧从外壳突出的车轴以及结合于该车轴的轮毂,且于该轮毂安装负载轮;叉支撑构件,结合于车体侧的零件;第1伸缩叉,支撑于前述叉支撑构件;第2伸缩叉,配置于离前述车轮安装单元的距离与前述第1伸缩叉相异的位置,且支撑于前述叉支撑构件;以及第3伸缩叉,配置于离前述车轮安装单元的距离与前述第2伸缩叉相同以及于该第2伸缩叉的车体前后方向的后方,且支撑于前述叉支撑构件,其中,前述车轮安装单元中,前述外壳的与车轴突出面相对侧的背面连结于前述第1伸缩叉、前述第2伸缩叉、以及前述第3伸缩叉并受到支撑。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摩托车,其特征在于,前述车轮安装单元由配置于前述负载轮的内侧并且具备当作前述车轴的转子轴的轮内马达构成。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摩托车,其特征在于,前述轮内马达为沿用电动汽车用的轮内马达。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摩托车,其特征在于,前述车体侧的零件为转向轴,该转向轴贯通车体的头管,在位于比该头管还要上方的部分安...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鹤卷日出夫森田隆之
申请(专利权)人:株式会社FOMM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