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火卷帘速放控制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049625 阅读:267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防火卷帘速放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它包括壳体(1)及壳体(1)内的安装板(15)、直流微电机(3)、变速齿轮组(5)、螺杆(6)、螺母滑块(8)、顶杆(7)和带控制电路的自控线路板(16),直流微电机(2)的壳体上固定有螺杆支架(3),安装板(15)上固定有齿轮支架(4),变速齿轮组(5)安装在齿轮支架(4)上,变速齿轮组(5)的第一级齿轮(5-1)与直流微电机(2)轴固定连接,变速齿轮组(5)的末级齿轮(5-2)与螺杆(6)固定连接,螺杆(6)的另一端安装在螺杆支架(3)上,螺杆(6)的中部具有螺纹,而两端为光杆,螺母滑块(8)旋在螺杆(6)中部,螺母滑块(8)与顶杆(7)固定连接,螺杆(6)的螺纹两端设置有垫圈(11),且垫圈(11)通过弹簧(10)紧压在螺纹两端。(*该技术在201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本技术涉及一种防火卷帘速放控制装置,属于防火卷帘门的安全配套设施。实现上述目的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防火卷帘速放控制装置,它包括壳体及壳体内的安装板、直流微电机、变速齿轮组、螺杆、螺母滑块、顶杆和带控制电路的自控线路板,直流微电机的壳体上固定有螺杆支架,安装板上固定有齿轮支架,变速齿轮组安装在齿轮支架上,变速齿轮组的第一级齿轮与直流微电机轴固定连接,变速齿轮组的末级齿轮与螺杆固定连接,螺杆的另一端安装在螺杆支架上,螺杆的中部具有螺纹,而两端为光杆,螺母滑块旋在螺杆中部,螺母滑块与顶杆固定连接,螺杆的螺纹两端设置有垫圈,且垫圈通过弹簧紧压在螺纹两端。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后,当出现火警时,自控线路拨上的控制电路利用备用的24V消防电源,启动直流微电机正转,微电动通过变速齿轮组带动螺杆旋转,螺杆旋转又带动螺母滑块移动,螺母滑块带动顶杆往前移动,顶杆顶开卷帘门电机的止动杠杆,使卷帘门下降,当卷帘下降至中位时,自控线路板上的控制电路使直流微电机反转,微电机通过变速齿轮组带动螺杆反转,螺杆带动螺母滑块后退,螺母滑块带动顶杆后退,使卷帘门电机的止动杠杆复位,卷帘门立即停止下降,并停止在中位,此时人员可从门下逃生,当停留足够的时间(约30~300秒)后,控制电路又使直流微电机正转,顶杆重复电机正转时的动作,再将顶开卷帘门电机的止动杠杆,使卷帘门从中位下降到底,卷帘门下降到底后,控制电路又使直流微电机反转,使顶杆再将退回,卷帘门电机的止动杠杆复位,即完成整个过程,从而实现了卷帘门能在中位停止足够时间,让人员逃生的目的。由于螺杆只有中部具有螺纹而两端均为光杆,使螺母滑块在直线运动超出规定的行程之外时,因无螺纹而中断了位移,这样,在超出行程范围后,即使微电机继续转动,也只是空转,避免了超行程后微电机的“堵转”现象。又由于螺杆中部螺纹理的两端具有垫圈,垫圈在弹簧的作用下紧压在螺纹两端,垫圈可使螺纹滑块保持与螺纹接触,防止螺母滑块在超出行程后,不能迅速回到螺杆的螺纹上,从而保证螺母滑块的工作可靠性。如附图说明图1~2所示,一种防火卷帘速放控制装置,它包括壳体1及壳体1内的安装板15、直流微电机3、变速齿轮组5、螺杆6、螺母滑块8、顶杆7和带控制电路的自控线路板16,直流微电机2的壳体上固定有螺杆支架3,安装板15上固定有齿轮支架4,变速齿轮组5安装在齿轮支架4上,变速齿轮组5的第一级齿轮5-1与直流微电机2轴固定连接,变速齿轮组5的末级齿轮5-2与螺杆6固定连接,螺杆6的另一端安装在螺杆支架3上,螺杆6的中部具有螺纹,而两端为光杆,螺母滑块8旋在螺杆6中部,螺母滑块8通过螺钉13与顶杆7固定连接,螺杆6的螺纹两端设置有垫圈11,且垫圈11通过弹簧10紧压在螺纹两端。如图2所示,自控线路板16上的控制电路由拨码开关电路18、微处理器电路19、振荡电路20、接口电路24、电源电路23、正转驱动电路21和反转驱动电路22组成,微处理器电路19由集成芯片U1及其周边电路组成,振荡电路20与集成芯片U1的15、16脚连接,电源电路23与集成芯片U1的4、14脚连接,接口电路24与集成芯片U1的1脚连接,正转驱动电路21的输入端与集成芯片U1的17脚连接,正转驱动电路的输出端与直流微电机2连接,反转驱动电路22的输入端与集成芯片U1的18脚连接,反转驱动电路22的输出端与直流微电机2连接。如图2所示,拨码开关电路采用8位拨码开关电路,由拨码开关K1和拨码开关K2组成,微处理器电路19中的集成芯片U1的型号为PIC16C54。振荡电路由晶振XT和电容C4、C5组成,且晶振XT的两个极分别与集成芯片U1的16脚和15脚连接。接口电路由接口及其周边电路组成。电源出路由二级管D1、电解电容C1、电容C6、集成块V1及其周边电路组成,二级管D1的正级与电源连接,二级管D1的负级与集成块V1的1脚连接,集成块V1的3脚分别与电解电容C1的正极、电容C6的正级以及集成芯片U1的4、14脚连接,集成块V1的型号为LM317。正转驱动电路由正转继电器J1、三级管BG1、二级管D2、二级管D4、电解电容C2及其周边电路组成,正转继电器J1通过导线与直流微电机连接,反转驱动电路由反转继电器J2、三极管BG2、二级管D3、二级管D5、电解电容C3及其周边电路组成,反转继电器J2通过导线与直流微电机2连接。三级管BG1、BG2的型号为S8050,二级管D1、D2、D3、D4、D5的型号为IN4007。如图1所示,顶杆7的前端具有螺纹,并旋有调节螺母12和固定螺母14。固定螺母14用来固定调节螺母12,通过调节螺母12可使顶杆7能与卷帘门电机止动杠杆调至最佳配合距离,保证顶杆7工作的可靠性。如图1所示,安装板15还固定有顶杆7的行程导轨9,且顶杆7的尾部插在行程导轨9中。使用这种结构,能使顶杆沿着行程导轨9直线移动,保证顶杆9不会脱落,移动平稳。如图1所示,壳体1上设置有引线孔橡皮圈17。采用橡胶圈17可防止壳体1割破导线,保护控制电路正常工作。本技术的工作原理如下遭遇火警时,自控线路板16上的控制电路接收到卷帘门控制器的信号,集成芯片U1立即给三极管BG1一个高电平,使正转继电器J1吸合,微电机2正转,并通过变速齿轮组5带动螺杆6转动,螺杆6带动螺母滑块8移动,螺母滑块8带动顶杆7前进,顶开卷帘门电机的止动杠杆,使卷帘门下降,在通电1.5秒后,BG1高电平消失,继电器释放,直流微电机2随之停止工作,此时卷帘门继续下降,在降至中位这一段时间,由拨码开关K1设置可调时间传递给集成芯片U1,到达设定时间后,集成芯片U1给三级管BG2高电平,使反转继电器J2吸合,直流微电机2反转,并使卷帘门电机的止动杠杆复位,通电时间同样是1.5秒,卷帘门随即被定在中位,接下来的延时逃生阶段则由拨码开关K2来设定,可设置为30~300秒,当到达设定时间后,集成芯片U1再次给三极管BG1高电平,直流微电机2再将正转,顶杆7在螺母滑块8的带动下再次顶开卷帘门电机的止动杠杆,释放卷帘门再次下降,并至下位,隔断火源,经过集成芯片U1设定的延时间后,第二次给三级管BG2高电平,使反转继电器J2吸合,直流微电机2反转,通过变速齿轮组5带动螺杆6转动,螺杆6带动螺母滑块8向后移动,螺母滑块8带动顶杆7往后移动,使卷帘门电机的止动杠杆复位,整个速放过程结束。本技术在24V正常电压下,只需0.6秒即可完成一个动作,当蓄电瓶因某种原因电压不足时,直流微电机2仍能正常工作,不过就是完成动作的时间延长一些而已,所以在控制电路上供电时间设定为1.5秒,这给直流微电机2的通电工作时间留有了足够的空间余地,该装置从接到指令开始工作,到完全关闭卷帘门,直流微电机2需重复二个过程即正转、反转,再正转、反转,从第一个动作到最后一个动作结束,虽然时间长达几百秒,但直流微电机2累计用电时间不超过6秒,大大降低了备用蓄电瓶的能量消耗,且直流微电机2适应电压范围很大,当电压下降至二分之一时,仍能正常使用,决不会象电磁阀因电压下降而无力吸合推动而造成失误。本技术结构小巧、紧凑,采用模块化设计,只需更换安装底板,即可满足卷帘门电机的安装需要。权利要求1.一种防火卷帘速放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它包括壳体(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志平陈煜张永力李伟
申请(专利权)人:常州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泰普电子技术研究所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