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灶具的燃烧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0487525 阅读:85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3-02 20:0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用于灶具的燃烧器,包括有外环混气室,所述外环混气室包括有呈环形并且同心间隔设置的内环壁和外环壁以及连接内环壁和外环壁的底壁,所述内环壁和外环壁上方覆盖有外环火盖,其特征在于:所述外环混气室内具有相对隔离的二次空气补充小室,外环火盖的顶壁具有沿径向、间隔分布的主火孔和二次空气补充小室的出气口,外环混气室的内环壁和/或外环壁和/或底壁上在对应该二次空气补充小室的位置开设有与外界空气以及出气口连通的进气口;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优点在于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优点在于二次空气补充小室能较好地主火孔进行二次空气补充,同时还具有导液至盛液盘的作用,避免溢液流到燃烧器内部。

A Burner for Cookers

The utility model relates to a burner for a stove, including an outer ring mixing chamber, which comprises an inner ring wall and an outer ring wall with concentric intervals and a bottom wall connecting the inner ring wall and the outer ring wall. The inner ring wall and the upper ring wall are covered with an outer ring fire cover. The outer ring mixing chamber has a relatively isolated secondary air compensation. The top wall of the outer ring fire cover has the main fire hole and the outlet of the secondary air supplement chamber distributed radially and spatially, and the inner ring wall and/or the outer ring wall and/or the bottom wall of the outer ring air mixing chamber has an air inlet connected with the external air and the outlet at the position of the secondary air supplement chamber; compared with the existing technology, the advantages of the utility model lie in the existing technology. Compared with the operation, the secondary air supply chamber of the utility model has the advantages that the secondary air supply chamber can better supply secondary air to the main fire hole, and also has the function of guiding liquid to the liquid disc, so as to avoid spilling liquid into the inner part of the burner.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灶具的燃烧器
本技术属于燃气灶的
,尤其涉及一种用于灶具的燃烧器。
技术介绍
现有的灶具燃烧器一般包括有内环火盖和外环火盖,而内环火盖和外环火盖的出火孔常选用加工较为方便的圆火孔,但溢液的时候容易堵塞圆火孔,造成熄火、出火不均匀等不良工况,影响顾客体验,使得维修率上升;相较于圆火孔,采用条缝火孔有利于减少溢液时火孔堵的情况出现,同时还具有补充二次空气的难度大的问题即:圆火孔的内外两侧能够接触到充分的二次空气,但是越往火孔的中间走,因为二次空气参与了前端燃烧,所以空气量减少,二次空气补充困难,中间二次空气补充量就减少了,容易造成黄火等现象。如专利号为ZL201510517516.8(公告号为CN105066185B)的中国技术专利《一种平板式燃气灶》公开了条缝状火孔,而如专利申请号为201710366600.3(公布号为CN106989393A)的中国技术专利申请《一种用于燃烧器上的火盖》其公开了一种用于燃烧器上的火盖,包括有外环火盖本体,外环火盖本体的环形外环壁体、环形上壁体、以及环形内侧壁围成有向下开口的环形燃气腔,环形上壁体与环形外侧壁体之间通过若干的连接筋连接并且两者之间形成有与环形燃气腔相通的若干条缝式外向火孔通道,条缝式外向火孔通道从环形燃气腔向外环火盖本体外侧壁方向倾斜向上设置,并且条缝状外向火孔通道的外向开口形成有外环火盖本体的外侧壁上。该方案的条缝式外向火孔通道,相较圆火孔,能更有利于燃气更加均匀的燃烧加热,并且实施方便,条缝式外向火孔通道不易被堵塞,同样存在着越往条缝式外向火孔通道中间走,而二次空气由于参与了外向火孔通道前端的燃烧,为此空气量减少,二次空气越往火孔的中间走越补充困难。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一个技术问题是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现状而提供一种能直接经过燃烧器火盖的混气室内部而较好地对火孔进行二次空气补充的用于灶具的燃烧器。本技术所要解决的另一个技术问题是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现状而提供一种能针对火孔尤其是长条缝式火孔,均匀补给二次空气的用于灶具的燃烧器。本技术所要解决的又一个技术问题是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现状而提供一种能对二次空气的进气量进行调节的用于灶具的燃烧器。本技术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该用于灶具的燃烧器,包括有外环混气室,所述外环混气室包括有呈环形并且同心间隔设置的内环壁和外环壁以及连接内环壁和外环壁的底壁,所述内环壁和外环壁上方覆盖有外环火盖,其特征在于:所述外环混气室内具有相对隔离的二次空气补充小室,所述外环火盖的顶壁具有沿周向间隔分布的径向主火孔,并且每隔一个或一个以上的主火孔还间隔设置有至少两个与二次空气补充小室配合的出气口,所述出气口的口壁部向下延伸形成有一圈环形壁,所述环形壁与所述二次空气补充小室的内周壁相贴合,所述外环混气室的内环壁和/或外环壁和/或底壁上在对应该二次空气补充小室的位置开设有与外界空气以及出气口连通的进气口。其中,如果从各主火孔流出的燃气是均匀的,则所述外环火盖的出气口可以沿周向均布;而如果从各主火孔流出的燃气是不均匀的,则所述外环火盖的出气口也可以沿周向非均匀布置,比如在燃气气流较大的主火孔区域可以布置得相对密一些。所述二次空气补充小室为管道结构,二次空气补充小室可以采用现有技术中的任何一种形式的管道,如圆筒状或方框状,所述二次空气补充小室包括有连接所述外环火盖的顶壁出气口和所述外环混气室底壁、并上下均敞口的管道结构,所述底壁开有所述进气口。为方便安装二次空气补充小室,所述二次空气补充小室还包括有将所述各管道的底部连为一体的连接板,所述连接板上开有与所述进气口相通的开口。本技术为较好地实现进入外界空气二次空气补充小室,优选采用竖向设置的方式,即进气口位于外环混气室的底壁,并同时作为导溢液的通道;当作为导溢液通道时还能直接导向盛液盘;为此,进一步的优选方案为还包括有盛液盘和设置在所述外环混气室内围的内环混气室,所述的外环混气室被内环混气室独立地支承在所述盛液盘之上。外环混气室的底壁与盛液盘形成的间隙形成向外环混气室的内部直接补充空气的二次进风通道,相较现有技术中的主火孔通过外环混气室的下方侧向补充空气,能更好针对径向开设、呈长条缝式的主火孔均匀补给二次空气;同时,外环混气室被内环混气室独立地支承起来,外环混气室的底部一圈均为二次进风通道,二次进风通道补给给内环的空气量变大,有利于内环的充分燃烧,还能减少二次空气对内环火焰的供给阻力,使二次空气供给得更迅速;另外,汤水有定向导液至盛液盘的作用,实现易清洁,以能有效防止溢液被烧干形成盛液盘变黑的现象,将传统的外环混气室和内环混气室与基座构成的分体结构,清洁时拿取内环混气室后,仅剩基座和基本呈平面的盛液盘,清洁方便。为了实现独立支承在所述盛液盘上外环混气室的外环燃气通道的传输,在所述的盛液盘之下还设置有基座,所述基座在对应内环混气室的部位具有内环燃气通道、以及设置在所述内环燃气通道外围的外环燃气通道,并在所述外环燃气通道和所述外环混气室之间设置有至少一个传输通道,该传输通道用于将混合后的一次空气和外环燃气从所述外环燃气通道传输至到外环混气室。进一步地,所述基座的中心设有供内环燃气进入的中心环形通道,所述内环混气室中心设有与所述中心环形通道上下贯通的环形腔,所述中心环形通道和环形腔共同构成所述的内环燃气通道。更为优选地内环燃气通道采用圆环形通道,更容易使燃气均匀地充满在中心环形通道和环形腔内。同样地,所述基座还包括有包围所述中心环形通道、供外环燃气进入的外围环形通道,所述内环混气室则设有与所述外围环形通道上下贯通的环形腔体,所述外围环形通道和环形腔体共同构成所述的外环燃气通道。为了实现外环燃气通道与外环混气室的连通,所述环形腔体的外周壁上开设有与所述传输通道相连通的入气口,而所述外环混气室的内环壁开设有与所述传输通道相连通的输气口。为了能对与外环混气室相通的主火孔所需二次空气的进气量进行调节,所述环形腔体的外周壁向下凸出形成有一圈凸壁,所述凸壁上设置有能调节所述二次空气补充小室之进气口与所述盛液盘相对距离的调节件。当然,当进气口设置在外侧壁和/或内侧壁上也可以有相适应的调节件来分别调节。从安装简单的角度出发,优选地,所述调节件包括有能相对所述凸壁上下移动的调节板,所述调节板包括有内外间隔设置的第一环形圈和第二环形圈以及连接第一环形圈和第二环形圈的至少一条径向设置的连接筋。为了实现调节件能调节所述二次空气补充小室之进气口与所述盛液盘相对距离的同时,还能实现防止溢液进入二次空气补充小室之进气口,防止溢液堵塞二次空气补充小室之进气口,所述第二环形圈的内侧边沿于所述相邻的传输通道之间局部向上延伸有挡板,所述内环混气室和外环混气室之间形成补气腔,所述挡板伸入所述补气腔内并能至少局部遮盖住所所述内环壁的内壁面,而所述第二环形圈的外侧边沿向水平方向延伸至所述外环混气室的下方、并与所述二次空气补充小室之进气口相对。由于调节件的挡板被上述传输通道所限制,为更好地实现二次空气补充小室之进气口与所述盛液盘相对距离的变化,所述调节件还包括有能驱动所述调节板相对所述凸壁上下移动的致动件。通过独立的致动部件实现其与环形腔体的外周壁向下凸出形成的凸壁配合,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用于灶具的燃烧器,包括有外环混气室(1),所述外环混气室(1)包括有呈环形并且同心间隔设置的内环壁(11)和外环壁(12)以及连接内环壁(11)和外环壁(12)的底壁(13),所述内环壁(11)和外环壁(12)上方覆盖有外环火盖(2),其特征在于:所述外环混气室(1)内具有至少两个相对隔离的二次空气补充小室(3),所述外环火盖(2)的顶壁具有沿周向间隔分布的径向主火孔(21),并且每隔一个或一个以上的主火孔(21)还间隔设置有至少两个与二次空气补充小室(3)配合的出气口(31),所述出气口(31)的口壁部向下延伸形成有一圈环形壁(311),所述环形壁(311)与所述二次空气补充小室(3)的内周壁相贴合,所述外环混气室(1)的内环壁(11)和/或外环壁(12)和/或底壁(13)上在对应该二次空气补充小室(3)的位置开设有与外界空气以及出气口(31)连通的进气口(32)。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灶具的燃烧器,包括有外环混气室(1),所述外环混气室(1)包括有呈环形并且同心间隔设置的内环壁(11)和外环壁(12)以及连接内环壁(11)和外环壁(12)的底壁(13),所述内环壁(11)和外环壁(12)上方覆盖有外环火盖(2),其特征在于:所述外环混气室(1)内具有至少两个相对隔离的二次空气补充小室(3),所述外环火盖(2)的顶壁具有沿周向间隔分布的径向主火孔(21),并且每隔一个或一个以上的主火孔(21)还间隔设置有至少两个与二次空气补充小室(3)配合的出气口(31),所述出气口(31)的口壁部向下延伸形成有一圈环形壁(311),所述环形壁(311)与所述二次空气补充小室(3)的内周壁相贴合,所述外环混气室(1)的内环壁(11)和/或外环壁(12)和/或底壁(13)上在对应该二次空气补充小室(3)的位置开设有与外界空气以及出气口(31)连通的进气口(32)。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灶具的燃烧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二次空气补充小室(3)包括有上下均敞口的管道,连接所述外环火盖(2)的顶壁出气口(31)和所述外环混气室(1)的底壁(13),所述底壁(13)开有所述进气口(32)。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灶具的燃烧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二次空气补充小室(3)还包括有将所述各管道的底部连为一体的连接板(30),所述连接板(30)上开有与所述进气口(32)相通的开口(301)。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灶具的燃烧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有盛液盘(4)和设置在所述外环混气室(1)内围的内环混气室(5),所述的外环混气室(1)被内环混气室(5)独立地支承在所述盛液盘(4)之上。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用于灶具的燃烧器,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的盛液盘(4)之下还设置有基座(6),所述基座(6)在对应内环混气室(5)的部位具有内环燃气通道、以及设置在所述内环燃气通道外围的外环燃气通道,并在所述外环燃气通道和所述外环混气室(1)之间设置有至少一个传输通道(7),该传输通道(7)用于将混合后的一次空气和外环燃气从所述外环燃气通道传输至到外环混气室(1)。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用于灶具的燃烧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基座(6)的中心设有供内环燃气进入的中心环形通道(61),所述内环混气室(5)中心设有与所述中心环形通道(61)上下贯通的环形腔(51),所述中心环形通道(61)和环形腔(51)共同构成所述的内环燃气通道。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用于灶具的燃烧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基座(6)还包括有包围所述中心环形通道(61)、供外环燃气进入的外围环形通道(62),所述内环混气室(5)则设有与所述外围环形通道(62)上下贯通的环形腔体(52),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柯情刘晓刚王帅东
申请(专利权)人:宁波方太厨具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