燃烧装置以及热水供给器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0487514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3-02 20:0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在制造时的移送工序中隔热板不易脱离燃烧管收纳部的燃烧装置和热水供给器。多个隔热板(2~5)配置于燃烧装置壳体(1)的内部空间(1g)。多个隔热板(2~5)包括第1隔热板(2)、第2隔热板(3)、第3隔热板(4)及第4隔热板(5),俯视时,在多个燃烧管(6)的排列方向上在第1隔热板及第2隔热板之间介入多个燃烧管,在多个燃烧管各自的长度方向上在第3隔热板及第4隔热板之间介入多个燃烧管。第1隔热板和第2隔热板具有作为按压部的台阶部(2c1、2c2、3c1、3c2),所述台阶部在第3隔热板和第4隔热板自燃烧装置壳体的内部空间朝向开口部(1f)移动时向下方按压第3隔热板和第4隔热板。

Combustion devices and hot water suppliers

The utility model provides a combustion device and a hot water supplier, in which the heat insulation plate is not easy to detach from the receiving part of the combustion pipe in the transfer process during manufacture. A plurality of heat insulation plates (2-5) are arranged in the internal space (1g) of the combustion device shell (1). A plurality of heat insulating plates (2-5) include the first heat insulating plate (2), the second heat insulating plate (3), the third heat insulating plate (4) and the fourth heat insulating plate (5). When looking down, a plurality of combustion pipes are inserted between the first heat insulating plate and the second heat insulating plate in the arrangement direction of multiple combustion pipes (6), and a plurality of combustion pipes are inserted between the third heat insulating plate and the fourth heat insulating plate in the respective length direction of multiple combustion pipes. The first and second heat insulating plates have step parts (2c1, 2c2, 3c1, 3c2) as pressing parts, which press the third and fourth heat insulating plates downward when the inner space of the third and fourth heat insulating plates self-combustion device shell moves towards the opening part (1f).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燃烧装置以及热水供给器
本技术涉及燃烧装置以及热水供给器。
技术介绍
例如在日本特开2016-183813号公报(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一种具有隔热板的燃烧装置。该隔热板用于抑制燃烧装置壳体的侧壁部被加热。在专利文献1中,隔热板被夹着固定在燃烧装置壳体与罐体之间。现有技术文献专利文献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6-183813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技术要解决的问题在所述专利文献1中,在将隔热板安装于燃烧装置壳体(燃烧管收纳部)之后且是在安装罐体之前,当进行燃烧装置壳体与隔热板的组合体的移送时,隔热板易于脱离燃烧装置壳体。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在制造时的移送工序中,隔热板不易脱离燃烧管收纳部的燃烧装置和热水供给器。用于解决问题的方案本技术的燃烧装置包括燃烧管收纳部、多个燃烧管以及多个隔热板。燃烧管收纳部具有内部空间和开口部,该开口部位于内部空间的上方,并且通向内部空间。多个燃烧管配置于燃烧管收纳部的内部空间。多个隔热板配置于燃烧管收纳部的内部空间。多个隔热板包括第1隔热板、第2隔热板、第3隔热板和第4隔热板,在自开口部观察内部空间的俯视情况下,在第1方向上,在第1隔热板和第2隔热板之间介入多个燃烧管,在与第1方向交叉的第2方向上,在第3隔热板和第4隔热板之间介入多个燃烧管。第1隔热板和第2隔热板中的至少一者具有按压部。按压部构成为:在第3隔热板和第4隔热板自内部空间朝向开口部移动时,所述按压部向下方按压第3隔热板和第4隔热板中的至少一者。采用本技术的燃烧装置,在第3隔热板和第4隔热板自内部空间朝向开口部移动时,按压部向下方按压第3隔热板和第4隔热板中的至少一者。因此,在对将多个隔热板安装于燃烧管收纳部而形成的组合体进行移送时,第3隔热板和第4隔热板中的至少一者被第1隔热板按压,从而不易自内部空间朝向开口部脱出,从而不易脱离燃烧管收纳部。在所述的燃烧装置中,第3隔热板具有朝向第1隔热板伸出的第1伸出部和朝向第2隔热板伸出的第2伸出部。第1隔热板具有第1台阶部来作为按压部,该第1台阶部折弯,以便在第3隔热板自内部空间朝向开口部移动时与第1伸出部抵接。第2隔热板具有第2台阶部来作为按压部,该第2台阶部折弯,以便在第3隔热板自内部空间朝向开口部移动时与第2伸出部抵接。由此,第3隔热板在两侧被第1隔热板和第2隔热板按压,因此更加不易脱离燃烧管收纳部。在所述的燃烧装置中,第4隔热板具有朝向第1隔热板伸出的第3伸出部和朝向第2隔热板伸出的第4伸出部。第1隔热板具有第3台阶部来作为按压部,该第3台阶部折弯,以便在第4隔热板自内部空间朝向开口部移动时与第3伸出部抵接。第2隔热板具有第4台阶部来作为按压部,该第4台阶部折弯,以便在第4隔热板自内部空间朝向开口部移动时与第4伸出部抵接。由此,第4隔热板在两侧被第1隔热板和第2隔热板按压,因此更加不易脱离燃烧管收纳部。在所述的燃烧装置中,第1方向是多个燃烧管的排列方向,第2方向是多个燃烧管的各自的长度方向。由此,支承多个燃烧管的长度方向的端部的第3隔热板和第4隔热板的至少一者被第1隔热板向下方按压。因此,在对将多个隔热板安装于燃烧管收纳部而形成的组合体进行移送时,不仅第3隔热板和第4隔热板不易脱离燃烧管收纳部,多个燃烧管也不易脱离燃烧管收纳部。在所述的燃烧装置中,第3隔热板具有用于支承多个燃烧管的第1支承部。第1支承部具有整流部,该整流部以随着向下方去而靠近第4隔热板的方式倾斜。利用该整流部,容易将冷却用空气收入第3隔热板与燃烧管收纳部之间。由此,能够促进燃烧管收纳部的降温效果。在所述的燃烧装置中,在第3隔热板设有通孔,该通孔供要从燃烧管收纳部的外部到达内部空间的构件通过。能使例如火花塞和点火器等构件自燃烧管收纳部的外部经由该通孔向内部空间插入。在所述的燃烧装置中,燃烧管收纳部具有自燃烧管收纳部的上端向外侧伸出的凸缘部。第3隔热板具有与凸缘部重合的第1上片部。在第1上片部设有通向第3隔热板与燃烧管收纳部之间的空间的通气孔。通过这样设有通向第3隔热板与燃烧管收纳部之间的空间的通气孔,能够促进燃烧管收纳部的降温效果。在所述的燃烧装置中,燃烧管收纳部具有自燃烧管收纳部的上端向外侧伸出的凸缘部。第4隔热板包括上表面部、第2支承部以及第2上片部。上表面部以随着向下方去而靠近第3隔热板的方式倾斜。第2支承部自上表面部向下方延伸,并且具有以随着向下方去而离开第3隔热板的方式倾斜的下表面部。第2上片部与凸缘部重合。在上表面部、下表面部以及第2上片部分别设有通向第4隔热板与燃烧管收纳部之间的空间的通气孔。通过这样设有通向第4隔热板与燃烧管收纳部之间的空间的通气孔,能够促进燃烧管收纳部的降温效果。本技术的热水供给器包括所述的燃烧装置以及配置在该燃烧装置上的换热器。采用本技术的热水供给器,能够实现在制造时的移送工序中,隔热板不易脱离燃烧管收纳部的热水供给器。技术的效果如上所述,采用本技术,能够实现在制造时的移送工序中,隔热板不易脱离燃烧管收纳部的燃烧装置和热水供给器。附图说明图1是表示本技术的一实施方式中的燃烧装置的结构的立体图。图2是表示图1的燃烧装置的结构的分解立体图。图3是沿着图1的III-III线的剖视图,是自燃烧装置壳体的开口部观察内部空间的方向的视点即俯视情况下的剖视图。图4是沿着图3的IV-IV线的剖视图,是省略燃烧管地进行表示的图。图5是沿着图3的V-V线的剖视图,是省略燃烧管地进行表示的图。图6是沿着图3的VI-VI线的剖视图。图7是概略地表示具有图1所示的燃烧装置的热水供给器的结构的图。附图标记说明1、燃烧装置壳体;1a、第1侧板;1b、第2侧板;1c、第3侧板;1d、第4侧板;1e、凸缘部;1ea、爪插入用通孔;1eb、2da、3da、5da、小螺钉插入用通孔;1f、开口部;1g、内部空间;2、第1隔热板;3、第2隔热板;4、第3隔热板;5、第4隔热板;2a、2b、3a、3b、4a、4b、5a、5b、5f、5g、平板部;2c、3c、4c、5ca、台阶部;2c1、第1台阶部;2c2、第3台阶部;3c1、第2台阶部;3c2、第4台阶部;2d、3d、4d、5d、上片部;2db、3da、4db、5db、5h、5i、通气孔;2e、3e、4e、5e、爪部;4h、4i、通孔;4ba1、第1伸出部;4ba2、第2伸出部;4f、整流部;4g、4j、通孔;4s、5s、狭缝;5ca1、第3伸出部;5ca2、第4伸出部;5cb、上表面部;5cc、下表面部;6、燃烧管;7、火花塞;8、火焰检测用杆;10、燃烧装置;20、热水供给器;21、换热器;21a、传热管;21b、罐体;22、旁通回路;24、鼓风机;31、供水配管;32、热水输出配管;33、阀装置。具体实施方式以下,基于附图说明本技术的实施方式。首先,使用图1~图6说明本实施方式的燃烧装置的结构。如图1所示,本实施方式的燃烧装置10主要包括燃烧装置壳体1(燃烧管收纳部)、多个隔热板2~5以及多个燃烧管6(图3)。如图2所示,燃烧装置壳体1具有内部空间1g和开口部1f,该开口部1f位于该内部空间1g的上方,并且通向内部空间1g。燃烧装置壳体1具有多个侧板1a~1d。在自开口部1f观察内部空间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燃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燃烧装置包括:燃烧管收纳部,其具有内部空间和开口部,该开口部位于所述内部空间的上方,并且通向所述内部空间;多个燃烧管,其配置在所述燃烧管收纳部的所述内部空间;以及多个隔热板,其配置于所述燃烧管收纳部的所述内部空间,所述多个隔热板包括第1隔热板、第2隔热板、第3隔热板和第4隔热板,在自所述开口部观察所述内部空间的俯视情况下,在第1方向上,在第1隔热板和第2隔热板之间介入所述多个燃烧管,在与所述第1方向交叉的第2方向上,在第3隔热板和第4隔热板之间介入所述多个燃烧管,所述第1隔热板和所述第2隔热板中的至少一者具有按压部,所述按压部构成为:在所述第3隔热板和所述第4隔热板自所述内部空间朝向所述开口部移动时,所述按压部向下方按压所述第3隔热板和所述第4隔热板中的至少一者。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燃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燃烧装置包括:燃烧管收纳部,其具有内部空间和开口部,该开口部位于所述内部空间的上方,并且通向所述内部空间;多个燃烧管,其配置在所述燃烧管收纳部的所述内部空间;以及多个隔热板,其配置于所述燃烧管收纳部的所述内部空间,所述多个隔热板包括第1隔热板、第2隔热板、第3隔热板和第4隔热板,在自所述开口部观察所述内部空间的俯视情况下,在第1方向上,在第1隔热板和第2隔热板之间介入所述多个燃烧管,在与所述第1方向交叉的第2方向上,在第3隔热板和第4隔热板之间介入所述多个燃烧管,所述第1隔热板和所述第2隔热板中的至少一者具有按压部,所述按压部构成为:在所述第3隔热板和所述第4隔热板自所述内部空间朝向所述开口部移动时,所述按压部向下方按压所述第3隔热板和所述第4隔热板中的至少一者。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燃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3隔热板具有朝向所述第1隔热板伸出的第1伸出部和朝向所述第2隔热板伸出的第2伸出部,所述第1隔热板具有第1台阶部来作为所述按压部,该第1台阶部折弯,以便在所述第3隔热板自所述内部空间朝向所述开口部移动时与所述第1伸出部抵接,所述第2隔热板具有第2台阶部来作为所述按压部,该第2台阶部折弯,以便在所述第3隔热板自所述内部空间朝向所述开口部移动时与所述第2伸出部抵接。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燃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4隔热板具有朝向所述第1隔热板伸出的第3伸出部和朝向所述第2隔热板伸出的第4伸出部,所述第1隔热板具有第3台阶部来作为所述按压部,该第3台阶部折弯,以便在所述第4隔热板自所述内部空间朝向所述开口部移动时与所述第3伸出...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森垣贵夫石角正光嶋津政彦顾顺顺王健
申请(专利权)人:株式会社能率能率中国投资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