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微油量泵、微油量润滑涂布单元和微油量润滑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0486405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3-02 19:3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微油量泵、微油量润滑涂布单元及微油量润滑装置,微油量泵,包括:电磁线圈、顶杆、阀座、柱塞、进油腔、复位弹簧、油孔、柱塞套、工作腔、单向阀、出油腔和压缩弹簧;电磁线圈安装在阀座端面,顶杆安装在电磁线圈的内铁芯与柱塞之间,并同轴线布置;柱塞装配在柱塞套的滑套内,复位弹簧装配在柱塞与柱塞套之间;柱塞套后端设置单向阀和与单向阀协同作用的压缩弹簧;进油腔通过油孔与工作腔导通,油孔被所述柱塞封闭;工作腔与出油腔之间的通道通过所述单向阀关闭。满足钢丝绳及轨道润滑的微量、连续及均匀供油的要求,避免过量的润滑油在设备高速运行中发生飞溅、流淌,而造成码头环境污染及油料浪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微油量泵、微油量润滑涂布单元和微油量润滑装置
本技术涉及机电
,尤其涉及一种微油量泵、微油量润滑涂布单元及微油量润滑装置。
技术介绍
岸桥牵引小车的运行的动力为钢丝绳牵引,因左右牵引钢丝绳调整的偏差、小车轮水平倾角和小车轨道直线度及两侧轨道高低差等的差异,牵引小车在轨道上前后运行过程中产生横向偏移时,车轮轮缘与轨道端面产生较大的轴向挤压力,这种摩擦现象即为通常所说的“啃轨”现象。目前的技术措施为利用水平轮限制牵引小车轮的运行轨迹,把挤压滑动摩擦变为滚动摩擦,但是不能有效解决小车轨道端面的磨损,同时造成传动系统的负载增加和电机功率损耗,必定造成车轮使用寿命降低、轨道磨损、车轮轴承寿命周期降低或失效等重大安全事故。目前岸桥针对牵引小车的车轮润滑器只有自动石墨润滑器。其主要工作原理:在小车轮架上安装润滑支架,把石墨块装进润滑装置内,与车轮踏面垂直安装,通过装置内的弹簧力顶住石墨块尾部,使石墨块与车轮之间产生一定的预紧力,在牵引小车运行时对车轮进行润滑。虽然能解决环保问题,但是由于港口行业的环境问题以及海边的气候影响,干燥的杂物、油脂很快粘贴在小车轮与石墨啮合的磨擦面,石墨粉末并未有效散布在接触面,长期使用润滑效果不理想。现有技术中缺乏一种有效的岸桥针对牵引小车的微油量泵。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啃轨”现象带来的问题,提供一种微油量泵、微油量润滑涂布单元及微油量润滑装置。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所述:一种微油量泵,其特征在于,包括:电磁线圈、顶杆、阀座、柱塞、进油腔、复位弹簧、油孔、柱塞套、工作腔、单向阀、出油腔和压缩弹簧;所述电磁线圈安装在所述阀座端面,所述顶杆安装在所述电磁线圈的内铁芯与所述柱塞之间,并同轴线布置;所述柱塞装配在所述柱塞套的滑套内,所述复位弹簧装配在所述柱塞与所述柱塞套之间;所述柱塞套后端设置所述单向阀和与单向阀协同作用的所述压缩弹簧;所述进油腔通过油孔与所述工作腔导通,所述油孔被所述柱塞封闭;所述工作腔与所述出油腔之间的通道通过所述单向阀关闭。优选地,所述微油量泵单次供油量由轨道的踏面宽度和长度、小车平均运行速度和润滑油的正常损耗决定。优选地,所述微油量泵单次供油量为0.03-0.08ml。优选地,所述微油量泵单次供油量为0.05ml。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一种微油量润滑涂布单元,包括如上任一所述的微油量泵。本专利技术又提供一种微油量润滑装置,包括如上所述的微油量润滑涂布单元。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为:提供一种微油量泵、微油量润滑涂布单元及微油量润滑装置,所述装置采用电磁线圈驱动的微量柱塞工作原理,利用电控设定合理工作频率即可实现极微量的供油量。以满足钢丝绳及轨道润滑的微量、连续及均匀供油的要求,避免过量的润滑油在设备高速运行中发生飞溅、流淌,而造成码头环境污染及油料浪费。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1中一种微油量润滑方法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2中微油量润滑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2中又一种微油量润滑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2中油膜厚度检测单元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实施例2中微油量润滑涂布单元的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技术实施例3中微油量泵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7为本技术实施例4中润滑轮的结构示意图。其中,1-轨道,2-小车车轮,3-油膜厚度检测单元,4-控制单元,5-小车编码器,6-微油量润滑涂布单元,7-钢丝绳卷筒,8-油箱,9-微油量泵,10-扭簧,11-压杆,12-润滑轮,13-油膜厚度传感器,14-摇臂,15-力矩限制器,16-电动推杆,17-电磁线圈,18-顶杆,19-阀座,20-柱塞,21-进油腔,22-复位弹簧,23-油孔,24-柱塞套,25-工作腔25,26-单向阀,27-出油腔,28-压缩弹簧,29-转轴29,30-骨架油,31-轮毂,32-轴承,33-阻尼孔,34-毛细管,35-油毛毡。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通过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详细的介绍,以使更好的理解本技术,但下述实施例并不限制本技术范围。另外,需要说明的是,下述实施例中所提供的图示仅以示意方式说明本技术的基本构思,附图中仅显示与本技术中有关的组件而非按照实际实施时的组件数目、形状及尺寸绘制,其实际实施时各组件的形状、数量及比例可为一种随意的改变,且其组件布局形态也可能更为复杂。实施例1在岸桥牵引小车的车轮跑偏过程中,各个轮系会因为偏角的的差异,产生额外的轴向力,此轴向力会随着跑偏位移的增大而增大,并迫使小车台车架钢结构发生屈曲变形,在轴向力达到和超过车轮与轨道之间摩擦力时,小车车轮轴向滑移回初始位置。周而复始,台车架钢结构承受长期的交变载荷,易发生疲劳开裂现象。在小车车轮啃轨的过程中,车轮轮缘与轨道侧面存在强烈的挤压作用,且因为车轮与轨道之间较高的摩擦系数,对设备的运行产生很大的运行阻力。据测定,严重啃轨的桥式起重机运行阻力是正常运行阻力的1.5-3.5倍,造成电机和传动机构的载荷增加甚至超载,严重时可使电机烧损或传动机构失效。此外,车轮轮缘与轨道之间的干磨也严重降低了车轮和轨道的使用寿命。本技术的方法是利用本自动润滑装置在起重机设备小车车轮与轨道之间自动涂布一层薄而均匀的油膜,隔绝车轮与轨道之间的金属直接接触,利用油膜介质良好的低摩擦系数和极压性,减小原小车轮与轨道之间较高的摩擦系数,避免因较大的屈曲变形造成设备钢结构的疲劳伤害,较少车轮与轨道的摩擦损耗,降低设备的运行阻力。如图1所示,本技术提供一种微油量润滑方法,包括如下步骤:S1:定期检测小车车轮踏面的油膜厚度并计算得到所述油膜厚度的平均值;在一种具体的实施例中,可以通过在设备工况为小车速度大于设定值且小车运行叠加时长大于5分钟时,油膜厚度传感器开始检测小车车轮踏面油膜厚度,此工况的设定是考虑到设备在作业工况条件下,小车的运行速度是变换不定的,存在低速短时运行状态,故设定此工况,以足够长的运行时间以保证油膜厚度传感器的检测面可以得到油液的充分浸润,避免检测数据偏差。轨道及小车车轮上形成的油膜厚度在各个断面上是有差异性的,故单个断面的油膜厚度并不具有代表性,需连续检测多个断面并换算出平均值才可以真实地反映油膜的状态。控制单元接收到油膜厚度传感器连续检测多个断面的信号并计算出油膜厚度的平均值。S2:根据所述油膜厚度的平均值与预先设置的油膜厚度的上下阈值比较,确定小车运行距离的设定值;在一种具体的实施例中,控制单元会根据设定的油膜厚度的上下限阀值与油膜厚度平均值进行比对,并调整小车运行距离的设定值和/或微油量泵的工作周期。如油膜厚度平均值超过油膜厚度的的上限阈值时,说明小车轨道上的油膜厚度过厚,需减小润滑频次,则按比例增大微油量泵的工作周期,减小输油量,避免润滑过量,减少污染;如油膜厚度平均值小于油膜厚度的下限阈值时,说明小车轨道上的油膜厚度过薄,需增大润滑频次,相应的需要缩短微油量泵的工作周期,保证工作面充分润滑。S3:获取小车的运行距离,并将所述运行距离与所述小车运行距离的设定值比较,根据比较结果确定是否启动微油量润滑。在一种具体的实施例中,通过小车编码器在小车运行中将脉冲信号传递给控制单元并由控制单元运算出小车运行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微油量泵,其特征在于,包括:电磁线圈、顶杆、阀座、柱塞、进油腔、复位弹簧、油孔、柱塞套、工作腔、单向阀、出油腔和压缩弹簧;所述电磁线圈安装在所述阀座端面,所述顶杆安装在所述电磁线圈的内铁芯与所述柱塞之间,并同轴线布置;所述柱塞装配在所述柱塞套的滑套内,所述复位弹簧装配在所述柱塞与所述柱塞套之间;所述柱塞套后端设置所述单向阀和与所述单向阀协同作用的所述压缩弹簧;所述进油腔通过油孔与所述工作腔导通,所述油孔被所述柱塞封闭;所述工作腔与所述出油腔之间的通道通过所述单向阀关闭。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微油量泵,其特征在于,包括:电磁线圈、顶杆、阀座、柱塞、进油腔、复位弹簧、油孔、柱塞套、工作腔、单向阀、出油腔和压缩弹簧;所述电磁线圈安装在所述阀座端面,所述顶杆安装在所述电磁线圈的内铁芯与所述柱塞之间,并同轴线布置;所述柱塞装配在所述柱塞套的滑套内,所述复位弹簧装配在所述柱塞与所述柱塞套之间;所述柱塞套后端设置所述单向阀和与所述单向阀协同作用的所述压缩弹簧;所述进油腔通过油孔与所述工作腔导通,所述油孔被所述柱塞封闭;所述工作腔与所述出油腔之间的通道通过所述单...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林志强闵新光龚国兴张重博闵青松刘建强彭世宙余鹏涛王国
申请(专利权)人:蛇口集装箱码头有限公司深圳联运捷集装箱码头有限公司安迅捷集装箱码头深圳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