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能发电的车用减震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0476666 阅读:120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3-02 15:57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车辆能量回收装置领域,具体公开了一种能发电的车用减震器,其包括减震器体、活塞杆和承载弹簧;减震器体包括内缸筒和外缸筒,内缸筒和外缸筒之间形成与内缸筒的内腔互通的储油腔室;承载弹簧的两端分别与活塞杆的上端和外缸筒连接;活塞杆的底端连接有与内缸筒滑动配合的活塞,活塞内密封设置有线圈,储油腔室内相对的两侧分别设有一块磁极相对的永磁体,线圈连接有电极导线。本发明专利技术的减震器能够在不额外增加能源和时间成本的情况下,使车辆在行驶过程中得到电力能源的补充。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能发电的车用减震器
本专利技术涉及车辆能量回收装置
,特别是涉及一种能发电的车用减震器。
技术介绍
目前,城市的大气污染十分严重,汽车尾气排放是大气污染的主要原因,研究汽车零排放和少排放成为解决城市环保问题的重大课题,电动汽车的研制正是解决大气污染的有效措施之一。近年来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各类电动车辆层出不穷,但多数因为续航里程不尽人意、充电设施不全、充电耗时较长和电池更换成本太高而陷入尴尬的境地。而这其中最主要的问题是由于受电池技术的限制,电动汽车的续航里程短,长途行驶时能源无法及时得到补充,导致部分用户在选择是否购买电动车辆时存在忧虑,造成电动车辆现阶段仍然无法得到大范围的推广。另一方面,汽车在行驶过程中由于车轮与地面接触会产生震动,因而需要设置减震器来抑制弹簧吸震后反弹时的震荡及来自路面的冲击,改善车辆的行驶平顺性,从而提高驾乘者的舒适性,但现有的汽车减震器是利用液压油的阻尼作用将震动能量消耗掉,无法实现震动能量的回收再利用,不能将这部分能量转化为电动车辆的能源。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的问题,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能发电的车用减震器,其能够在不额外增加能源成本的情况下,使车辆在行驶过程中得到电力能源的补充。基于此,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能发电的车用减震器,包括减震器体、活塞杆和承载弹簧;所述减震器体包括内缸筒和外缸筒,所述内缸筒和外缸筒之间形成与所述内缸筒的内腔互通的储油腔室;所述承载弹簧的两端分别与所述活塞杆的上端和所述外缸筒连接;所述活塞杆的底端连接有与所述内缸筒滑动配合的活塞,所述活塞内密封设置有线圈,所述储油腔室内相对的两侧分别设有一块磁极相对的永磁体,所述线圈连接有电极导线。作为优选方案,所述活塞杆为中空型,所述电极导线从所述活塞杆的通孔穿出与电动车辆的电池电连接。作为优选方案,所述减震器体的顶端密封盖设有上端盖,所述内缸筒的底端设有封堵所述内缸筒底部的底座;所述底座上设有多个节流孔,所述内缸筒的上部开设有过油孔,所述内缸筒的内腔通过所述节流孔和所述过油孔与所述储油腔室连通。作为优选方案,所述底座插接有阀杆,所述阀杆朝向所述内缸筒内部的一端安装有盖设于所述节流孔上的弹性阀片;所述阀杆的另一端套装有复位弹簧。作为优选方案,所述上端盖内设有与所述活塞杆滑动配合的导向环;所述上端盖与所述活塞杆之间设有防尘圈和密封圈,所述上端盖与所述外缸筒之间设有密封圈。作为优选方案,所述活塞内密封设置有多组并联设置的所述线圈,所述线圈采用矽钢片作为骨架。作为优选方案,所述活塞的两端均设有密封圈。作为优选方案,所述内缸筒的底部设有用于安装所述永磁体的槽口,所述内缸筒上还套设有用于固定所述永磁体上端的固定环;所述永磁体的高度大于所述活塞的行程。作为优选方案,所述外缸筒的外侧设有下弹簧座,所述活塞杆的上端部设有上弹簧座,所述承载弹簧连接于所述上弹簧座和所述下弹簧座之间。作为优选方案,所述活塞杆的上端部还设有上耳环,所述外缸筒的底部设有下耳环,所述上耳环、所述下耳环分别与电动车辆的车架连接。相较于现有技术,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本专利技术的能发电的车用减震器,包括减震器体、活塞杆和承载弹簧,减震器体包括内缸筒和外缸筒,内缸筒和外缸筒之间形成与内缸筒的内腔互通的储油腔室,内缸筒为压力腔室,活塞内密封设置有线圈,储油腔室内相对的两侧分别设有一块磁极相对的永磁体,产生闭合磁场。在车辆行驶过程中,遇到路面颠簸,使活塞杆连同活塞作上下往复运动,通过安装于活塞内的线圈跟随活塞杆做上下往复运动,切割一对永磁体产生磁场的磁力线,从而产生电能,即形成一个永磁往复式直流发电机,再通过与线圈连接的电极导线将电能输出给电动车辆的电池或者驱动电机,以实现对车辆的电力补充。由此,在不额外增加能源成本的情况下,使车辆在行驶过程中得到电力能源的补充。由于在车辆行驶过程中,震动产生的能量是自始至终存在的,将这种能量变成驱动车辆的电能不需要任何成本,而且还节约了充电所需要花费的时间成本。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能发电的车用减震器的主剖视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能发电的车用减震器的俯视图。其中,1、内缸筒;11、底座;111、节流孔;112、阀杆;113、弹性阀片;114、复位弹簧;12、过油孔;13、槽口;14、固定环;2、外缸筒;21、上端盖;211、带唇口的密封圈;212、带唇口的防尘圈;213、O型密封圈;214、导向环;22、下弹簧座;23、下耳环;3、承载弹簧;4、活塞杆;41、活塞;411、第一永磁体;412、第二永磁体;413、密封圈;42、线圈;43、通孔;44、矽钢片;45、电极导线;46、上弹簧座;47、上耳环。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专利技术,但不用来限制本专利技术的范围。在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专利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请参见图1和图2所示,示意性地示出了本专利技术的能发电的车用减震器,包括减震器体、活塞杆4和承载弹簧3,减震器体包括内缸筒1和外缸筒2,内缸筒1和外缸筒2之间形成与内缸筒1的内腔互通的储油腔室,内缸筒1为压力腔室。承载弹簧3的两端分别与活塞杆4的上端和外缸筒2连接,活塞杆4的底端连接有与内缸筒1滑动配合的活塞41,重要的是,活塞41内密封设置有线圈42,储油腔室内相对的两侧分别设有一块磁极相对的永磁体,分别描述为第一永磁体411和第二永磁体412(如图2中所示),第一永磁体411的N极与第二永磁体412的S极相对,从而形成一个闭合的磁场。并且,线圈42连接有电极导线45,电极导线45与电动车辆的电池电连接。基于上述技术特征的能发电的车用减震器,将其安装于整车系统后,活塞杆4的上端部和外缸筒2的下端部分别与车辆车架连接,例如在本实施例中,外缸筒2的外侧设有下弹簧座22,活塞杆4的上端部设有上弹簧座46,承载弹簧3连接于上弹簧座46和所述下弹簧座22之间。其减震原理为,车辆在路面行驶过程中,在车身自重的作用下压缩活塞杆4和承载弹簧3,使连接于活塞杆4下端部的活塞41处于内缸筒1的中部。当车轮压到路面凸起的地方时,车轮被向上顶起,向上压缩外缸筒2,同时也向上压缩承载弹簧3,此时活塞41的位置相对于内缸筒1向其下部运动,与此同时,活塞41压缩内缸筒1中的液压油,液压油通过内缸筒1的底部向储油腔室排放,由于液压油排放时受阻,对活塞41形成顶托作用力,由此消耗掉一部分冲击能量,从而达到消除车轮对车身冲击的目的,提升驾乘人员的舒适性。内缸筒1挤出的液压油通过其底部进入储油腔室,当储油腔室贮满后,多出的油液从储油腔室的上部进入活塞41的上部,当车轮离开凸起地面,即冲击完成后,活塞杆4在承载弹簧3的作用下,带动活塞杆4和活塞41向上移动,压缩活塞41上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能发电的车用减震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减震器体、活塞杆和承载弹簧;所述减震器体包括内缸筒和外缸筒,所述内缸筒和外缸筒之间形成与所述内缸筒的内腔互通的储油腔室;所述承载弹簧的两端分别与所述活塞杆的上端和所述外缸筒连接;所述活塞杆的底端连接有与所述内缸筒滑动配合的活塞,所述活塞内密封设置有线圈,所述储油腔室内相对的两侧分别设有一块磁极相对的永磁体,所述线圈连接有电极导线。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能发电的车用减震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减震器体、活塞杆和承载弹簧;所述减震器体包括内缸筒和外缸筒,所述内缸筒和外缸筒之间形成与所述内缸筒的内腔互通的储油腔室;所述承载弹簧的两端分别与所述活塞杆的上端和所述外缸筒连接;所述活塞杆的底端连接有与所述内缸筒滑动配合的活塞,所述活塞内密封设置有线圈,所述储油腔室内相对的两侧分别设有一块磁极相对的永磁体,所述线圈连接有电极导线。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能发电的车用减震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活塞杆为中空型,所述电极导线从所述活塞杆的通孔穿出与电动车辆的电池电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能发电的车用减震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减震器体的顶端密封盖设有上端盖,所述内缸筒的底端设有封堵所述内缸筒底部的底座;所述底座上设有多个节流孔,所述内缸筒的上部开设有过油孔,所述内缸筒的内腔通过所述节流孔和所述过油孔与所述储油腔室连通。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能发电的车用减震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插接有阀杆,所述阀杆朝向所述内缸筒内部的一端安装有盖设于所述节流孔上的弹性阀片;所述阀杆的另一端套装有复位...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文平王绍伟
申请(专利权)人:广州澳森液压元件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