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螺旋千斤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0466710 阅读:29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3-02 12:46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螺旋千斤顶,涉及起重设备技术领域,包括手柄、底座、支撑管、连接底座和支撑管的外壳、推力轴承、与推力轴承适配连接的第一锥齿轮、设置在支撑管内部的导向管、顶杆、大丝杆和小丝杆、顶头组件、第二锥齿轮和齿轮轴;外壳与齿轮轴连接处设置有套设在齿轮轴外侧的齿轮轴套,齿轮轴套外壁与外壳相对固定;齿轮轴套靠近第二锥齿轮的端部设置有抵接第二锥齿轮端面的弹性结构,弹性结构周圈设置在齿轮轴套端部,且弹性结构始终处于压缩状态;本发明专利技术顶杆和导向管外侧分别设置有一体成型的第一滑块和第二滑块,滑块设置在外侧,提高加工效率;带有弹性片的齿轮轴套有效解决齿轮传动过程出现的卡死,延长千斤顶使用寿命。

A spiral jack

The invention provides a screw jack, which relates to the technical field of lifting equipment, including a handle, a base, a support pipe, a shell connecting the base and the support pipe, a thrust bearing, a first bevel gear adapted to the thrust bearing, a guide pipe, a jack rod, a large screw rod and a small screw rod arranged inside the support pipe, a top assembly, a second bevel gear and a gear shaft. The outer wall of the gear sleeve is relatively fixed with the outer shell; the end of the gear sleeve near the second bevel gear is provided with an elastic structure to engage the end surface of the second bevel gear; the elastic structure circumference is set at the end of the gear sleeve, and the elastic structure is always in a compressive state; the outer side of the top rod and the guide pipe of the invention is provided with a first integral forming part. The first slide block and the second slide block are arranged on the outer side to improve the processing efficiency. The gear axle sleeve with elastic sheet effectively solves the jamming during the gear transmission process and prolongs the service life of the jack.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螺旋千斤顶
本专利技术涉及起重设备
,具体涉及一种螺旋千斤顶。
技术介绍
螺旋千斤顶是手动起重工具种类之一,结构紧凑,起重范围广,合理的利用摇杆的摆动,使小齿轮转动,经一对圆锥齿轮合运转,带动螺杆旋转,推动升降套筒使得重物上升或下降,应用范围广泛。现有技术中常用的螺旋千斤顶在其内部的螺杆通常采用分开制造,再进行组装,因此各零部件的加工精度要求高,另外,采用齿轮传动时,大、小齿轮之间容易发生卡死,因此技术人员对螺旋千斤顶的各结构进行了一些列的改进。例如专利CN201720005811.X公开的的螺旋千斤顶技术方案为外壳为一体结构,该结构在内部存在多余空间增加了千斤顶的体积和重量,传动链接结构中小锥齿轮件与外围的轴套是硬性接触,与大齿轮配合过松过紧都容易造成卡死现象。又如专利CN200910018306.9公开的一种螺旋千斤顶,为了防止千斤顶与起重物接触面具有一定倾斜角度而使千斤顶易产生偏转倒斜,因此将顶举件转动地装配在升降套筒顶端,在升降套筒的外壁上固定一静锁定部件,在顶举件上设置一与该静锁定部件共同作用可使顶举件位置锁定的动锁定部件,该动锁定部件被一弹性预力压入锁定位置或在一克服弹性预力的外力作用下从锁定位置移出,有利于解决随之部位出现卡死的现象。上述专利公开的技术方案,均提高了螺旋千斤顶的相关性能,但是因为齿轮之间存在间隙,因此在振动的环境中会产生噪音,且千斤顶整体体积较大。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螺旋千斤顶,用于解决齿轮传动过程才容易出现卡死现象,降低在振动的环境中齿轮传动产生的噪音,加工方便。为达成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出如下技术方案:一种螺旋千斤顶,包括手柄、底座、两端开口的支撑管、连接底座和支撑管底部的外壳、与底座上端面设置的轴承腔固定连接的推力轴承、与推力轴承适配连接的第一锥齿轮、依次设置在支撑管内部的导向管、顶杆、大丝杆、小丝杆,设置在支撑管外部、连接于顶杆顶部的顶头组件和部分安装在外壳内部的第二锥齿轮部;所述顶头组件包括顶头和连接部,连接部设置为两端开口的圆筒形结构,所述圆筒形结构一端与顶头铆接,另一端套设在顶杆顶部,与顶杆过盈配合;所述小丝杆底部固连于第一锥齿轮,大丝杆套设在小丝杆外侧,小丝杆与大丝杆形成一级螺纹副;所述顶杆套设在大丝杆外侧,顶杆与大丝杆形成二级螺纹副;所述导向管套设在顶杆外侧,顶杆的外壁成型有凸出的第一滑块,导向管外侧开设有自其上端部纵向延伸的第一滑槽,第一滑槽底部不超过导向管下端面,且第一滑槽与第一滑块适配;所述支撑管套设在导向管外侧,导向管的外壁成型有凸出的第二滑块,所述支撑管外侧开设有自其上端部纵向延伸的第二滑槽和第三滑槽,所述第二滑槽和第三滑槽底部均不超过支撑管下端面,且第一滑槽和第二滑槽适配,第二滑块和第三滑槽适配;所述第二锥齿轮部包括第二锥齿轮和沿其轴向设置的齿轮轴,所述第二锥齿轮与第一锥齿轮适配传动;所述外壳侧面设置有开口,所述齿轮轴部分穿出于开口,所述手柄连接于齿轮轴穿出于开口的部分。其中,第一滑块和第二滑块分别设置在顶杆和导向管外壁,便于工厂加工。进一步的,所述外壳与齿轮轴连接处设置有套设在齿轮轴外侧的齿轮轴套,所述齿轮轴套外壁与外壳开口相对固定;所述齿轮轴套靠近第二锥齿轮的端部周圈设置有抵接第二锥齿轮端面的弹性结构,且弹性结构始终处于压缩状态。进一步的,所述齿轮轴套外壁与外壳开口过盈配合,且弹性结构设置为向齿轮轴套外侧扩张的弹性片;所述齿轮轴套外壁设置有凸台,凸台与外壳过盈配合;由于弹性结构始终处于压缩状态,因此当齿轮配合松动或压紧时,弹性片根据自身的弹性特性改变压缩状态,调节第一锥齿轮和第二锥齿轮之间的弹性接触。进一步的,所述齿轮轴套外壁设置有限位点,限位点位于齿轮轴穿出于外壳开口的部分;所述限位点一端抵接凸台,且高于凸台,限位点用于凸台与外壳配合的限位。进一步的,所述齿轮轴套为塑料件,采用注塑方法一体成型,加工方便。由以上技术方案可知,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提供了的螺旋千斤顶获得了如下有益效果:本专利技术的螺旋千斤顶,通过将滑块结构设置在顶杆和/或导向管的外壁,使得顶杆和导向管的加工更简便,并且在导向管的外壁还设置有支撑管,支撑管同时设置两道滑槽,使得导向管结构及滑动更稳定,同时支撑管与导向管适配设置,同时作为到相关的外壳,减小了千斤顶内部存在多余空间,减小了千斤顶的体积和重量。本专利技术螺旋千斤顶在第二锥齿轮的齿轮轴和外壳连接处设置齿轮轴套,通过在齿轮轴套的靠近第二锥齿轮端部周圈设置抵接第二锥齿轮端面的始终处于压缩状态的弹性结构,实现第一锥齿轮和第二锥齿轮的弹性接触,解决齿轮传动过程中出现的卡死,有效降低在振动的环境中齿轮传动产生的噪音;在齿轮轴套外壁还设置凸台和限位点,凸台与外壳相对固定,限位点对凸台和外壳的适配部位进行限位,防止齿轮轴套在使用过程中滑入到外壳内;带有弹性结构的齿轮轴套有效解决齿轮传动的卡死问题,延长千斤顶使用寿命。应当理解,前述构思以及在下面更加详细地描述的额外构思的所有组合只要在这样的构思不相互矛盾的情况下都可以被视为本公开的专利技术主题的一部分。结合附图从下面的描述中可以更加全面地理解本专利技术教导的前述和其他方面、实施例和特征。本专利技术的其他附加方面例如示例性实施方式的特征和/或有益效果将在下面的描述中显见,或通过根据本专利技术教导的具体实施方式的实践中得知。附图说明附图不意在按比例绘制。在附图中,在各个图中示出的每个相同或近似相同的组成部分可以用相同的标号表示。为了清晰起见,在每个图中,并非每个组成部分均被标记。现在,将通过例子并参考附图来描述本专利技术的各个方面的实施例,其中:图1为本专利技术螺旋千斤顶的在其高度方向的剖面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顶杆结构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导向管结构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支撑管结构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齿轮轴套结构图;图6为本专利技术底座结构图。其中,各部件的具体结构为:1-顶头,2-第一铆钉,3-连接部,4-小丝杆,5-大丝杆,6-顶杆,6.1-第一滑块,7-导向管,7.1-第一滑槽,7.2-第二滑块,8-支撑管,8.1-第二滑槽,8.2-第三滑槽,9-外壳,10-底座,11-第二铆钉,12-推力轴承,13-第一锥齿轮,14-第二锥齿轮,15-齿轮轴,16-齿轮轴套,16.1-弹性片,16.2-凸台,16.3-限位点,17-手柄。具体实施方式为了更了解本专利技术的
技术实现思路
,特举具体实施例并配合所附图式说明如下。在本公开中参照附图来描述本专利技术的各方面,附图中示出了许多说明的实施例。本公开的实施例不必定意在包括本专利技术的所有方面。应当理解,上面介绍的多种构思和实施例,以及下面更加详细地描述的那些构思和实施方式可以以很多方式中任意一种来实施,这是因为本专利技术所公开的构思和实施例并不限于任何实施方式。另外,本专利技术公开的一些方面可以单独使用,或者与本专利技术公开的其他方面的任何适当组合来使用。基于现有技术中,螺旋千斤顶内部升降结构的滑块滑槽适配方案中,滑块加工在升降筒内部,不方便工厂加工;螺旋千斤顶外侧设置较大的空腔的支撑结构,增大千斤顶的体积和重量;并且千斤顶内部的齿轮传动结构由于配合松紧度不定,经常发生卡死,使用不便;基于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旨在提供一种螺旋千斤顶,加工方便,实现齿轮间的弹性接触。下面结合附,图所示,对本专利技术的螺旋千斤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螺旋千斤顶,其特征在于,包括手柄、底座、两端开口的支撑管、连接底座和支撑管的外壳、与底座上端面设置的轴承腔固定连接的推力轴承、与推力轴承适配连接的第一锥齿轮、依次设置在支撑管内部的导向管、顶杆、大丝杆、小丝杆,设置在支撑管外部、连接于顶杆顶部的顶头组件和部分安装在外壳内部的第二锥齿轮部;所述顶头组件包括顶头和连接部,连接部设置为两端开口的圆筒形结构,所述圆筒形结构一端与顶头铆接,另一端套设在顶杆顶部,与顶杆过盈配合;所述小丝杆底部固连于第一锥齿轮,大丝杆套设在小丝杆外侧,小丝杆与大丝杆形成一级螺纹副;所述顶杆套设在大丝杆外侧,顶杆与大丝杆形成二级螺纹副;所述导向管套设在顶杆外侧,顶杆的外壁成型有凸出的第一滑块,导向管外侧开设有自其上端部纵向延伸的第一滑槽,第一滑槽底部不超过导向管下端面,且第一滑槽与第一滑块适配;所述支撑管套设在导向管外侧,导向管的外壁成型有凸出的第二滑块,所述支撑管外侧开设有自其上端部纵向延伸的第二滑槽和第三滑槽,所述第二滑槽和第三滑槽底部均不超过支撑管下端面,且第一滑槽和第二滑槽适配,第二滑块和第三滑槽适配;所述第二锥齿轮部包括第二锥齿轮和沿其轴向设置的齿轮轴,所述第二锥齿轮与第一锥齿轮适配传动;所述外壳侧面设置有开口,所述齿轮轴部分穿出于开口,所述手柄连接于齿轮轴穿出于开口的部分。...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螺旋千斤顶,其特征在于,包括手柄、底座、两端开口的支撑管、连接底座和支撑管的外壳、与底座上端面设置的轴承腔固定连接的推力轴承、与推力轴承适配连接的第一锥齿轮、依次设置在支撑管内部的导向管、顶杆、大丝杆、小丝杆,设置在支撑管外部、连接于顶杆顶部的顶头组件和部分安装在外壳内部的第二锥齿轮部;所述顶头组件包括顶头和连接部,连接部设置为两端开口的圆筒形结构,所述圆筒形结构一端与顶头铆接,另一端套设在顶杆顶部,与顶杆过盈配合;所述小丝杆底部固连于第一锥齿轮,大丝杆套设在小丝杆外侧,小丝杆与大丝杆形成一级螺纹副;所述顶杆套设在大丝杆外侧,顶杆与大丝杆形成二级螺纹副;所述导向管套设在顶杆外侧,顶杆的外壁成型有凸出的第一滑块,导向管外侧开设有自其上端部纵向延伸的第一滑槽,第一滑槽底部不超过导向管下端面,且第一滑槽与第一滑块适配;所述支撑管套设在导向管外侧,导向管的外壁成型有凸出的第二滑块,所述支撑管外侧开设有自其上端部纵向延伸的第二滑槽和第三滑槽,所述第二滑槽和第三滑槽底部均不超过支撑管下端面,且第一滑槽和第二滑槽适配,第二滑块和第三滑槽适配;所述第二锥齿轮部包括第二锥齿轮和沿其轴向设置的齿轮轴,所述第二锥齿轮与第一锥齿轮适配...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章涛韩进林来顺
申请(专利权)人:南通市通润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