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铸造模具进、出气口遮盖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0465922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3-02 12:2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了一种铸造模具进、出气口遮盖结构,包括铸造模具本体,以及与该铸造模具本体进、出气口相适配的堵头,在上述进、出气口的内壁均设置有至少一条环状凸起。堵头为塑胶件,其包括手持部、接触部,两者一体成型。接触部的外径尺寸大于上述进、排气口直径。在接触部外径上开设有与上述环形凸起相适配的环状凹槽。这样一来,通过上述设置,塑胶堵头与进、出气口之间为过盈配合,且辅助有环状凸起和环状凹槽咬合,使得对进、出气口遮盖具有较高的可靠性,防止对其进行转运或清洗、喷涂等操作时受到外力而掉落,且方便进行拆卸操作。

A Covering Structure for Inlet and Outlet of Casting Mould

The utility model relates to a cover structure for the inlet and outlet of a casting die, which comprises a casting die body and a plug adapted to the inlet and outlet of the casting die body. At least one ring protrusion is arranged on the inner wall of the inlet and outlet. The plug is a plastic part, which includes a hand-held part and a contact part. The two parts are formed in one. The outer diameter of the contact part is larger than the diameter of the inlet and exhaust ports mentioned above. The outer diameter of the contact part is provided with a ring groove matching the ring protrusion. In this way, through the above-mentioned settings, the plastic plug fits with the inlet and outlet for interference, and assists with the ring protrusion and ring groove occlusion, which makes the cover of the inlet and outlet more reliable, prevents it from falling off by external forces in the operation of transporting, cleaning, spraying, and so on, and facilitates the disassembly operation.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铸造模具进、出气口遮盖结构
本技术涉及铸造模具生产
,特别涉及了一种铸造模具进、出气口遮盖结构。
技术介绍
目前重力铸造和低压铸造的铸造模具在投入实际生产前需要经过多个工序,例如:清洗、喷涂、检验等。在上述过程中,需要对进、出气口进行多次遮盖。然而,在实际制造过程中发现,对进、出气口进行堵塞的堵头容易丢失,且当进、出气口尺寸规格不一时,选配堵头耗时较长,例如,中国专利文献公开了一种铝合金铸造模具进、出气口遮盖结构(申请号:CN201620954360.X),其公开的种铝合金铸造模具进、出气口遮盖结构包括有铸造模具本体及其喷涂面上的薄铜片,该薄铜片覆盖于所述铸造模具本体的排气通道端口上,且该薄铜片可拆卸定位于所述铸造模具本体上;优选的,所述薄铜片一边设有粘接层,该薄铜片通过该粘接层粘附于所述铸造模具本体上。然而,上述技术方案中薄铜片实际操作过程中不便于进行拆装,定位准确度低,且薄铜片如涂有粘结层,则二次使用前需进行清理,增加了重复利用的难度。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可靠性高,拆卸方便,且便于进行重复利用的铸造模具进、出气口遮盖结构。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涉及了一种铸造模具进、出气口遮盖结构,包括铸造模具本体,以及与该铸造模具本体进、出气口相适配的堵头,在上述进、出气口的内壁均设置有至少一条环状凸起。堵头为塑胶件,其包括手持部、接触部,两者一体成型。接触部的外径尺寸大于上述进、排气口直径。在接触部外径上开设有与上述环形凸起形状及个数相适配的环状凹槽。通过上述设置,塑胶堵头与进、出气口之间为过盈配合,且辅助有环状凸起和环状凹槽咬合,使得对进、出气口遮盖具有较高的可靠性,防止对其进行转运或清洗、喷涂等操作时受到外力而掉落,且方便进行拆卸操作。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在进、出气口的内壁上设置有高耐热性防滑涂层。在进、出气口的内壁上设置的高耐热性防滑涂层有效地增强了堵头与进、出气口内壁的摩擦系数,降低了堵头脱落的可能性。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环状凸起的截面形状为半圆形。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堵头还包括导向部。该导向部设置于接触部的最前端。在堵头接触部的最前端设置有导向部,从而可以方便、快捷地将堵头导入进、出气口。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导向部呈圆锥形。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铸造模具进、出气口遮盖结构还包括牵引件。在手持部的尾端设置有牵引件固定装置。堵头通过牵引件、牵引件固定装置实现与铸造模具本体相连。通过上述设置,一方面,使得堵头相对于进、出气口具有正确的相对位置,省去了选配时间,提高了堵头的安装效率;另一方面,有效地防止了堵头在转运过程中丢失情况发生的概率。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牵引件为尼龙牵引绳。尼龙牵引绳自身具有较高的强度、韧性,且有效地降低清洗液等对其的影响,从而延长了其使用寿命。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牵引件固定装置为牵引环。牵引环与手持部一体成型。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是本技术中铸造模具本体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中堵头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中铸造模具本体与堵头的装配示意图。1-铸造模具本体;11-环状凸起;2-堵头;21-手持部;22-接触部;23-导向部;24-环状凹槽;25-牵引件固定装置;3-牵引件。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的内容做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图1示出了本技术中铸造模具本体示意图。根据实际生产工艺要求,在铸造模具本体1上开设有多组进气口和出气口,且在上述进气口和出气口的内壁设置有一条环状凸起11,其截面形状为半圆形。图2示出了本技术中堵头的结构示意图。该堵头2由塑胶材质制成,其由手持部21、接触部22等构成,且两者一体成型。为了实现该堵头2与铸造模具本体1之间装配牢固、可靠,接触部22的外径尺寸需大于上述进、排气口直径1mm~2mm。在接触部22外径上开设有与进、出气口内壁上环形凸起11形状及个数相适配的环状凹槽24。在此需要说明的两点,第一点:进、出气口内壁设置的环状凸起11除了图1中所示的一条这种情况,还可根据实际情况设置为多条;第二点:环状凸起11的截面形状除了上述的半圆形,还可以为梯形等其他形状。通过上述设置,堵头2与进、出气口之间为过盈配合,且辅助有环状凸起11和环状凹槽24咬合,使得对进、出气口遮盖具有较高的可靠性,防止对其进行转运或清洗、喷涂等操作时受到外力而掉落,且方便进行拆卸操作。作为上述铸造模具进、出气口遮盖结构的进一步优化,可以在进、出气口的内壁上设置有高耐热性防滑涂层,从而可有效地增强了堵头2与进、出气口内壁的摩擦系数,降低堵头2脱落的可能性。再者,在接触部22的最前端还可以设置有圆锥形导向部23,从而可以方便、快捷地将堵头2导入进、出气口。导向部23除了设置为上述的圆锥形,当然,也可以设置为其他适合的形状。再者,为了使得堵头2相对于进、出气口具有正确的相对位置,省去选配时间,提高堵头2的安装效率,且在手持部21的尾端设置有牵引件固定装置25。堵头2通过牵引件3、牵引件固定装置25实现与铸造模具本体1相连。除了上述功效,如此设置还能有效地防止了堵头2在转运过程中丢失情况发生的概率。牵引件固定装置25可以设置为牵引环,且其可与手持部21一体成型。最后,为了有效地降低清洗液等对牵引件3的影响,从而延长了其使用寿命,牵引件3可以优选为尼龙牵引绳。对所公开的实施例的上述说明,使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或使用本技术。对这些实施例的多种修改对本领域的专业技术人员来说将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中所定义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脱离本技术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在其它实施例中实现。因此,本技术将不会被限制于本文所示的这些实施例,而是要符合与本文所公开的原理和新颖特点相一致的最宽的范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铸造模具进、出气口遮盖结构,包括铸造模具本体,以及与所述铸造模具本体进、出气口相适配的堵头,其特征在于:在所述进、出气口的内壁均设置有至少一条环状凸起;所述堵头为塑胶件,其包括手持部、接触部,两者一体成型;所述接触部的外径尺寸大于所述进、排气口直径;在所述接触部外径上开设有多条与所述环形凸起形状及个数相适配的环状凹槽。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铸造模具进、出气口遮盖结构,包括铸造模具本体,以及与所述铸造模具本体进、出气口相适配的堵头,其特征在于:在所述进、出气口的内壁均设置有至少一条环状凸起;所述堵头为塑胶件,其包括手持部、接触部,两者一体成型;所述接触部的外径尺寸大于所述进、排气口直径;在所述接触部外径上开设有多条与所述环形凸起形状及个数相适配的环状凹槽。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铸造模具进、出气口遮盖结构,其特征在于,在所述进、出气口的内壁上设置有高耐热性防滑涂层。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铸造模具进、出气口遮盖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环状凸起的截面形状为半圆形。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铸造模具进、出气口遮盖结构,其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永生李献亮
申请(专利权)人:昆山旗开胜精密模具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