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用车中车架的组装台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0461134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3-02 10:52
本发明专利技术揭示了一种专用车中车架的组装台,所述专用车中车架包括两主梁和位于所述两主梁之间的横梁,所述专用车中车架的组装台包括:底座,所述底座上设置有两沿纵向方向延伸且相互平行的安装台;第一液压内撑组件,设置在两安装台之间且位于所述两安装台的前段位置;两个第一液压顶弯组件,相对设置在所述两安装台的外侧;第二液压内撑组件,设置在两安装台之间且位于所述两安装台的后段位置;两个第二液压顶弯组件,相对设置在两安装台的外侧;多个横梁定位机构,横向设置在所述两安装台之间。本发明专利技术的组装台可实现主梁的折弯,以及主梁和横梁的定位、组装和焊接,提高了生产效率。

Assembly table of frame in special vehicle

The invention discloses an assembling platform for frame in a special vehicle, which comprises two main beams and a cross beam between the two main beams. The assembling platform of the frame in the special vehicle includes a base, which is provided with two installation platforms extending along the longitudinal direction and parallel to each other; and the first hydraulic bracing component, which is arranged between the two installation platforms and is located between the two installation platforms. The front section position of the platform; two first hydraulic top bending assemblies, which are relative to the outside of the two installation platforms; the second hydraulic inner supporting assemblies, which are located between the two installation platforms and at the back section position of the two installation platforms; two second hydraulic top bending assemblies, which are relative to the outside of the two installation platforms; and a plurality of cross beam positioning mechanisms, which are transversely arranged between the two installation platforms. The assembly platform of the invention can realize the bending of the main beam, the positioning, assembly and welding of the main beam and the cross beam, and improve the production efficiency.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用车中车架的组装台
本专利技术涉及专用车制造领域,特别涉及一种专用车中车架的组装台。
技术介绍
专用车用于承担专门运输任务或专项作业的车辆,其包括自卸车、全挂车、半挂车等类型的车辆。一般的,半挂车的车架包括前车架、中车架、副车架和后端梁等部件。在传统的半挂车的中车架的组装过程中,首先需将中车架的工字形主梁用专业模具折弯,然后再将主梁、零件(横梁、支架等)放入专用工装,进行夹紧、组对和点焊。整个组装过程的生产效率低。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传统技术中存在的中车架的组装过程效率低的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专用车中车架的组装台。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专用车中车架的组装台,所述专用车中车架包括两主梁和位于所述两主梁之间的横梁,所述专用车中车架的组装台包括:底座,所述底座上设置有两沿纵向方向延伸且相互平行的安装台;第一液压内撑组件,设置在两安装台之间且位于所述两安装台的前段位置,所述第一液压内组件用于限定两主梁在前段折弯处的内间距;两个第一液压顶弯组件,相对设置在所述两安装台的外侧;第二液压内撑组件,设置在两安装台之间且位于所述两安装台的后段位置,所述第二液压内撑组件用于限定两主梁在后段折弯处的内间距;两个第二液压顶弯组件,相对设置在两安装台的外侧;多个横梁定位机构,横向设置在所述两安装台之间;所述第一液压内撑组件和两个第一液压顶弯组件配合,使所述两个第一液压顶弯组件从外侧顶弯两主梁,并使所述两主梁向所述两安装台的内侧折弯第一预定尺寸,所述第二液压内撑组件与两个第二液压顶弯组件配合,使所述两个第二液压顶弯组件从外侧顶弯两主梁,并使所述两主梁向所述两安装台的内侧折弯第二预定尺寸,其中折弯的第一预定尺寸大于所述第二预定尺寸。可选的,所述组装台还包括两液压定位组件,所述两液压定位组件靠近所述第二液压内撑组件且相对设置在所述两安装台的外侧,所述两液压定位组件和两第二液压顶弯组件在所述第二液压内撑组件纵向方向的两侧顶紧所述两主梁;所述两个第一液压顶弯组件与所述第一液压内撑组件布置在同一直线上。可选的,所述第一液压顶弯组件、第二液压顶弯组件和液压定位组件均包括:液压缸座、固定在所述液压缸座上的液压缸、与所述液压缸相连的推块、设置在所述推块上的第一顶板、设置在所述第一顶板上的第二顶板和连接所述推块和所述液压缸座的导向杆,所述导向杆的一端固定在所述推块上,另一端穿设在所述液压缸座上且可相对于所述液压缸座往返移动,所述第一顶板的尺寸大于第二顶板的尺寸,所述第二顶板通过弹簧与所述第一顶板连接,所述第一顶板用于顶触所述主梁的上翼板和下翼板,所述第二顶板用于顶触主梁的腹板,所述推块在所述液压缸的驱动下,能够带动所述第一顶板和所述第二顶板相对所述液压缸座做伸缩移动,以定位或顶弯所述主梁。可选的,所述第一液压内撑组件包括第一液压缸、设置在第一液压缸上方的液压缸座、设置在所述液压缸座上的内撑支架和连接所述内撑支架且可相对于所述内撑支架展开或收缩的两第一伸缩部件;每一第一伸缩部件包括与所述内撑支架活动链接的第一内撑座、设置在所述第一内撑座内且可相对于所述第一内撑座移动的第一内撑板、设置在所述第一内撑板上用于顶触主梁的上翼板的第一上内撑块和设置在所述第一内撑板上用于顶触主梁的下翼板的第一下内撑块,所述第一内撑座通过拉簧连接所述支架;在所述第一液压缸的驱动下,所述两第一伸缩部件可相对于所述内撑支架展开或伸缩,并在所述两第一伸缩部件展开时,所述两第一伸缩部件分别顶触两侧的主梁,并将两主梁的内间距限定在第一预定间距内;第二液压内撑组件包括第二液压缸、位于所述第二液压缸两侧的两第二内撑座、与所述第二液压缸连接的两伸缩板,所述两伸缩板分别位于两第二内撑座内且可相对于所述第二内撑座伸缩,每一伸缩板上设置有用于顶触主梁的上翼板的第二上内撑块和用于顶触主梁的下翼板的第二下内撑块;在所述第二液压缸的伸出时,所述两第二伸缩板被撑开以顶紧两主梁,并将两主梁之间的间距限定在第二预定间距内,在所述第二液压缸的收缩时,所述两伸缩板向内收缩。可选的,所述组装台还包括多个用于限定两主梁之间间距的气动内撑定位组件,所述多个气动内撑定位组件沿所述安装台的纵向方向间隔布设,每一气动内撑组件包括气缸、与所述气缸连接且位于所述气缸上方的连杆机构、连接在所述连杆机构两侧的气动内撑座以及与所述连杆机构连接的两气动内撑伸缩板,所述两气动内撑伸缩板分别设置在两气动内撑座内且可相对于所述内撑座伸缩,所述气动内撑伸缩板上设置有用于顶触主梁的上翼板的气动上内撑块和用于顶触主梁的下翼板的气动下内撑块;所述连杆机构包括固定在所述气缸上的固定杆、分别设置在所述固定杆两端且可相对所述固定杆旋转伸缩的两活动连杆以及与所述活动连杆连接的竖直连杆,所述两活动连杆在所述气缸的驱动下可带动两侧的气动内撑座和所述气动内撑伸缩板向内伸缩或向外展平;所述气动内撑伸缩板靠近所述竖直连杆的一侧面设置有可调节螺栓,在所述两活动连杆展平时,所述可调节螺栓顶住所述竖直连杆,使得所述气动内撑伸缩板顶住所述气动内撑座内的止动销。可选的,所述组装台还包括多套用于从外侧顶紧所述两主梁的气动侧顶紧组件,所述多套气动侧顶紧组件间隔分布在所述两安装台的外侧,且同一套中的两个气动侧顶紧组件相对设置;每一气动侧顶紧组件包括气缸座、固定在所述气缸座上的顶紧气缸、与所述顶紧气缸相连的顶紧板、设置在所述顶紧板上的顶紧块以及连接所述顶紧板和所述气缸座的导向杆,所述导向杆的一端固定在所述顶紧板上,另一端穿设在所述气缸座上且可相对于所述气缸座往返移动,所述顶紧板在所述顶紧气缸的驱动下,能够相对所述气缸座移动。可选的,所述组装台还包括多个气动升降组件,所述多个气动升降组件沿所述安装台的纵向方向间隔排布且横向设置在所述两安装台上;每一气动升降组件包括升降气缸、设置在所述升降气缸顶部的升降气缸座、设置在所述升降气缸座上的滚筒座、设置在所述滚筒座两端部的滚筒以及位于所述滚筒外侧的防止主梁倾斜的防倒滚轮,所述滚筒用于支撑和移动主梁,所述滚筒座在所述升降气缸的作用下,可带动所述滚筒和所述防倒滚轮做升降运动。可选的,所述组装台还包括用于分别定位所述主梁的前端和后端的前端定位顶紧组件和后端定位顶紧组件;所述前端定位顶紧组件包括:前端气缸、与所述前端气缸相连的前端底座、设置在所述前端底座上的前端定位顶紧座以及设置在所述前端定位顶紧座上的两前连接板定位机构,所述前端底座的顶部设置有两直线导轨,所述前端定位顶紧座设置在所述两直线导轨上,在所述前端气缸的驱动下,所述前端定位顶紧座带动所述两前连接板定位机构沿所述直线导轨移动,以顶紧所述主梁的前端;所述前连接板定位机构包括前端连接板定位板、设置在所述前端连接板定位板上的前端卡槽、设置在所述前端卡槽内用于吸附主梁的前连接板的前端磁铁和设置在所述前端连接板定位板上且位于所述前端卡槽外侧的推紧垫板,所述前端卡槽的底端设置有前端定位台阶,所述主梁的前连接板插入至所述前端卡槽内时,所述前连接板的背面被前端磁铁吸住,底面贴紧所述前端定位台阶;所述后端定位顶紧组件包括后端定位底座和设置在所述后端定位底座两端部的两后连接定位机构,所述后连接定位机构用于定位所述主梁的后端;所述后连接定位机构包括后端连接板定位板、设置在所述后端连接板定位板上的后端卡槽、设置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专用车中车架的组装台,其特征在于,所述专用车中车架包括两主梁和位于所述两主梁之间的横梁,所述专用车中车架的组装台包括:底座,所述底座上设置有两沿纵向方向延伸且相互平行的安装台;第一液压内撑组件,设置在两安装台之间且位于所述两安装台的前段位置,所述第一液压内组件用于限定两主梁在前段折弯处的内间距;两个第一液压顶弯组件,相对设置在所述两安装台的外侧;第二液压内撑组件,设置在两安装台之间且位于所述两安装台的后段位置,所述第二液压内撑组件用于限定两主梁在后段折弯处的内间距;两个第二液压顶弯组件,相对设置在两安装台的外侧;多个横梁定位机构,横向设置在所述两安装台之间;所述第一液压内撑组件和两个第一液压顶弯组件配合,使所述两个第一液压顶弯组件从外侧顶弯两主梁,并使所述两主梁向所述两安装台的内侧折弯第一预定尺寸,所述第二液压内撑组件与两个第二液压顶弯组件配合,使所述两个第二液压顶弯组件从外侧顶弯两主梁,并使所述两主梁向所述两安装台的内侧折弯第二预定尺寸,其中折弯的第一预定尺寸大于所述第二预定尺寸。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专用车中车架的组装台,其特征在于,所述专用车中车架包括两主梁和位于所述两主梁之间的横梁,所述专用车中车架的组装台包括:底座,所述底座上设置有两沿纵向方向延伸且相互平行的安装台;第一液压内撑组件,设置在两安装台之间且位于所述两安装台的前段位置,所述第一液压内组件用于限定两主梁在前段折弯处的内间距;两个第一液压顶弯组件,相对设置在所述两安装台的外侧;第二液压内撑组件,设置在两安装台之间且位于所述两安装台的后段位置,所述第二液压内撑组件用于限定两主梁在后段折弯处的内间距;两个第二液压顶弯组件,相对设置在两安装台的外侧;多个横梁定位机构,横向设置在所述两安装台之间;所述第一液压内撑组件和两个第一液压顶弯组件配合,使所述两个第一液压顶弯组件从外侧顶弯两主梁,并使所述两主梁向所述两安装台的内侧折弯第一预定尺寸,所述第二液压内撑组件与两个第二液压顶弯组件配合,使所述两个第二液压顶弯组件从外侧顶弯两主梁,并使所述两主梁向所述两安装台的内侧折弯第二预定尺寸,其中折弯的第一预定尺寸大于所述第二预定尺寸。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专用车中车架的组装台,其特征在于,所述组装台还包括两液压定位组件,所述两液压定位组件靠近所述第二液压内撑组件且相对设置在所述两安装台的外侧,所述两液压定位组件和两第二液压顶弯组件在所述第二液压内撑组件纵向方向的两侧顶紧所述两主梁;所述两个第一液压顶弯组件与所述第一液压内撑组件布置在同一直线上。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专用车中车架的组装台,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液压顶弯组件、第二液压顶弯组件和液压定位组件均包括:液压缸座、固定在所述液压缸座上的液压缸、与所述液压缸相连的推块、设置在所述推块上的第一顶板、设置在所述第一顶板上的第二顶板和连接所述推块和所述液压缸座的导向杆,所述导向杆的一端固定在所述推块上,另一端穿设在所述液压缸座上且可相对于所述液压缸座往返移动,所述第一顶板的尺寸大于第二顶板的尺寸,所述第二顶板通过弹簧与所述第一顶板连接,所述第一顶板用于顶触所述主梁的上翼板和下翼板,所述第二顶板用于顶触主梁的腹板,所述推块在所述液压缸的驱动下,能够带动所述第一顶板和所述第二顶板相对所述液压缸座做伸缩移动,以定位或顶弯所述主梁。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专用车中车架的组装台,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液压内撑组件包括第一液压缸、设置在第一液压缸上方的液压缸座、设置在所述液压缸座上的内撑支架和连接所述内撑支架且可相对于所述内撑支架展开或收缩的两第一伸缩部件;每一第一伸缩部件包括与所述内撑支架活动链接的第一内撑座、设置在所述第一内撑座内且可相对于所述第一内撑座移动的第一内撑板、设置在所述第一内撑板上用于顶触主梁的上翼板的第一上内撑块和设置在所述第一内撑板上用于顶触主梁的下翼板的第一下内撑块,所述第一内撑座通过拉簧连接所述支架;在所述第一液压缸的驱动下,所述两第一伸缩部件可相对于所述内撑支架展开或伸缩,并在所述两第一伸缩部件展开时,所述两第一伸缩部件分别顶触两侧的主梁,并将两主梁的内间距限定在第一预定间距内;第二液压内撑组件包括第二液压缸、位于所述第二液压缸两侧的两第二内撑座、与所述第二液压缸连接的两伸缩板,所述两伸缩板分别位于两第二内撑座内且可相对于所述第二内撑座伸缩,每一伸缩板上设置有用于顶触主梁的上翼板的第二上内撑块和用于顶触主梁的下翼板的第二下内撑块;在所述第二液压缸的伸出时,所述两第二伸缩板被撑开以顶紧两主梁,并将两主梁之间的间距限定在第二预定间距内,在所述第二液压缸的收缩时,所述两伸缩板向内收缩。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专用车中车架的组装台,其特征在于,所述组装台还包括多个用于限定两主梁之间间距的气动内撑定位组件,所述多个气动内撑定位组件沿所述安装台的纵向方向间隔布设,每一气动内撑组件包括气缸、与所述气缸连接且位于所述气缸上方的连杆机构、连接在所述连杆机构两侧的气动内撑座以及与所述连杆机构连接的两气动内撑伸缩板,所述两气动内撑伸缩板分别设置在两气动内撑座内且可相对于所述内撑座伸缩,所述气动内撑伸缩板上设置有用于顶触主梁的上翼板的气动上内撑块和用于顶触主梁的下翼板的气动下内撑块;所述连杆机构包括固定在所述气缸上的固定杆、分别设置在所述固定杆两端且可相对所述固定杆旋转伸缩的两活动连杆以及与所述活动连杆连接的竖直连杆,所述两活动连杆在所述气缸的驱动下可带动两侧的气动内撑座和所述气动内撑伸缩板向内伸缩或向外展平;所述气动内撑伸缩板靠近所述竖直连杆的一侧面设置有可调节螺栓,在所述两活动连杆展平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高承文史卫党李康民洪光许俊蒋帅
申请(专利权)人:东莞中集专用车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