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端梁夹紧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0461128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3-02 10:52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后端梁夹紧结构。后端梁夹紧结构包括两个分别用于夹紧后端梁的两端的第一夹紧结构及第二夹紧结构。第一夹紧结构包括第一支架。第一伸缩件固定设于第一支架上。第一卡爪用于卡紧后端梁的一端。第一卡爪设于第一伸缩件的伸缩端。第一伸缩件带动第一卡爪靠近或远离后端梁。第二夹紧结构包括:第二支架;第二伸缩件,可滑动设于第二支架上;第二卡爪,用于卡紧后端梁的另一端。第二卡爪设于第二伸缩件的伸缩端,第二伸缩件带动第二卡爪靠近或远离后端梁。上述后端梁夹紧结构的结构新颖,通过第一卡爪、第二卡爪,并配合第一伸缩件及第二伸缩件能够快速实现后端梁的夹紧定位。

Back-end beam clamping structure

The invention provides a back end beam clamping structure. The clamping structure of the rear end beam includes two first clamping structures and two second clamping structures for clamping the two ends of the rear end beam respectively. The first clamping structure comprises a first bracket. The first expansion member is fixed on the first bracket. The first claw is used to clamp one end of the rear end beam. The first claw is arranged at the expansion end of the first expansion member. The first telescopic member drives the first claw close to or away from the rear end beam. The second clamping structure comprises a second support, a second expansion member which can slide on the second support, and a second claw for clamping the other end of the rear end beam. The second claw is arranged at the telescopic end of the second telescopic member, and the second telescopic member drives the second claw close to or far from the rear end beam. The clamping structure of the rear end beam is novel. The clamping position of the rear end beam can be quickly realized by the first claw, the second claw, and the first expansion part and the second expansion part.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后端梁夹紧结构
本专利技术涉及车辆机械加工领域,特别是一种后端梁夹紧结构。
技术介绍
目前,在专用车加工行业,车架的后端梁的焊接主要是采用手工固定,并进行焊接的方式进行。因此,后端梁焊接工作的人力投入较大,生产效率较低,而且后端梁在焊接的过程中,翻转不方便,焊接效率较低。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将后端梁稳定夹持定位,方便后端梁焊接操作的后端梁夹紧结构。一种后端梁夹紧结构,包括两个分别用于夹紧后端梁的两端的第一夹紧结构及第二夹紧结构;所述第一夹紧结构包括:第一支架;第一伸缩件,固定设于所述第一支架上;第一卡爪,用于卡紧所述后端梁的一端,所述第一卡爪设于所述第一伸缩件的伸缩端,所述第一伸缩件带动所述第一卡爪靠近或远离所述后端梁;所述第二夹紧结构包括:第二支架;第二伸缩件,可滑动设于所述第二支架上;第二卡爪,用于卡紧所述后端梁的另一端,所述第二卡爪设于所述第二伸缩件的伸缩端,所述第二伸缩件带动所述第二卡爪靠近或远离所述后端梁。在其中一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夹紧结构还包括第一定位销,所述第一定位销固定设于所述第一支架上,所述第一定位销用于与所述后端梁一端的角锁定位连接。在其中一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定位销的顶端为锥形。在其中一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夹紧结构还包括第一定位伸缩结构,所述第一定位伸缩结构的伸缩方向与所述第一伸缩件的伸缩方向相垂直,所述第一定位销设于所述第一定位伸缩结构的自由端。在其中一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定位伸缩结构包括销轴,套设于所述销轴上的弹性件及设于所述销轴底部的传感器,所述传感器与所述销轴抵接接触,所述第一定位销与所述后端梁定位,所述销轴下移,所述弹性件压缩,所述传感器感应所述销轴的移动量。在其中一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夹紧结构包括滑块,所述第一支架上设有第一滑轨,所述滑块可滑动设于所述第一滑轨上,所述滑块与所述第一卡爪固定连接,所述滑块支撑所述第一卡爪。在其中一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二夹紧结构还包括第三伸缩件,所述第二支架包括固定架,所述固定架设于所述第三伸缩件的伸缩端,所述第二伸缩件及所述第二卡爪设于所述固定架上,所述第三伸缩件带动所述固定架靠近或远离所述后端梁。在其中一实施方式中,所述固定架包括滑板,所述第二支架还包括底板,所述底板上设有导轨,所述滑板可滑动设于所述导轨上。在其中一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二夹紧结构还包括限位螺栓,所述限位螺栓螺接于所述底板上,所述第三伸缩件带动所述固定架运动到位与所述限位螺栓相抵持。在其中一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二夹紧结构还包括第二定位销,所述第二定位销固定设于所述滑板上,所述第二定位销用于与所述后端梁另一端的角锁定位连接。在其中一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二定位销的顶端为棱形。在其中一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卡爪与所述第二卡爪上均设有第一台肩与第二台肩,所述第一台肩设有第一定位面,所述第二台肩设有第二定位面。上述后端梁夹紧结构的结构新颖,通过第一卡爪、第二卡爪,并配合第一伸缩件及第二伸缩件能够快速实现后端梁的夹紧定位,避免使用人工固定后端梁操作不便的问题。并且,第二伸缩件可滑动设于第二支架上,可调节第一伸缩件与第二伸缩件之间的距离,使上述后端梁夹紧结构能够兼容不同长度的后端梁。附图说明图1为本实施方式的后端梁夹紧结构使用状态下的示意图;图2为图1所示的第一夹紧结构的立体图;图3为图2所示的第一夹紧结构的剖视图;图4为图1所示的第二夹紧结构的立体图;图5为图4所示的第二夹紧结构的剖视图。附图标记说明如下:1、后端梁;2、角锁;10、第一夹紧结构;11、第一支架;111、第一支撑板;112、第二支撑板;12、第一伸缩件;13、第一卡爪;131、第一台肩;132、第二台肩;133、第一定位面;134、第二定位面;14、第一滑块;15、第一滑轨;16、第一定位销;161、第一台阶部;17、第一定位伸缩结构;171、销轴;172、弹性件;173、传感器;20、第二夹紧结构;21、第二支架;211、固定架;212、第三支撑板;213、第四支撑板;214、滑板;215、底板;22、第二伸缩件;23、第二卡爪;24、第三伸缩件;25、第二滑块;26、第二定位销;261、第二台阶部;27、第二定位伸缩结构;28、限位螺栓。具体实施方式体现本专利技术特征与优点的典型实施方式将在以下的说明中详细叙述。应理解的是本专利技术能够在不同的实施方式上具有各种的变化,其皆不脱离本专利技术的范围,且其中的说明及图示在本质上是当作说明之用,而非用以限制本专利技术。请参阅图1,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后端梁夹紧结构。后端梁夹紧结构包括两个分别用于夹紧后端梁1的两端的第一夹紧结构10及第二夹紧结构20。第一夹紧结构10及第二夹紧结构20分别固定在变位机上,分别将后端梁1的两端固定。相对于传统的人工手持固定后端梁1进行焊接工作,本实施方式的后端梁夹紧结构能够方便后端梁1的固定,从而便于进行焊接工作。请参阅图2及图3,第一夹紧结构10包括第一支架11、第一伸缩件12及第一卡爪13。第一支架11呈L形。第一支架11包括两个相互垂直的第一支撑板111及第二支撑板112。第一支撑板111及第二支撑板112用于承载第一伸缩件12及第一卡爪13。为方便说明,现将后端梁1的延伸方向为水平方向,后端梁1的角锁2的轴向为竖直方向。即,第一支撑板111沿竖直方向放置,第二支撑板112沿水平方向放置。第一伸缩件12固定设于第一支架11上。第一伸缩件12的固定端固定在第一支撑板111上,第一伸缩件12沿水平方向伸缩。第一伸缩件12可以气缸或液压缸等。第一卡爪13用于卡紧后端梁1的一端。第一卡爪13设于第一伸缩件12的伸缩端。第一伸缩件12带动第一卡爪13靠近或远离后端梁1。第一卡爪13上设有第一台肩131与第二台肩132。第一台肩131设有第一定位面133,第二台肩132设有第二定位面134。第一定位面133与第二定位面134分别距离第二支撑板112高度不同。对于不同型号的后端梁,由于后端梁的高度不同,则第一卡爪13选取第一定位面133或第二定位面134与后端梁1抵接压紧。具体地,第一卡爪13包括本体。第一台肩131为本体的顶端回弯形成的。第一定位面133为第一台肩131朝向第二支撑板112的一侧侧面。第二台肩132包括固定设于本体的凸台及通过螺栓连接的抵接板。抵接板朝向第二支撑板112的一侧侧面为第二定位面134。当需要调节第二定位面134与第二支撑板112之间的距离的时候,可以在抵接板与凸台之间增加垫片,通过调节垫片的厚度,以改变第二定位面134与第二支撑板112之间的距离。因此,通过第一台肩131与第二台肩132可以固定多种不同厚度的后端梁1,提高上述后端梁夹紧结构的通用性。第一夹紧结构10包括第一滑块14。第二支撑板112上设有第一滑轨15。第一滑块14可滑动设于第一滑轨15上。第一滑块14与第一卡爪13固定连接,第一滑块14支撑第一卡爪13。当第一伸缩件12伸缩的时候,第一卡爪13带动第一滑块14一起沿第一滑轨15滑动。通过调节第一卡爪13的位置,以使上述后端梁夹紧结构能够适用于多种长度的后端梁。第一滑块14支撑第一卡爪13,以增强第一卡爪13的强度,以保证第一卡爪13能够紧固压紧后端梁。并且,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夹紧结构10还包括第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后端梁夹紧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两个分别用于夹紧后端梁的两端的第一夹紧结构及第二夹紧结构;所述第一夹紧结构包括:第一支架;第一伸缩件,固定设于所述第一支架上;第一卡爪,用于卡紧所述后端梁的一端,所述第一卡爪设于所述第一伸缩件的伸缩端,所述第一伸缩件带动所述第一卡爪靠近或远离所述后端梁;所述第二夹紧结构包括:第二支架;第二伸缩件,可滑动设于所述第二支架上;第二卡爪,用于卡紧所述后端梁的另一端,所述第二卡爪设于所述第二伸缩件的伸缩端,所述第二伸缩件带动所述第二卡爪靠近或远离所述后端梁。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后端梁夹紧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两个分别用于夹紧后端梁的两端的第一夹紧结构及第二夹紧结构;所述第一夹紧结构包括:第一支架;第一伸缩件,固定设于所述第一支架上;第一卡爪,用于卡紧所述后端梁的一端,所述第一卡爪设于所述第一伸缩件的伸缩端,所述第一伸缩件带动所述第一卡爪靠近或远离所述后端梁;所述第二夹紧结构包括:第二支架;第二伸缩件,可滑动设于所述第二支架上;第二卡爪,用于卡紧所述后端梁的另一端,所述第二卡爪设于所述第二伸缩件的伸缩端,所述第二伸缩件带动所述第二卡爪靠近或远离所述后端梁。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后端梁夹紧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夹紧结构还包括第一定位销,所述第一定位销固定设于所述第一支架上,所述第一定位销用于与所述后端梁一端的角锁定位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后端梁夹紧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定位销的顶端为锥形。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后端梁夹紧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夹紧结构还包括第一定位伸缩结构,所述第一定位伸缩结构的伸缩方向与所述第一伸缩件的伸缩方向相垂直,所述第一定位销设于所述第一定位伸缩结构的自由端。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后端梁夹紧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定位伸缩结构包括销轴,套设于所述销轴上的弹性件及设于所述销轴底部的传感器,所述传感器与所述销轴抵接接触,所述第一定位销与所述后端梁定位,所述销轴下移,所述弹性件压缩,所述传感器感应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高承文李康民洪光许俊雷文鹏张和平
申请(专利权)人:东莞中集专用车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