厢式车辆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1412886 阅读:2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5-20 19:40
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厢式车辆,其包括车架、车厢及连接结构;车架包括车梁;车厢设置于车架上,车厢包括厢架,厢架包括厢梁,厢梁压持于车梁上;厢梁上开设有贯通厢梁两侧的安装孔;连接结构包括连接件及锁紧块,连接件包括弧形过度部及位于弧形过度部两端的两螺栓部,弧形过度部穿设并限位于安装孔内,两螺栓部分别位于厢梁的两侧,螺栓部向下延伸以超出车梁;锁紧块可拆卸地限位于两螺栓部的下端,锁紧块压紧车梁的下端,以限位车梁及厢梁。当车厢与车架出现松动、偏移等危险时。由于连接件与锁紧块的连接处位于车架的下侧,驾驶员在车辆底部能够快速维修、锁紧连接件及锁紧块,以提高厢式车辆的维修效率,保障厢式车辆安全、稳定的运行。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车辆,特别涉及一种厢式车辆


技术介绍

1、目前,传统的厢车包括车厢架体及车架,车厢架体及车架通过u型连接件连接。u型连接件开口朝上以安装于车架及车厢架体上,u型连接件抵持限位车架的下表面,锁紧块通过螺母锁紧于u型连接件后,锁紧块抵持限位车厢架体的上表面,u型连接件与锁紧块锁紧抱箍车厢架体及车架,以将车厢架体限位于车架上。

2、但是,随着厢式车辆行驶时间的延长,u型连接件将可能产生松动等状态,但由于u型连接件的螺纹端位于车厢架体上,驾驶员难以通过工具拧紧u型连接件,维修效率低。


技术实现思路

1、本申请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便于维修的厢式车辆。

2、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申请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3、根据本申请的一个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厢式车辆,其包括车架、车厢及连接结构;车架包括车梁;车厢设置于所述车架上,所述车厢包括厢体及厢架,所述厢架包括厢梁,所述厢梁压持于所述车梁的上表面;所述厢梁上开设有贯通所述厢梁两侧的安装孔;连接结构包括连接件及锁紧块,所述连接件包括弧形过度部及位于所述弧形过度部两端的两螺栓部,所述弧形过度部穿设并限位于所述安装孔内,两所述螺栓部分别位于所述厢梁的两侧,所述螺栓部向下延伸以超出所述车梁;所述锁紧块可拆卸地限位于两所述螺栓部的下端,所述锁紧块抵持并压紧所述车梁的下端,以限位所述车梁及所述厢梁。

4、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厢梁包括沿上下方向延伸的厢梁腹板及设于所述厢梁腹板下端的承压部,所述安装孔位于所述厢梁腹板上并贯通所述厢梁腹板的两侧;所述承压部沿水平方向延伸,所述承压部位于所述厢梁腹板的一侧;所述车梁包括沿上下方向延伸的车梁腹板及位于所述车梁腹板上下两端的两抵持部,两所述抵持部均沿水平方向延伸,上端的所述抵持部抵持所述承压部,下端的所述抵持部抵持所述锁紧块。

5、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连接结构还包括固定件,所述固定件位于所述承压部及所述弧形过度部之间,所述固定件所述承压部的延伸方向延伸,所述固定件固定连接于所述厢梁腹板及所述承压部上,所述固定件背离所述承压部的一端能够抵持于所述弧形过度部。

6、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连接结构还包括卡合块,所述卡合块位于所述弧形过度部及所述固定件之间,所述卡合块朝向所述弧形过度部的一端凹设有卡槽,所述卡槽容置所述弧形过度部,所述卡合块抵持并压紧于所述固定件。

7、在一些实施例中,在弧形过度部的延伸方向上,所述卡合块的长度大于所述固定件的长度,所述卡合块能够抵持于所述厢梁腹板。

8、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固定件包括固定部及两支撑部,所述固定部沿所述厢梁的延伸方向延伸,所述固定部的上表面抵持于所述卡合块,两所述支撑部连接于所述固定部上,两所述支撑部沿所述固定部的延伸方向间隔设置,两所述支撑部均沿向下延伸,所述支撑部的下端抵持于所述承压部;在自下至上的方向上,所述支撑部下端沿所述承压部延伸方向的长度逐渐增加。

9、在一些实施例中,在所述弧形过度部的延伸方向上,所述厢梁腹板及相邻所述车梁腹板背离所述承压部的一侧壁齐平,一所述螺栓部抵持并焊接于所述厢梁腹板及所述车梁腹板背离所述承压部的一侧壁上。

10、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车架包括车架纵梁,所述厢梁包括至少两个厢纵梁及多个厢横梁,所述厢纵梁沿一水平方向延伸,所述厢纵梁上设置有多个所述安装孔,多个所述安装孔沿所述厢纵梁的延伸方向间隔设置,所述安装孔用于分别安装多个所述连接结构,多个所述连接结构用于连接所述车架纵梁及所述厢纵梁;所述厢横梁沿水平方向垂直穿设所述厢纵梁,多个所述厢横梁沿所述厢纵梁的延伸方向间隔设置,至少两所述厢纵梁沿所述厢横梁的延伸方向间隔设置。

11、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厢横梁的上表面与所述厢纵梁的上表面齐平,所述厢横梁相对于厢纵梁向下折弯凹设以形成凹梁部,所述凹梁部穿设并限位于所述厢纵梁上;所述厢体还包括底板,所述底板水平延伸,所述底板抵持于所述厢横梁及所述厢纵梁的上表面。

12、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安装孔沿上下方向延伸以呈椭圆形。

13、由上述技术方案可知,本申请至少具有如下优点和积极效果:

14、本申请中,在厢式车辆运行的过程中,连接结构紧密连接车厢及车架。当厢式车辆行驶过程中,连接件与锁紧块出现松动时,车厢与车架可能出现松动、偏移等危险。此时,由于连接件与锁紧块的连接处位于车架的下侧,驾驶员在车辆底部能够快速维修、锁紧连接件及锁紧块,以提高厢式车辆的维修效率,保障厢式车辆安全、稳定的运行。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厢式车辆,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厢式车辆,其特征在于,所述厢梁包括沿上下方向延伸的厢梁腹板及设于所述厢梁腹板下端的承压部,所述安装孔位于所述厢梁腹板上并贯通所述厢梁腹板的两侧;所述承压部沿水平方向延伸,所述承压部位于所述厢梁腹板的一侧;所述车梁包括沿上下方向延伸的车梁腹板及位于所述车梁腹板上下两端的两抵持部,两所述抵持部均沿水平方向延伸,上端的所述抵持部抵持所述承压部,下端的所述抵持部抵持所述锁紧块。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厢式车辆,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结构还包括固定件,所述固定件位于所述承压部及所述弧形过度部之间,所述固定件所述承压部的延伸方向延伸,所述固定件固定连接于所述厢梁腹板及所述承压部上,所述固定件背离所述承压部的一端能够抵持于所述弧形过度部。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厢式车辆,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结构还包括卡合块,所述卡合块位于所述弧形过度部及所述固定件之间,所述卡合块朝向所述弧形过度部的一端凹设有卡槽,所述卡槽容置所述弧形过度部,所述卡合块抵持并压紧于所述固定件。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厢式车辆,其特征在于,在弧形过度部的延伸方向上,所述卡合块的长度大于所述固定件的长度,所述卡合块能够抵持于所述厢梁腹板。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厢式车辆,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件包括固定部及两支撑部,所述固定部沿所述厢梁的延伸方向延伸,所述固定部的上表面抵持于所述卡合块,两所述支撑部连接于所述固定部上,两所述支撑部沿所述固定部的延伸方向间隔设置,两所述支撑部均沿向下延伸,所述支撑部的下端抵持于所述承压部;在自下至上的方向上,所述支撑部下端沿所述承压部延伸方向的长度逐渐增加。

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厢式车辆,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弧形过度部的延伸方向上,所述厢梁腹板及相邻所述车梁腹板背离所述承压部的一侧壁齐平,一所述螺栓部抵持并焊接于所述厢梁腹板及所述车梁腹板背离所述承压部的一侧壁上。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厢式车辆,其特征在于,所述车架包括车架纵梁,所述厢梁包括至少两个厢纵梁及多个厢横梁,所述厢纵梁沿一水平方向延伸,所述厢纵梁上设置有多个所述安装孔,多个所述安装孔沿所述厢纵梁的延伸方向间隔设置,所述安装孔用于分别安装多个所述连接结构,多个所述连接结构用于连接所述车架纵梁及所述厢纵梁;所述厢横梁沿水平方向垂直穿设所述厢纵梁,多个所述厢横梁沿所述厢纵梁的延伸方向间隔设置,至少两所述厢纵梁沿所述厢横梁的延伸方向间隔设置。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厢式车辆,其特征在于,所述厢横梁的上表面与所述厢纵梁的上表面齐平,所述厢横梁相对于厢纵梁向下折弯凹设以形成凹梁部,所述凹梁部穿设并限位于所述厢纵梁上;所述厢体还包括底板,所述底板水平延伸,所述底板抵持于所述厢横梁及所述厢纵梁的上表面。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厢式车辆,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孔沿上下方向延伸以呈椭圆形。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厢式车辆,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厢式车辆,其特征在于,所述厢梁包括沿上下方向延伸的厢梁腹板及设于所述厢梁腹板下端的承压部,所述安装孔位于所述厢梁腹板上并贯通所述厢梁腹板的两侧;所述承压部沿水平方向延伸,所述承压部位于所述厢梁腹板的一侧;所述车梁包括沿上下方向延伸的车梁腹板及位于所述车梁腹板上下两端的两抵持部,两所述抵持部均沿水平方向延伸,上端的所述抵持部抵持所述承压部,下端的所述抵持部抵持所述锁紧块。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厢式车辆,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结构还包括固定件,所述固定件位于所述承压部及所述弧形过度部之间,所述固定件所述承压部的延伸方向延伸,所述固定件固定连接于所述厢梁腹板及所述承压部上,所述固定件背离所述承压部的一端能够抵持于所述弧形过度部。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厢式车辆,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结构还包括卡合块,所述卡合块位于所述弧形过度部及所述固定件之间,所述卡合块朝向所述弧形过度部的一端凹设有卡槽,所述卡槽容置所述弧形过度部,所述卡合块抵持并压紧于所述固定件。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厢式车辆,其特征在于,在弧形过度部的延伸方向上,所述卡合块的长度大于所述固定件的长度,所述卡合块能够抵持于所述厢梁腹板。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厢式车辆,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件包括固定部及两支撑部,所述固定部沿所述厢梁的延伸方向延伸,所述固定部的上表面抵持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丁正祥李子韬王安明张世炜黄波
申请(专利权)人:东莞中集专用车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