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足机器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1412384 阅读:2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5-20 19:39
本技术实施例涉及四足机器人,包括机身、头部、腿部机构、足节机构。头部设置在机身的前部,包括第一关节、第二关节以及第三关节,所述第一关节的转动轴与第二关节的转动轴平行,第三关节的转动轴与第一关节的转动轴和第二关节的转动轴正交,从而使得第一关节、第二关节和第三关节在转动时可以分别带动头部进行相应的动作,从而实现头部的灵活转动以提升其灵活性。同时,通过将第三关节的转动轴设置为与第一关节的转动轴和第二关节的转动轴正交,从而使得第一关节和第二关节转动时带动头部转动的转动方向与第三关节转动时带动头部转动的转动方向不同,从而可以控制头部进行不同姿态的运动,以进一步提升头部运动的灵活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实施例涉及四足机器人,尤其涉及一种四足机器人。


技术介绍

1、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机器人的应用领域逐渐扩大,人们对于机器人的功能需求也越来越高。移动机器人可以分为轮式机器人、履带式机器人和足式机器人,而足式机器人又分为四足机器人和双足机器人,由于双足机器人的技术难度极高,对地面的适应性差,四足机器人凭借对复杂环境的强适应性,目前已经成为移动机器人研究的热点。

2、当前市场上,四足机器人的头部通常设置在机身上,其运动方式仅仅是绕颈部的中心轴旋转,而犬类的头部是可以通过左右摇头、俯仰等动作以实现其全身动作的灵活与协调。

3、因此,目前的四足机器人的头部的灵活性较低,仿生度较差,无法满足用户的使用需求。


技术实现思路

1、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或者至少部分地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四足机器人。

2、本技术提供一种四足机器人,包括机身、头部、腿部机构、足节机构;头部设置在所述机身的前部,所述头部包括第一关节、第二关节以及第三关节,所述第一关节的转动轴与所述第二关节的转动轴平行,所述第三关节的转动轴与所述第一关节的转动轴和所述第二关节的转动轴正交;

3、所述腿部机构至少包括靠近所述头部的前腿机构和远离所述头部的后腿机构,所述足节机构与所述腿部机构转动连接。

4、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三关节的转动轴沿所述头部的中轴线延伸,所述第一关节的转动轴和所述第二关节的转动轴均与所述第三关节的转动轴垂直设置,以在所述第三关节转动时带动所述头部左右转动,和/或,在所述第一关节和所述第二关节转动时带动所述头部抬头或低头。

5、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头还包括第五驱动件、第六驱动件(424)和第七驱动件;

6、所述第五驱动件与所述机身连接,所述第五驱动件与所述第一关节的一端传动配合,用于驱动所述第一关节绕所述第五驱动件的输出轴转动;

7、所述第六驱动件设置在所述第一关节的另一端,所述第六驱动件与所述第二关节的一端传动配合,用于驱动所述第二关节绕所述第六驱动件的输出轴转动;

8、所述第七驱动件设置在所述第二关节的另一端,所述第七驱动件与所述第三关节的一端传动配合,用于驱动所述第三关节绕所述第七驱动件的输出轴转动。

9、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五驱动件和所述第一关节之间设置有传动结构,所述传动结构分别与所述第五驱动件和所述第一关节传动配合,以使所述第五驱动件驱动所述传动结构转动时带动所述第一关节转动。

10、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关节的中轴线与水平面之间的第一角度为±50°;

11、所述第二关节的中轴线与所述第一关节的中轴线之间的第二角度为±50°;

12、所述第一关节的中轴线与第二关节的中轴线形成一参照面,所述参照面与所述第三关节另一端设置的头部固定件的对称面之间的第三角度为±65°。

13、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后腿机构包括后大腿腿节、后小腿腿节、后足节、第二联动件以及第三联动件;所述机身上设置有第三驱动件和第四驱动件;

14、所述后大腿腿节的中心轴与所述后足节的中心轴平行;所述后大腿腿节的中心轴与所述第三联动件的中心轴平行;所述后小腿腿节的中心轴与所述第二联动件的中心轴平行。

15、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后大腿腿节的一端与所述机身转动连接,所述后大腿腿节与所述第三驱动件传动配合,以在所述第三驱动件的带动下转动;所述后小腿腿节的一端与所述后大腿腿节的另一端转动连接,所述后足节的一端与所述后小腿腿节的另一端转动连接;

16、所述第二联动件的两端分别与所述后大腿腿节和所述后足节转动连接,所述第三联动件的一端与所述第四驱动件传动配合,以在所述第四驱动件的带动下转动,所述第三联动件的另一端与所述后小腿腿节转动连接,以使所述后大腿腿节和所述第三联动件转动时共同联动所述后小腿腿节和所述后足节,使所述后腿机构仿生移动。

17、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后腿机构移动时,所述后大腿腿节的中心轴与所述后小腿腿节的中心轴之间的第三夹角为30°-150°。

18、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后腿机构移动时,所述后小腿腿节的中心轴与所述后足节的中心轴间的第四夹角为30°-150°。

19、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前腿机构包括前大腿腿节、前小腿腿节以及第一联动件;所述足节机构包括前足节以及足节驱动件;所述机身上设置有第一驱动件和第二驱动件;

20、所述前大腿腿节的一端与所述机身转动连接,所述前大腿腿节与所述第一驱动件传动配合;所述前小腿腿节的一端与所述前大腿腿节的另一端转动连接;所述前足节与所述前小腿腿节的另一端转动连接;所述第一联动件的一端与所述第二驱动件传动配合且所述第一联动件的另一端与所述前小腿腿节转动连接;所述足节驱动件与所述前足节传动配合,以驱动所述前足节转动。

21、所述前腿机构还包括限位结构,所述限位结构形成在所述前小腿腿节和所述前足节之间,所述足节驱动件驱动前足节转动至所述限位结构入卡合时,使得所述限位结构限制所述前足节的转动。

22、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前腿机构还包括缓冲传动机构;

23、所述缓冲传动机构分别与所述足节驱动件和所述前足节传动配合,以使所述足节驱动件驱动所述缓冲传动机构转动,以带动所述前足节转动。

24、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前腿机构移动时,所述前大腿腿节的中心轴与所述前小腿腿节的中心轴间的第一夹角为35°-145°;

25、和/或,所述前腿机构移动时,所述前小腿腿节的中心轴与所述前足节的中心轴之间的第二夹角为155°-245°。

26、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四足机器人包括两个前腿机构以及两个后腿机构;所述机身上与每一个所述前腿机构连接的一侧包含第八驱动件,所述第八驱动件用于驱动所述前腿机构转动;所述机身上与每一个所述后腿机构连接的一侧包含第九驱动件,所述第九驱动件用于驱动所述后腿机构转动。

27、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四足机器人还包括摄像头组件和/或传感器组件;所述摄像头组件设置在所述头部(4)上;所述传感器组件设置在所述头部(4)和/或所述机身(5)上。

28、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优点:

29、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四足机器人,包括机身、头部、腿部机构、足节机构。头部设置在机身的前部,头部包括第一关节、第二关节以及第三关节,第一关节的转动轴与第二关节的转动轴平行,第三关节的转动轴与第一关节的转动轴和第二关节的转动轴正交,从而使得第一关节、第二关节和第三关节在转动时可以带动头部进行相应的动作,从而实现头部的灵活转动以提升其灵活性,进而可满足用户的使用需求。同时,通过将第三关节的转动轴设置为与第一关节的转动轴和第二关节的转动轴正交,从而使得第一关节和第二关节转动时带动头部转动的转动方向与第三关节转动时带动头部转动的转动方向不同,即第一关节和第二关节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四足机器人,其特征在于,包括机身(5)、头部(4)、腿部机构(3)、足节机构(8);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四足机器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关节(416)的转动轴(N3)沿所述头部(4)的中轴线(N4)延伸,所述第一关节(401)的转动轴(N1)和所述第二关节(409)的转动轴(N2)均与所述第三关节(416)的转动轴(N3)垂直设置,以在所述第三关节(416)转动时带动所述头部(4)左右转动,和/或,在所述第一关节(401)和所述第二关节(409)转动时带动所述头部(4)抬头或低头。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四足机器人,其特征在于,所述头部(4)还包括第五驱动件(422)、第六驱动件(424)和第七驱动件(425);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四足机器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五驱动件(422)和所述第一关节(401)之间设置有传动结构(426),所述传动结构(426)分别与所述第五驱动件(422)和所述第一关节(401)传动配合,以使所述第五驱动件(422)驱动所述传动结构(426)转动时带动所述第一关节(401)转动。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四足机器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关节(401)的中轴线(M1)与水平面(P1)之间的第一角度(θ1)为±50°;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四足机器人,其特征在于,所述后腿机构(2)包括后大腿腿节(201)、后小腿腿节(216)、后足节(224)、第二联动件(233)以及第三联动件(235);所述机身(5)上设置有第三驱动件(237)和第四驱动件;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四足机器人,其特征在于,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四足机器人,其特征在于,所述后腿机构(2)移动时,所述后大腿腿节(201)的中心轴(T1)与所述后小腿腿节(216)的中心轴(T4)之间的第三夹角(β1)为30°-150°。

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四足机器人,其特征在于,所述后腿机构(2)移动时,所述后小腿腿节(216)的中心轴(T4)与所述后足节(224)的中心轴(T5)之间的第四夹角(β2)为30°-150°。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四足机器人,其特征在于,所述前腿机构(1)包括前大腿腿节(101)、前小腿腿节(113)以及第一联动件(119);所述足节机构(8)包括前足节(118)以及足节驱动件(120);所述机身(5)上设置有第一驱动件(129)和第二驱动件;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四足机器人,其特征在于,所述前腿机构(1)还包括缓冲传动机构(125);

12.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四足机器人,其特征在于,所述前腿机构(1)移动时,所述前大腿腿节(101)的中心轴(L1)与所述前小腿腿节(113)的中心轴(L2)之间的第一夹角(α1)为35°-145°;

1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四足机器人,其特征在于,所述四足机器人包括两个前腿机构(1)以及两个后腿机构(2);所述机身(5)上与每一个所述前腿机构(1)连接的一侧包含第八驱动件(6),所述第八驱动件(6)用于驱动所述前腿机构(1)转动;所述机身(5)上与每一个所述后腿机构(2)连接的一侧包含第九驱动件(7),所述第九驱动件(7)用于驱动所述后腿机构(2)转动。

1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四足机器人,其特征在于,所述四足机器人还包括摄像头组件和/或传感器组件;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四足机器人,其特征在于,包括机身(5)、头部(4)、腿部机构(3)、足节机构(8);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四足机器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关节(416)的转动轴(n3)沿所述头部(4)的中轴线(n4)延伸,所述第一关节(401)的转动轴(n1)和所述第二关节(409)的转动轴(n2)均与所述第三关节(416)的转动轴(n3)垂直设置,以在所述第三关节(416)转动时带动所述头部(4)左右转动,和/或,在所述第一关节(401)和所述第二关节(409)转动时带动所述头部(4)抬头或低头。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四足机器人,其特征在于,所述头部(4)还包括第五驱动件(422)、第六驱动件(424)和第七驱动件(425);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四足机器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五驱动件(422)和所述第一关节(401)之间设置有传动结构(426),所述传动结构(426)分别与所述第五驱动件(422)和所述第一关节(401)传动配合,以使所述第五驱动件(422)驱动所述传动结构(426)转动时带动所述第一关节(401)转动。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四足机器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关节(401)的中轴线(m1)与水平面(p1)之间的第一角度(θ1)为±50°;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四足机器人,其特征在于,所述后腿机构(2)包括后大腿腿节(201)、后小腿腿节(216)、后足节(224)、第二联动件(233)以及第三联动件(235);所述机身(5)上设置有第三驱动件(237)和第四驱动件;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四足机器人,其特征在于,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朋辉柴金鹏陈磊
申请(专利权)人:汉王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