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普洱茶微生物发酵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0453811 阅读:156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3-02 08:5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普洱茶微生物发酵系统,包括发酵箱,发酵箱内的上部设置有上隔板,下部安装有下隔板,上隔板的上表面连接有升降气缸,上隔板和下隔板将发酵箱的内部从上到下分隔成散气腔、发酵腔和积水腔,散气腔的顶部安装有喷淋加湿器,侧壁上安装有散气扇,所述发酵腔的侧壁上分别设置有温度传感器、湿度传感器、取料门和加料口,发酵腔内部的中间处设置有两组翻料机构及数排通气导管,通气导管的下端穿过下隔板与位于积水腔内的进气主管连通,进气主管与设置在发酵箱外的空气加热器连通。本装置不仅能够对发酵环境进行实时监控,而且能够实现发酵腔内的自然翻堆,具有结构简单、使用方面、处理量大、干净卫生的优点。

A Microbial Fermentation System for Pu'er Tea

The utility model discloses a microbial fermentation system for Pu'er tea, which comprises a fermentation chamber. The upper part of the fermentation chamber is equipped with an upper partition board, the lower part is equipped with a lower partition board, and the upper surface of the upper partition board is connected with a lifting cylinder. The upper partition board and the lower partition board divide the inner part of the fermentation chamber from top to bottom into a gas-dispersing chamber, a fermentation chamber and a water-accumulating chamber. The top part of the gas-dispersing chamber is equipped with The side walls of the fermentation chamber are respectively provided with temperature sensors, humidity sensors, feeding doors and feeding ports. In the middle of the fermentation chamber, there are two groups of feeding mechanism and several rows of ventilation ducts. The lower end of the ventilation duct passes through the lower baffle and is connected with the air intake pipe located in the water accumulation chamber, and the air intake duct is connected with the air heater located outside the fermentation chamber. The device can not only monitor the fermentation environment in real time, but also realize the natural heap turning in the fermentation chamber. It has the advantages of simple structure, wide use, large capacity, clean and sanitary.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普洱茶微生物发酵系统
本技术属于茶叶生产加工设备
,具体涉及一种普洱茶微生物发酵系统。
技术介绍
普洱茶是以云南特产大叶种茶的晒青毛茶为原料,在微生物的作用下经过自然或人工辅助发酵过程形成的一类特殊的后发酵茶类。由于其独特的风味、汤色以及显著的抗氧化、降血脂、保护心血管、抗菌和抗肿瘤等多种生物活性和保健功效而备受关注,具有良好的市场前景。对于普洱茶而言,其发酵是普洱茶制作过程中技术含量较高的环节,处理不好,将会严重影响普洱茶的品质。目前,普洱茶的的发酵大多采用发酵框、木桶或洁净地面等渥堆的方式进行发酵,主要采用采用通风和人工雾化加水的方式进行通风和保湿,同时凭借发酵经验,经过人工多次翻堆,完成发酵后,风干成化,即可得到普洱茶,目前,普洱茶的人工后发酵生产多采用传统的渥堆方式,依靠环境微生物自然感染进行,凭发酵经验,经过多次翻堆加工,完成发酵过程后,风干陈化,得到普洱茶。采用上述的方式制作普洱茶,尤其是采用人工雾化加水或人工翻堆,不仅很难以解决加湿过程中的均匀性和有效控制茶叶的难度,茶叶的发酵受环境影响较大,茶叶的品质得不到保证,而且人工翻堆劳动强度大,采用自然发酵,发酵时间长,发酵的效率低,卫生条件差,严重的制约了普洱茶的发展。因此,研制开发一种结构简单、使用方面、成本低、处理量大、发酵过程容易控制、能有效发酵质量和发酵效率,且干卫生的普洱茶微生物发酵系统是客观需要的。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结构简单、使用方面、成本低、处理量大、发酵过程容易控制、能有效发酵质量和发酵效率,且干卫生的普洱茶微生物发酵系统。本技术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包括发酵箱,发酵箱内的上部水平设置有上隔板,上隔板的上加工有多个透气孔,上隔板的上表面与安装在发酵箱顶部的升降气缸连接,发酵箱内的下部倾斜安装有下隔板,下隔板上加工有多个漏水孔,上隔板和下隔板将发酵箱的内部从上到下分隔成散气腔、发酵腔和积水腔,散气腔的顶部安装有喷淋加湿器,侧壁上安装有散气扇,所述发酵腔的侧壁上分别设置有温度传感器和湿度传感器,并在下隔板较低一侧的发酵腔侧壁上设置有取料门,较高一侧的发酵腔侧壁上设置有加料口,发酵腔内部的中间处平行设置有两组翻料机构,在两组翻料机构以及翻料机构与发酵腔的侧壁之间竖直设置有数排通气导管,通气导管的上端通过官帽密封,下端穿过下隔板与位于积水腔内的进气主管连通,进气主管与设置在发酵箱外的空气加热器连通,且在位于发酵腔内的通气导管的管壁上加工数个通气小孔,积水腔的底部设置有排水管。本技术通过设置温度传感器、湿度传感器、喷淋加湿器和通气导管,温度传感器和湿度传感器可以实时监测发酵腔内的温度和湿度,并根据监测到湿度和温度条件,实现了精确控制喷淋加湿器进行加湿或通气导管进行加热,以保证茶叶发酵所需要的发酵温度和湿度,进而保证了茶叶发酵的质量,同时,通气导管的合理布置,可以保证发酵腔内的温度均匀,不会出现因受热不均造成茶叶烧心的现象,另外,设置的翻料机构可以发酵腔内的茶叶进行自然翻堆,大幅的降低了劳动强度,每次翻堆完成后,升降气缸带动上隔板下移将发酵腔内的茶叶压紧,让茶叶进行充分的发酵。本装置不仅能够对发酵腔内的发酵环境进行实时监控,保证茶叶发酵环境的稳定,而且能够实现发酵腔内的自然翻堆,保证发酵腔内的茶叶受热均匀,在大幅提高发酵质量和发酵效率的同时,具有结构简单、使用方面、处理量大、干净卫生的优点,易于推广使用。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中:1-空气加热器,2-观察窗,3-加料口,4-透气孔,5-散气腔,6-喷淋加湿器,7-上隔板,8-升降气缸,9-散气扇,10-温度传感器,11-湿度传感器,12-取料门,13-通气导管,14-排水管,15-发酵腔,16-下隔板,17-积水腔,18-漏水孔,19-进气主管,20-翻料板,21-转轴,22-滚筒,23-纱布。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说明,但不以任何方式对本技术加以限制,基于本技术教导所作的任何变更或改进,均属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如图1所示,本技术包括发酵箱,所述发酵箱可以采用木质材料制成的箱体,所述发酵箱内的上部水平设置有上隔板7,所述上隔板7的上加工有多个透气孔4,透气孔4一方面的作用是将喷淋加湿器6喷出的水均匀的送入到发酵腔15内,另一方面是起到散热透气的作用,所述上隔板7的上表面与安装在发酵箱顶部的升降气缸8连接,所述发酵箱内的下部倾斜安装有下隔板16,所述下隔板16上加工有多个漏水孔18,漏水孔18是为能够及时的将发酵腔15内多余的水分疏散到积水腔17中,所述上隔板7和下隔板16将发酵箱的内部从上到下分隔成散气腔5、发酵腔15和积水腔17,所述散气腔5的顶部安装有喷淋加湿器6,侧壁上安装有散气扇9,所述发酵腔15的侧壁上分别设置有温度传感器10和湿度传感器11,并在下隔板16较低一侧的发酵腔15侧壁上设置有取料门12,较高一侧的发酵腔15侧壁上设置有加料口3,所述发酵腔15内部的中间处平行设置有两组翻料机构,在两组种翻料机构以及翻料机构与发酵腔15的侧壁之间竖直设置有数排通气导管13,所述通气导管13的上端通过官帽密封,下端穿过下隔板16与位于积水腔17内的进气主管19连通,所述进气主管19与设置在发酵箱外的空气加热器1连通,且在位于发酵腔15内的通气导管13的管壁上加工数个通气小孔,所述积水腔17的底部设置有排水管14。采用本装置进行茶叶发酵时,先向通过加料口3向发酵腔15内加入茶叶,茶叶进入发酵腔15内后渥堆在下隔板16上,当发酵腔15内的茶叶渥堆到一定的高度后,升降气缸8带动上隔板7下移将发酵腔15内的茶叶压紧压实,然后通过喷淋加湿器6进行喷水,喷出的水通过上隔板7上的透气孔4均匀的喷洒到发酵腔15内,在喷淋加湿的过程中,湿度传感器实11时监测发酵腔15内的湿度,湿度达到要求时,喷淋加湿器6停止喷水,在发酵的过程中,如果温度传感器10监测到的温度达不到发酵温度需要升温时,打开空气加热器1,经过空气加热器1加热后的热空气经过进气主管19进入各个通气导管13,再通过各个通气导管13上的通气小孔将热量传入到发酵腔15内,使发酵腔15内的茶叶均匀受热,当发酵温度达到要求后,停止向发酵腔15内的通入热空气,如果是温度传感器10监测到的温度达高于发酵温度,需要降温时,只需要打开散气扇9,即可降低发酵腔15内的温度,发酵一段时间后,需要对发酵腔15内的茶叶进行翻堆时,只需要控制升降气缸8带动上隔板7上移离开渥堆的茶叶,两组翻料机构同时进行工作,即可将发酵腔15内的茶叶进行翻堆,翻料完成后,升降气缸8带动上隔板7下移将发酵腔15内的再次茶叶压紧压实,即可进行二次发酵,如此循环翻料几次,即可完成茶叶的发酵工作,茶叶发酵完成后,只需要打开取料门12,将发酵完成的茶叶从取料门12取出即可,在茶叶发酵过程中,产生的发酵水通过漏水孔18落入到积水腔17中并通过排水管14排出发酵箱外。本装置不仅能够对发酵腔15内的发酵环境进行实时监控,保证茶叶发酵环境的稳定,而且能够实现发酵腔15内的自然翻堆,保证发酵腔内的茶叶受热均匀,在大幅提高发酵质量和发酵效率的同时,具有结构简单、使用方面、处理量大、干净卫生的优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普洱茶微生物发酵系统,包括发酵箱,其特征在于,所述发酵箱内的上部水平设置有上隔板(7),所述上隔板(7)的上加工有多个透气孔(4),所述上隔板(7)的上表面与安装在发酵箱顶部的升降气缸(8)连接,所述发酵箱内的下部倾斜安装有下隔板(16),所述下隔板(16)上加工有多个漏水孔(18),所述上隔板(7)和下隔板(16)将发酵箱的内部从上到下分隔成散气腔(5)、发酵腔(15)和积水腔(17),所述散气腔(5)的顶部安装有喷淋加湿器(6),侧壁上安装有散气扇(9),所述发酵腔(15)的侧壁上分别设置有温度传感器(10)和湿度传感器(11),并在下隔板(16)较低一侧的发酵腔(15)侧壁上设置有取料门(12),较高一侧的发酵腔(15)侧壁上设置有加料口(3),所述发酵腔(15)内部的中间处平行设置有两组翻料机构,在两组翻料机构以及翻料机构与发酵腔(15)的侧壁之间竖直设置有数排通气导管(13),所述通气导管(13)的上端通过官帽密封,下端穿过下隔板(16)与位于积水腔(17)内的进气主管(19)连通,所述进气主管(19)与设置在发酵箱外的空气加热器(1)连通,且在位于发酵腔(15)内的通气导管(13)的管壁上加工数个通气小孔,所述积水腔(17)的底部设置有排水管(14)。...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普洱茶微生物发酵系统,包括发酵箱,其特征在于,所述发酵箱内的上部水平设置有上隔板(7),所述上隔板(7)的上加工有多个透气孔(4),所述上隔板(7)的上表面与安装在发酵箱顶部的升降气缸(8)连接,所述发酵箱内的下部倾斜安装有下隔板(16),所述下隔板(16)上加工有多个漏水孔(18),所述上隔板(7)和下隔板(16)将发酵箱的内部从上到下分隔成散气腔(5)、发酵腔(15)和积水腔(17),所述散气腔(5)的顶部安装有喷淋加湿器(6),侧壁上安装有散气扇(9),所述发酵腔(15)的侧壁上分别设置有温度传感器(10)和湿度传感器(11),并在下隔板(16)较低一侧的发酵腔(15)侧壁上设置有取料门(12),较高一侧的发酵腔(15)侧壁上设置有加料口(3),所述发酵腔(15)内部的中间处平行设置有两组翻料机构,在两组翻料机构以及翻料机构与发酵腔(15)的侧壁之间竖直设置有数排通气导管(13),所述通气导管(13)的上端通过官帽密封,下端穿过下隔板(16)与位于积水腔(17)内的进气主管(19)连通,所述进气主管(19)与设置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长城
申请(专利权)人:云南吴觉农茶业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云南,5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