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变频补气增焓系统、变频器冷却方法及设备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0452307 阅读:37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2-27 04:57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一种变频补气增焓系统、变频器冷却方法及设备。其中,该系统包括:变频器模块,设置在所述系统的冷媒管路上,所述冷媒管路通过自身冷量对变频器模块进行冷却。通过本发明专利技术,采用喷气增焓回路对变频器模块进行冷却,有效冷却变频器模块的同时,提高喷气过热度,减少喷气带液的可能性,提高了机组运行的可靠性及稳定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变频补气增焓系统、变频器冷却方法及设备
本专利技术涉及变频
,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变频补气增焓系统、变频器冷却方法及设备。
技术介绍
目前,变频补气增焓技术已广泛用于空调器等设备,解决了空调器运行范围宽窄、能力能效低、低温下制热衰减大、可靠性差等问题。但是,系统在补气增焓过程中,可能存在系统喷气过热度控制不佳,存在喷气带液的问题。同时,系统在高频率运行时,变频器模块温度不断升高,成为系统安全高效运行过程中一个重要隐患。目前,变频器模块的冷却方式是风冷却,变频器模块装于电控箱中,采用风机进行冷却。但机组如果在超高环温下运行,变频器模块会产生较大的热量,而环境温度也较高,换热温差较小,变频器模块的散热效率较低,长时间运行会造成变频器模块温度持续升高,极有可能导致变频器模块烧毁,影响机组运行的稳定性及可靠性。针对现有技术中变频器模块的冷却效果不佳的问题,目前尚未提出有效的解决方案。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提供一种变频补气增焓系统、变频器冷却方法及设备,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变频器模块的冷却效果不佳的问题。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变频补气增焓系统,其中,该系统包括:变频器模块,设置在所述系统的冷媒管路上,所述冷媒管路通过自身冷量对变频器模块进行冷却。进一步地,所述变频器模块设置在导热板上,所述变频器模块与所述导热板之间设置有空气夹层,所述冷媒管路穿过所述导热板,所述冷媒管路和所述导热板的连接处设置有导热硅胶。进一步地,所述冷媒管路位于所述系统的主路或喷气增焓回路上。进一步地,所述变频器模块,设置在所述喷气增焓回路的喷焓电子膨胀阀后;或者,所述变频器模块,设置在所述喷气增焓回路的压缩机的喷气口前。进一步地,所述变频器模块,设置在所述主路的压缩机的吸气管上;或者,所述变频器模块,设置在所述主路的冷凝器后。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了一种变频器冷却方法,应用于上述的变频补气增焓系统,其中,该方法包括:通过冷媒对设置在冷媒管路上的变频器模块进行冷却。进一步地,所述冷媒管路位于所述变频补气增焓系统的主路或喷气增焓回路上。进一步地,所述变频器模块,设置在所述喷气增焓回路的喷焓电子膨胀阀后;或者,所述变频器模块,设置在所述喷气增焓回路的压缩机的喷气口前。进一步地,所述变频器模块,设置在所述主路的压缩机的吸气管上;或者,所述变频器模块,设置在所述主路的冷凝器后。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了一种设备,其中,该设备包括变频补气增焓系统。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了一种计算机设备,包括存储器、处理器及存储在存储器上并可在处理器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程序时实现如上述的变频器冷却方法。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了一种包含计算机可执行指令的存储介质,所述计算机可执行指令在由计算机处理器执行时用于执行如上述的变频器冷却方法。应用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采用喷气增焓回路对变频器模块进行冷却,有效冷却变频器模块的同时,提高喷气过热度,减少喷气带液的可能性,提高了机组运行的可靠性及稳定性。附图说明图1是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变频补气增焓系统的硬件结构示意图;图2是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变频器模块的一种位置关系示意图;图3是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变频器模块的一种位置关系示意图;图4是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变频器模块的一种位置关系示意图;图5是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变频器模块的一种位置关系示意图;图6是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变频器冷却方法的流程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详细描述,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专利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专利技术。在后续的描述中,使用用于表示元件的诸如“模块”、“部件”或“单元”的后缀仅为了有利于本专利技术的说明,其本身没有特定的意义。因此,“模块”、“部件”或“单元”可以混合地使用。请参阅图1,其为实现本专利技术各个实施例的一种变频补气增焓系统的结构示意图,该变频补气增焓系统可以包括:变频器模块等部件。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图1中示出的变频补气增焓系统结构并不构成对变频补气增焓系统的限定,变频补气增焓系统可以包括比图示更多或更少的部件,或者组合某些部件,或者不同的部件布置。下面结合图1对变频补气增焓系统的各个部件进行具体的介绍:变频器模块,设置在系统的冷媒管路上,冷媒管路通过自身冷量对变频器模块进行冷却。具体地,变频器模块可以固定连接在导热板上,但是,为了防止接触短路,导热板与变频器模块之间留有一定的空气夹层。冷媒管路穿过导热板,冷媒管路和导热板的连接处设置有导热硅胶。冷媒管路的自身冷量可以通过导热硅胶和导热板传递给变频器模块,实现对变频器模块的降温。上述导热板可以是金属板,例如铝板。冷媒管路位于系统的主路或喷气增焓回路上。具体地,变频器模块的位置关系至少可以有以下几种,具体通过附图进行介绍。图2是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变频器模块的一种位置关系示意图,如图2所示,变频器模块,设置在喷气增焓回路的喷焓电子膨胀阀后,具体地,可以设置在喷焓电子膨胀阀和板换之间。冷媒经过喷焓电子膨胀阀之后,不直接进入板式换热器,先经过变频器模块,用经过节流后的冷媒直接对变频器模块进行冷却,冷媒再经过板式换热器进行热交换。从而能够有效降低变频器模块的温度,喷气过热度得到有效保证,减少喷气带液的可能性,提高了机组运行的可靠性及稳定性。图3是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变频器模块的一种位置关系示意图,如图3所示,将变频器模块设置在压缩机的喷气口前,具体可以设置在压力传感器和压缩机之间。同样也是采用喷气增焓回路对变频器模块进行冷却,有效冷却变频器模块的同时,提高喷气过热度,减少喷气带液的可能性,提高了机组运行的可靠性及稳定性。图4是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变频器模块的一种位置关系示意图,如图4所示,将变频器模块设置在压缩机的吸气管上,具体可以设置在压缩机和汽分之间。采用吸气对变频器模块进行冷却,有效降低变频器模块温度的同时,提高吸气过热度,减少压缩机吸气带液的可能性,提高了机组运行的可靠性及稳定性。图5是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变频器模块的一种位置关系示意图,如图5所示,将变频器模块设置在主路的冷凝器后,具体可以设置在单向阀和板换之间,通过冷凝后的冷媒对变频器模块进行冷却,有效降低变频器模块的温度。对于图1介绍的变频补气增焓系统,可以通过以下的变频器冷却方法实现,图6是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变频器冷却方法的流程图,如图6所示,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S601,通过冷媒对设置在冷媒管路上的变频器模块进行冷却。本实施例通过冷媒实现对变频率模块的降温冷却,相较于现有技术中的风冷方式,能够更加有效的降低变频器模块的温度。冷媒管路位于变频补气增焓系统的主路或喷气增焓回路上。对于变频器模块的具体位置,本实施例至少提供了以下四种方案:变频器模块,设置在喷气增焓回路的喷焓电子膨胀阀后;或者,变频器模块,设置在喷气增焓回路的压缩机的喷气口前;或者,变频器模块,设置在主路的压缩机的吸气管上;或者,变频器模块,设置在主路的冷凝器后。本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设备,其中,该设备包括上述的变频补气增焓系统。对于变频补气增焓系统,前面已经进行了具体介绍,此处不再赘述。本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计算机设备,包括存储器、处理器及存储在存储器上并可在处理器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程序时实现如上述的变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变频补气增焓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系统包括:变频器模块,设置在所述系统的冷媒管路上,所述冷媒管路通过自身冷量对变频器模块进行冷却。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变频补气增焓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系统包括:变频器模块,设置在所述系统的冷媒管路上,所述冷媒管路通过自身冷量对变频器模块进行冷却。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变频器模块设置在导热板上,所述变频器模块与所述导热板之间设置有空气夹层,所述冷媒管路穿过所述导热板,所述冷媒管路和所述导热板的连接处设置有导热硅胶。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媒管路位于所述系统的主路或喷气增焓回路上。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变频器模块,设置在所述喷气增焓回路的喷焓电子膨胀阀后;或者,所述变频器模块,设置在所述喷气增焓回路的压缩机的喷气口前。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变频器模块,设置在所述主路的压缩机的吸气管上;或者,所述变频器模块,设置在所述主路的冷凝器后。6.一种变频器冷却方法,应用于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变频补气增焓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通过冷媒对设...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代园魏峰王传华孙思
申请(专利权)人: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