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氨酯增强的塑料型材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044785 阅读:202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为聚氨酯增强的塑料型材,涉及建材领域,现有的塑料型材为了提高使用强度,采用了在内腔中衬钢的技术,但存在着加工复杂,重量大,成本高的问题,为此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在型材的内腔中加衬聚氨酯作为内层,用硬质聚酯型聚氨酯泡沫塑料或硬质聚醚型聚氨酯泡沫塑料作为内层,内层厚度为外层厚度的3-6倍,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具有加工方便,内外层可一次挤出成型,重量轻,安装方便,成本低等有益效果。(*该技术在2017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建材领域,尤其是塑料型材。技术背景随着经济的发展,木材作为重要的建筑材料,需要量急剧增加,造成了木材资源的过度 开发,进而破坏了人类赖以生存的生态环境,需要花几十年、上百年的时间才能恢复,因此 减少木材的消耗是当务之急。另外各种类型的塑料材料得到了飞速的发展,它们具有产量大、 价格低、加工方便、重量轻等特点,有些塑料材料可以作为木材的替代物,他们的物理性能、 化学性能、加工性能都不同程度地满足建筑方面的要求,因此用塑料来代替木材的方向是可 行的、正确的。目前已有不少建筑构件用塑料来代替,但必竟木材和塑料是两种不同类型的 材料,有着不同的特性和差异,如塑料的强度较低,聚氯乙烯的拉伸强度34-62Mpa,弯曲强 度68-123Mpa,为了提高使用强度,在塑料型材中加衬钢型材,这种方法存在着加工复杂、重 量大,成本高的问题,为此,必须寻找更加的方法。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为提供一种结构简单,加工方便,重量轻、成本低的聚氨酯增强的塑 料型材。实现上述专利技术目的的技术方案如下聚氨酯增强的塑料型材,具有两层结构,外层为塑料型材,在型材的内腔中衬有一层聚氨酯作为内层,内层的形状与外层内腔匹配,厚度为外层厚度的3-6倍。聚氨酯内层为硬质聚酯型聚氨酯泡沫塑料或硬质聚醚型聚氨酯泡沫塑料。加工时利用螺杆挤出机和定型模具挤出塑料型材外层,再通过聚氨酯发泡设备将聚氨酯 发泡并通过内层定型模具注入塑料型材内腔作为内层。硬质聚氨酯具有比强度大、质轻、绝热、隔音等优良性能,而且在加工时可根据要求加 工成不同的形状,加工性能好。因此将硬质聚氨酯加衬在塑料型材内壁可以提高塑料型材的3强度。内外层厚度的比例应按照材料的刚性、构体的大小和空腔的大小、支承力的大小及构件本身重量决定。本专利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1、 改变了现有技术需要专门的工序安装增强钢衬的技术,本技术可使用内外两层一次挤 出成型。2、 重量轻、安装方便,适用于框型材、扇形材和中梃型材。3、 成本低、便于推广。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聚氨酯增强的塑料型材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现通过下列实施例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说明。图1显示了塑料型材的外层1是聚氯乙烯层,内层2为硬质聚酯型聚氨酯泡沫塑料,内 层的左右两外侧面紧贴外层内侧面,此件为框型材,受力和支承力中等,内部空腔较大,所 以选定内层厚度为外层的4倍。权利要求1、聚氨酯增强的塑料型材,其特征为具有两层结构,外层为塑料型材,在型材的内腔中衬有一层聚氨酯作为内层,内层的形状与外层内腔匹配,厚度为外层厚度的3-6倍。2、 根据权利要求l所述的聚氨酯增强的塑料型材,其特征为聚氨酯内层为硬质聚酯型聚 氨酯泡沫塑料或硬质聚醚型聚氨酯泡沫塑料。专利摘要本技术为聚氨酯增强的塑料型材,涉及建材领域,现有的塑料型材为了提高使用强度,采用了在内腔中衬钢的技术,但存在着加工复杂,重量大,成本高的问题,为此本技术提供了在型材的内腔中加衬聚氨酯作为内层,用硬质聚酯型聚氨酯泡沫塑料或硬质聚醚型聚氨酯泡沫塑料作为内层,内层厚度为外层厚度的3-6倍,本技术具有加工方便,内外层可一次挤出成型,重量轻,安装方便,成本低等有益效果。文档编号E06B3/04GK201165819SQ20072030528公开日2008年12月17日 申请日期2007年11月27日 优先权日2007年11月27日专利技术者军 张, 潘永贵, 潘竟军, 王廷举, 鑫 符, 森 陈 申请人:新疆蓝山屯河化工有限公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聚氨酯增强的塑料型材,其特征为具有两层结构,外层为塑料型材,在型材的内腔中衬有一层聚氨酯作为内层,内层的形状与外层内腔匹配,厚度为外层厚度的3-6倍。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军陈森潘永贵王廷举符鑫潘竟军
申请(专利权)人:新疆蓝山屯河化工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65[中国|新疆]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