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吸收式吻合组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0433665 阅读:26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2-26 22:0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为一种可吸收式吻合组件。它包括设于抵钉座后侧面的上吻合环、设于钉仓前端的下吻合环以及连接上吻合环和下吻合环的吻合钉,上吻合环和下吻合环对应配合,所述上吻合环、下吻合环和吻合钉为人体可吸收材料制成。较之现有技术而言,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优点在于:1.抵钉滑块环后侧面设有上吻合环,钉仓前端设有下吻合环,上吻合环和下吻合环通过吻合钉固定,传统吻合器采用金属缝合钉进行组织缝合,易发生缝合口瘘等缝合不良等问题。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中组织间通过连续的吻合环压合缝合,可解决传统缝合口瘘等缝合不良问题,可达到较佳的缝合效果。2.上吻合环、下吻合环以及吻合钉为人体可吸收材料,组织愈合后,吻合材料可被人体组织吸收。

Absorbable anastomotic assembly

The utility model relates to an absorbable anastomotic assembly. The utility model comprises an upper anastomotic ring arranged on the back side of the reaching nail seat, a lower anastomotic ring arranged at the front end of the nail bin, and anastomotic nails connecting the upper anastomotic ring and the lower anastomotic ring. The upper anastomotic ring, the lower anastomotic ring and the anastomotic nail are matched correspondingly. The upper anastomotic ring, the lower anastomotic ring and Compared with the existing technology, the advantages of the utility model are as follows: 1. An upper anastomotic ring is arranged on the rear side of the nailing slider ring, a lower anastomotic ring is arranged at the front end of the nail bin, the upper anastomotic ring and the lower anastomotic ring are fixed by anastomotic nails, and the traditional stapler uses metal suture nails for tissue suture, which is liable to occur such problems as poor suture fistula. In the utility model, by pressing and suturing the tissues through continuous anastomotic rings, the problem of poor suture such as traditional suture fistula can be solved, and better suture effect can be achieved. 2. The upper anastomotic ring, the lower anastomotic ring and the anastomotic nail are absorbable materials for human body. After tissue healing, the anastomotic material can be absorbed by human body.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可吸收式吻合组件
本技术涉及医疗器械领域,特别是一种可吸收式吻合组件。
技术介绍
吻合器是医学上使用以替代手工缝合的设备,主要工作原理是利用钛钉对组织进行离断或吻合,类似于订书机。目前在胃肠吻合器手术中常常伴随着吻合口瘘、出血等并发症出现,这些并发症有些是患者病情因素,也有很大一部分是吻合器自身的切割钉合不良引起的。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吸收式吻合组件,可有效避免缝合口瘘等缝合不良问题。本技术的目的通过如下技术方案实现:一种可吸收式吻合组件,它包括设于抵钉座后侧面的上吻合环、设于钉仓前端的下吻合环以及连接上吻合环和下吻合环的吻合钉,上吻合环和下吻合环对应配合,所述上吻合环、下吻合环和吻合钉为人体可吸收材料制成。较之现有技术而言,本技术的优点在于:1.抵钉滑块环后侧面设有上吻合环,钉仓前端设有下吻合环,上吻合环和下吻合环通过吻合钉固定,传统吻合器采用金属缝合钉进行组织缝合,易发生缝合口瘘等缝合不良等问题。本专利技术中组织间通过连续的吻合环压合缝合,可解决传统缝合口瘘等缝合不良问题,可达到较佳的缝合效果。2.上吻合环、下吻合环以及吻合钉为人体可吸收材料,组织愈合后,吻合材料可被人体组织吸收。3.本技术中第一抵钉座采用扁状设计,其长轴和短轴存在长度差,缝合完成后将第一抵钉座沿短轴翻转,并将其短轴转动至缝合圈的长轴位置,可顺利将第一抵钉座脱出,而不会刮伤钉合的组织。4.本技术中第二抵钉座组件采用口径可调结构,缝合完成后将抵钉滑块环的外径缩小至不大于第二抵钉座的外径,使得第二抵钉座组件能够从吻合环中部的通孔通过。附图说明图1是吻合钉和椭圆形上下吻合环配合关系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组织缝合结束后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圆形上下吻合环和吻合钉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圆形上下吻合环和吻合钉的拆分结构示意图。图5是圆形上下吻合环和吻合钉钉在组织上的结构图。图6是实施例1所述的异形(椭圆形)翻转式吻合器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7是实施例1中第一抵钉座组件的结构示意图。图8是实施例1中第一抵钉座组件沿抵钉座长轴方向剖切的结构示意图。图9是实施例1中第一抵钉座组件沿抵钉座短轴方向剖切的结构示意图。图10是实施例1中第一抵钉座的结构示意图。图11是实施例1中中心管的结构示意图。图12是实施例1中限位环的结构示意图。图13是实施例1中弹性缓冲件的结构示意图。图14是实施例1中异形翻转式吻合器的工作原理示意图闭合状态。图15是实施例1中异形翻转式吻合器的工作原理示意图吻切、钉合状态。图16是实施例1中异形翻转式吻合器的工作原理示意图即将退出状态。图17是实施例1中异形翻转式吻合器即将退出状态的结构示意图。图18是实施例2所述的一种抵钉座组件的爆炸图。图19是图18中抵钉座组件对应吻合器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0是实施例2中第二抵钉座通道内部的结构示意图。图21是实施例2中顶出件的结构示意图。图22是实施例2中活动件的结构示意图。图23是实施例2中顶出件和活动件配合的结构示意图。图24是实施例2中抵钉滑块的结构示意图。图25是实施例2中第二抵钉座组件的初始状态图。图26是实施例2中第二抵钉座组件的结束状态图。图27是实施例2中第二抵钉座组件收入吻合器身内的状态图。标号说明:1第一钉仓、2第一抵钉座组件、21第一抵钉座、211导柱、22卡簧管、221滑动销、23限位环、231限位销、232顶压部、24顶推片、25弹性防脱件、26弹性缓冲件、261爪形弹性部、27翻转扭簧、28垫刀圈、3驱动组件、31导向轴、32中心管、33引导槽、331前直线段、332后直线段、333螺旋段、4吻合操作组件、41吻合钉、42上吻合环、43下吻合环、44钉孔、45缺口、5吻合器身、51第二钉仓、52把手、53旋钮、6第二抵钉座组件、61第二抵钉座、611导向限位槽、62抵钉滑块、621限位槽、622限位凸起、623限位凸块、63收缩环、64滑动环、65导向杆、651连接块、66顶出件、67活动件、671转轴、68弹簧、69顶盖、71限位凸起A、72限位凸起B、73导向槽、74斜面X、75限位凸起C、76斜面Y、77斜面Z、78滑块、79支脚、8组织。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说明书附图和实施例对本
技术实现思路
进行详细说明:如图1-5所示:一种可吸收式吻合组件,它包括设于抵钉座后侧面的上吻合环42、设于钉仓前端的下吻合环43以及连接上吻合环42和下吻合环43的吻合钉41,上吻合环42和下吻合环43对应配合,所述上吻合环42、下吻合环43和吻合钉41为人体可吸收材料制成。上述缝合方式,上吻合环、下吻合环及吻合钉形成一体,如果抵钉座采用传统的脱离方式,容易拉扯到整个缝合部位,使得伤口撕裂,所以可根据上、下吻合环的结构设计不同的吻合器。传统吻合器只采用吻合钉41进行组织缝合,吻合钉41之间存在间隙,缝合效果不理想。本技术采用上吻合环42和下吻合环43配合吻合钉41方式,组织间通过连续的吻合环压合,不存在上述缝合间隙,进而达到较佳的缝合效果。所述上吻合环42和下吻合环43上对应分布若干容吻合钉41穿过的钉孔44。所述吻合钉41固定连接于下吻合环43的钉孔44内。传统吻合钉41一般为“U”形钉,缝合原理类似于订书机。本申请中可直接采用条形钉,缝合时将条形钉穿过吻合环上对应通孔即可实现固定。上吻合环42和下吻合环43结构总体多曲面,可为孔状、网状。组织吻合后,可提高吻合环的吸收速度。上、下吻合环根据实际情况可以分为以下两种结构:实施例1:如图1-2所示:上吻合环42和下吻合环43为具有长轴和短轴的环结构。所述环结构具体为椭圆型环或菱形环。为了避免抵钉座采用传统的脱离方式,容易拉扯到整个缝合部位,使得伤口撕裂的情况发生。故设计了如下结构的吻合器。如图6-17所示:一种异形翻转式吻合器,它包括第一钉仓1、设于第一钉仓1前侧的第一抵钉座组件2、控制第一抵钉座组件2沿第一钉仓中心轴伸缩及旋转的驱动组件3以及吻合操作组件4;所述第一抵钉座组件2包括扁状的第一抵钉座21、设于第一抵钉座21后侧且与第一抵钉座21相互铰接的卡簧管22以及连接在第一抵钉座21和卡簧管22之间的翻转触发件,且第一抵钉座21铰接轴与第一抵钉座21短轴相平行;所述第一钉仓1前端设有若干由吻合操作组件4驱动向第一抵钉座21后侧面顶压的吻合钉41,所述吻合钉41环形分布形成缝合圈,且缝合圈长轴长度大于第一抵钉座21短轴长度。第一抵钉座21采用扁状设计如椭圆形,吻合钉41围合成的缝合圈与第一抵钉座21后侧面的外轮廓相匹配,同样为扁状,扁状结构的长轴和短轴存在长度差,缝合完成后将第一抵钉座21沿短轴翻转,并将第一抵钉座21的短轴转动至缝合圈的长轴位置,可顺利将第一抵钉座21脱出,而不会刮伤钉合的组织。所述驱动组件3包括插置在卡簧管22后端的导向轴31以及套设在卡簧管22外周侧的中心管32;所述中心管32侧壁开设有引导槽33,所述引导槽33包括沿中心管32方向延伸的前直线段331、后直线段332以及连接在前直线段331和后直线段332之间的螺旋段333;所述卡簧管22的侧壁设有位于引导槽33内的滑动销221。前直线段331、后直线段332用于控制第一抵钉座21和第一钉仓1之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可吸收式吻合组件,其特征在于:它包括设于抵钉座后侧面的上吻合环(42)、设于钉仓前端的下吻合环(43)以及连接上吻合环(42)和下吻合环(43)的吻合钉(41),上吻合环(42)和下吻合环(43)对应配合,所述上吻合环(42)、下吻合环(43)和吻合钉(41)为人体可吸收材料制成。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可吸收式吻合组件,其特征在于:它包括设于抵钉座后侧面的上吻合环(42)、设于钉仓前端的下吻合环(43)以及连接上吻合环(42)和下吻合环(43)的吻合钉(41),上吻合环(42)和下吻合环(43)对应配合,所述上吻合环(42)、下吻合环(43)和吻合钉(41)为人体可吸收材料制成。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吸收式吻合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吻合环(42)和下吻合环(43)上对应分布若干容吻合钉(41)穿过的钉孔(44)。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可吸收式吻合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吻合钉(41)固定连接于下吻合环(43)的钉孔(44)内。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吸收式吻合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吻合环(42)和下吻合环(43)为具有长轴和短轴的环结构。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可吸收式吻合组件,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林志雄莫易凡林聪杰胡林锋邱木旺马盼盼
申请(专利权)人:施爱德厦门医疗器材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福建,3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