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蓄热平衡装置及系统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0423858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2-23 08:0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水蓄热平衡装置及系统,涉及蓄热平衡技术领域,其中,该水蓄热平衡装置包括:蓄热水箱、第一管道、第二管道、第三管道、第一温度调节阀、第二温度调节阀、放热水泵和负载,这里,第一温度调节阀设置在第一管道上,第二温度调节阀设置在第三管道上,使用时,第一温度调节阀在第一外部触发下控制从蓄热水箱抽出的水量,第二温度调节阀在接收到第二外部触发后控制从负载抽回的水量,放热水泵将从第一温度调节阀抽出的水量和第二温度调节阀抽出的水量进行融合,控制第二管道的温度在设定值上,通过上述设置,能控制蓄热水箱内形成斜温层,从而使蓄热水箱有效进行放热。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水蓄热平衡装置及系统
本技术涉及蓄热平衡
,尤其涉及水蓄热平衡装置及系统。
技术介绍
蓄能技术主要针对热能或电能储存,并着眼于大规模、长时间应用。因为水蓄热技术具备非常有效的削峰填谷的特点,因此,常被用来在场馆、办公建筑中进行夜间蓄热。但是,在使用过程中,水蓄热最大的问题是蓄热简单,有效放热却很难实现,其原因如下:由于,无法有效控制蓄热水箱中水流的温度情况,导致无法有效形成斜温层,这样,只能直接使用蓄热水箱进行循环放热,造成余热无法有效释放。综上,目前关于水蓄热过程中无法有效进行放热的问题,尚无可靠的解决办法。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本技术实施例的目的在于提供了水蓄热平衡装置及系统,通过设置蓄热水箱、第一管道、第二管道、第三管道、第一温度调节阀、第二温度调节阀、放热水泵和负载等,有效提高了蓄热水箱的放热效率。第一方面,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了水蓄热平衡装置,包括:蓄热水箱、第一管道、第二管道、第三管道、第一温度调节阀、第二温度调节阀、放热水泵和负载;所述第一管道的一端设置在所述蓄热水箱的顶端,所述第一管道的另一端连接所述负载;所述第二管道的一端设置在所述蓄热水箱的底端,所述第二管道的另一端连接所述负载;所述第三管道的一端与所述第一管道相连,且,所述第三管道的轴向与所述第一管道的轴向垂直;所述第三管道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管道相连,且,所述第三管道的轴向与所述第二管道的轴向垂直;所述第一温度调节阀设置在所述第一管道上,且,所述第一温度调节阀所处的位置介于所述第一管道和所述第三管道之间;所述第二温度调节阀设置在所述第三管道上;所述放热水泵设置在所述第一管道上,且,所述放热水泵所处的位置介于所述第三管道和所述负载之间;所述放热水泵和所述负载相连;所述第一温度调节阀,用于在接收到第一外部触发后控制从蓄热水箱抽出的水量;所述第二温度调节阀,用于在接收到第二外部触发控制从负载抽回的水量;所述放热水泵将从所述第一温度调节阀抽出的水量和所述第二温度调节阀抽出的水量进行融合,控制第二管道的温度在设定值上。结合第一方面,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了第一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其中,还包括第四管道、第五管道、蓄热水泵和蓄热源;所述第四管道的一端与所述第一管道的一端相连,所述第四管道的另一端与所述蓄热源相连;所述第五管道的一端与所述第二管道的一端相连,所述第五管道的另一端与所述蓄热水泵的一端相连;所述蓄热水泵的另一端与所述蓄热源相连;所述第四管道,用于将所述蓄热水箱的顶端的水引入所述蓄热源;所述蓄热水泵,用于控制所述蓄热水箱的底端的水经所述第五管道流入所述蓄热源;所述蓄热源,用于对水进行加热。结合第一方面,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了第一方面的第二种可能的实施方式,其中,所述放热水泵的个数为多个,且,各个所述放热水泵之间并行连接。结合第一方面,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了第一方面的第三种可能的实施方式,其中,所述负载的个数为多个,且,各个所述负载之间并行连接。结合第一方面,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了第一方面的第四种可能的实施方式,其中,还包括控制器,所述控制器分别与所述第一温度调节阀和所述第二温度调节阀相连;所述控制器,用于分别生成所述第一外部触发和所述第二外部触发,且,将所述第一外部触发发送给所述第一温度调节阀,将所述第二外部触发发送给所述第二温度调节阀。结合第一方面,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了第一方面的第五种可能的实施方式,其中,所述第一温度调节阀的第一开度和所述第二温度调节阀的第二开度的和为100%。结合第一方面的第四种可能的实施方式,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了第一方面的第六种可能的实施方式,其中,所述控制器包括相连接的上位机和触控屏。结合第一方面,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了第一方面的第七种可能的实施方式,其中,所述蓄热源为锅炉。第二方面,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了水蓄热平衡系统,包括:监视器和上述任一项所述的水蓄热平衡装置;所述监视器和所述水蓄热平衡装置相连;所述监视器,用于监视所述水蓄热平衡装置的工作状态,且,在所述工作状态出现异常后向外发出报警。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水蓄热平衡装置及系统,其中,该水蓄热平衡装置包括:蓄热水箱、第一管道、第二管道、第三管道、第一温度调节阀、第二温度调节阀、放热水泵和负载,上述各个部件之间的连接关系为:第一管道的一端设置在蓄热水箱的顶端,第一管道的另一端连接负载,第二管道的一端设置在蓄热水箱的底端,第二管道的另一端连接负载,第三管道的一端与第一管道相连,并且,第三管道的轴向与第一管道的轴向垂直,第三管道的另一端与第二管道相连,并且,第三管道的轴向与第二管道的轴向垂直,第一温度调节阀设置在第一管道上,并且,第一温度调节阀所处的位置介于第一管道和第三管道之间,第二温度调节阀设置在第三管道上,放热水泵设置在第一管道上,并且,放热水泵所处的位置介于第三管道和负载之间,放热水泵和负载相连,在使用过程中,首先,第一温度调节阀用来在接收到第一外部触发后控制从蓄热水箱的顶部抽出的水量,其次,第二温度调节阀用于在接收到第二外部触发后控制从负载抽回的水量,放热水泵用于将上述第一设定温度的水和第二设定温度的水进行融合,并将融合后的水输送给负载,使负载进行有效放热,通过上述处理过程,即通过调节第一温度调节阀和第二温度调节阀的开度大小,分别实现了对蓄热水箱顶端和底端的管道的水温控制,进而使蓄热水箱内部形成了斜温层,从而使蓄热水箱的放热更加有效。本技术的其他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说明书中阐述,并且,部分地从说明书中变得显而易见,或者通过实施本技术而了解。本技术的目的和其他优点在说明书、权利要求书以及附图中所特别指出的结构来实现和获得。为使本技术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更明显易懂,下文特举较佳实施例,并配合所附附图,作详细说明如下。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示出了本技术实施例所提供的水蓄热平衡装置的连接图;图2示出了本技术实施例所提供的水蓄热平衡装置的放热示意图;图3示出了本技术实施例所提供的水蓄热平衡装置的蓄热示意图;图4示出了本技术实施例所提供的水蓄热平衡装置的锅炉供热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示出的本技术实施例的组件可以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技术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技术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技术的选定实施例。基于本技术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目前,在水蓄热的使用过程中存在的最大的问题是蓄热简单,但由于,无法有效控制蓄热水箱中水流的温度情况,导致无法有效形成斜温层,这样,只能直接使用蓄热水箱进行循环放热,造成余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水蓄热平衡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蓄热水箱、第一管道、第二管道、第三管道、第一温度调节阀、第二温度调节阀、放热水泵和负载;所述第一管道的一端设置在所述蓄热水箱的顶端,所述第一管道的另一端连接所述负载;所述第二管道的一端设置在所述蓄热水箱的底端,所述第二管道的另一端连接所述负载;所述第三管道的一端与所述第一管道相连,且,所述第三管道的轴向与所述第一管道的轴向垂直;所述第三管道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管道相连,且,所述第三管道的轴向与所述第二管道的轴向垂直;所述第一温度调节阀设置在所述第一管道上,且,所述第一温度调节阀所处的位置介于所述第一管道和所述第三管道之间;所述第二温度调节阀设置在所述第三管道上;所述放热水泵设置在所述第一管道上,且,所述放热水泵所处的位置介于所述第三管道和所述负载之间;所述放热水泵和所述负载相连;所述第一温度调节阀,用于在接收到第一外部触发后控制从蓄热水箱抽出的水量;所述第二温度调节阀,用于在接收到第二外部触发控制从负载抽回的水量;所述放热水泵将从所述第一温度调节阀抽出的水量和所述第二温度调节阀抽出的水量进行融合,控制第二管道的温度在设定值上。

【技术特征摘要】
1.水蓄热平衡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蓄热水箱、第一管道、第二管道、第三管道、第一温度调节阀、第二温度调节阀、放热水泵和负载;所述第一管道的一端设置在所述蓄热水箱的顶端,所述第一管道的另一端连接所述负载;所述第二管道的一端设置在所述蓄热水箱的底端,所述第二管道的另一端连接所述负载;所述第三管道的一端与所述第一管道相连,且,所述第三管道的轴向与所述第一管道的轴向垂直;所述第三管道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管道相连,且,所述第三管道的轴向与所述第二管道的轴向垂直;所述第一温度调节阀设置在所述第一管道上,且,所述第一温度调节阀所处的位置介于所述第一管道和所述第三管道之间;所述第二温度调节阀设置在所述第三管道上;所述放热水泵设置在所述第一管道上,且,所述放热水泵所处的位置介于所述第三管道和所述负载之间;所述放热水泵和所述负载相连;所述第一温度调节阀,用于在接收到第一外部触发后控制从蓄热水箱抽出的水量;所述第二温度调节阀,用于在接收到第二外部触发控制从负载抽回的水量;所述放热水泵将从所述第一温度调节阀抽出的水量和所述第二温度调节阀抽出的水量进行融合,控制第二管道的温度在设定值上。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蓄热平衡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四管道、第五管道、蓄热水泵和蓄热源;所述第四管道的一端与所述第一管道的一端相连,所述第四管道的另一端与所述蓄热源相连;所述第五管道的一端与所述第二管道的一端相连,所述第五管道的另一端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林忠罗振东杨振杰李旸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源数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