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高压共轨喷油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0418358 阅读:60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2-23 06:27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的一种用于高压共轨电控燃油喷射系统的高压喷油器,包括喷油器体部件、喷油嘴部件、电磁阀部件等。其控制阀组件由孔板和球阀组成。孔板安装在喷油嘴部件和喷油器体之间,球阀与衔铁部件之间通过控制杆连接。针阀上端面在控制腔内,其内充满高压燃油,能大大减少喷油嘴偶件的静态泄露量。针阀弹簧置于控制腔内,安装在针阀上端面,同时,针阀的升程仅由孔板限位结构深度尺寸控制,与传统喷油器相比,能降低电控喷油器的开启速度,提高关闭响应速度,改善排放性能,且可取消针阀升程调整垫圈,大大降低产品生产成本。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高压共轨喷油器
本专利技术涉及喷油泵
,特别涉及汽车柴油机高压共轨燃油喷射系统的高压共轨喷油器。
技术介绍
在电控系统的控制下,向柴油气缸定时、定量、定压力的喷射柴油,驱动柴油机正常运转的喷油器,是高压共轨系统的重要装置,但在市场销售的同类产品存在着如下问题:首先,针阀最大行程尺寸是由针阀、针阀体、控制活塞、活塞套、喷油器体等共同形成的装配尺寸,尺寸累积公差很难满足针阀行程控制精度要求,往往需要在装配时测量实际尺寸然后使用分级调整垫圈来调整针阀最大行程,造成制造以及装配成本高。其次,针阀和针阀体配合段两端分别处于高压区和低压区,高压柴油会通过针阀和针阀体配合间隙泄露,造成能量损失。然后,由于控制腔和针阀弹簧位于控制杆上端,喷油嘴关闭时,针阀弹簧需要同时驱动针阀和控制杆关闭,运动惯量大,造成针阀关闭延迟时间长。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针对上述现有同类产品存在的问题,研发了一种性能有所改善的高压共轨喷油器。该高压共轨喷油器将控制腔及进出油孔集成设计在孔板上,孔板安装在喷油嘴部件上端,这样针阀上端为控制腔高压燃油,盛油槽段为来自共轨管高压燃油,静态时两端燃油压力均等于共轨管压力,可消除静态泄露,降低能量损失;控制杆变为连接衔铁和球阀运动,针阀弹簧设计在控制腔内,只需驱动针阀关闭,运动惯量减小,缩短了关闭延迟时间。然后,孔板控制腔内设计有限位结构控制针阀最大升程,最大升程仅仅取决于限位面与孔板底面的深度尺寸,无累积公差,通过控制此一处加工尺寸即可满足针阀最大升程精度要求,因此可取消升程调整垫圈,降低产品加工及装配成本。另外,在喷油嘴部件高压油入口设计节流口,使动态时盛油槽压力由于节流作用而有所减小,因而在针阀开启及关闭时向上的作用力减小,可以使针阀开启减缓,关闭加快,使流量曲线呈现先缓后急的特点,性能相对有所改善。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高压共轨喷油器,由喷油器体部件、电磁铁部件和喷油嘴部件组成,所述电磁铁部件安装在所述喷油器件部件中的喷油器体的上端,所述喷油嘴部件安装在所述喷油器件部件中的喷油器体的下端,其特征在于,在喷油器件部件中的喷油器体下端面与所述喷油嘴部件中的针阀体的上端面之间设置有一孔板;在所述孔板的中心轴线上同轴且由上而下依次连通的圆锥形阀座孔、出油过渡孔、控制腔;在所述孔板的偏离中心轴线侧第二进油过渡孔,在所述孔板内还设置有第一进油过渡孔,所述第一进油过渡孔的一端与喷油器体部件中的进油道连通,所述第一进油过渡孔的另一端与所述控制腔连通;所述第二进油过渡孔的一端与所述喷油器体部件中的进油道连通,所述第二进油过渡孔的另一端通过所述喷油嘴部件中的进油斜孔与所述喷油嘴部件中的盛油腔连通;所述喷油嘴部件中的调压弹簧安装在所述控制腔内,所述调压弹簧的上端作用在所述控制腔的腔顶,调压弹簧的下端作用在所述喷油嘴部件中的针阀杆顶部上;所述圆锥形阀座孔与所述喷油器体部件中的出油道连通;所述喷油器体部件中的的控制杆在所述电磁铁部件中的衔铁杆作用下向下运动,将所述喷油器体部件中的钢球压在所述圆锥形阀座孔中的圆锥形密封面上,将所述圆锥形阀座孔关闭;喷油时,所述电磁铁部件通电,电磁铁部件中的衔铁驱动衔铁杆向上运动,失去对控制杆的限制,控制杆在控制杆弹簧作用下向上运动,失去对钢球的控制,控制腔内的高压燃油通过出油过渡孔、圆锥形阀座孔顶起所述钢球,开启所述圆锥形阀座孔,以降低所述控制腔内的燃油压力;所述针阀杆在盛油腔的燃油压力作用下克服所述调压弹簧和控制腔内的燃油压力后向上运动进行喷油。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个优选实施例中,所述钢球安装在一球座上,所述控制杆通过所述球座作用在所述钢球上。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个优选实施例中,在所述孔板的中心轴线上还设置有一升程限位孔,所述升程限位孔的上端与所述控制腔连通,,所述针阀杆的上部对准所述升程限位孔并由通过所述升程限位孔的高度来限制所述针阀杆的行程。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个优选实施例中,在所述孔板的中心轴线上还设置有一出油节流孔,所述出油过渡孔分为第一出油过渡孔和第二出油过渡孔,所述第一出油过渡孔与所述圆锥形阀座孔连通,所述第一出油过渡孔的下端与所述出油节流孔的上端连通;所述出油节流孔的下端与所述第二出油过渡孔上端连通;所述第二出油过渡孔下端与所述控制腔连通。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个优选实施例中,所述出油节流孔的孔径小于所述第一出油过渡孔的孔径和第二出油过渡孔的孔径。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个优选实施例中,在所述孔板内还设置有第一进油节流孔,所述第一进油节流孔的一端与所述喷油器体部件中的进油道连通,所述第一进油节流孔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一进油过渡孔的一端连通。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个优选实施例中,在所述孔板的偏离中心轴线侧上还设置有一第二进油节流孔,所述第二进油节流孔的一端与所述喷油器体部件中的进油道连通,所述第二进油节流孔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进油过渡孔的一端连通。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个优选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进油节流孔的孔径小于所述第二进油节流孔的孔径。由于采用了以上的技术方案,本专利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优点:(1)孔板安装在喷油嘴部件上端,这样针阀杆上端为控制腔内的高压燃油,而盛油槽为来自共轨管高压燃油,静态时针阀杆与针阀体配合段两端燃油压力均等于共轨管压力,可消除静态泄露,降低能量损失;(2)控制杆与针阀杆安装分离,分别位于孔板的上下方,针阀弹簧安装在控制腔内,只需要驱动针阀杆关闭,无需驱动控制杆,运动惯量减小,动态响应加快;(3)孔板的控制腔内设计有针阀升程限位孔,通过控制针阀升程限位孔的深度尺寸精度即可控制针阀最大升程精度,无需升程调整垫圈;(4)在孔板上,与喷油嘴偶件连通的高压油入口设计有节流孔,可以使针阀开启减缓,关闭加快,使流量曲线呈现先缓后急的特点,性能相对有所改善。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共轨喷油器结构示意总图。图2为图1中Ⅰ处的放大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衔铁杆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进油管接头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出油接头及喷油器体中出油回路的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专利技术喷油器体中进油通路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来进一步描述本专利技术。参见图1至图5,本专利技术中的高压共轨喷油器,由喷油器体部件、电磁铁部件和喷油嘴部件组成。参见图1至图6,图中给出的新型共轨喷油器,包括喷油器体部件100、电磁铁部件200和喷油嘴部件300。喷油器体部件100包括一喷油器体110、进油管接头密封垫圈120、进油管接头130和缝隙式滤芯140、出油管接头150、出油管接头密封垫圈160、控制杆170、控制杆弹簧171、控制杆弹簧垫圈172、钢球180、球座181、孔板190。在喷油器体110的上端设置有上部外螺纹111,下端设置有下部外螺纹112;在喷油器体110内部中间偏上位置设置有进油管接头安装孔113、出油管接头安装孔114、电磁阀部件安装孔、控制杆安装孔、进油道、回油道。电磁阀部件安装孔分为由上而下同轴设置并依次连通且内径依次减小的电磁阀部件安装上孔115a、电磁阀部件安装中间孔115b和电磁阀部件安装下孔115c。控制杆安装孔分为控制杆安装上孔116a、控制杆安装中间孔116b、控制杆安装下孔116c。进油道分为第一进油道孔117a,第二进油道孔117b。第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高压共轨喷油器,由喷油器体部件、电磁铁部件和喷油嘴部件组成,所述电磁铁部件安装在所述喷油器件部件中的喷油器体的上端,所述喷油嘴部件安装在所述喷油器件部件中的喷油器体的下端,其特征在于,在喷油器件部件中的喷油器体下端面与所述喷油嘴部件中的针阀体的上端面之间设置有一孔板;在所述孔板的中心轴线上同轴且由上而下依次连通的圆锥形阀座孔、出油过渡孔、控制腔;在所述孔板的偏离中心轴线侧第二进油过渡孔,在所述孔板内还设置有第一进油过渡孔,所述第一进油过渡孔的一端与喷油器体部件中的进油道连通,所述第一进油过渡孔的另一端与所述控制腔连通;所述第二进油过渡孔的一端与所述喷油器体部件中的进油道连通,所述第二进油过渡孔的另一端通过所述喷油嘴部件中的进油斜孔与所述喷油嘴部件中的盛油腔连通;所述喷油嘴部件中的调压弹簧安装在所述控制腔内,所述调压弹簧的上端作用在所述控制腔的腔顶,调压弹簧的下端作用在所述喷油嘴部件中的针阀杆顶部上;所述圆锥形阀座孔与所述喷油器体部件中的出油道连通;所述喷油器体部件中的的控制杆在所述电磁铁部件中的衔铁杆作用下向下运动,将所述喷油器体部件中的钢球压在所述圆锥形阀座孔中的圆锥形密封面上,将所述圆锥形阀座孔关闭;喷油时,所述电磁铁部件通电,电磁铁部件中的衔铁驱动衔铁杆向上运动,失去对控制杆的限制,控制杆在控制杆弹簧作用下向上运动,失去对钢球的控制,控制腔内的高压燃油通过出油过渡孔、圆锥形阀座孔顶起所述钢球,开启所述圆锥形阀座孔,以降低所述控制腔内的燃油压力;所述针阀杆在盛油腔的燃油压力作用下克服所述调压弹簧和控制腔内的燃油压力后向上运动进行喷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高压共轨喷油器,由喷油器体部件、电磁铁部件和喷油嘴部件组成,所述电磁铁部件安装在所述喷油器件部件中的喷油器体的上端,所述喷油嘴部件安装在所述喷油器件部件中的喷油器体的下端,其特征在于,在喷油器件部件中的喷油器体下端面与所述喷油嘴部件中的针阀体的上端面之间设置有一孔板;在所述孔板的中心轴线上同轴且由上而下依次连通的圆锥形阀座孔、出油过渡孔、控制腔;在所述孔板的偏离中心轴线侧第二进油过渡孔,在所述孔板内还设置有第一进油过渡孔,所述第一进油过渡孔的一端与喷油器体部件中的进油道连通,所述第一进油过渡孔的另一端与所述控制腔连通;所述第二进油过渡孔的一端与所述喷油器体部件中的进油道连通,所述第二进油过渡孔的另一端通过所述喷油嘴部件中的进油斜孔与所述喷油嘴部件中的盛油腔连通;所述喷油嘴部件中的调压弹簧安装在所述控制腔内,所述调压弹簧的上端作用在所述控制腔的腔顶,调压弹簧的下端作用在所述喷油嘴部件中的针阀杆顶部上;所述圆锥形阀座孔与所述喷油器体部件中的出油道连通;所述喷油器体部件中的的控制杆在所述电磁铁部件中的衔铁杆作用下向下运动,将所述喷油器体部件中的钢球压在所述圆锥形阀座孔中的圆锥形密封面上,将所述圆锥形阀座孔关闭;喷油时,所述电磁铁部件通电,电磁铁部件中的衔铁驱动衔铁杆向上运动,失去对控制杆的限制,控制杆在控制杆弹簧作用下向上运动,失去对钢球的控制,控制腔内的高压燃油通过出油过渡孔、圆锥形阀座孔顶起所述钢球,开启所述圆锥形阀座孔,以降低所述控制腔内的燃油压力;所述针阀杆在盛油腔的燃油压力作用下克服所述调压弹簧和控制腔内的燃油压力后向...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欧阳玲湘何静邓飞龙美彪黄民备谭四喜
申请(专利权)人:南岳电控衡阳工业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湖南,4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