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控制腔滑块的蓄压式双阀电控喷油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0156947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1-19 00:09
本发明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带控制腔滑块的蓄压式双阀电控喷油器,包括喷油器头、增压控制阀、增压活塞、喷油控制阀、喷嘴和喷油器体。喷油器体内设有蓄压腔,能够有效地减小燃油喷射过程中引起的压力波动,有利于对喷油的精确控制;采用双电磁阀分别控制增压过程和喷油过程使得本发明专利技术的带控制腔滑块的蓄压式双阀电控喷油器的喷油过程不受增压过程的制约,因而本发明专利技术可以在非增压和增压两种模式下工作,在非增压模式下进行轨压喷射,增压模式下进行超高压喷射,并且增压模式下可以通过改变增压控制阀的控制策略来实现增压比的柔性可调,其可靠性更高,适用范围更广。控制腔滑块部分使本发明专利技术具有断油干脆的特点,有效地改善了柴油机的动力性和经济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带控制腔滑块的蓄压式双阀电控喷油器
本专利技术涉及的是一种柴油机,具体地说是柴油机燃油系统。
技术介绍
柴油机燃油喷射系统是柴油机的心脏,高压喷射、可变喷油量、喷油定时的精确控制以及喷油速率的柔性控制是现代柴油机燃油喷射系统的发展方向。电子控制技术在柴油机上的应用已经日趋成熟,高压共轨系统与电控技术的结合使得柴油机的前景愈发光明。电控喷油器是现代柴油机燃油喷射系统的核心部件,电控喷油器克服了传统机械式喷油器喷油量和喷油定时等参数受凸轮形状制约的问题,实现了对喷油规律的灵活控制。但是日益严格的排放法规对柴油机的燃烧性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增大了电控喷油器的控制难度,此外,电控喷油器在工作过程中产生的压力波动也是亟待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可以实现楔形喷射,并具有断油干脆特点的带控制腔滑块的蓄压式双阀电控喷油器。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本专利技术带控制腔滑块的蓄压式双阀电控喷油器,其特征是:包括喷油器体、增压控制阀、增压活塞、喷油控制阀、喷嘴,增压控制阀、增压活塞自上而下安装在喷油器体内,喷油控制阀、喷嘴自上而下依次安装在增压活塞下方,喷油控制阀、喷嘴的外部设置紧帽,紧帽与喷油器体固定在一起,增压控制阀上方设置蓄压腔壁,蓄压腔壁里设置蓄压腔和主进油路,蓄压腔连通主进油路;所述增压控制阀包括增压控制阀上阀座、增压控制阀锥面阀座、增压控制阀平面阀座、增压控制阀复位弹簧座、增压控制阀铁芯、增压控制阀衔铁、增压控制阀阀杆,增压控制阀上阀座、增压控制阀锥面阀座和增压控制阀平面阀座自上而下设置,增压控制阀复位弹簧座、增压控制阀铁芯设置在增压控制阀上阀座里,增压控制阀阀杆顶部连接增压控制阀衔铁,增压控制阀衔铁设置在增压控制阀锥面阀座里,增压控制阀阀杆底端伸入至增压控制阀平面阀座里,增压控制阀铁芯里缠绕增压控制阀线圈,增压控制阀铁芯中部设置增压控制阀复位弹簧,增压控制阀复位弹簧的顶端顶在增压控制阀复位弹簧座上,增压控制阀复位弹簧的底端顶在增压控制阀衔铁上,增压控制阀阀杆中部设置增压控制阀锥形凸起,增压控制阀锥形凸起上方的增压控制阀阀杆与增压控制阀锥面阀座之间形成增压控制阀上腔,增压控制阀锥形凸起下方的增压控制阀阀杆与增压控制阀平面阀座之间形成增压控制阀下腔,增压控制阀阀杆底部与增压控制阀平面阀座之间形成增压泄油腔,增压控制阀锥形凸起与增压控制阀锥面阀座和增压控制阀平面阀座之间形成增压控制阀中间腔,增压控制阀阀杆的中部设置与增压泄油腔相通的增压泄油路以及与增压泄油路相通的泄油孔,增压控制阀上腔连通泄油孔,增压控制阀平面阀座上设置增压控制阀进油路、增压控制阀出油路,增压控制阀下腔与增压控制阀进油路相通,增压控制阀中间腔与增压控制阀出油路相通;所述增压活塞的上部为大头端,增压活塞的下部为小头端,大头端与其上方的增压控制阀平面阀座之间形成活塞腔,喷油器体上设置限位凸台,大头端中部与限位凸台之间形成泄油腔,小头端与其下方的喷油器体之间形成增压腔,增压腔连通增压腔进油路,增压腔进油路里设置单向阀,增压腔进油路连通主进油路,增压腔下方设置与其相通的增压腔出油路,大头端内部设置内部油路,小头端设置凹槽,内部油路与凹槽相通,喷油器体里设置增压活塞连通油路,增压活塞连通油路分别连通凹槽和增压控制阀出油路;所述喷油控制阀包括喷油控制阀阀座、喷油器控制阀上阀座、喷油控制阀复位弹簧座、喷油控制阀铁芯、喷油控制阀衔铁、喷油控制阀阀杆,喷油器控制阀上阀座、喷油控制阀阀座自上而下设置,喷油控制阀复位弹簧座、喷油控制阀铁芯设置在喷油控制阀上阀座里,喷油控制阀阀杆顶部连接喷油控制阀衔铁,喷油控制阀衔铁设置在喷油控制阀阀座里,喷油控制阀铁芯里缠绕喷油控制阀线圈,喷油控制阀铁芯中部设置喷油控制阀复位弹簧,喷油控制阀复位弹簧的顶端顶在喷油控制阀复位弹簧座上,喷油控制阀复位弹簧的底端顶在喷油控制阀衔铁上,喷油控制阀阀杆中部设置喷油控制阀锥形凸起,喷油控制阀锥形凸起上方的喷油控制阀阀杆与喷油控制阀阀座之间形成喷油控制阀上腔,喷油控制阀锥形凸起下方的喷油控制阀阀杆与喷油控制阀阀座之间形成喷油控制阀下腔,喷油控制阀阀杆中部设置喷油泄油路,喷油控制阀阀座里设置喷油控制阀进油路,喷油控制阀进油路连通喷油控制阀上腔和主进油路;所述喷嘴包括中间块、缸、针阀、控制腔滑块,中间块和缸自上而下设置,控制腔滑块和针阀设置在缸里,针阀与缸形成盛油槽,缸下端开设喷孔,缸里设置盛油槽油路和控制腔进油孔,盛油槽油路连通盛油槽和增压腔出油路,针阀顶部套有针阀复位弹簧,针阀与其上方的控制腔滑块以及缸之间形成控制腔,针阀与控制腔滑块之间设置控制腔滑块复位弹簧,控制腔滑块表面开有表面环槽,控制腔滑块中间开有控制腔滑块中间油路,控制腔滑块一侧开有控制腔第一进油节流孔和控制腔第二进油节流孔,另一侧开有控制腔滑块进油孔,中间块里开设控制腔油路,表面环槽连通控制腔油路和控制腔,控制腔滑块进油孔连通控制腔,控制腔进油孔连通主进油路;控制腔滑块贴于中间块上时,控制腔滑块进油孔被密封,控制腔进油孔连通控制腔第二进油节流孔。本专利技术还可以包括:1、非增压模式:增压控制阀线圈始终不通电,增压控制阀进油路与增压活塞连通油路断开,共轨管中的高压燃油从蓄压腔进入,经主进油路分成四个部分:第一部分经增压控制阀进油路进入增压控制阀下腔,存储在增压控制阀下腔内;第二部分从增压腔进油路进入到增压腔内,并通过增压腔出油路流出增压腔,燃油流出增压腔后进入盛油槽进油路,流入盛油槽内;第三部分经喷油控制阀进油路流入喷油控制阀上腔和喷油控制阀下腔,进而通过控制腔油路流入表面环槽,并经控制腔滑块中间油路进入控制腔内;第四部分燃油经主进油路流入控制腔环槽内并流入表面环槽,经控制腔滑块中间油路流入控制腔内,此时控制腔滑块上表面的燃油压力大于下表面的燃油压力和控制腔滑块复位弹簧弹力的合力,控制腔滑块向下移动,使控制腔进油孔与控制腔第一进油节流孔和控制腔第二进油节流孔同时连通,并打开控制腔滑块进油孔,此时高压燃油分别通过中间油路和控制腔滑块进油孔流入控制腔中,控制腔滑块上下表面不存在液压差,控制腔滑块在控制腔滑块复位弹簧的作用下回复到初始位置,紧压中间块,关闭控制腔滑块进油孔,控制腔内的燃油压力和针阀复位弹簧的合力大于盛油槽内燃油压力时,针阀落座;当喷油控制阀线圈通电后,喷油控制阀阀杆上移,从而使平面打开,锥面密封,此时喷油控制阀上腔与喷油控制阀下腔断开,喷油泄油路与喷油控制阀下腔、控制腔油路、表面环槽、控制腔滑块中间油路以及控制腔形成通路,控制腔与低压油道连通泄油,泄油同时,共轨管中的燃油通过主进油路、控制腔环槽、控制腔进油孔和控制腔第一进油节流孔流入表面环槽,对控制腔进行补油,当控制腔内的燃油压力与针阀复位弹簧的合力小于盛油槽内的燃油压力时,针阀抬起,盛油槽内储存的燃油从喷孔喷出;当喷油控制阀线圈断电后,在喷油控制阀复位弹簧的作用下,喷油控制阀阀杆复位,平面再度关闭,锥面再度开启,喷油泄油路关闭,喷油控制阀上腔和喷油控制阀下腔连通,共轨管中的燃油进入喷油控制阀下腔后,经控制腔油路进入表面环槽,然后进入控制腔,同时共轨管中的燃油经控制腔第二进油节流孔流入表面环槽和控制腔,控制腔滑块上表面的燃油压力再度大于下表面的燃油压力和控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带控制腔滑块的蓄压式双阀电控喷油器,其特征是:包括喷油器体、增压控制阀、增压活塞、喷油控制阀、喷嘴,增压控制阀、增压活塞自上而下安装在喷油器体内,喷油控制阀、喷嘴自上而下依次安装在增压活塞下方,喷油控制阀、喷嘴的外部设置紧帽,紧帽与喷油器体固定在一起,增压控制阀上方设置蓄压腔壁,蓄压腔壁里设置蓄压腔和主进油路,蓄压腔连通主进油路;所述增压控制阀包括增压控制阀上阀座、增压控制阀锥面阀座、增压控制阀平面阀座、增压控制阀复位弹簧座、增压控制阀铁芯、增压控制阀衔铁、增压控制阀阀杆,增压控制阀上阀座、增压控制阀锥面阀座和增压控制阀平面阀座自上而下设置,增压控制阀复位弹簧座、增压控制阀铁芯设置在增压控制阀上阀座里,增压控制阀阀杆顶部连接增压控制阀衔铁,增压控制阀衔铁设置在增压控制阀锥面阀座里,增压控制阀阀杆底端伸入至增压控制阀平面阀座里,增压控制阀铁芯里缠绕增压控制阀线圈,增压控制阀铁芯中部设置增压控制阀复位弹簧,增压控制阀复位弹簧的顶端顶在增压控制阀复位弹簧座上,增压控制阀复位弹簧的底端顶在增压控制阀衔铁上,增压控制阀阀杆中部设置增压控制阀锥形凸起,增压控制阀锥形凸起上方的增压控制阀阀杆与增压控制阀锥面阀座之间形成增压控制阀上腔,增压控制阀锥形凸起下方的增压控制阀阀杆与增压控制阀平面阀座之间形成增压控制阀下腔,增压控制阀阀杆底部与增压控制阀平面阀座之间形成增压泄油腔,增压控制阀锥形凸起与增压控制阀锥面阀座和增压控制阀平面阀座之间形成增压控制阀中间腔,增压控制阀阀杆的中部设置与增压泄油腔相通的增压泄油路以及与增压泄油路相通的泄油孔,增压控制阀上腔连通泄油孔,增压控制阀平面阀座上设置增压控制阀进油路、增压控制阀出油路,增压控制阀下腔与增压控制阀进油路相通,增压控制阀中间腔与增压控制阀出油路相通;所述增压活塞的上部为大头端,增压活塞的下部为小头端,大头端与其上方的增压控制阀平面阀座之间形成活塞腔,喷油器体上设置限位凸台,大头端中部与限位凸台之间形成泄油腔,小头端与其下方的喷油器体之间形成增压腔,增压腔连通增压腔进油路,增压腔进油路里设置单向阀,增压腔进油路连通主进油路,增压腔下方设置与其相通的增压腔出油路,大头端内部设置内部油路,小头端设置凹槽,内部油路与凹槽相通,喷油器体里设置增压活塞连通油路,增压活塞连通油路分别连通凹槽和增压控制阀出油路;所述喷油控制阀包括喷油控制阀阀座、喷油器控制阀上阀座、喷油控制阀复位弹簧座、喷油控制阀铁芯、喷油控制阀衔铁、喷油控制阀阀杆,喷油器控制阀上阀座、喷油控制阀阀座自上而下设置,喷油控制阀复位弹簧座、喷油控制阀铁芯设置在喷油控制阀上阀座里,喷油控制阀阀杆顶部连接喷油控制阀衔铁,喷油控制阀衔铁设置在喷油控制阀阀座里,喷油控制阀铁芯里缠绕喷油控制阀线圈,喷油控制阀铁芯中部设置喷油控制阀复位弹簧,喷油控制阀复位弹簧的顶端顶在喷油控制阀复位弹簧座上,喷油控制阀复位弹簧的底端顶在喷油控制阀衔铁上,喷油控制阀阀杆中部设置喷油控制阀锥形凸起,喷油控制阀锥形凸起上方的喷油控制阀阀杆与喷油控制阀阀座之间形成喷油控制阀上腔,喷油控制阀锥形凸起下方的喷油控制阀阀杆与喷油控制阀阀座之间形成喷油控制阀下腔,喷油控制阀阀杆中部设置喷油泄油路,喷油控制阀阀座里设置喷油控制阀进油路,喷油控制阀进油路连通喷油控制阀上腔和主进油路;所述喷嘴包括中间块、缸、针阀、控制腔滑块,中间块和缸自上而下设置,控制腔滑块和针阀设置在缸里,针阀与缸形成盛油槽,缸下端开设喷孔,缸里设置盛油槽油路和控制腔进油孔,盛油槽油路连通盛油槽和增压腔出油路,针阀顶部套有针阀复位弹簧,针阀与其上方的控制腔滑块以及缸之间形成控制腔,针阀与控制腔滑块之间设置控制腔滑块复位弹簧,控制腔滑块表面开有表面环槽,控制腔滑块中间开有控制腔滑块中间油路,控制腔滑块一侧开有控制腔第一进油节流孔和控制腔第二进油节流孔,另一侧开有控制腔滑块进油孔,中间块里开设控制腔油路,表面环槽连通控制腔油路和控制腔,控制腔滑块进油孔连通控制腔,控制腔进油孔连通主进油路;控制腔滑块贴于中间块上时,控制腔滑块进油孔被密封,控制腔进油孔连通控制腔第二进油节流孔。...

【技术特征摘要】
1.带控制腔滑块的蓄压式双阀电控喷油器,其特征是:包括喷油器体、增压控制阀、增压活塞、喷油控制阀、喷嘴,增压控制阀、增压活塞自上而下安装在喷油器体内,喷油控制阀、喷嘴自上而下依次安装在增压活塞下方,喷油控制阀、喷嘴的外部设置紧帽,紧帽与喷油器体固定在一起,增压控制阀上方设置蓄压腔壁,蓄压腔壁里设置蓄压腔和主进油路,蓄压腔连通主进油路;所述增压控制阀包括增压控制阀上阀座、增压控制阀锥面阀座、增压控制阀平面阀座、增压控制阀复位弹簧座、增压控制阀铁芯、增压控制阀衔铁、增压控制阀阀杆,增压控制阀上阀座、增压控制阀锥面阀座和增压控制阀平面阀座自上而下设置,增压控制阀复位弹簧座、增压控制阀铁芯设置在增压控制阀上阀座里,增压控制阀阀杆顶部连接增压控制阀衔铁,增压控制阀衔铁设置在增压控制阀锥面阀座里,增压控制阀阀杆底端伸入至增压控制阀平面阀座里,增压控制阀铁芯里缠绕增压控制阀线圈,增压控制阀铁芯中部设置增压控制阀复位弹簧,增压控制阀复位弹簧的顶端顶在增压控制阀复位弹簧座上,增压控制阀复位弹簧的底端顶在增压控制阀衔铁上,增压控制阀阀杆中部设置增压控制阀锥形凸起,增压控制阀锥形凸起上方的增压控制阀阀杆与增压控制阀锥面阀座之间形成增压控制阀上腔,增压控制阀锥形凸起下方的增压控制阀阀杆与增压控制阀平面阀座之间形成增压控制阀下腔,增压控制阀阀杆底部与增压控制阀平面阀座之间形成增压泄油腔,增压控制阀锥形凸起与增压控制阀锥面阀座和增压控制阀平面阀座之间形成增压控制阀中间腔,增压控制阀阀杆的中部设置与增压泄油腔相通的增压泄油路以及与增压泄油路相通的泄油孔,增压控制阀上腔连通泄油孔,增压控制阀平面阀座上设置增压控制阀进油路、增压控制阀出油路,增压控制阀下腔与增压控制阀进油路相通,增压控制阀中间腔与增压控制阀出油路相通;所述增压活塞的上部为大头端,增压活塞的下部为小头端,大头端与其上方的增压控制阀平面阀座之间形成活塞腔,喷油器体上设置限位凸台,大头端中部与限位凸台之间形成泄油腔,小头端与其下方的喷油器体之间形成增压腔,增压腔连通增压腔进油路,增压腔进油路里设置单向阀,增压腔进油路连通主进油路,增压腔下方设置与其相通的增压腔出油路,大头端内部设置内部油路,小头端设置凹槽,内部油路与凹槽相通,喷油器体里设置增压活塞连通油路,增压活塞连通油路分别连通凹槽和增压控制阀出油路;所述喷油控制阀包括喷油控制阀阀座、喷油器控制阀上阀座、喷油控制阀复位弹簧座、喷油控制阀铁芯、喷油控制阀衔铁、喷油控制阀阀杆,喷油器控制阀上阀座、喷油控制阀阀座自上而下设置,喷油控制阀复位弹簧座、喷油控制阀铁芯设置在喷油控制阀上阀座里,喷油控制阀阀杆顶部连接喷油控制阀衔铁,喷油控制阀衔铁设置在喷油控制阀阀座里,喷油控制阀铁芯里缠绕喷油控制阀线圈,喷油控制阀铁芯中部设置喷油控制阀复位弹簧,喷油控制阀复位弹簧的顶端顶在喷油控制阀复位弹簧座上,喷油控制阀复位弹簧的底端顶在喷油控制阀衔铁上,喷油控制阀阀杆中部设置喷油控制阀锥形凸起,喷油控制阀锥形凸起上方的喷油控制阀阀杆与喷油控制阀阀座之间形成喷油控制阀上腔,喷油控制阀锥形凸起下方的喷油控制阀阀杆与喷油控制阀阀座之间形成喷油控制阀下腔,喷油控制阀阀杆中部设置喷油泄油路,喷油控制阀阀座里设置喷油控制阀进油路,喷油控制阀进油路连通喷油控制阀上腔和主进油路;所述喷嘴包括中间块、缸、针阀、控制腔滑块,中间块和缸自上而下设置,控制腔滑块和针阀设置在缸里,针阀与缸形成盛油槽,缸下端开设喷孔,缸里设置盛油槽油路和控制腔进油孔,盛油槽油路连通盛油槽和增压腔出油路,针阀顶部套有针阀复位弹簧,针阀与其上方的控制腔滑块以及缸之间形成控制腔,针阀与控制腔滑块之间设置控制腔滑块复位弹簧,控制腔滑块表面开有表面环槽,控制腔滑块中间开有控制腔滑块中间油路,控制腔滑块一侧开有控制腔第一进油节流孔和控制腔第二进油节流孔,另一侧开有控制腔滑块进油孔,中间块里开设控制腔油路,表面环槽连通控制腔油路和控制腔,控制腔滑块进油孔连通控制腔,控制腔进油孔连通主进油路;控制腔滑块贴于中间块上时,控制腔滑块进油孔被密封,控制腔进油孔连通控制腔第二进油节流孔。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带控制腔滑块的蓄压式双阀电控喷油器,其特征是:非增压模式:增压控制阀线圈始终不通电,增压控制阀进油路与增压活塞连通油路断开,共轨管中的高压燃油从蓄压腔进入,经主进油路分成四个部分:第一部分经增压控制阀进油路进入增压控制阀下腔,存储在增压控制阀下腔内;第二部分从增压腔进油路进入到增压腔内,并通过增压腔出油路流出增压腔,燃油流出增压腔后进入盛油槽进油路,流入盛油槽内;第三...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白云蒋顺豪兰奇范立云
申请(专利权)人:哈尔滨工程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黑龙江,2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