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水处理臭氧接触超强氧化反映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0416073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2-23 05:5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水处理臭氧接触超强氧化反映装置,包括罐体,于罐体的内部设置竖流式隔舱板,竖流式隔舱板将所述罐体的内部分隔成第一反应室和第二反应室,竖流式隔舱板的上部与罐体的内壁之间开设间隙,使所述第一反应室与第二反应室连通;在第一反应室的内部自上而下设置第一反应室反应板,于第二反应室的内部自左向右设置第二反应室反应板;于罐体上设置多个用于通过水和臭氧的进口管、用于检修的人孔、放空口及排气口。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平流式的第一反应室反应板及竖流式的第二反应室反应板,使水和臭氧能在罐体内根据水流体力学原理进行多层次、高密度的反应,整个罐体内部结构不留死角,使所述水和臭氧能在罐体内部反应充分。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水处理臭氧接触超强氧化反映装置
本技术涉及水处理设备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水处理臭氧接触超强氧化反映装置。
技术介绍
目前,随着居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和健康条件的日益改善,饮用水水质标准要求亦愈来愈高,常规的絮凝、沉淀、过滤、消毒净水工艺,已难以满足水质不断提高的要求,有必要在现有常规处理工艺的基础上,再增加水质深度处理,而且目前国内外都没有压力式臭氧接触氧化反映的技术,对于半敞开多格仓池体而言,在臭氧反应过程中臭氧挥发快,臭氧的利用率极低。
技术实现思路
本申请人针对上述现有问题,进行了研究改进,提供一种水处理臭氧接触超强氧化反映装置,其能在压力密封状态下工作,有效提高了臭氧的利用率,满足水质不断提高的要求。本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水处理臭氧接触超强氧化反映装置,包括罐体,于所述罐体的内部设置竖流式隔舱板,所述竖流式隔舱板将所述罐体的内部分隔成第一反应室和第二反应室,所述竖流式隔舱板的上部与罐体的内壁之间开设间隙,使所述第一反应室与第二反应室连通;在所述第一反应室的内部自上而下设置第一反应室反应板,于所述第二反应室的内部自左向右设置第二反应室反应板;于所述罐体上设置多个用于通过水和臭氧的进口管、用于检修的人孔、放空口及排气口。其进一步技术方案在于:相邻的各块第一反应室反应板呈左右布置,各第一反应室反应板采用平流式盘管板;相邻的各块第二反应室反应板呈上下布置,各地热反应室反应板采用竖流式盘管板;所述人孔包括开设在罐体一端的第一人孔、开设在罐体另一端的第二人孔及开设于罐体上表面的第三人孔及第四人孔;所述进口管包括开设在罐体中部的第一进口管及第二进口管,所述第一进口管位于罐体的左下表面,所述第二进口管位于罐体的右下表面;所述放空口包括开设于罐体底部的第一放空口、第二放空口及第三放空口,所述第一放空口、第二放空口与所述第一反应室连通,所述第三放空口与第二反应室连通;所述排气口包括设置于罐体上表面的第一排气口和第二排气口,所述第一排气口与所述第一反应室连通,所述第二排气口与所述第二反应室连通;在所述罐体的外部自左向右还分别设置第一外部加强筋、第二外部加强筋、第三外部加强筋及第四外部加强筋;所述罐体上还分别固接第一支座架及第二支座架。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如下:本技术结构简单、使用方便,通过平流式的第一反应室反应板及竖流式的第二反应室反应板,使水和臭氧能在罐体内根据水流体力学原理进行多层次、高密度的反应,整个罐体内部结构不留死角,使所述水和臭氧能在罐体内部反应充分,整个反应过程都在压力罐中,使臭氧和水在短时间内能得到充分反应。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俯视图。图2为本技术的主视图。图3为本技术的侧视图。其中:101、第一进口管;102、第二进口管;201、第一放空口;202、第二放空口;203、第三放空口;3、出口管;401、第一支座架;402、第二支座架;501、第一排气口;502、第二排气口;601、第一人孔;602、第二人孔;603、第三人孔;604、第四人孔;7、第二反应室反应板;8、第一反应室反应板;901、第一外部加强筋;902、第二外部加强筋;903、第三外部加强筋;904、第四外部加强筋;10、竖流式隔舱板;11、罐体。具体实施方式下面说明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至图3所示,一种水处理臭氧接触超强氧化反映装置包括罐体11,于罐体11的内部设置竖流式隔舱板10,竖流式隔舱板10将罐体11的内部分隔成第一反应室和第二反应室,竖流式隔舱板10的上部与罐体11的内壁之间开设间隙,使第一反应室与第二反应室连通;在第一反应室的内部自上而下设置第一反应室反应板8,于第二反应室的内部自左向右设置第二反应室反应板7。如图1、图2所示,相邻的各块第一反应室反应板8呈左右布置,第一反应室反应板8采用平流式盘管板,相邻的各块第二反应室反应板7呈上下布置,第二反应室反应板7采用竖流式盘管板,使得各块第一反应室反应板8之间、以及各块第二反应室反应板7之间可以互相连通,于罐体11上设置多个用于通过水和臭氧的进口管、用于检修的人孔、放空口及排气口。上述人孔包括开设在罐体11一端的第一人孔601、开设在罐体11另一端的第二人孔602及开设于罐体11上表面的第三人孔603及第四人孔604。上述进口管包括开设在罐体11中部的第一进口管101及第二进口管102,第一进口管101位于罐体11的左下表面,第二进口管102位于罐体11的右下表面。上述放空口包括开设于罐体11底部的第一放空口201、第二放空口202及第三放空口203,第一放空口201、第二放空口202与第一反应室连通,第三放空口203与第二反应室连通。上述排气口包括设置于罐体11上表面的第一排气口501和第二排气口502,第一排气口501与第一反应室连通,第二排气口502与第二反应室连通。在罐体11的外部自左向右还分别设置第一外部加强筋901、第二外部加强筋902、第三外部加强筋903及第四外部加强筋904。罐体11上还分别固接第一支座架401及第二支座架402。本技术的具体使用过程如下:如图1至图3所示,水和臭氧由第一进口管101及第二进口管102进入第一反应室(如图2箭头所示),反映时间为2.5-5min,臭氧投加量为10-25mg/L,水中余臭氧为6-10mg/L,在反应完成后经过由竖流式隔舱板10上部的开口进入第二反应室,在第二反应室的反映时间为2.5-3min,臭氧加投量一般为4-6mg/L,水中余臭氧为3-4mg/L。反应后打开出口管3,反应充分的臭氧与水从出口管3流出,由文丘里管水泵加压并连接至臭氧反应器组,臭氧反应器组与脱气室机组连接并通过压力管道将脱气后的微臭氧及氧气和水输送至超滤膜,超滤膜与地下清水池连接,地下清水池通过超滤出水管进入,清水池上提升泵将水排出供用户使用。本技术结构简单、使用方便,通过平流式的第一反应室反应板及竖流式的第二反应室反应板,使水和臭氧能在罐体内进行多层次、高密度、快速高效的反应,整个罐体内部结构不留死角,使所述水和臭氧能在罐体内部反应充分,整个反应过程都在压力罐中,使臭氧和水能得到充分反应。以上描述是对本技术的解释,不是对技术的限定,本技术所限定的范围参见权利要求,在不违背本技术的基本结构的情况下,本技术可以作任何形式的修改。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水处理臭氧接触超强氧化反映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罐体(11),于所述罐体(11)的内部设置竖流式隔舱板(10),所述竖流式隔舱板(10)将所述罐体(11)的内部分隔成第一反应室和第二反应室,所述竖流式隔舱板(10)的上部与罐体(11)的内壁之间开设间隙,使所述第一反应室与第二反应室连通;在所述第一反应室的内部自上而下设置第一反应室反应板(8),于所述第二反应室的内部自左向右设置第二反应室反应板(7);于所述罐体(11)上设置多个用于通过水和臭氧的进口管、用于检修的人孔、放空口及排气口。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水处理臭氧接触超强氧化反映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罐体(11),于所述罐体(11)的内部设置竖流式隔舱板(10),所述竖流式隔舱板(10)将所述罐体(11)的内部分隔成第一反应室和第二反应室,所述竖流式隔舱板(10)的上部与罐体(11)的内壁之间开设间隙,使所述第一反应室与第二反应室连通;在所述第一反应室的内部自上而下设置第一反应室反应板(8),于所述第二反应室的内部自左向右设置第二反应室反应板(7);于所述罐体(11)上设置多个用于通过水和臭氧的进口管、用于检修的人孔、放空口及排气口。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水处理臭氧接触超强氧化反映装置,其特征在于:相邻的各块第一反应室反应板(8)呈左右布置,各第一反应室反应板(8)采用平流式盘管板;相邻的各块第二反应室反应板(7)呈上下布置,各第二反应室反应板(7)采用竖流式盘管板。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水处理臭氧接触超强氧化反映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人孔包括开设在罐体(11)一端的第一人孔(601)、开设在罐体(11)另一端的第二人孔(602)及开设于罐体(11)上表面的第三人孔(603)及第四人孔(604)。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水处理臭氧接触超强氧化反映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进口管包...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丁南华吴鹏飞丁青姜华蒋磊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达格水务有限公司江苏新纪元环保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