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饮用水处理系统及工艺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7139727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4-06 21:43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饮用水处理系统及工艺,系统中原水泵与原水连通,原水泵与过滤装置连通,过滤装置与臭氧加注混合装置连通,过滤装置还与二次处理装置连通,臭氧加注混合装置通过增压泵与压力臭氧快速氧化装置连通,压力臭氧快速氧化装置与臭氧微泡发生装置连通,臭氧微泡发生装置与耐强氧化超滤膜装置连通;整个处理系统占地面积小,可以以湖泊、河流、水库中的高藻及有机物/无机物微污染水源直接进行处理,通过引入臭氧微泡发生装置产生臭氧微泡,能够对超滤膜表面进行实时清理及消毒,解决了超滤膜的清洗、更换问题,有效提高了使用寿命,产生的浓水能够二次处理后循环净化,有效减少了废水的产生,更加环保、高效。高效。高效。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饮用水处理系统及工艺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水处理
,特别是涉及一种饮用水处理系统及工艺。

技术介绍

[0002]为了贯彻执行城乡饮用水安全,落实“重视饮用水安全就是重视民生,维护饮用水卫生健康就是维护群众利益”和“坚持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生态治理、两手发力、低碳经济”的重要讲话精神,2022年3月15日国家发布饮用水GB5749

2022强制性新标准,该标准自2023年4月1日执行。
[0003]目前大多采用常规处理+深度处理+膜处理的全流程工艺以符合新的国家标准,但其存在下列问题:
[0004](1)占地面积特别大,投资费用高;
[0005](2)藻类数量高,混凝效果差,易致砂滤活性炭堵塞发臭;
[0006](3)冬季低温低浊及低温对膜通量影响;
[0007](4)工艺复杂,流程长,操作维护困难,运行费用高;
[0008](5)需定期更换膜组件,膜使用寿命一般3

5年;
[0009](6)超滤膜产水量不稳定,受低温和膜污染影响大;
[0010](7)预处理添加化学药剂产生大量化学污水及化学污泥产生,超滤膜化学清洗产生大量化学废水,存在环保问题风险。
[0011]因此,亟需一种饮用水处理系统及工艺,能够解决现有水处理工艺存在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12]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饮用水处理系统及工艺,以解决上述现有水处理工艺存在的问题。
[0013]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了如下方案:
[0014]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饮用水处理系统,包括原水泵,所述原水泵的进水端与原水连通,所述原水泵的出水端与过滤装置的进水端连通,所述过滤装置的净水出水端与臭氧加注混合装置的进水端连通,所述过滤装置的浓水出水端与二次处理装置连通,所述臭氧加注混合装置的出水端通过增压泵与压力臭氧快速氧化装置的进水端连通,所述压力臭氧快速氧化装置的出水端与臭氧微泡发生装置的进水端连通,所述臭氧微泡发生装置的出水端与耐强氧化超滤膜装置的进水端连通,所述耐强氧化超滤膜装置的净水出水端通过二次过滤装置与清水池连通,所述耐强氧化超滤膜装置的浓水出水端与所述二次处理装置连通,所述清水池与清水泵连通。
[0015]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处理系统占地面积小,可以以湖泊、河流、水库中的高藻及有机物/无机物微污染水源直接进行处理,通过引入臭氧微泡发生装置产生臭氧微泡,能够对超滤膜表面进行实时清理及消毒,解决了超滤膜的清洗、更换问题,有效提高了使用寿命,产生的浓水能够二次处理后循环净化,有效减少了废水的产生,更加环保、高效。
[0016]优选地,所述过滤装置采用叠片式膜格栅过滤器。
[0017]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叠片式膜格栅过滤器的过滤精度在100μm

400μm,能够预先有效滤除原水中的大颗粒污染物,提高了净水效率。
[0018]优选地,所述臭氧加注混合装置外接有臭氧发生器。
[0019]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可以直接引入臭氧对原水进行消毒杀菌处理,臭氧发生器为管式臭氧发生器或板式臭氧发生器中的任意一种,所述臭氧发生器的臭氧浓度不小于5%,压力不小于0.5kg;臭氧加注混合装置可以采用文丘里吸入式结构或溶气泵吸入式结构,这样在原水流动的过程中便可实现臭氧的注入。
[0020]优选地,所述压力臭氧快速氧化装置与所述臭氧微泡发生装置之间设有臭氧尾气破坏器。
[0021]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能够使臭氧在温度升高时快速分解成氧气,避免直接排放臭氧对环境造成的污染。
[0022]优选地,所述耐强氧化超滤膜装置采用压力式或浸没式超滤膜过滤。
[0023]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利用超滤膜的过滤截留性能,从而实现100%去除原水中的藻类、细菌。
[0024]优选地,所述超滤膜采用聚偏氟乙烯或其它耐臭氧氧化材质,其过滤孔径为0.01

0.1μm。
[0025]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保证了超滤的精度。
[0026]优选地,所述二次过滤装置采用活性炭或纳滤膜过滤。
[0027]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能够根据原水的污染状态对超滤水进行二次过滤净化,以达到直接饮用的标准。
[0028]优选地,所述二次处理装置包括沉淀池,所述沉淀池与加药装置连通,所述沉淀池通过回流泵与所述过滤装置连通。
[0029]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能够对浓水进行絮凝沉淀处理,沉淀后的上层水又能再次循环净化,有效减少了污水的排放,提高了净水的效率。
[0030]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一种饮用水处理工艺,包括以下步骤:
[0031]S1.原水由原水泵引入至过滤装置得到预过滤水;
[0032]S2.预过滤水与臭氧发生器产生的臭氧于臭氧加注混合装置混合后,通过增压泵引入压力臭氧快速氧化装置得到臭氧水;
[0033]S3.臭氧水经过臭氧微泡发生装置得到含臭氧微泡水;
[0034]S4.含臭氧微泡水进入耐强氧化超滤膜装置产出超滤水;
[0035]S5.超滤水经过二次过滤装置过滤后流入清水池暂存,通过清水泵打入供水管网;
[0036]S6.过滤装置和耐强氧化超滤膜装置产生的浓水经过二次处理装置处理后通过回流泵引入至过滤装置。
[0037]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整个净水过程更加简洁高效,操作维护简单,更易控制,有效降低了运行成本。
[0038]优选地,步骤S4中,含臭氧微泡水经过超滤膜时臭氧微泡收缩增加内部压力,破裂后产生压力波,对超滤膜外表面的沉积物进行剥离。
[0039]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臭氧水经过臭氧微泡发生装置时通过压力差产生臭氧微
泡,其能够实时清洗超滤膜中膜的表面,破碎积垢,避免被细菌沾污,大大减少甚至避免了化学清洗,从而延长了超滤膜的使用寿命,减少了清洗废水的产生。
[0040]本专利技术相对于现有技术取得了以下有益技术效果:
[0041]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饮用水处理系统及工艺,系统中原水泵与原水连通,原水泵与过滤装置连通,过滤装置与臭氧加注混合装置连通,过滤装置还与二次处理装置连通,臭氧加注混合装置通过增压泵与压力臭氧快速氧化装置连通,压力臭氧快速氧化装置与臭氧微泡发生装置连通,臭氧微泡发生装置与耐强氧化超滤膜装置连通;整个处理系统占地面积小,可以以湖泊、河流、水库中的高藻及有机物/无机物微污染水源直接进行处理,通过引入臭氧微泡发生装置产生臭氧微泡,能够对超滤膜表面进行实时清理及消毒,解决了超滤膜的清洗、更换问题,有效提高了使用寿命,产生的浓水能够二次处理后循环净化,有效减少了废水的产生,更加环保、高效。
附图说明
[0042]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饮用水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原水泵,所述原水泵的进水端与原水连通,所述原水泵的出水端与过滤装置的进水端连通,所述过滤装置的净水出水端与臭氧加注混合装置的进水端连通,所述过滤装置的浓水出水端与二次处理装置连通,所述臭氧加注混合装置的出水端通过增压泵与压力臭氧快速氧化装置的进水端连通,所述压力臭氧快速氧化装置的出水端与臭氧微泡发生装置的进水端连通,所述臭氧微泡发生装置的出水端与耐强氧化超滤膜装置的进水端连通,所述耐强氧化超滤膜装置的净水出水端通过二次过滤装置与清水池连通,所述耐强氧化超滤膜装置的浓水出水端与所述二次处理装置连通,所述清水池与清水泵连通。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饮用水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滤装置采用叠片式膜格栅过滤器。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饮用水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臭氧加注混合装置外接有臭氧发生器。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饮用水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压力臭氧快速氧化装置与所述臭氧微泡发生装置之间设有臭氧尾气破坏器。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饮用水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耐强氧化超滤膜装置采用压力式或浸没式超滤膜过滤。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饮用水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超...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丁南华吴鹏飞黄璜姜华丁青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达格水务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