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高效净化污水处理塔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0352887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2-16 12:3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高效净化污水处理塔,包括塔体、污水进料管、污水出料管、循环管、气体进料管、排气管,塔体上端连接排气管,塔体上部一侧连接污水进料管,塔体下端连接污水出料管;所述塔体的内壁在中部附近安装有若干紫外灯,紫外灯下方有若干进气支管,进气支管连接气体进料管并由外部供给氧化气体,进气支管向上连接导气管;所述导气管上端连接有上孔板,向下焊接有丝网层,丝网层负载催化剂;所述塔体外部连接循环泵,循环泵出口连接循环管,所述循环管作为污水进料管的支管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使联合高级氧化工艺融入到传质效率高的塔结构中,不论是反应动力还是传质动力都得到了极大强化。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高效净化污水处理塔
本技术涉及污水处理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高效净化污水处理塔。
技术介绍
随着国家的产业升级和结构转型,工业废水的处理要求和深度越来越高。为保证污水处理工艺的高效稳定运行,污水处理对控制系统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仅要满足《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918-2002)的参数要求,还要满足生产集约化的需要。现有技术中所用处理污水的传统化学物理方法具有以下缺点:通常使用大量的双氧水作为强氧化源,提供了活性氧原子即羟基自由基(·OH),这大大提高了污水处理的成本。而为了克服这个问题,高级氧化法给出了思路。一方面,水在波长<200nm的紫外光照射下,裂解成羟基自由基(·OH)和氢自由基(·H);另一方面,<260nm紫外光源在气相条件下可将氧气转化成臭氧,外加催化剂的催化下,源源不断的臭氧能够在光催化剂表面形成臭氧自由基(·O3-),进而转化成(·OH),进行高效的氧化废水的处理。实现紫外、光催化剂及臭氧氧化协同处理废水。
技术实现思路
技术目的:为了提高现有污水处理工艺的处理深度,把高级氧化法融入污水处理的环节中,本技术设计一套高效净化污水处理塔,以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不足。
技术实现思路
:一种高效净化污水处理塔,包括塔体、污水进料管、污水出料管、循环管、气体进料管、排气管,所述塔体上端和底端鼓起,塔体侧面连接若干人孔,塔体上端连接排气管,塔体上部一侧连接污水进料管,塔体下端连接污水出料管;塔体内空间为内腔、内表面为内壁,所述塔体的内壁在中部附近安装有若干紫外灯,紫外灯下方、塔体下部依次安装有第一下孔板、第二下孔板,第一下孔板、第二下孔板开满孔隙,第一下孔板向下连接若干进气支管,进气支管均连接气体进料管并由外部供给氧化气体,所述进气支管向上密封连接空心的导气管,导气管延伸至塔体上部位置,所述导气管上端密封、侧面开满扩散孔且内部填充活性炭;所述导气管上端连接有开满孔隙的上孔板,上孔板向下焊接有丝网层,丝网层负载有催化剂,所述丝网层与导气管交叉布置且延伸至第一下孔板,所述污水进料管下部连接分布喷头,所述分布喷头向下正对上孔板;所述塔体外部在第二下孔板与第一下孔板之间位置连接循环泵,循环泵入口管道通入第二下孔板上部,循环泵出口连接循环管,所述循环管作为污水进料管的支管连接。作为优选,所述导气管在内腔周向均匀分布3~6根,导气管、丝网层均位于紫外灯内侧。导气管的和丝网层的分布和数量使气体分布均匀,能够更高效率地进行气液接触。作为优选,所述上孔板的孔隙率为65~72%,第一下孔板的孔隙率为42~59%。孔隙率的设置使催化反应效率和结构性能得以平衡。进一步,所述第一下孔板与丝网层不连接、上孔板与导气管不连接,且每片丝网层呈曲面状,沿着内腔周向均匀分布4~12片。丝网的结构、数量和分布使催化氧化效率得以进一步提高。作为优选,所述导气管之间从上到下还连接有若干中间架,中间架穿过丝网层并与之不连接。导气管之间的中间架起结构限定作用,而不连接便于调整、检修和更换。作为优选,所述塔体上部一侧在污水进料管下部连接溢流管。溢流管的设置使塔内液相溢出时可以溢出,防止淹没上部空间。作为优选,所述紫外灯沿着内壁分布两层以上高度,每层高度周向均匀设置4~8个。紫外灯的设置两层以上高度使各部分均得到光催化。和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本技术的一种高效净化污水处理塔,结构紧凑,催化氧化效果优异高效。导气管的设置贯穿塔内腔的主体部分,与丝网的周围分布结合,得到了较好的填料型分布,具有较大比较面积;紫外灯、臭氧、催化剂的高级氧化,使污水的氧化处理程度得以实质性的上升,而臭氧浓度通过氧气来稀释也是一个亮点,氧气在合适紫外灯照射下会部分转化成臭氧,如此循环,利用率高;活性炭对臭氧的离解也有催化作用。本技术使联合高级氧化工艺融入到传质效率高的塔结构中,不论是反应动力还是传质动力都得到了极大强化,最终污水矿化较为彻底,处理高效。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的总体结构示意图。图中:1-塔体,10-内腔,100-内壁,11-污水进料管,111-分布喷头,12-污水出料管,13-循环管,14-气体进料管,141-进气支管,15-排气管,16-溢流管,17-人孔,2-紫外灯,31-第一下孔板,32-第二下孔板,4-导气管,40-中间架,41-扩散孔,5-上孔板,6-丝网层,7-循环泵。具体实施方式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如图1,一种高效净化污水处理塔,包括塔体1、污水进料管11、污水出料管12、循环管13、气体进料管14、排气管15,所述塔体1上端和底端向外鼓起,塔体1侧面连接若干人孔17,以便于及时保养维修,塔体上端连接排气管15,塔体1上部一侧连接污水进料管11,在污水进料管11下部连接溢流管16,塔体1下端连接污水出料管12;塔体1内空间为内腔10、内表面为内壁100,所述塔体1的内壁100在中部附近安装有若干紫外灯2,所述紫外灯2沿着内壁分布两层以上高度,每层高度周向均匀设置4~8个,且每层的紫外灯2均具有254nm、185nm两个发射波段的规格;紫外灯2下方、塔体1下部依次安装有第一下孔板31、第二下孔板32,第一下孔板31、第二下孔板32开满孔隙,所述第一下孔板31的孔隙率为42~59%,第二下孔板32的孔隙率为22~37%;第一下孔板31向下连接若干进气支管141,进气支管141均连接气体进料管14并由外部供给氧化气体,所述氧化气体为臭氧和氧气的混合物,臭氧的分压占1.5~10%;所述进气支管141向上密封连接空心的导气管4,所述导气管4在内腔10周向均匀分布3~6根,导气管4延伸至塔体1上部位置,所述导气管4上端密封、侧面开满扩散孔41且内部填充活性炭;所述导气管4之间从上到下还连接有若干中间架40,导气管4采用分段式设计,以保证安装和拆卸的方便性;所述导气管4上端连接有开满孔隙的上孔板5,所述上孔板5的孔隙率为65~72%,上孔板5与导气管4不连接,上孔板5向下焊接有丝网层6,丝网层6负载有催化剂,所述催化剂主要成分为微孔TiO2负载过渡金属尤其是贵金属;所述中间架40穿过丝网层6并与之不连接;导气管4、丝网层6均位于紫外灯2内侧,所述丝网层6与导气管4交叉布置且延伸至第一下孔板31,所述第一下孔板31与丝网层6不连接,且每片丝网层6呈曲面状,沿着内腔10周向均匀分布4~12片;所述污水进料管11下部连接分布喷头111,所述分布喷头111向下正对上孔板5;所述塔体1外部在第二下孔板32与第一下孔板31之间位置连接循环泵7,循环泵7入口管道通入第二下孔板32上部,循环泵7出口连接循环管13,所述循环管13作为污水进料管11的支管连接。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技术的优选技术方案,应当指出,对于本
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在不脱离本技术原理的前提下,所做出的若干改进或等同替换,均视为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仍应涵盖在本技术的权利要求范围中。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高效净化污水处理塔,其特征在于,包括塔体、污水进料管、污水出料管、循环管、气体进料管、排气管,所述塔体上端和底端鼓起,塔体侧面连接若干人孔,塔体上端连接排气管,塔体上部一侧连接污水进料管,塔体下端连接污水出料管;塔体内空间为内腔、内表面为内壁,所述塔体的内壁在中部附近安装有若干紫外灯,紫外灯下方、塔体下部依次安装有第一下孔板、第二下孔板,第一下孔板、第二下孔板开满孔隙,第一下孔板向下连接若干进气支管,进气支管均连接气体进料管并由外部供给氧化气体,所述进气支管向上密封连接空心的导气管,导气管延伸至塔体上部位置,所述导气管上端密封、侧面开满扩散孔且内部填充活性炭;所述导气管上端连接有开满孔隙的上孔板,上孔板向下焊接有丝网层,丝网层负载有催化剂,所述丝网层与导气管交叉布置且延伸至第一下孔板,所述污水进料管下部连接分布喷头,所述分布喷头向下正对上孔板;所述塔体外部在第二下孔板与第一下孔板之间位置连接循环泵,循环泵入口管道通入第二下孔板上部,循环泵出口连接循环管,所述循环管作为污水进料管的支管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高效净化污水处理塔,其特征在于,包括塔体、污水进料管、污水出料管、循环管、气体进料管、排气管,所述塔体上端和底端鼓起,塔体侧面连接若干人孔,塔体上端连接排气管,塔体上部一侧连接污水进料管,塔体下端连接污水出料管;塔体内空间为内腔、内表面为内壁,所述塔体的内壁在中部附近安装有若干紫外灯,紫外灯下方、塔体下部依次安装有第一下孔板、第二下孔板,第一下孔板、第二下孔板开满孔隙,第一下孔板向下连接若干进气支管,进气支管均连接气体进料管并由外部供给氧化气体,所述进气支管向上密封连接空心的导气管,导气管延伸至塔体上部位置,所述导气管上端密封、侧面开满扩散孔且内部填充活性炭;所述导气管上端连接有开满孔隙的上孔板,上孔板向下焊接有丝网层,丝网层负载有催化剂,所述丝网层与导气管交叉布置且延伸至第一下孔板,所述污水进料管下部连接分布喷头,所述分布喷头向下正对上孔板;所述塔体外部在第二下孔板与第一下孔板之间位置连接循环泵,循环泵入口管道通入第二下孔板上...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袁兴平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他山石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