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电动后尾门的驱动机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040264 阅读:442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汽车电动后尾门驱动机构,包括由电机、减速器组成的驱动源、离合器和车门支架,车门支架的上端铰接于后尾门,下端枢接于车身而形成枢支点,离合器又包含有设置在离合器转轴上的静片和动片,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与动片相固连的输出单元和一端与输出单元相球铰连接的连杆,该连杆的另一端则球铰于车门支架。采用上述结构后,在车门支架的枢支点、连杆与车门支架之间的球铰点、输出单元与连杆之间的球铰点、和离合器转轴中心形成了一四连杆机构,通过该四连杆机构的变化,使得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既可以灵活、可靠地开闭后尾门,又可以使整个机构结构简单、体积小,同时还可以通过调整连杆的长度和形状,来方便地避免与车身钣金间的干涉,使得安装更加轻松而有利于车辆改装。(*该技术在2018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电动车门的驱动机构,具体指中、低档轿车等车辆上的电动后 尾门的驱动机构。
技术介绍
目前,国内的中低档轿车上的后尾门大多还是采用手动开关的操作方式,虽然也能 达到启闭后尾门的目的,但取放物品时,仍会给使用者带来一定的不便,尤其是遇到下 雨天或力气较小的女性,这种脏及人体且费力的缺陷会更加明显。国外的一些专利文献中披露了后尾门的电动驱动机构,该电动驱动机构主要是采用 电机提供的驱动力,通过齿轮变速,经离合器控制手动、自动的切换和执行机构来驱动 后尾门运动,最终达到后尾门打开或关闭的目的。显然,采用电动方式后,可较好地克 服了手动方式的缺陷,给使用者带来了极大的方便,同时也提高了汽车档次。上述电动后尾门的驱动机构中,执行机构有采用齿轮齿条式结构,也有采用连杆式 结构。由于这些执行机构的外形尺寸较大,结构复杂,从而造成整个机构体积大,安装 不便的缺陷。在实际改装中,安装上述驱动机构,需对车身钣金做较大的修改,从而影 响了它的进一步推广应用。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技术的现状,提供一种结构简单、成本 低且安装方便、工作可靠性好的汽车电动后尾门的驱动机构。本技术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该汽车电动后尾门的驱动机构 包括由安装在壳体上的电机、减速器组成的驱动源、与驱动源相联动的离合器转轴和车 门支架,其中车门支架的上端铰接于后尾门,车门支架的下端枢接于车身内壁而形成枢 支点,所述离合器又包含有固定在上述离合器转轴上的静片和松动地套装在离合器转轴 上的动片,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与所述的动片相固连的输出单元和一端与输出单元相球 铰连接的连杆,该连杆的另一端则球铰于所述的车门支架,以使上述枢支点、连杆与车门支架之间的球铰点、输出单元与连杆之间的球铰点和离合器转轴中心形成一四连杆机 构。作为本技术的改进,所述的壳体上设置有带弧形限位孔的盖板,所述的输出单 元和连杆分别位于盖板的内、外侧,固定于所述输出单元上的连接柱穿过上述限位孔后与所述的连杆相球铰连接。这样使连杆的运动更加平稳、可靠。所述的减速器由位于上述电机内的蜗轮蜗杆、第一齿轮、第二齿轮、第三齿轮和安 装在离合器转轴上的第四齿轮组成,其中第一齿轮与蜗轮同轴并与第二齿轮相啮合,第 二齿轮和第三齿轮同轴安装,且第三齿轮与第四齿轮相啮合。借助于蜗轮蜗杆,使本实 用新型具有自锁功能,以方便地保持后尾门在全开位置。较好地,在车身内壁上铰接有一扭杆弹簧或气弹簧,扭杆弹簧或气弹簧另一端与支 撑杆一端相铰接,该支撑杆的另一端则又与车门支架相铰接,且支撑杆与车门支架之间 的铰接点邻近于车门支架的下端。这样利用扭杆弹簧或气弹簧,来平衡后尾门的自重所 产生的开关扭矩,使后尾门的启闭更加灵活。与现有技术相比,由于本技术增设了输出单元和连杆,而在车门支架的枢支点、 连杆与车门支架之间的球铰点、输出单元与连杆之间的球铰点、和离合器转轴中心形成 了一四连杆机构,通过该四连杆机构的变化,使得本技术既可以灵活、可靠地开闭 后尾门,又可以使整个机构简单化而降低了体积和制造成本,同时还可以通过调整连杆 的长度和形状来符合车身钣金的结构,这样无需修改车身钣金,就可方便地避免相互间 的干涉,使得安装和调试更加轻松,有利于车辆改装,而具有较强的实用性。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安装在后备厢上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2的另一方向的放大示意图;图3为图2打开后尾门状态下的平面结构示意图;图4为图3中关闭后尾门后的平面结构示意图;图5为图4中的A-A向剖视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描述。如图1至图5所示,该汽车后尾门1通过两侧的车门支架2连接在后备厢3上;驱 动机构安装在轿车后备厢的右内侧面上(也可以安装在左内侧面上),它包括安装在壳 体6上的电机7、减速器和离合器以及上述车门支架2,其中,车门支架2上端与后尾 门1相铰接,下端枢接于车身4内壁而形成枢支点2A。同时为了克服后尾门1的自重 所产生的开关门扭矩,在后备厢中还安装有扭杆弹簧5 (或常规的气弹簧),该扭杆弹簧 5端铰接在车身上,另一端与支撑杆10相铰接,支撑杆10的另一端又与车门支架2相 铰接,且该铰接点邻近于车门支架的下端部。上述壳体6的底板固定在轿车后备厢3的右内侧面上,并设有一带弧形限位孔的盖 板ll。电机采用常规的带蜗轮蜗杆的电机。减速器由上述电机7内的蜗轮蜗杆、第一齿 轮15、第二齿轮16和第三齿轮18以及第四齿轮19组成,请参见图5,第一齿轮15与蜗轮23同轴并和第二齿轮16相啮合,第二齿轮16、第三齿轮18套装在同一旋转轴17 上,该旋转轴17又支承在壳体6上,而第四齿轮19固定在离合器的转轴12上,离合 器的转轴12与上述旋转轴17相平行分布,且两端支承在壳体6和盖板11上,第三齿 轮18则与第四齿轮19相啮合,这样电机的动力依次经蜗轮蜗杆、第一齿轮、第二齿轮 和第三齿轮及第四齿轮传至离合器的转轴上。上述离合器采用电磁离合器,它包含有固定在上述离合器转轴12上的静片20、线 圈21和松动地套装在离合器转轴上的动片22,请参见图5,其中在动片22上通过螺钉 固定有一输出单元13,该输出单元可以是杆部,也可以是块状体,只要能随动片运动即 可。在该输出单元上设有一连接柱13A,该连接柱穿过上述盖板11上的弧形限位孔11A 后,再通过球头14与位于盖板外侧的连杆8—端相球铰连接,而该连杆8的另一端则 球铰于上述车门支架2,即连杆的左端部与车门支架之间的铰接点8A位于支撑杆10另 一端和车门支架2的下端之间,在本实施例中,连杆在示意图中仅作原理说明,在实际 应用中可以弯曲以避开车身钣金的干涉。另外,在后备厢的内侧壁上还安装有上行程开关9A和下行程开关9B,同时装于 电机内部的编码器记录后尾门1的行程和速度,输出脉冲经控制器处理,用于车门防夹。使用时,当后尾门1处于全关状态时,请参见图4,先用自动锁开启,使后尾门弹 开一小段距离;接着,接通电机7电源,使电机正转;同时给电磁离合器线圈21通电, 电磁离合器的动片22和静片20处于吸合状态;电机主轴的正转,通过蜗轮蜗杆、第一 齿轮15、第二齿轮16和第三齿轮18及第四齿轮19传递至离合器的转轴12,随之使离 合器的动片22旋转,继而使输出单元13绕离合器的转轴12旋转,推动连杆8向右侧 运动,迫使车门支架绕枢支点2A作逆时针旋转,直至后尾门1达到全开位置时,车门 支架触碰到下行程开关9B,下行程开关的信号传到控制器,以控制电机停转,但离合 器仍保持在吸合状态,此时后尾门处于如图3所示的打开状态。反之,只要使电机反转,同样通过蜗轮蜗杆、第一齿轮15、第二齿轮16、第三齿 轮18、第四齿轮19带动离合器转轴12旋转,再通过输出单元13拉动连杆8向左侧运 动,使车门支架2绕枢支点2A顺时针转动,迫使后尾门l关闭,当后尾门l达到半锁 位置时碰到上行程开关9A,上行程开关9A的信号传到控制器,以控制离合器的动片 22和静片20松开,电机7停转。此后,由电动锁驱动后尾门达到全关位置,即后尾门 由图3的打后状态变换到如图4所示的关闭状态。而一旦想手动操作后尾门,只要给电机、电磁离合器断电,动片和静片处于断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汽车电动后尾门的驱动机构,包括由安装在壳体(6)上的电机(7)、减速器组成的驱动源、与驱动源相联动的离合器转轴(12)和车门支架(2),其中车门支架的上端铰接于后尾门(1),车门支架(2)的下端枢接于车身内壁而形成枢支点(2A),所述离合器又包含有固定在上述离合器转轴(12)上的静片(20)和松动地套装在离合器转轴上的动片(22),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与所述的动片(22)相固连的输出单元(13)和一端与输出单元相球铰连接的连杆(8),该连杆(8)的另一端则球铰于所述的车门支架(2),以使上述枢支点(2A)、连杆与车门支架之间的球铰点(8A)、输出单元与连杆之间的球铰点和离合器转轴(12)中心形成一四连杆机构。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金显中虞军
申请(专利权)人:宁波信泰机械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97[中国|宁波]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