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制冷系统的油分器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0393566 阅读:51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2-20 04:2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制冷系统的油分器,包括一个圆筒形主体,主体的内部通过上隔板、中隔板和下隔板将内腔分隔为四个腔体,主体上设置进气管、出气管放油管;主体的中部还固设有中心管,中心管的下端部固定有用于聚集制冷剂蒸汽的伞形板,进气管位于主体横截面第二腔体的边缘处且两者的横截面组合形成蜗形状;第三腔体内固设有多个用于将制冷剂蒸汽中的油气分离的滤网,滤网网体呈连续的凹凸波浪形状;第四腔体内设有油加热器,还设有低油位报警器和最低油位视液仪。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油分器从多个方面对油气进行分离,大大提高了油气分离的效果,有助于制冷系统工作的连续性,并保证了底部润滑油温度处于可控范围内。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制冷系统的油分器
本技术涉及制冷设备
,尤其涉及一种制冷系统的油分器。
技术介绍
油分器是制冷系统中的辅助设备,通常安装在压缩制冷机组的压缩机排出口与冷凝器之间,用来分离从压缩机中排出的高压气体中的润滑油。油分器的工作原理是:压缩机出来的高压气体(气态工质和润滑油),当夹带有润滑油的气态工质从排气管进入油分器后,一方面由于通道截面突然加大,气流速度骤降;另一方面,在油分器里,气体的运动方向有所改变,使密度较大的润滑油滴在筒体内壁上凝结,流入筒体下部,而密度较轻的气态工质经油分器去冷凝器。分离出的润滑油,集中于油分器的下部,可定期排出。油分器具有从制冷气体混合物中分离油的能力,从而促使制冷系统的有效运行,并节约能源。分离出来的油通过管路进入压缩机的润滑系统,保证了压缩机的正常温度运行。由于进气气流速度快,若不能高效得将油从混合气体中分离,油会随着制冷气体进入制冷系统,影响制冷效果。在分离出的油进入压缩机的润滑系统时又必须保证制冷气体不会进入压缩机。当前的油分器常采用腔体内填料来达到对油气的聚集与分离的效果,然而填料颗粒尺寸较大、成本高,而且为增加拦油的效果,需要将填料密度保持在一定值以上,而这将会导致气体透过填料所需克服的阻力偏大,增加了运行的能耗。此外,在环境温度低时,油分器中贮存的润滑油温度会因环境温度降低而降低,尤其在制冷系统的压缩机机组停机状态时,油分离器中贮存的润滑油会因温度降低而粘度增大,从而溶解大量冷媒。因此,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致力于开发一种制冷系统的油分器,其通过多重油气分离来促进有效分离,并且对油分器贮存的润滑油进行实时的温度控制,提高运行效率。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高油气分离效果和解决停机时温度降低造成的润滑油粘度增大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制冷系统的油分器,包括一个圆筒形主体,主体包括侧面设置的进气管、顶部中心的出气管和底部中心的放油管,主体的内部沿其长度方向依次固定有上隔板、中隔板和下隔板,上隔板、中隔板和下隔板依次将主体的内腔自上而下分隔为第一腔体、第二腔体、第三腔体和第四腔体,其中,上隔板为密封板,中隔板和下隔板为有孔的透气板;出气管和第一腔体相连通,主体的中部还固设有沿其长度方向设置的中心管,中心管的上端口和第一腔体相连通,中心管的下端口和第四腔体相连通,中心管的下端部固定有用于聚集制冷剂蒸汽的伞形板,进气管和第二腔体相连通,进气管位于主体横截面第二腔体的边缘处且两者的横截面组合形成蜗形状;第三腔体内固设有多个用于将制冷剂蒸汽中的油气分离的滤网,滤网由扁平状的金属线制成,数条金属线交叉编织为长条状的成片网体,该网体为产生不同的阻拦角度而呈连续的凹凸波浪形状,且波浪以斜状排列,滤网嵌置在一个框架内再安装入第三腔体;第四腔体内设有油加热器,第四腔体的外部、本体的下部位置设有低油位报警器和最低油位视液仪,油加热器和最低油位视液仪处于低油位报警器的下方。进一步地,伞形板位于第四腔体内且伞形板的大径端朝下,伞形板的小径端的边缘和中心管的下端侧面环形密封连接,伞形板的大径端的边缘和第四腔体的侧壁之间具有间隙。进一步地,中心管的下端侧面开设有若干沿径向贯穿该中心管侧壁的侧通孔,中心管的下端面固定有一块防冲板,防冲板的面积大于中心管的下端管口的面积。进一步地,全部侧通孔的总面积大于或等于中心管的下端管口面积,防冲板的面积为中心管的下端管口面积的3-8倍。进一步地,主体的外侧面套设有一个环形的夹套,夹套和主体的外侧面之间具有环形的密封腔体,夹套上分别开设有出水口和进水口,出水口和进水口分别与密封腔体相连通,出水口位于进水口的上方。进一步地,中心管的管壁贯穿上隔板、中隔板和下隔板,中心管和上隔板、中隔板及下隔板分别固定连接。进一步地,油加热器在制冷系统停机时设定为常开状态。进一步地,第四腔体内还设有温度传感器,主体外设有控制器,温度传感器和油加热器与控制器相连,控制器根据温度传感器的检测油温控制油加热器的开闭。进一步地,在油分器主体上安装温度传感器的位置开设有安装孔,安装孔内固定一个一端缩口的铜管,铜管伸入本体内,温度传感器固定在铜管内。通过本技术的油分器,从多个方面对油气进行分离,大大提高了油气分离的效果,伞形板提高了汇总的效果;低油位报警器的与最低油位视液镜的配合使用有助于保证制冷系统工作的连续性;油加热器使底部出口处的润滑油温度处于可控范围内,加上控制器,则通过感知环境温度,合理关闭加热,降低能耗。以下将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构思、具体结构及产生的技术效果作进一步说明,以充分地了解本技术的目的、特征和效果。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一种制冷系统的油分器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的油分器在俯视角度下进气管与腔体的连接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的油分器中的滤网的示意图。图中,1主体,2进气管,3出气管,4放油管,5上隔板,6中隔板,7下隔板,8第一腔体,9第二腔体,10第三腔体,11第四腔体,12中心管,13伞形板,14滤网,15金属线,16网体,17波浪,18侧通孔,19防冲板,20夹套,21密封腔体,22出水口,23进水口,24油加热器,25低油位报警器,26最低油位视液仪。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所示为本技术提供的一种制冷系统的油分器。该油分器包括一个圆筒形主体1,主体1包括侧面设置的进气管2、顶部中心的出气管3和底部中心的放油管4,进气管2沿主体1的径向设置,出气管3和放油管4的轴线与油分器主体1的轴线相平行,在图1的实施例中,三者具有共同轴线。主体1的内部沿其长度方向依次固定有上隔板5、中隔板6和下隔板7,上隔板5、中隔板6和下隔板7依次将主体1的内腔自上而下分隔为第一腔体8、第二腔体9、第三腔体10和第四腔体11。上隔板5为密封板,中隔板6和下隔板7为有孔的透气板。出气管3和第一腔体8相连通,主体1的中部还固设有沿其长度方向设置的中心管12,中心管12的上端口和第一腔体8相连通,中心管12的下端口和第四腔体11相连通,中心管12的管壁贯穿上隔板5、中隔板6和下隔板7,中心管12和上隔板5、中隔板6及下隔板7分别固定连接。中心管12的下端部固定有用于聚集制冷剂蒸汽的伞形板13,伞形板13位于第四腔体11内且伞形板13的大径端朝下,伞形板13的小径端的边缘和中心管12的下端侧面环形密封连接,伞形板13的大径端的边缘和第四腔体11的侧壁之间具有间隙。伞形板13的作用是通过其自身的伞形形状来汇总制冷剂蒸汽,使其汇总后通过出气管3向上向外排出,伞形板13和中心管12之间密封连接能够防止其内部的蒸汽泄漏,提高汇总的效果。进气管2和第二腔体9相连通,进气管2位于主体1横截面第二腔体9的边缘处且两者的横截面组合形成蜗形状。如图2所示,进气管2和主体1的组合,使进气管2和主体1处于内切线的关系,当带有润滑油的油气的高温制冷剂从进气管2横向进入主体1的第二腔体9后,位置刚好能沿着主体1的圆柱形内壁作圆周运动,由于油气的密度比空气大,大的油气颗粒被离心力甩到主体1的内壁上并且沿着内壁向下掉落,通过上隔板5的透气孔进入第三腔体10。第三腔体10内固设有多个用于将制冷剂蒸汽中的油气分离的滤网14,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制冷系统的油分器,包括一个圆筒形主体,其特征在于,主体包括侧面设置的进气管、顶部中心的出气管和底部中心的放油管,主体的内部沿其长度方向依次固定有上隔板、中隔板和下隔板,上隔板、中隔板和下隔板依次将主体的内腔自上而下分隔为第一腔体、第二腔体、第三腔体和第四腔体,其中,上隔板为密封板,中隔板和下隔板为有孔的透气板;出气管和第一腔体相连通,主体的中部还固设有沿其长度方向设置的中心管,中心管的上端口和第一腔体相连通,中心管的下端口和第四腔体相连通,中心管的下端部固定有用于聚集制冷剂蒸汽的伞形板,进气管和第二腔体相连通,进气管位于主体横截面第二腔体的边缘处且两者的横截面组合形成蜗形状;第三腔体内固设有多个用于将制冷剂蒸汽中的油气分离的滤网,滤网由扁平状的金属线制成,数条金属线交叉编织为长条状的成片网体,该网体为产生不同的阻拦角度而呈连续的凹凸波浪形状,且波浪以斜状排列,滤网嵌置在一个框架内再安装入第三腔体;第四腔体内设有油加热器,第四腔体的外部、本体的下部位置设有低油位报警器和最低油位视液仪,油加热器和最低油位视液仪处于低油位报警器的下方,第四腔体内还设有温度传感器,主体外设有控制器,温度传感器和油加热器与控制器相连,控制器根据温度传感器的检测油温控制油加热器的开闭;主体的外侧面套设有一个环形的夹套,夹套和主体的外侧面之间具有环形的密封腔体,夹套上分别开设有出水口和进水口,出水口和进水口分别与密封腔体相连通,出水口位于进水口的上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制冷系统的油分器,包括一个圆筒形主体,其特征在于,主体包括侧面设置的进气管、顶部中心的出气管和底部中心的放油管,主体的内部沿其长度方向依次固定有上隔板、中隔板和下隔板,上隔板、中隔板和下隔板依次将主体的内腔自上而下分隔为第一腔体、第二腔体、第三腔体和第四腔体,其中,上隔板为密封板,中隔板和下隔板为有孔的透气板;出气管和第一腔体相连通,主体的中部还固设有沿其长度方向设置的中心管,中心管的上端口和第一腔体相连通,中心管的下端口和第四腔体相连通,中心管的下端部固定有用于聚集制冷剂蒸汽的伞形板,进气管和第二腔体相连通,进气管位于主体横截面第二腔体的边缘处且两者的横截面组合形成蜗形状;第三腔体内固设有多个用于将制冷剂蒸汽中的油气分离的滤网,滤网由扁平状的金属线制成,数条金属线交叉编织为长条状的成片网体,该网体为产生不同的阻拦角度而呈连续的凹凸波浪形状,且波浪以斜状排列,滤网嵌置在一个框架内再安装入第三腔体;第四腔体内设有油加热器,第四腔体的外部、本体的下部位置设有低油位报警器和最低油位视液仪,油加热器和最低油位视液仪处于低油位报警器的下方,第四腔体内还设有温度传感器,主体外设有控制器,温度传感器和油加热器与控制器相连,控制器根据温度传感器的检测...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海波孙昌建陈瑞红鲍展飞刘昌敬
申请(专利权)人:宁波力古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