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新型旋臂式组合支护桩
本技术涉及建筑工具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新型旋臂式组合支护桩。
技术介绍
各个地方地质不同,有的地方地下水位高、地质较差,大部分为杂填土及淤泥质土,三面临街,工期紧,该工程全地下室设计,基底开挖深度最深处达到6.8米,采用传统拉锚式支护方案,成本较高,施工程序复杂、流程多、占用工期长,因工程双侧均有城市主干道,两侧主干道人行道下敷设有国防光缆、通信光缆、10KV电缆沟、煤气管道等重要市政设施,锚索钻孔施工危及人行道下部市政设施安全,部分位置覆盖层较厚,锚索进完整岩到设计深度时总长度达45米,土质松散、成孔难,需加钢套筒,施工成本高,质量不易保证。专利技术人在研究中发现,现有的支护桩至少存在以下缺点:现有的支护桩施工流程多,涉及专业班组较多,工期相对较慢。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新型旋臂式组合支护桩,以改善现有的支护桩施工流程多,涉及专业班组较多,工期相对较慢的问题。本技术是这样实现的:基于上述的第一目的,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新型旋臂式组合支护桩,包括两个第一桩和多个第二桩,两个所述第一桩平行设置,所述第二桩与所述第一桩平行设置,多个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新型旋臂式组合支护桩,其特征在于,包括两个第一桩和多个第二桩,两个所述第一桩平行设置,所述第二桩与所述第一桩平行设置,多个所述第二桩均位于两个所述第一桩之间,多个所述第二桩的连接线与两个所述第一桩的连接线平行,相邻的两个所述第二桩之间的距离小于所述第二桩的直径,位于边缘处的所述第二桩与所述第一桩之间的距离大于相邻的两个所述第二桩之间的距离。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新型旋臂式组合支护桩,其特征在于,包括两个第一桩和多个第二桩,两个所述第一桩平行设置,所述第二桩与所述第一桩平行设置,多个所述第二桩均位于两个所述第一桩之间,多个所述第二桩的连接线与两个所述第一桩的连接线平行,相邻的两个所述第二桩之间的距离小于所述第二桩的直径,位于边缘处的所述第二桩与所述第一桩之间的距离大于相邻的两个所述第二桩之间的距离。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旋臂式组合支护桩,其特征在于,令两个所述第一桩的连接线的方向为第一方向,令垂直于所述第一方向的方向为第二方向,且所述第二方向与所述第一桩的轴心线垂直,两个所述第一桩的连接线与多个所述第二桩的连接线沿所述第二方向间隔设置。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新型旋臂式组合支护桩,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桩与所述第二桩在第一方向上的距离和相邻的两个所述第二桩之间的距离相等,所述第一桩与所述第二桩在第二方向上的距离小于相邻的两个所述第二桩之间的距离。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新型旋臂式组合支护桩,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桩与所述第二桩在所述第一方向上的距离为所述第二桩的直径的六分之五,所述第一桩与所述第二桩在第二方向上的距离为所述第二桩的直径的三分之一。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新型旋臂式组合支护桩,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桩的直径为1200毫米,两个所述第一桩之间的距离为4000毫米,所述第二桩的直径为1200毫米,相邻的两个所述第二桩之间的距离为1000毫米,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伍绍溢,黄俊波,吴崇双,徐章颖,石磊,
申请(专利权)人:首钢水城钢铁集团赛德建设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贵州,52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