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移动门离合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038685 阅读:144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移动门离合装置,它的结构包括有蜗轮、传动轴、控制轴、弹簧和凸轮,活动装配在传动轴内腔中的控制轴的颈部有圆凹槽,两头分别接触弹簧和凸轮,传动轴上有一组孔,动配有钢球,由钢球活动联接蜗轮与传轴,实现离、合,该装置具有结构简单,操作方便的优点。(*该技术在2007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移动门传动机构中的离合装置。现有移动门,即平移门,伸缩移门的离合构构有离合体,轴销或摩擦结构,该结构比较复杂,也容易发生故障。本技术采用钢球实现蜗轮与传动轴的动配合,其目的是提供一种操作方便,结构简单的离合装置。为了达到这样的目的,本技术的设计技术方案通过钢球使蜗轮与传动轴进行动配合,其结构包括有蜗轮,传动轴,控制轴,弹簧,凸轮,其特点是控制轴活动装配在传动轴的开口一头内腔中,一头接触置于腔内的弹簧,外露一头与同手柄相连的凸轮活动接触,控制轴颈部有园凹槽,蜗轮内园周有月牙槽,传动轴上有一组孔,孔中有动配合的钢球,控制轴沿轴向滑动,钢球对应嵌入月牙槽或传动轴颈都的园凹槽中,达到蜗轮与传动轴的联接或脱离。本技术的效果在于,结构简单,适用于电动、手动移门;手柄带动凸轮推压控制轴省力,手感轻松。以下,根据附图,对本技术的实施例进行详细叙述。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结构视图。本技术如图1所示,传动轴4一头开口的内腔中活动装配控制轴5,它的一头接触弹簧1,外露的另一头活动接触同手柄7相联接的凸轮6,控制轴5的颈部制有园凹槽,在传动轴上制有一组孔,本技术在轴上制有四个均匀对称的4个孔,动配有4个钢球3,蜗轮2的内园周上制有月牙槽,由钢球3实现蜗轮2同传动轴4的动配合联接,手柄7带动凸轮6转一角度顶压控制轴5右移,钢球3嵌入控制轴5颈部园凹槽,钢球3与蜗轮2分离,手动移门。反向转动手柄7,弹簧1推压控制轴5左移,钢球3重行嵌入蜗轮2的月牙槽,蜗轮2把力矩传递给传动轴4,电动移门。权利要求1.一种移动门离合装置,它的结构包括有蜗轮,传动轴,控制轴,弹簧和凸轮,其特正是控制轴(5)活动装配在传动轴(4)开口一端的内腔中,一头接触弹簧(1),一头活动接触凸轮(6),颈部有园凹槽,传动轴(4)上有一组孔同钢球(3)动配合,蜗轮(2)内园周有月牙槽。专利摘要本技术涉及一种移动门离合装置,它的结构包括有蜗轮、传动轴、控制轴、弹簧和凸轮,活动装配在传动轴内腔中的控制轴的颈部有圆凹槽,两头分别接触弹簧和凸轮,传动轴上有一组孔,动配有钢球,由钢球活动联接蜗轮与传轴,实现离、合,该装置具有结构简单,操作方便的优点。文档编号E05F15/14GK2314058SQ9724319公开日1999年4月14日 申请日期1997年12月31日 优先权日1997年12月31日专利技术者高福根, 萧永明 申请人:杭州福成机械有限公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移动门离合装置,它的结构包括有蜗轮,传动轴,控制轴,弹簧和凸轮,其特征是控制轴(5)活动装配在传动轴(4)开口一端的内腔中,一头接触弹簧(1),一头活动接触凸轮(6),颈部有园凹槽,传动轴(4)上有一组孔同钢球(3)动配合,蜗轮(2)内园周有月牙槽。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高福根萧永明
申请(专利权)人:杭州福成机械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33[中国|浙江]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