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非离子环氧型碳纤维上浆剂的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0383521 阅读:32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2-20 00:18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非离子型水性环氧碳纤维上浆剂的制备方法,属于纤维制造领域。包括以下步骤:1.使用聚乙二醇、丁酮混合、环氧树脂、封端剂、二异氰酸酯单体制得金黄色的非离子乳化剂;2.将步骤1制得的非离子乳化剂与环氧树脂在50‑75℃下熔融搅拌,混合均匀,实现反相乳化,成为水性乳液;3.降低搅拌转速,继续滴加常温去离子水,调整乳液固含量,过200目过滤网,制得非离子环氧型碳纤维上浆剂。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的方法所制得的碳纤维上浆剂稳定性好,乳液颗粒小,粒径分布窄,可赋予碳纤维良好的集束性、耐磨性、浸润性,与环氧类基体树脂的相容性良好,碳纤维复合材料的综合力学性能优异。

Preparation of a Non-ionic Epoxy Carbon Fiber Sizing Agent

The invention provides a preparation method of non-ionic water-borne epoxy carbon fiber sizing agent, which belongs to the field of fiber manufacturing. The following steps are taken: 1. the golden yellow nonionic emulsifier is obtained by single use of polyethylene glycol, butanone mixture, epoxy resin, capping agent and diisocyanate; 2., the non-ionic emulsifier made from step 1 is melt and stirred with epoxy resin at 50 75 degrees Celsius, and is mixed evenly, so that the emulsion can be emulsified instead of water and become water-borne emulsion; 3., the stirring speed is reduced, and the room temperature deionized water is continuously added. The non-ionic epoxy carbon fiber sizing agent was prepared through solid emulsion content and 200 mesh filter mesh. The carbon fiber sizing agent prepared by the method has good stability, small emulsion particle size and narrow particle size distribution, which can give good carbon fiber bundling, abrasion resistance and wettability, good compatibility with epoxy matrix resin, and comprehensive mechanical properties of carbon fiber composite material can be excellent.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非离子环氧型碳纤维上浆剂的制备方法
本专利技术属于纤维制造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非离子环氧型碳纤维上浆剂的制备方法。
技术介绍
碳纤维具有强度和模量高、耐高温、耐腐蚀、抗疲劳、抗蠕变、高导电导热和低热膨胀系数等优异性能,在国内外已经发展成为重要的增强体纤维材料,尤其是碳纤维增强树脂基复合材料目前已经在航天、航空、武器装备、产业装备制造、医疗器械、体育用品等领域的应用呈现快速增长的趋势。碳纤维的性能直接决定复合材料制品的性能。碳纤维伸长率低而脆,在加工过程中极易发生起毛、劈丝和断丝现象,直接导致碳纤维的强度降低,从而降低碳纤维复合材料的产品性能。上浆剂的作用就是保护碳纤维表面处理(臭氧处理或等离子处理)后产生的表面活性,避免碳纤维表面吸附空气中的水分和灰尘,有利于改善碳纤维与基体树脂的浸润性、粘合性及后加工性能,赋予碳纤维良好的集束性、耐磨性、相容性。由于碳纤维与基体树脂在性能和结构上差异较大,上浆剂还可以作为复合材料界面的过渡层将载荷通过界面有效传递到纤维上,抑制界面裂纹的引发和传播,改善纤维与基体树脂的界面粘结。上浆剂是碳纤维制造工业中不可或缺的重要辅助材料。国外在碳纤维上浆剂方面的研究已经较为成熟,根据不同碳纤维复合材料的需求,各个厂家都有自己的碳纤维上浆剂品种,已成为国外碳纤维生产厂家的核心技术中的核心秘密,所以碳纤维上浆剂具体的制备方法很少有公开报道。国内碳纤维上浆剂的研究起步较晚,市场上几乎见不到成熟的高性能上浆剂产品,成为制约我国高性能碳纤维产业技术发展的一个重要瓶颈。目前,国内碳纤维生产厂家多数采用溶剂型或乳液型上浆剂。溶剂型上浆剂由于溶剂沸点低、易挥发,在线配套使用的稳定性较差,且上浆主剂(树脂)很容易粘附在导辊上,造成碳纤维表面上浆不均匀;乳液型上浆剂分为离子型和非离子型两种,离子型上浆剂不可避免要在碳纤维表面引入钠、钾等碱金属离子,它们是碳元素的氧化催化剂,影响碳纤维的使用范围;非离子型上浆剂没有溶剂型和离子型上浆剂存在的上述缺陷,因此非离子乳液型上浆剂将成为碳纤维制造行业的首选重要助剂。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非离子型水性环氧碳纤维上浆剂的制备方法,制得的上浆剂是由自制合成的非离子乳化剂通过相转法对环氧树脂反相乳化所得。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一、合成非离子乳化剂:将聚乙二醇160-250份、丁酮100-250份混合均匀,搅拌至聚乙二醇完全溶于丁酮中,混合液温度在30-50℃范围内,缓慢滴加二异氰酸酯单体6-20份,反应1-2个小时后,加入环氧树脂8-20份,继续反应0.5-1.5个小时,将反应体系温度升至70-90℃,加入封端剂25-35份和环氧树脂7-12份,0.5小时后将反应体系温度降至50-70℃,缓慢滴加二异氰酸酯单体4-10份,反应1-2个小时后,将物料转移至带有抽真空装置的密闭容器内,升温至85-95℃,开启真空泵,将物料中的丁酮溶剂减压蒸馏2-4小时,直至物料中的丁酮去除完全,降至室温出料,制得金黄色的非离子乳化剂,以上份数为质量份;步骤一中的聚乙二醇根据分子量不同选用PEG-400、PEG-600、PEG-1000、PEG-2000、PEG-4000、PEG-6000中的一种;步骤一中的二异氰酸酯单体为脂肪族己二异氰酸酯HDI、甲苯二异氰酸酯TDI(TDI-80、TDI-100)、二苯基甲烷二异氰酸酯MDI中的一种;步骤一中的环氧树脂为双酚A型环氧树脂(E-20、E-33、E-44、E-51、E-55)、双酚F型环氧树脂(NPEF-170、YDF-170、YDF-190、XB-3337)中一种或几种;步骤一中的封端剂为分子结构中带有一个端羟基的辛基苯酚聚氧乙烯醚、三苯乙基酚聚氧乙烯聚氧丙烯醚、壬基酚聚氧乙烯醚、月桂醇聚氧乙烯醚、异构十三醇聚氧乙烯醚中的一种;步骤二、将步骤一制得的非离子乳化剂20-40份、环氧树脂60-80份在50-75℃下熔融搅拌,混合均匀;以8-20ml/min的速度滴加去离子水50-90份,体系由“油包水”相转变为“水包油”,实现反相乳化,成为水性乳液,以上份数为质量份;步骤二中的环氧树脂为双酚A型环氧树脂(E-20、E-33、E-44、E-51、E-55)中的一种或几种;步骤二中的去离子水温度为60-70℃;步骤二中相转变所需的搅拌转速为800-1200r/min;步骤三、降低搅拌转速为300-600r/min,继续滴加常温去离子水10-50份(质量份),调整乳液固含量为50%,过200目过滤网,制得非离子环氧型碳纤维上浆剂。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优势在于:本专利技术提供了的方法所制得的碳纤维上浆剂稳定性好,乳液颗粒小,粒径分布窄,可赋予碳纤维良好的集束性、耐磨性、浸润性,与环氧类基体树脂的相容性良好,碳纤维复合材料的综合力学性能优异。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和比较例上浆剂的碳纤维性能检测结果对比表。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进行详细地解释说明。实施例1在常温下,装有搅拌器、回流冷凝器、温度计和滴液漏斗的四口反应瓶中,依序加入2000g聚乙二醇PEG-1000和1500g丁酮,水浴升温至45℃,充分搅拌至物料完全溶解于丁酮中,以5ml/min的速度滴加120g甲苯二异氰酸酯TDI-100,反应1.5小时后,加入130g环氧树脂E-55,继续反应1小时后,水浴升温至85℃,加入300g封端剂辛基苯酚聚氧乙烯醚OP-10和100g环氧树脂E-55,0.5小时后水浴温度降至55℃,以4ml/min的速度滴加60g甲苯二异氰酸酯TDI-100,反应2小时后,将物料转移至带有抽真空装置的密闭容器内,升温至95℃,开启真空泵,将物料中的丁酮减压蒸馏3小时,直至物料中的丁酮去除完全,降至室温出料,制得非离子乳化剂。分别称取上述步骤得到的400g非离子乳化剂、800g环氧树脂E-55置于带有加热装置的容器里,升温至60℃,物料熔融后开启高速搅拌,转速为500r/min,以10ml/min的速度滴加60℃去离子水900g,滴加过程中随混合物料粘度逐渐升高逐步提高搅拌转速为800-1200r/min,体系粘度从最大值突然迅速下降,体系完成相转变,降低搅拌转速为400r/min,继续滴加常温去离子水直到乳液固含量为50%时停止滴加,200目网过滤出料。通过实施例1制得非离子环氧型碳纤维上浆剂1,乳液稀释稳定性良好,4号转子粘度为450厘泊,有效平均粒径280nm。实施例2在常温下,装有搅拌器、回流冷凝器、温度计和滴液漏斗的四口反应瓶中,依序加入2000g聚乙二醇PEG-4000和1800g丁酮,水浴升温至50℃,充分搅拌至物料完全溶解于丁酮中,以5ml/min的速度滴加100g甲苯二异氰酸酯TDI-80,反应1小时后,加入120g双酚F型环氧树脂NPEF-170,继续反应1小时后,水浴升温至80℃,加入320g封端剂壬基酚聚氧乙烯醚TX-12和100g双酚F型环氧树脂NPEF-170,0.5小时后水浴温度降至50℃,以4ml/min的速度滴加50g甲苯二异氰酸酯TDI-80,反应2小时后,将物料转移至带有抽真空装置的密闭容器内,升温至95℃,开启真空泵,将物料中的丁酮减压蒸馏3.5小时,直至物料中的丁酮去除完全,降至室温出料,制得非离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非离子环氧型碳纤维上浆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步骤一、合成非离子乳化剂:将聚乙二醇160‑250份、丁酮100‑250份混合均匀,搅拌至聚乙二醇完全溶于丁酮中,混合液温度在30‑50℃范围内,缓慢滴加二异氰酸酯单体6‑20份,反应1‑2个小时后,加入环氧树脂8‑20份,继续反应0.5‑1.5个小时,将反应体系温度升至70‑90℃,加入封端剂25‑35份和环氧树脂7‑12份,0.5小时后将反应体系温度降至50‑70℃,缓慢滴加二异氰酸酯单体4‑10份,反应1‑2个小时后,将物料转移至带有抽真空装置的密闭容器内,升温至85‑95℃,开启真空泵,将物料中的丁酮溶剂减压蒸馏2‑4小时,直至物料中的丁酮去除完全,降至室温出料,制得金黄色的非离子乳化剂,以上份数为质量份;步骤二、将步骤一制得的非离子乳化剂20‑40份、环氧树脂60‑80份在50‑75℃下熔融搅拌,混合均匀;以8‑20ml/min的速度滴加去离子水50‑90份,体系由“油包水”相转变为“水包油”,实现反相乳化,成为水性乳液,以上份数为质量份;步骤三、降低搅拌转速为300‑600r/min,继续滴加常温去离子水10‑50份(质量份),调整乳液固含量为50%,过200目过滤网,制得非离子环氧型碳纤维上浆剂。...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非离子环氧型碳纤维上浆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步骤一、合成非离子乳化剂:将聚乙二醇160-250份、丁酮100-250份混合均匀,搅拌至聚乙二醇完全溶于丁酮中,混合液温度在30-50℃范围内,缓慢滴加二异氰酸酯单体6-20份,反应1-2个小时后,加入环氧树脂8-20份,继续反应0.5-1.5个小时,将反应体系温度升至70-90℃,加入封端剂25-35份和环氧树脂7-12份,0.5小时后将反应体系温度降至50-70℃,缓慢滴加二异氰酸酯单体4-10份,反应1-2个小时后,将物料转移至带有抽真空装置的密闭容器内,升温至85-95℃,开启真空泵,将物料中的丁酮溶剂减压蒸馏2-4小时,直至物料中的丁酮去除完全,降至室温出料,制得金黄色的非离子乳化剂,以上份数为质量份;步骤二、将步骤一制得的非离子乳化剂20-40份、环氧树脂60-80份在50-75℃下熔融搅拌,混合均匀;以8-20ml/min的速度滴加去离子水50-90份,体系由“油包水”相转变为“水包油”,实现反相乳化,成为水性乳液,以上份数为质量份;步骤三、降低搅拌转速为300-600r/min,继续滴加常温去离子水10-50份(质量份),调整乳液固含量为50%,过200目过滤网,制得非离子环氧型碳纤维上浆剂。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非离子环氧型碳纤维上浆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一中所述的聚乙二醇根据分子量不同选用PEG-400、PEG...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国军魏浩欧阳肖李瑞高闪张智嘉马宁张馨月舒立伟王强
申请(专利权)人:哈尔滨工程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黑龙江,2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