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亮饰条表面钝化色差修复工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0383080 阅读:54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2-20 00:07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汽车亮饰条表面钝化色差修复工艺,采用等离子抛光对亮饰条进行表面处理,包括以下步骤:S1、配置抛光液,主要包含柠檬酸、硫酸、钠盐和甘油,其余为添加剂,将抛光液加入至电解槽中;S2、对待加工的亮饰条的工件进行除油、酸洗、水洗,最后吹干;S3、将工件与阳极相连,并通过工装夹具装夹后浸入容纳有抛光液的电解槽中,以电解槽槽体为阴极,通直流电对工件进行等离子抛光;S4、将工件取出,上下面翻转180°后,再次浸入电解槽,以S3相同操作条件进行等离子抛光;S5、工件抛光结束后,关闭电源,取出工件,清洗后烘干或吹干。本发明专利技术用料环保、生产成本低,显著改善了汽车亮饰条表面的抛光性能,具有良好的光泽度。

Repair Technology of Passivation Chromatic Difference on Automobile Bright Bar Surface

The invention discloses a surface passivation chromatic aberration repair process for automobile bright strip, which uses plasma polishing to treat the surface of bright strip, including the following steps: S1, disposing polishing fluid, mainly containing citric acid, sulphuric acid, sodium salt and glycerin, and the rest as additives, adding polishing fluid to the electrolyzer; S2, removing oil, pickling and washing the workpiece processed with bright strip; Lastly, the workpiece is dried by blowing; S3, the workpiece is connected with the anode, and immersed in the electrolytic cell containing polishing fluid through fixture clamping, and plasma polishing is carried out by DC current with the electrolytic cell body as cathode; S4, the workpiece is taken out, the upper and lower parts are turned 180 degrees, then immersed in the electrolytic cell again, plasma polishing is carried out under the same operating conditions as S3; S5, after polishing, the workpiece is finished, the plasma polishing is closed. Power supply, take out the workpiece, dry or blow-dry after cleaning. The material of the invention is environmentally friendly and has low production cost, which significantly improves the polishing performance of the surface of the automobile polishing strip and has good glossiness.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汽车亮饰条表面钝化色差修复工艺
本专利技术涉及汽车外饰件加工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汽车亮饰条表面钝化色差修复工艺。
技术介绍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稳健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得到大幅改善,汽车已经成为家庭必备品。据中国产业网公布的最新数据显示,截止到2017年我国的汽车保有量已超过2.17亿辆,为全世界之最。汽车的大规模增长为越来越多的人的生活提供了便利,同时,人们对于汽车的外观设计及性能都有了更高的要求,汽车外饰件便是其中一种。当前汽车外饰件的颜色的选择与车身本身的颜色基本相同,汽车生产企业在生产过程中对于外饰件与车身的匹配要求越来越高,不过由于外饰件的生产方式不同,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外饰件与车身设计颜色之间的差异即色差。色差指的是测量的颜色与其标准色之间存在的差异,这种差异也是人的肉眼所观察的颜色与其标准色之间存在的差异。我们都知道,颜色的要素主要包括色调、色相、彩度及明度组成,色调是彩色之间相互区别的重要特性,色相则是主要用来区别色度的一种要素,彩度所主要表达是是一种颜色的纯粹性,明度就是指色彩的明暗程度,主要与物体的光反射强度有关。汽车亮饰条表面钝化后的色差最主要是明度,说的更精确一点是表面的光泽度的差异。色差的影响因素可以总结为钝化的工艺参数与原材料两个方面。工艺参数方面的影响,包括钝化生产工艺参数较多,而钝化液的浓度、浸泡时间、产品排布的距离等则会对出漆量产生重要影响。不锈钢亮条钝化后或多或少存在色差(光泽度)的偏差,需要有一种工艺去弥补它产生的大量的不良。因此,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致力于开发一种汽车亮饰条表面钝化色差修复工艺,以弥补色差的偏差。专利技术内容有鉴于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汽车亮饰条表面钝化后的色差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汽车亮饰条表面钝化色差修复工艺,其采用等离子抛光对亮饰条进行表面处理,包括以下步骤:S1、配置抛光液,其中抛光液的组成及其含量为柠檬酸15-20%,硫酸5-10%,钠盐45-55%,甘油3-5%,其余为添加剂,将抛光液加入至电解槽中,并将抛光液浓度控制在3.5-4.5%,PH值6.5-7.0,将抛光液加热并保持在70-85℃的温度;S2、对待加工的亮饰条的工件进行除油、酸洗、水洗,最后通过无油净化压缩空气吹干;S3、将工件与阳极相连,并通过工装夹具装夹后浸入容纳有抛光液的电解槽中,以电解槽槽体为阴极,通直流电对工件进行等离子抛光,抛光时工件的下潜深度5-25mm,空间角度0°,电解槽的操作电压为230-380V的正向脉冲电压,操作电压频率为10K-20KHz,电流密度为30-80A/dm2,占空比50-90%,抛光时间20s-90s;S4、将工件取出,上下面翻转180°后,再次浸入电解槽,以S3相同操作条件进行等离子抛光;S5、工件抛光结束后,关闭电源,取出工件,浸入纯净水槽进行超声清洗,随后烘干或吹干。进一步地,抛光液中添加剂的组成为:六次甲基四胺4g/L,聚乙二醇10g/L,尿素10g/L,磺基水杨酸5g/L,OP乳化剂4g/L。由六次甲基四胺、聚乙二醇、尿素、磺基水杨酸和OP乳化剂组成抛光液的添加剂,主要起了活化工件表面的作用,不但可以在工件表面产生吸附粘膜,增强工件与溶液的浸润效果,而且还起到缓蚀、增光和消泡等作用,可以使反应平稳地进行,随着等离子抛光的进行,体现出良好的光亮和整平效果,可以使工件表面光亮,并较清晰地看出轮廓。更进一步地,钠盐选自氯化钠、碳酸钠、硝酸钠、硫酸钠、亚硫酸钠、乙酸钠、柠檬酸钠中的一种或几种。进一步地,除油溶液的组成为:氢氧化钠20g/L,碳酸钠30g/L,碳酸三钠50g/L,OP乳化剂5mL/L。优选地,装夹工件的夹具的里侧采用的材料为聚四氟乙烯,夹具与工件表面紧密接触以防止非正常放电造成工件表面烧蚀。聚四氟乙烯材料耐高温强和化学性能好,用来加工成工装夹具,和阳极直接接触,耐腐蚀性和绝缘性好,避免了放电加工时释放能量的烧蚀。优选地,工件与抛光液刚开始接触时,暂停下降并保持工件在与抛光液接触位置1-2s。工件与抛光液刚开始液接触的瞬间是接触面积变化最大的时刻,此时如果变化过大,气层形成得不够充分,造成电流波动过大,易影响等离子抛光的效果,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能够降低该影响。进一步地,阴极面积与阳极面积比为20-50:1。进一步地,电解槽的操作电压为正向方波脉冲电压。方波能够提供集中的能量施加到工件上,能够在极短的时间内在工件表面激发等离子体形成气膜将工件与电解液隔离,从而最大效率地对工件进行等离子轰击作用,实现抛光效果。频率越高,也就意味着每个脉冲方波的间隙时间越短,上一个方波引起的等离子气膜刚要消退,下一个方波就又会激发起新的气膜,从而几乎可以形成连续的气膜,工件的抛光效果更佳。进一步地,电解槽内添加循环泵以驱动抛光液进行强制循环流动,抛光液的流速控制为1.8-2.8L/min。控制合理的抛光液流速,能够提高工件表面接触的抛光液的量,从而提高抛光效率与抛光效果,而过大的流量使得电解槽内产生紊流和气泡,导致工件表面形成泡沫状的液体,使稳定气层产生困难,影响工件表面的抛光效果。在本专利技术的较佳实施方式中,抛光液的组成及其含量为:柠檬酸17%,硫酸6%,硫酸钠55%,甘油4%,其余为添加剂;抛光液的浓度为4.5%,PH值7.0,温度80℃。在工件进入抛光液的过程中,抛光液电解产生的气体和工件与抛光液接触位置的瞬时短路所蒸发的水蒸汽会形成一个包围工件的气层,将工件与抛光液完全隔开。由于微观凸起的位置电场强度大,气层在直流电压的作用下进入等离子态后,会优先在微观凸起的位置形成放电通道,将这些位置的材料去除,从而实现对工件的抛光。本专利技术的抛光液中含有柠檬酸、硫酸和甘油,其中,柠檬酸的酸度低,黏度大,在抛光过程中既能起到溶解作用又能在不锈钢表面形成钝化膜,防止不锈钢过腐蚀;硫酸具有良好的分散性,在溶液中能完全电离,有助于提高抛光液的电导率、分散能力和阳极电流效率,使不锈钢表面抛光均匀;加热后,硫酸的侵蚀能力大大提高,有助于形成扩散层。甘油吸附在阳极的表面,有利于促进扩散层的形成,能够与柠檬酸在不锈钢表面形成一层薄膜,防止不锈钢过腐蚀,并使抛光后的不锈钢表面光亮、细致。本专利技术的抛光液浓度按质量浓度控制在3.5-4.5%,抛光液的浓度的升高常常会加剧气层与工件表面的等离子体化学反应,虽然理论上这些产物都被放电去除,不影响抛光后的粗糙度,但是其微量的反应物残留却可能降低抛光后工件表面的亮度,同时一旦浓度达到一定程度还有可能面临污染和废液的问题,在本专利技术的工艺中,根据上述范围控制抛光液浓度,在随抛光过程消耗而使浓度下降时,需要及时补充料液。配置了的抛光液的PH值6.5-7.0,呈弱酸性,这是利用酸性溶液对工件的腐蚀作用,等离子抛光过程中,酸洗溶液优先腐蚀工件表面凸起的部分,从而最终得到表面粗糙度更好的工件。如果酸性较强,腐蚀过快,易导致过腐蚀。另一方面,腐蚀作用不利于提高工件的表面反射率,因而需要结合等离子的作用,对二者进行平衡调控才能实现最佳抛光效果。在本专利技术的工艺条件下,等离子抛光的总时间设置30s-2min较为有效,抛光时间过长,容易导致工件表面被酸性溶液过度腐蚀,抛光时间太短,等离子体轰击作用又不够明显,使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汽车亮饰条表面钝化色差修复工艺,其特征在于,采用等离子抛光对亮饰条进行表面处理,包括以下步骤:S1、配置抛光液,其中抛光液的组成及其含量为柠檬酸15‑20%,硫酸5‑10%,钠盐45‑55%,甘油3‑5%,其余为添加剂,将抛光液加入至电解槽中,并将抛光液浓度控制在3.5‑4.5%,PH值6.5‑7.0,将抛光液加热并保持在70‑85℃的温度;S2、对待加工的亮饰条的工件进行除油、酸洗、水洗,最后通过无油净化压缩空气吹干;S3、将工件与阳极相连,并通过工装夹具装夹后浸入容纳有抛光液的电解槽中,以电解槽槽体为阴极,通直流电对工件进行等离子抛光,抛光时工件的下潜深度5‑25mm,空间角度0°,电解槽的操作电压为230‑380V的正向脉冲电压,操作电压频率为10K‑20KHz,电流密度为30‑80A/dm2,占空比50‑90%,抛光时间20s‑90s;S4、将工件取出,上下面翻转180°后,再次浸入电解槽,以S3相同操作条件进行等离子抛光;S5、工件抛光结束后,关闭电源,取出工件,浸入纯净水槽进行超声清洗,随后烘干或吹干。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汽车亮饰条表面钝化色差修复工艺,其特征在于,采用等离子抛光对亮饰条进行表面处理,包括以下步骤:S1、配置抛光液,其中抛光液的组成及其含量为柠檬酸15-20%,硫酸5-10%,钠盐45-55%,甘油3-5%,其余为添加剂,将抛光液加入至电解槽中,并将抛光液浓度控制在3.5-4.5%,PH值6.5-7.0,将抛光液加热并保持在70-85℃的温度;S2、对待加工的亮饰条的工件进行除油、酸洗、水洗,最后通过无油净化压缩空气吹干;S3、将工件与阳极相连,并通过工装夹具装夹后浸入容纳有抛光液的电解槽中,以电解槽槽体为阴极,通直流电对工件进行等离子抛光,抛光时工件的下潜深度5-25mm,空间角度0°,电解槽的操作电压为230-380V的正向脉冲电压,操作电压频率为10K-20KHz,电流密度为30-80A/dm2,占空比50-90%,抛光时间20s-90s;S4、将工件取出,上下面翻转180°后,再次浸入电解槽,以S3相同操作条件进行等离子抛光;S5、工件抛光结束后,关闭电源,取出工件,浸入纯净水槽进行超声清洗,随后烘干或吹干。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亮饰条表面钝化色差修复工艺,其特征在于,抛光液中添加剂的组成为:六次甲基四胺4g/L,聚乙二醇10g/L,尿素10g/L,磺基水杨酸5g/L,OP乳化剂4g/L。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汽车亮饰条...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革浜口今辅贾军峰罗定业
申请(专利权)人:宁波富技精工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