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的移动台架减速缓冲装置及方法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0359261 阅读:70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2-16 14:59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新型的移动台架减速缓冲装置,包括重块、转换支架、刚性支架,所述重块与转换支架的一端连接,所述转换支架的另一端和刚性支架的一端连接,所述刚性支架的另一端设有圆筒,所述圆筒内设有可变形材料。本发明专利技术可以不需要在试验地面上预埋任何固定装置,因此极大地降低了试验地面的要求,也避免了试验地面的改造工作,降低了实施难度;本发明专利技术中包含的重块和可变形材料,可以根据移动台架的运动能量确定,使用范围广,灵活性较大;本发明专利技术中的转换支架,可以根据用户现有的水泥墩或者铁块的情况,进行灵活调整,以满足用户的实际情况;本发明专利技术在刚性支架上增加了几个圆筒,一方面可以有效引导可变形材料沿着圆筒方向变形,从而使吸能效果更加显著,一方面,也可以避免移动台架与刚性支架接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新型的移动台架减速缓冲装置及方法
本专利技术属于汽车安全
,尤其是涉及一种新型的移动台架减速缓冲装置及方法。
技术介绍
为了准确模拟汽车的碰撞形态,试验室通常采用整车碰撞牵引系统,将试验车辆加载到一定速度与前方碰撞壁障发生碰撞。但是某些汽车实车碰撞试验,需要将汽车放置成特定的初始状态,例如车辆呈现侧翻状态,底盘平面与地面呈23度,此时无法用整车碰撞牵引系统将车辆加速到一定速度。此时,只能将试验汽车放置在可移动试验台架上。整车碰撞牵引系统将可移动试验台架和试验汽车同时加速到一定速度。试验汽车与前方的碰撞壁障发生碰撞,通过汽车变形吸能,最终停止下来。但是可移动试验台架一般是刚性的,不能发生变形,因此不能直接停止下来。需要增加一个减速缓冲装置。常见的移动试验台架减速缓冲装置,是试验地面上,预埋两个固定装置,然后在固定装置上放置可变形的材料,如铝型圆管等,移动试验台架与可变形材料发生碰撞,通过变形材料吸收能量,使移动试验台架停止下来。但种减速缓冲装置对试验地面的要求比较高,需要试验地面有足够的深度和硬度,才能保证预埋的固定装置在碰撞过程中不会发生移动或者变形。此外,部分已经建成的试验室,无法在地面上预埋固定装置,导致无法实施该减速缓冲装置。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本专利技术旨在提出一种新型的移动台架减速缓冲装置,不需要在试验地面上预埋任何固定装置,也可以达到移动台架的减速缓冲效果,使试验台架最终停止下来。为达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一种新型的移动台架减速缓冲装置,包括重块、转换支架、刚性支架,所述重块与转换支架的一端连接,所述转换支架的另一端和刚性支架的一端连接,所述刚性支架的另一端设有圆筒,所述圆筒内设有可变形材料。进一步的,所述重块与转换支架之间还设有泡沫材料。进一步的,所述转换支架和刚性支架之间还设有泡沫材料。进一步的,所述重块下方还设有缓冲材料,所述重块上还开有若干个与转换支架连接的孔。进一步的,所述缓冲材料包括橡胶垫或橡胶块。进一步的,所述可变形材料包括钢管、可变形蜂窝铝材料。相对于现有技术,本专利技术所述的一种新型的移动台架减速缓冲装置具有以下优势:(1)本专利技术可以不需要在试验地面上预埋任何固定装置,因此极大地降低了试验地面的要求,也避免了试验地面的改造工作,降低了实施难度;(2)本专利技术中包含的重块和可变形材料,可以根据移动台架的运动能量确定,使用范围广,灵活性较大;(3)本专利技术中的转换支架,可以根据用户现有的水泥墩或者铁块的情况,进行灵活调整,以满足用户的实际情况;(4)本专利技术在刚性支架上增加了几个圆筒,一方面可以有效引导可变形材料沿着圆筒方向变形,从而使吸能效果更加显著,一方面,也可以避免移动台架与刚性支架接触。最坏的情况,就是移动平台和圆筒接触,圆筒发生变形。此时,只要更换圆筒即可,而不需要更换整个刚性支架,从而降低后期的设备维修费用;(5)本专利技术在转换之间和重块之间增加泡沫等缓冲吸能材料,一方面可以避免转接支架与重块的硬接触,在冲击过程中可以减少转接支架与重块的损坏,增加设备使用寿命。本专利技术的另一目的在于提出一种利用上述移动台架减速缓冲装置的工作方法,具体包括如下步骤:(1)在试验地面的牵引轨道两侧放置缓冲材料,在缓冲材料上设有若干重块;(2)将转换支架通过重块上的孔连接重块,连接过程中,两者之间增加泡沫缓冲吸能材料;(3)将转换支架与刚性支架连接,连接过程中,两者之间增加泡沫缓冲吸能材料;(4)在在刚性支架前端安装几个圆筒,圆筒内放置一定数量的可变形材料;(5)移动台架以一定速度撞击可变形材料,可变形材料发生变形,吸收一部分移动台架的动能;(6)可变形材料将撞击力传递给圆筒,圆筒传递给刚性支架,刚性支架将力传递给转换支架,转换支架将力传递给放置在牵引轨道两侧重块上,重块在推力的作用下发生移动,与地面产生摩擦,重物的动能和地面摩擦做功,吸收一部分移动台架的动能,重块与转换支架之间的吸能材料、转换支架与刚性支架之间的吸能材料,吸能一部分移动台架的动能;(7)随着可变形材料的变形范围不断增大,重物动能的增加和地面摩擦做功的不断增多,移动台架的速度不断降低,直至停止下来。本专利技术的一种利用上述移动台架减速缓冲装置的工作方法与上述一种新型的移动台架减速缓冲装置的有益效果相同,在此不再赘述。附图说明构成本专利技术的一部分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理解,本专利技术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专利技术,并不构成对本专利技术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图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所述的移动台架减速缓冲装置俯视;图2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所述的移动台架减速缓冲装置左视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所述的移动台架减速缓冲方法的流程图。附图标记说明:1-重块;2-泡沫材料;3-转换支架;4-刚性支架;5-圆筒;6-可变形材料。具体实施方式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在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专利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等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在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通过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专利技术中的具体含义。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专利技术。如图1-2所示,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移动台架减速缓冲装置,包括一定数量的重块1(附带橡胶垫),具体的数量和质量,根据移动台架的运动能量确定;附图中以左侧和右侧各一个重块举例,不代表本专利只使用了左侧和右侧各一个重块;在重块1的前端,有2个转换支架3,转换支架3分别和左侧重块、右侧重块连接,两者之间有泡沫材料2;转换支架3前有一个刚性支架4,刚性支架4的一端与左侧重块连接,另一端与右侧重块连接;两者之间有泡沫材料;刚性支架4前端有若干个圆筒5和可变形材料6,具体的数量和质量,根据移动台架的运动能量确定。附图中以左侧和右侧各一个可变形材料举例,不代表本专利只使用了左侧和右侧各一个可变形材料。利用本专利技术进行移动台架减速缓冲的方法如图3所示:(1)在试验地面的牵引轨道两侧,首先放置一些整块的橡胶垫或者橡胶块,然后再在橡胶垫或者橡胶块分别放置一定数量的重块1,如铁块、水泥墩等;重块1上开有1个或者多个孔,用于与转换支架3连接。(2)通过左侧重块上的孔,把转换支架3与左侧重块连接,连接过程中,两者之间增加泡沫等缓冲吸能材料;转换支架3的尺寸须与重块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新型的移动台架减速缓冲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重块、转换支架、刚性支架,所述重块与转换支架的一端连接,所述转换支架的另一端和刚性支架的一端连接,所述刚性支架的另一端设有圆筒,所述圆筒内设有可变形材料。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新型的移动台架减速缓冲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重块、转换支架、刚性支架,所述重块与转换支架的一端连接,所述转换支架的另一端和刚性支架的一端连接,所述刚性支架的另一端设有圆筒,所述圆筒内设有可变形材料。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的移动台架减速缓冲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重块与转换支架之间还设有泡沫材料。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的移动台架减速缓冲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转换支架和刚性支架之间还设有泡沫材料。4.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一种新型的移动台架减速缓冲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重块下方还设有缓冲材料,所述重块上还开有若干个与转换支架连接的孔。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新型的移动台架减速缓冲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缓冲材料包括橡胶垫或橡胶块。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的移动台架减速缓冲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可变形材料包括钢管、可变形蜂窝铝材料。7.一种利用上述移动台架减速缓冲装置的工作方法,其特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红运崔东方锐田涌君鲁爽祁志南董伟鹏孟宪明胡帛涛曹欢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有限公司中汽研天津汽车工程研究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天津,1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