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高性能淀粉塑料复合材料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0349996 阅读:42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2-16 11:37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高性能淀粉塑料复合材料,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组成:塑料母粒38‑45份、氯丁橡胶10‑15份、改性淀粉12‑16份、小麦秸秆粉6‑10份、乙烯丙烯酸接枝马来酸酐2‑5份、多壁碳纳米管3‑7份、银‑藻酸盐纳米纤维2‑6份、秸秆纤维素3‑7份、纳米坡缕石2‑4份、矿物质提炼滑石粉2‑6份、纳米累脱石3‑5份、纳米碳酸钙4‑8份、耐冲击改性剂2‑4份、偶联剂1‑2份、增塑剂3‑6份、无机阻燃剂2‑5份、抗氧剂2‑4份,本发明专利技术塑料复合材料具有耐高温性、韧性、抗撕裂、抗冲击、抗老化、抗静电性能;而且其使用寿命长、耐老化,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高性能淀粉塑料复合材料
本专利技术涉及塑料领域,具体是一种高性能淀粉塑料复合材料。
技术介绍
塑料在我们的生活中随处可见,给我们生活带来了很多方便,同时在工业的各个领域也起了不小的作用,有些时候它的作用是不容别替代的,但普通的塑料往往会有它自身的特性和缺陷,虽然有塑料质轻,优异的电绝缘性能和优良的化学稳定性能这些优点,但韧性、抗撕裂、抗冲击、抗老化、阻燃性还有待于进一步提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高性能淀粉塑料复合材料,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高性能淀粉塑料复合材料,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组成:塑料母粒38-45份、氯丁橡胶10-15份、改性淀粉12-16份、小麦秸秆粉6-10份、乙烯丙烯酸接枝马来酸酐2-5份、多壁碳纳米管3-7份、银-藻酸盐纳米纤维2-6份、秸秆纤维素3-7份、纳米坡缕石2-4份、矿物质提炼滑石粉2-6份、纳米累脱石3-5份、纳米碳酸钙4-8份、耐冲击改性剂2-4份、偶联剂1-2份、增塑剂3-6份、无机阻燃剂2-5份、抗氧剂2-4份;所述塑料母粒由以下重量份组分组成:聚乙烯醇20-35份、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高性能淀粉塑料复合材料,其特征在于,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组成:塑料母粒38‑45份、氯丁橡胶10‑15份、改性淀粉12‑16份、小麦秸秆粉6‑10份、乙烯丙烯酸接枝马来酸酐2‑5份、多壁碳纳米管3‑7份、银‑藻酸盐纳米纤维2‑6份、秸秆纤维素3‑7份、纳米坡缕石2‑4份、矿物质提炼滑石粉2‑6份、纳米累脱石3‑5份、纳米碳酸钙4‑8份、耐冲击改性剂2‑4份、偶联剂1‑2份、增塑剂3‑6份、无机阻燃剂2‑5份、抗氧剂2‑4份;所述塑料母粒由以下重量份组分组成:聚乙烯醇20‑35份、聚氯乙烯15‑20份、乙烯‑四氟乙烯共聚物5‑10份、纳米二氧化钛3‑8份、纳米二氧化硅5‑10份、植物油3‑...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高性能淀粉塑料复合材料,其特征在于,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组成:塑料母粒38-45份、氯丁橡胶10-15份、改性淀粉12-16份、小麦秸秆粉6-10份、乙烯丙烯酸接枝马来酸酐2-5份、多壁碳纳米管3-7份、银-藻酸盐纳米纤维2-6份、秸秆纤维素3-7份、纳米坡缕石2-4份、矿物质提炼滑石粉2-6份、纳米累脱石3-5份、纳米碳酸钙4-8份、耐冲击改性剂2-4份、偶联剂1-2份、增塑剂3-6份、无机阻燃剂2-5份、抗氧剂2-4份;所述塑料母粒由以下重量份组分组成:聚乙烯醇20-35份、聚氯乙烯15-20份、乙烯-四氟乙烯共聚物5-10份、纳米二氧化钛3-8份、纳米二氧化硅5-10份、植物油3-6份、纳米胶粉2-4份、硬脂酸季戊四醇酯1-4份、稳定剂2-4份,润滑剂1-3份。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性能淀粉塑料复合材料,其特征在于,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组成:塑料母粒38份、氯丁橡胶10份、改性淀粉12份、小麦秸秆粉6份、乙烯丙烯酸接枝马来酸酐2份、多壁碳纳米管3份、银-藻酸盐纳米纤维2份、秸秆纤维素3份、纳米坡缕石2份、矿物质提炼滑石粉2份、纳米累脱石3份、纳米碳酸钙4份、耐冲击改性剂2份、偶联剂1份、增塑剂3份、无机阻燃剂2份、抗氧剂2份;所述塑料母粒由以下重量份组分组成:聚乙烯醇20份、聚氯乙烯15份、乙烯-四氟乙烯共聚物5份、纳米二氧化钛3份、纳米二氧化硅5份、植物油3份、纳米胶粉2份、硬脂酸季戊四醇酯1份、稳定剂2份,润滑剂1份。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性能淀粉塑料复合材料,其特征在于,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组成:塑料母粒45份、氯丁橡胶15份、改性淀粉16份、小麦秸秆粉10份、乙烯丙烯酸接枝马来酸酐5份、多壁碳纳米管7份、银-藻酸盐纳米纤维6份、秸秆纤维素7份、纳米坡缕石4份、矿物质提炼滑石粉6份、纳米累脱石5份、纳米碳酸钙8份、耐冲击改性剂4份、偶联剂2份、增塑剂6份、无机阻燃剂5份、抗氧剂4份;所述塑料母粒由以下重量份组分组成:聚乙烯醇35份、聚氯乙烯20份、乙烯-四氟乙烯共聚物10份、纳...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苏本璋
申请(专利权)人:安徽同力新材料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安徽,3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