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带余热回收的间接热泵型的整车热管理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0344231 阅读:35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2-16 09:51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带余热回收的间接热泵型的整车热管理系统,设置有余热回收线路,以将余热回收线路中收集到的充电器的热量经双层板式换热器一方面加热双层板式换热器收集到的制冷剂,一方面将余热回收线路中收集到的充电器的热量传输至电动压缩机,从而提高电动压缩机接收到的低温低压气体的温度,进一步降低电动压缩机的工作负荷,提高换热效率、有效地对整车进行热量管理。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带余热回收的间接热泵型的整车热管理系统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热管理系统,尤其涉及一种带余热回收的间接热泵型的整车热管理系统。
技术介绍
现有技术中,电动车辆的整车热管理系统中,往往通过压缩机、冷凝器、以及蒸发器的循环热交换以实现制冷的过程,在循环热交换的过程中,尤其在冬季室外温度较低时,热量不能得到有效合理的利用,压缩机需要将低温低压的气液混合体压缩成为高温高压的气体,工作负荷大,且换热效率低、不能有效地对整车进行热量管理。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和缺陷,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带余热回收的间接热泵型的整车热管理系统。本专利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带余热回收的间接热泵型的整车热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电动压缩机(01),其设置在电动汽车驾驶室外部;板式换热器(02),其设置在电动汽车驾驶室外部,所述板式换热器(02)的第一入口端(a1)与所述电动压缩机(01)的出口端连接;车外冷凝器(05),其设置在电动汽车驾驶室外部;所述车外冷凝器(05)的入口端与所述板式换热器(02)的第一出口端(b1)连接;车内蒸发器(07),其设置在电动汽车驾驶室内部的空调系统模块(HVAC)中,所述车内蒸发器(07)的入口端与所述车外冷凝器(05)的出口端连接;双层板式换热器(16),其设置在电动汽车前舱内,其第一入口端(c1)与所述车外冷凝器(05)相连以通入制冷剂,第一出口端(d1)与气液分离器(08)相连以回收余热,第二入口端(c2)、第二出口端(d2)与电池冷却回路(B)相连以通入第一载冷剂,第三入口端(c3)与空调系统模块(HVAC)相连以通入第二载冷剂;动力总成冷却回路(A),其包括充电器(17),所述充电器(17)的出口端通过第一水路三通阀(11)连接散热器(12)的入口端,所述散热器(12)的出口端连接第一冷却水泵(10)的入口端,所述第一冷却水泵(10)的出口端连接所述充电器(17)的入口端;电池冷却回路(B),其包括电池包(18),所述电池包(18)的一端通过第二水路三通阀(14)连接所述双层板式换热器(16)的第二入口端(c2),所述双层板式换热器(16)的第二出口端(d2)通过第三水路三通阀(15)、第二冷却水泵(13)连接所述电池包(18)的另一端;余热回收线路(C),其连接所述动力总成冷却回路(A)中第一水路三通阀(11)的一个出口端至所述电池冷却回路(B)中所述第二水路三通阀(14)的一个入口端;辅助冷却线路(D),其连接所述电池冷却回路(B)中所述第三水路三通阀(15)的一个出口端至所述动力总成冷却回路(A)中。进一步地,所述系统还包括:第一线路(L1),其连接所述电动压缩机(01)的出口端至所述板式换热器(02)的第一入口端(a1);第二线路(L2),其连接所述板式换热器(02)的第一出口端(b1)至所述车外冷凝器(05)的入口端。进一步地,在所述第二线路(L2)中还设置有第一三通阀(03),所述第一三通阀(03)的入口端与所述板式换热器(02)的第一出口端(b1)连接,所述第一三通阀(03)的其中一个出口端通过第一电子膨胀阀(04)与所述车外冷凝器(05)的入口端连接,所述第一三通阀(03)的另一个出口端直接与所述车外冷凝器(05)的入口端连接。进一步地,所述系统还包括:第三线路(L3),其连接所述车外冷凝器(05)的出口端至所述车内蒸发器(07)的入口端;第六线路(L6),其连接所述车内蒸发器(07)的入口端至气液分离器(08)的入口端。进一步地,所述系统还包括:第四线路(L4),其连接所述车外冷凝器(05)的出口端至所述双层板式换热器(16)的第三入口端(c3);第七线路(L7),其连接所述双层板式换热器(16)的第一出口端(d1)至气液分离器(08)的入口端。进一步地,所述系统还包括:在所述第四线路(L4)中还设置有第二电子膨胀阀(09),所述第三线路(L3)和所述第四线路(L4)并联。进一步地,所述系统还包括:第二三通阀(06),所述第二三通阀(06)的入口端与所述车外冷凝器(05)的出口端连接,所述第二三通阀(06)的其中一个出口端分别与所述车内蒸发器(07)的入口端、双层板式换热器(16)的第三入口端(c3)连接,所述第二三通阀(06)的另一个出口端与气液分离器(08)的入口端连接。进一步地,所述系统还包括:第八线路(L8),其连接所述板式换热器(02)的第二出口端(b2)至所述空调系统模块(HVAC)的第一入口端(e1);第九线路(L9),其连接所述空调系统模块(HVAC)的第一出口端(f1)至所述板式换热器(02)的第二入口端(a2)。进一步地,所述系统还包括:第十线路(L10),其连接所述空调系统模块(HVAC)的第二出口端(f2)至所述双层板式换热器(16)的第三入口端(c3);第十一线路(L11),其连接所述双层板式换热器(16)的第三出口端(d3)至所述空调系统模块(HVAC)的第二入口端(e2)。进一步地,所述系统还包括:第十二线路(L10),其设置于所述空调系统模块(HVAC)内部。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1)提供一种带余热回收的间接热泵型的整车热管理系统,设置有余热回收线路,以将余热回收线路中收集到的充电器的热量经双层板式换热器一方面加热双层板式换热器收集到的制冷剂,一方面将余热回收线路中收集到的充电器的热量传输至电动压缩机,从而提高电动压缩机接收到的低温低压气体的温度,进一步降低电动压缩机的工作负荷,提高换热效率、有效地对整车进行热量管理。(2)设置有辅助冷却线路,其通过电池冷却回路中第三水路三通阀的一个出口端连接至动力总成冷却回路中,车外冷凝器再将中温高压液体经管道成为低温低压气液混合体后传输给双层板式换热器,经第三水路三通阀将低温热量分别传递给第一冷却水泵和第二冷却水泵以实现其冷却水的降温。(3)设置有第八线路、第九线路,从而利用电动压缩机输送的高温高压气体在板式换热器上集聚的热量对空调系统模块中的冷却水泵、电机等进行预热,同时提高空调系统模块中流体的温度,进一步降低电机的工作负荷,提高换热效率,有效地对整车进行热量管理。(4)设置有第十线路、第十一线路,从而利用电动压缩机输送的高温高压气体在板式换热器上集聚的热量对双层板式换热器进行预热,同时向双层板式换热器提供第二载冷剂对双层板式换热器接收到的制冷剂加热,从而提高换热效率、有效地对整车进行热量管理。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一种带余热回收的间接热泵型的整车热管理系统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一种带余热回收的间接热泵型的整车热管理系统的板式换热器的连接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一种带余热回收的间接热泵型的整车热管理系统的双层板式换热器的连接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一种带余热回收的间接热泵型的整车热管理系统的空调系统模块的连接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现在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这些附图均为简化的示意图,仅以示意方式说明本专利技术的基本结构,因此其仅显示与本专利技术有关的构成。如图1-4所示,一种带余热回收的间接热泵型的整车热管理系统,包括:电动压缩机01,其设置在电动汽车驾驶室外部,用于将接收到的低温低压气体压缩成为高温高压气体;板式换热器02,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带余热回收的间接热泵型的整车热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电动压缩机(01),其设置在电动汽车驾驶室外部;板式换热器(02),其设置在电动汽车驾驶室外部,所述板式换热器(02)的第一入口端(a1)与所述电动压缩机(01)的出口端连接;车外冷凝器(05),其设置在电动汽车驾驶室外部;所述车外冷凝器(05)的入口端与所述板式换热器(02)的第一出口端(b1)连接;车内蒸发器(07),其设置在电动汽车驾驶室内部的空调系统模块(HVAC)中,所述车内蒸发器(07)的入口端与所述车外冷凝器(05)的出口端连接;双层板式换热器(16),其设置在电动汽车前舱内,其第一入口端(c1)与所述车外冷凝器(05)相连以通入制冷剂,第一出口端(d1)与气液分离器(08)相连以回收余热,第二入口端(c2)、第二出口端(d2)与电池冷却回路(B)相连以通入第一载冷剂,第三入口端(c3)与空调系统模块(HVAC)相连以通入第二载冷剂;动力总成冷却回路(A),其包括充电器(17),所述充电器(17)的出口端通过第一水路三通阀(11)连接散热器(12)的入口端,所述散热器(12)的出口端连接第一冷却水泵(10)的入口端,所述第一冷却水泵(10)的出口端连接所述充电器(17)的入口端;电池冷却回路(B),其包括电池包(18),所述电池包(18)的一端通过第二水路三通阀(14)连接所述双层板式换热器(16)的第二入口端(c2),所述双层板式换热器(16)的第二出口端(d2)通过第三水路三通阀(15)、第二冷却水泵(13)连接所述电池包(18)的另一端;余热回收线路(C),其连接所述动力总成冷却回路(A)中第一水路三通阀(11)的一个出口端至所述电池冷却回路(B)中所述第二水路三通阀(14)的一个入口端;辅助冷却线路(D),其连接所述电池冷却回路(B)中所述第三水路三通阀(15)的一个出口端至所述动力总成冷却回路(A)中。...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带余热回收的间接热泵型的整车热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电动压缩机(01),其设置在电动汽车驾驶室外部;板式换热器(02),其设置在电动汽车驾驶室外部,所述板式换热器(02)的第一入口端(a1)与所述电动压缩机(01)的出口端连接;车外冷凝器(05),其设置在电动汽车驾驶室外部;所述车外冷凝器(05)的入口端与所述板式换热器(02)的第一出口端(b1)连接;车内蒸发器(07),其设置在电动汽车驾驶室内部的空调系统模块(HVAC)中,所述车内蒸发器(07)的入口端与所述车外冷凝器(05)的出口端连接;双层板式换热器(16),其设置在电动汽车前舱内,其第一入口端(c1)与所述车外冷凝器(05)相连以通入制冷剂,第一出口端(d1)与气液分离器(08)相连以回收余热,第二入口端(c2)、第二出口端(d2)与电池冷却回路(B)相连以通入第一载冷剂,第三入口端(c3)与空调系统模块(HVAC)相连以通入第二载冷剂;动力总成冷却回路(A),其包括充电器(17),所述充电器(17)的出口端通过第一水路三通阀(11)连接散热器(12)的入口端,所述散热器(12)的出口端连接第一冷却水泵(10)的入口端,所述第一冷却水泵(10)的出口端连接所述充电器(17)的入口端;电池冷却回路(B),其包括电池包(18),所述电池包(18)的一端通过第二水路三通阀(14)连接所述双层板式换热器(16)的第二入口端(c2),所述双层板式换热器(16)的第二出口端(d2)通过第三水路三通阀(15)、第二冷却水泵(13)连接所述电池包(18)的另一端;余热回收线路(C),其连接所述动力总成冷却回路(A)中第一水路三通阀(11)的一个出口端至所述电池冷却回路(B)中所述第二水路三通阀(14)的一个入口端;辅助冷却线路(D),其连接所述电池冷却回路(B)中所述第三水路三通阀(15)的一个出口端至所述动力总成冷却回路(A)中。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带余热回收的间接热泵型的整车热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系统还包括:第一线路(L1),其连接所述电动压缩机(01)的出口端至所述板式换热器(02)的第一入口端(a1);第二线路(L2),其连接所述板式换热器(02)的第一出口端(b1)至所述车外冷凝器(05)的入口端。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带余热回收的间接热泵型的整车热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二线路(L2)中还设置有第一三通阀(03),所述第一三通阀(03)的入口端与所述板式换热器(02)的第一出口端(b1)连接,所述第一三通阀(03...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韦长华黄朝宗王永强肖丽芬白杨景勤朱坚巩庆磊束琦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超力电器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