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缆充油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0325577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2-13 04:0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电缆充油装置,特点是包括加热机架、储油箱、出油龙头、加热装置、三个隔油塞、充油箱、充油机架及排油龙头;储油箱安装在加热机架上,出油龙头及加热装置均安装在储油箱上,充油箱上设有第一隔板及第二隔板,第一隔板及第二隔板将充油箱分隔成进线腔体、导线腔体及出线腔体,充油箱安装在充油机架上;进线腔体的左壁上设有若干个进线孔,第一隔板上设有第一中心集线孔、若干个过线孔及一个以上的导油通孔,第二隔板上设有第二中心集线孔,出线腔体右壁上设有出线集线孔。其优点是:可对电缆的每条芯线进行充油,电缆的每条芯线充油均匀,电缆的每条芯线之间电容分布均匀,传输电缆传输信号能力强。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电缆充油装置
本技术涉及一种电缆充油装置。
技术介绍
随着人类对信息传输容量及速度要求的越来越高,对于传输电缆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充油型电缆应运而生。目前,直接将电缆的所有芯线直接放进充油箱中,这样每条电缆的芯线的充油不均匀,导致每条线缆之间的电容分布不一致,影响传输电缆的性能,传输电缆传输信号能力差。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而提供一种电缆充油装置,可对电缆的每条芯线进行充油,电缆的每条芯线充油均匀,电缆的每条芯线之间电容分布均匀,传输电缆传输信号能力强。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是这样实现的,其是一种电缆充油装置,包括:加热机架、储油箱、出油龙头及加热装置;所述储油箱安装在加热机架上,所述出油龙头及加热装置均安装在储油箱上,出油龙头与储油箱内部连通,加热装置位于储油箱的底部;充油箱及充油机架;所述充油机架位于加热机架旁,在所述充油箱上设有第一隔板及第二隔板,所述第一隔板及第二隔板将充油箱从左到右依次分隔成进线腔体、导线腔体及出线腔体,所述充油箱安装在充油机架上,所述导线腔体位于出油龙头出油口的下方;在所述进线腔体的左壁上设有若干个进线孔,在所述第一隔板上设有第一中心集线孔、若干个过线孔及一个以上的导油通孔,若干个所述过线孔均匀位于第一中心集线孔的四周,所述导油通孔将进线腔体及导线腔体连通,在所述第二隔板上设有第二中心集线孔,在所述出线腔体右壁上设有出线集线孔,所述第一中心集线孔、第二中心集线孔及出线集线孔的轴心在同一水平线上;排油龙头及三个隔油塞;所述排油龙头安装在充油箱上并与导线腔体连通,所述三个隔油塞分别安装在第一中心集线孔、第二中心集线孔及出线集线孔内。在本技术方案中,在所述出线腔体的右壁上设有向右凸出的腔室,所述出线集线孔设在腔室的右壁上。在本技术方案中,在所述第一隔板的底部还设有导油方孔。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的优点为:可对电缆的每条芯线进行充油,电缆的每条芯线充油均匀,电缆的每条芯线之间电容分布均匀,传输电缆传输信号能力强。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立体图;图2是本技术后视位的立体图;图3是本技术的俯视图;图4是图3的A-A剖视图;图5是充油箱及充油机架的立体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说明。在此需要说明的是,对于这些实施方式的说明用于帮助理解本技术,但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限定。此外,下面所描述的本技术各个实施方式中所涉及到的技术特征只要彼此之间未构成冲突就可以互相结合。在本技术描述中,术语“左”及“右”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而不是要求本技术必须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如图1至图5所示,其是一种电缆充油装置,包括加热机架1、储油箱2、出油龙头3、加热装置4、三个隔油塞5、充油箱6及充油机架7及排油龙头8;所述储油箱2安装在加热机架1上,所述出油龙头3及加热装置4均安装在储油箱2上,出油龙头3与储油箱2内部连通,加热装置4位于储油箱2的底部;所述充油机架7位于加热机架1旁,在所述充油箱6上设有第一隔板61及第二隔板62,所述第一隔板61及第二隔板62将充油箱6从左到右依次分隔成进线腔体63、导线腔体64及出线腔体65,所述充油箱6安装在充油机架7上,所述导线腔体64位于出油龙头3出油口的下方;在所述进线腔体63的左壁上设有若干个进线孔631,所述每个进线孔631按圆周状均匀分布,在所述第一隔板61上设有第一中心集线孔611、若干个过线孔612及一个以上的导油通孔613,若干个所述过线孔612均匀位于第一中心集线孔611的四周,所述每个过线孔612按圆周状均匀分布,所述导油通孔613将进线腔体63及导线腔体64连通,在所述第二隔板62上设有第二中心集线孔621,在所述出线腔体65右壁上设有出线集线孔651,所述第一中心集线孔611、第二中心集线孔621及出线集线孔651的轴心在同一水平线上;所述排油龙头8安装在充油箱6上并与导线腔体64连通,所述三个隔油塞5分别安装在第一中心集线孔611、第二中心集线孔621及出线集线孔651内。储油箱2内的油脂通过加热装置4加热,从而使油脂保持液体状态,开启出油龙头3,液体的油脂流入充油箱6的导线腔体64,并通过第一隔板61上的导油通孔613流入进线腔体63;线缆从进线腔体63的左壁上设有若干个进线孔631进入进线腔体63从而开始均匀充油,内部线缆通过第一隔板61的第一中心集线孔611集中后进入导线腔体64再次充油,外部电缆通过过线孔612进入导线腔体64再次充油,从而使得每一条线缆均匀充油;所有线缆通过第二中心集线孔621进入出线腔体65并将多余的油脂沥干;最终,所有线缆通过出线集线孔651拉出。在本实施例中,在所述出线腔体65的右壁上设有向右凸出的腔室652,所述出线集线孔651设在腔室652的右壁上。在本实施例中,在所述第一隔板61的底部还设有导油方孔614。以上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实施方式作出详细说明,但本技术不局限于所描述的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在不脱离本技术的原理和宗旨的情况下对这些实施方式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及变形仍落入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电缆充油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加热机架(1)、储油箱(2)、出油龙头(3)及加热装置(4);所述储油箱(2)安装在加热机架(1)上,所述出油龙头(3)及加热装置(4)均安装在储油箱(2)上,出油龙头(3)与储油箱(2)内部连通,加热装置(4)位于储油箱(2)的底部;充油箱(6)及充油机架(7);所述充油机架(7)位于加热机架(1)旁,在所述充油箱(6)上设有第一隔板(61)及第二隔板(62),所述第一隔板(61)及第二隔板(62)将充油箱(6)从左到右依次分隔成进线腔体(63)、导线腔体(64)及出线腔体(65),所述充油箱(6)安装在充油机架(7)上,所述导线腔体(64)位于出油龙头(3)出油口的下方;在所述进线腔体(63)的左壁上设有若干个进线孔(631),在所述第一隔板(61)上设有第一中心集线孔(611)、若干个过线孔(612)及一个以上的导油通孔(613),若干个所述过线孔(612)均匀位于第一中心集线孔(611)的四周,所述导油通孔(613)将进线腔体(63)及导线腔体(64)连通,在所述第二隔板(62)上设有第二中心集线孔(621),在所述出线腔体(65)右壁上设有出线集线孔(651),所述第一中心集线孔(611)、第二中心集线孔(621)及出线集线孔(651)的轴心在同一水平线上;排油龙头(8)及三个隔油塞(5);所述排油龙头(8)安装在充油箱(6)上并与导线腔体(64)连通,所述三个隔油塞(5)分别安装在第一中心集线孔(611)、第二中心集线孔(621)及出线集线孔(651)内。...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缆充油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加热机架(1)、储油箱(2)、出油龙头(3)及加热装置(4);所述储油箱(2)安装在加热机架(1)上,所述出油龙头(3)及加热装置(4)均安装在储油箱(2)上,出油龙头(3)与储油箱(2)内部连通,加热装置(4)位于储油箱(2)的底部;充油箱(6)及充油机架(7);所述充油机架(7)位于加热机架(1)旁,在所述充油箱(6)上设有第一隔板(61)及第二隔板(62),所述第一隔板(61)及第二隔板(62)将充油箱(6)从左到右依次分隔成进线腔体(63)、导线腔体(64)及出线腔体(65),所述充油箱(6)安装在充油机架(7)上,所述导线腔体(64)位于出油龙头(3)出油口的下方;在所述进线腔体(63)的左壁上设有若干个进线孔(631),在所述第一隔板(61)上设有第一中心集线孔(611)、若干个过线孔(612)及一个以上的导油通孔(613),若干个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林兆容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昌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