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BTTZ电缆内绝缘粉体上料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0275263 阅读:44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2-02 04:39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电缆生产设备领域,一种BTTZ电缆内绝缘粉体上料装置,包括安装架、第一料斗、第二料斗和过滤筛总成,其中所述第一料斗和第二料斗均设置在安装架上,且第一料斗的下方出料口的高度高于第二料斗顶部的高度,所述第一料斗的出料口和第二料斗之间设置用于过滤绝缘粉体颗粒直径小于标称值的绝缘粉体的过滤筛总成,所述过滤筛总成底部设有收集小颗粒绝缘粉体的细粉收集盒;所述第二料斗顶部设置第一顶盖,第一料斗内部设有用于加热第一料斗内部绝缘粉体的加热器。本装置包括收集小颗粒和加热及过滤三个功能,且所有环节可控,使得绝缘粉体材料符合绝缘粉体调整工艺。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BTTZ电缆内绝缘粉体上料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电缆生产设备领域,特别是一种BTTZ电缆使用的绝缘材料填充上料设备。
技术介绍
BTTZ电缆是用矿物(氧化镁)作为绝缘材料的电缆。通常由铜导体、矿物绝缘、铜护套构成,不含有机材料。具有不燃、无烟、无毒和耐火的特性。BTTZ防火电缆较好的耐火性能是BTTZ电缆优越的特性之一,所以,人们在选用BTTZ电缆时都将其和耐火要求联系在一起,也习惯将其称之为“防火电缆”。现有技术中的BTTZ电缆采用料斗直接向电缆外套内部填充绝缘粉体材料,但此种方法一来工作环境恶劣,另外绝缘粉体材料中较小的颗粒不能筛除,影响产品焊接时的稳定性,绝缘粉体与空气接触后吸潮,影响绝缘材料的绝缘性能。
技术实现思路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BTTZ电缆内绝缘粉体上料装置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BTTZ电缆内绝缘粉体上料装置,包括安装架、第一料斗、第二料斗和过滤筛总成,其中所述第一料斗和第二料斗均设置在安装架上,且第一料斗的下方出料口的高度高于第二料斗顶部的高度,所述第一料斗的出料口和第二料斗之间设置用于过滤绝缘粉体颗粒直径小于标称值绝缘粉体的过滤筛总成,所述过滤筛总成底部设有收集小颗粒绝缘粉体的细粉收集盒;所述第二料斗顶部设置第一顶盖,第一料斗内部设有用于加热第一料斗内部绝缘粉体的加热器。作为优选的,所述第一料斗的下方出料口处设有用于控制出料时机的开关转轴,且开关转轴上设有开关把手。作为优选的,所述第一料斗的壁上开设有窗口,该窗口处填充有用于平衡第一料斗内外气压并过滤粉尘的过滤海绵。作为优选的,所述细粉收集盒包括漏斗状的主体,该主体的接粉面倾斜设置的收粉区域和集粉区域,其中收粉区域顶部连接细粉收集盒,收粉区域的底部与集粉区域顶部对接,出粉口设置在集粉区域的底部,且集粉区域的底部设有可切换开闭状态的出粉口。作为优选的,所述集粉区域的接粉面倾斜的角度大于收粉区域接粉面的倾斜角度。作为优选的,所述过滤筛总成包括覆盖在细粉收集盒顶部的筛盖和集成在筛盖内部的过滤网,且筛盖上开设第一观察窗。作为优选的,中过滤网的倾斜角度不小于45°。作为优选的,所述第二料斗底部设有可切换开关状态的出料口。作为优选的,所述第二料斗内壁具有回折设置的加热器。作为优选的,所述第一顶盖的边缘设有与第二料斗顶部开口对接的安装结构,该安装结构与第二料斗的边缘形成防止粉体外溢的迷宫结构;所述第一顶盖的顶部设有用于观察第二料斗内部情况的第二观察窗。使用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装置通过将绝缘粉体材料输送带第一料斗内,通过第一料斗向第二料斗输送绝缘粉体的路径上设置过滤筛总成,使得粉体中颗粒较小的部分被过滤掉并收集,目数合格的粉体材料落入到第二料斗内,并通过第二料斗内的加热装置加热,使得绝缘粉体材料符合绝缘粉体调整工艺。本实施例中的第一料斗、第二料斗和细粉收集盒的出料端均设有转轴或球阀开关,使得在绝缘粉体材料输送过程中可控,并且本装置材料简单,生产成本低廉,但实现自动化运行,节省人力成本,并且所有环节可控。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BTTZ电缆内绝缘粉体上料装置的整体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BTTZ电缆内绝缘粉体上料装置的俯视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BTTZ电缆内绝缘粉体上料装置中第一料斗侧面示意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BTTZ电缆内绝缘粉体上料装置中第一料斗背面示意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BTTZ电缆内绝缘粉体上料装置中细粉收集盒侧面示意图。图6为本专利技术BTTZ电缆内绝缘粉体上料装置中细粉收集盒俯视示意图。图7为本专利技术BTTZ电缆内绝缘粉体上料装置中过滤筛总成结构示意图。图8为本专利技术BTTZ电缆内绝缘粉体上料装置中第二料斗结构示意图。图9为本专利技术BTTZ电缆内绝缘粉体上料装置中第一顶盖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包括:1-安装架,2-第一料斗,3-细粉收集盒,4-过滤筛总成,5-第二料斗,6-第一顶盖,7-加热电阻丝,21-第一料斗盒,22-第二顶盖,23-开关转轴,24-过滤海绵,31-收粉区域,32-集粉区域,33-出粉口,34-筛架,41-筛盖,42-第一观察窗,43-安装翼板,51-第二料斗盒,52-出料口,53-加热器安装孔,61-顶盖主体,62-安装结构,63-第二观察窗。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进行详细的描述。如图1-图9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BTTZ电缆内绝缘粉体上料装置,包括安装架1、第一料斗2、第二料斗5和过滤筛总成4,其中第一料斗2和第二料斗5均设置在安装架1上,且第一料斗2的下方出料口52的高度高于第二料斗5顶部的高度,第一料斗2的出料口52和第二料斗5之间设置用于过滤绝缘粉体颗粒直径小于标称值绝缘粉体的过滤筛总成4,过滤筛总成4底部设有收集小颗粒绝缘粉体的细粉收集盒3;第二料斗5顶部设置第一顶盖6,第一料斗2内部设有用于加热第一料斗2内部绝缘粉体的加热器7。如图1所示,具体的,安装架1为框架式结构,第一料斗2安装在安装架1的顶部位置,细粉收集盒3安装在安装架1的中间位置,第二料斗5安装在安装架1的下方位置,细粉收集盒3连接在第一料斗盒21第二料斗5之间,将过滤筛总成4放置在细粉收集盒3的顶面,绝缘粉颗粒从第一料斗2移动到第二料斗5的过程中,绝缘粉小颗粒被过滤到细粉收集盒3中,颗粒合格的部分滑落到第二料斗5中。第一料斗2的顶部设有第一顶盖6,该第一顶盖6防止粉尘外泄。在料斗中的绝缘粉颗粒通过加热器7加热后,方便后续工序直接使用。如图3所示,第一料斗2的下方出料口52处设有用于控制出料时机的开关转轴23,且开关转轴23上设有开关把手。第一料斗盒21的顶部为第二顶盖22,第二顶盖22防止第一料斗盒21内的粉尘外泄。可以看到第一料斗盒21主体侧面呈三角形,第一料斗盒21的向下逐渐较小,绝缘粉可根据自身的重力移动的开关转轴23位置,在打开开关转轴23后,绝缘粉可落下。如图4所示,第一料斗2的壁上开设有窗口,该窗口处填充有用于平衡第一料斗2内外气压并过滤粉尘的过滤海绵24。通过窗口可调节第一料斗2内外的气压平衡,过滤海绵24可过滤粉尘,放置外溢。如图5所示,细粉收集盒3包括漏斗状的主体,该主体的接粉面倾斜设置的收粉区域31和集粉区域32,其中收粉区域31顶部连接顶部覆盖细粉收集盒3顶部,收粉区域31的底部与集粉区域32顶部对接,出粉口33设置在集粉区域32的底部,且集粉区域32的底部设有可切换开闭状态的出粉口33。过滤筛总成4放置在筛架34顶面,绝缘粉中较小的颗粒,落入到收粉区域31,收粉区域31中的绝缘粉收集到集粉区域32后,小颗粒通过自重落到集粉区域32的底部平面位置。如图6所示,绝缘粉中较小的颗粒集中在出粉口33上端口位置,然后通过出粉口33出设置的开关,切换打开,在细粉收集盒3内的绝缘粉颗粒足够多后,打开出粉口33,排出废料。集粉区域32的接粉面倾斜的角度大于收粉区域31接粉面的倾斜角度,使得绝缘粉可根据自身的重力下落到集粉区域32的底部。如图7所示,过滤网的状态可通过第一观察窗42直接观察,在过滤网工作状态不佳时,可直接更换过滤网,过滤筛总成4包括覆盖在细粉收集盒3顶部的筛盖41和集成在筛盖41内部的过滤网,且筛盖41上开设用于第一观察窗42。过滤筛总成4可通过安装翼板43安装在过滤筛总成4的顶面。过滤筛总成4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BTTZ电缆内绝缘粉体上料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安装架、第一料斗、第二料斗和过滤筛总成,其中所述第一料斗和第二料斗均设置在安装架上,且第一料斗的下方出料口的高度高于第二料斗顶部的高度,所述第一料斗的出料口和第二料斗之间设置用于过滤绝缘粉体颗粒直径小于标称值绝缘粉体的过滤筛总成,所述过滤筛总成底部设有收集小颗粒绝缘粉体的细粉收集盒;所述第二料斗顶部设置第一顶盖,第一料斗内部设有用于加热第一料斗内部绝缘粉体的加热电阻丝。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BTTZ电缆内绝缘粉体上料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安装架、第一料斗、第二料斗和过滤筛总成,其中所述第一料斗和第二料斗均设置在安装架上,且第一料斗的下方出料口的高度高于第二料斗顶部的高度,所述第一料斗的出料口和第二料斗之间设置用于过滤绝缘粉体颗粒直径小于标称值绝缘粉体的过滤筛总成,所述过滤筛总成底部设有收集小颗粒绝缘粉体的细粉收集盒;所述第二料斗顶部设置第一顶盖,第一料斗内部设有用于加热第一料斗内部绝缘粉体的加热电阻丝。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BTTZ电缆内绝缘粉体上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料斗的下方出料口处设有用于控制出料口的开关转轴,且开关转轴上设有开关把手。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BTTZ电缆内绝缘粉体上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料斗的壁上开设有窗口,该窗口处填充有用于平衡第一料斗内外气压并过滤粉尘的过滤海绵。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BTTZ电缆内绝缘粉体上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细粉收集盒包括漏斗状的主体,该主体的接粉面倾斜设置的收粉区域和集粉区域,其中收粉区域顶部连接细粉收集盒,收粉区域的底部与集粉区域顶部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苏银玉张雪艳吴长青和进明于泳杜枫
申请(专利权)人:沈阳伊思特机器人自动化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辽宁,2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