载车板、电动汽车以及车辆充电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0316465 阅读:26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2-13 00:57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载车板、电动汽车以及车辆充电系统。载车板用于承载大型车辆,载车板包括至少一个第一充电装置,第一充电装置位于载车板承载大型车辆的一侧,第一充电装置用于在大型车辆停入到载车板上时与大型车辆的第二充电装置耦接,以在载车板通电时为大型车辆充电。本申请载车板上设有第一充电装置,当汽车停入载车板时,第一充电装置与汽车底部的第二充电装置耦接,在载车板通电时即可为车辆充电。本申请可以在汽车停入载车板上时自动将汽车和载车板耦接,在载车板通电后即可充电,能够提高汽车充电的便捷度,实现充电自动化。

Car Plate, Electric Vehicle and Vehicle Charging System

This application discloses a vehicle plate, an electric vehicle and a vehicle charging system. The truck plate is used for carrying large vehicles. The truck plate includes at least one first charging device. The first charging device is located on the side of the truck plate carrying large vehicles. The first charging device is used to couple with the second charging device of the large vehicle when the large vehicle is parked on the truck plate to charge the large vehicle when the truck plate is energized. The first charging device is arranged on the loading plate of the vehicle. When the vehicle is parked on the loading plate, the first charging device is coupled with the second charging device at the bottom of the vehicle, and the vehicle can be charged when the loading plate is energized. The application can automatically couple the car and the truck board when the car is parked on the truck board, and charge the car after the truck board is powered on. It can improve the convenience of charging the car and realize charging automation.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载车板、电动汽车以及车辆充电系统
本申请涉及汽车充电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载车板、电动汽车以及车辆充电系统。
技术介绍
车辆无处停放的问题是城市的社会、经济、交通发展到一定程度产生的结果,立体停车设备的发展在国外,尤其在日本已有近30~40年的历史,无论在技术上还是在经验上均已获得了成功。我国也于90年代初开始研究开发机械立体停车设备,距今已有近二十年的历程。由于很多新建小区内住户与车位的配比为1:1,为了解决停车位占地面积与住户商用面积的矛盾,机械式立体停车设备以其平均单车占地面积小的独特特性,已被广大用户接受。但是,目前车辆停在车库进行充电时,需要人工通过导线将车辆与载车板连接起来,充电的便捷度不高,自动化程度不高。
技术实现思路
本申请主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载车板、电动汽车以及车辆充电系统,能够提高汽车充电的便捷度,实现充电自动化。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申请采用的第一个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载车板,所述载车板用于承载大型车辆,所述载车板包括至少一个第一充电装置,所述第一充电装置位于所述载车板承载所述大型车辆的一侧,所述第一充电装置用于在所述大型车辆停入到所述载车板上时与所述大型车辆的第二充电装置耦接,以在所述载车板通电时为所述大型车辆充电。其中,所述第一充电装置可拆卸的连接在所述载车板承载所述大型车辆的一侧上。其中,所述第一充电装置包括第一正导电部和第一负导电部,所述第二充电装置包括第二正导电部和第二负导电部,所述第一正导电部和所述第一负导电部用于在所述大型车辆停入到所述载车板上时分别与所述第二正导电部和所述第二负导电部耦接。其中,所述载车板包括中梁和行车槽,所述行车槽用于所述大型车辆的两排轮胎行驶,所述中梁位于所述行车槽之间,所述中梁的高度高于所述行车槽,所述第一正电极部和所述第一负电极部分别位于所述中梁靠近所述行车槽的两边缘部位。其中,所述第一正电极部和所述第一负电极部为导电辊,所述导电辊的一端通过螺接的方式固定在所述中梁靠近所述行车槽的侧边,所述导电辊的另一端悬挑在所述中梁靠近所述行车槽的两边缘部位的上方。其中,所述第一正电极部和所述第一负电极部为导电膜,所述第一正电极部和所述第一负电极部分别涂布在所述中梁的上表面靠近所述行车槽的两边缘部位。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申请采用的第二个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电动汽车,所述电动汽车包括至少一个第二充电装置,所述第二充电装置位于所述电动汽车的底部,所述第二充电装置的第一端与所述电动汽车的电源耦接,所述第二充电装置的第二端在所述电动汽车停入载车板时与所述载车板上的第一充电装置耦接。其中,所述第二充电装置可拆卸的连接在所述电动汽车的底部。其中,所述第一充电装置包括第一正导电部和第一负导电部,所述第二充电装置包括第二正导电部和第二负导电部,所述第二正电极部和所述第二负电极部的第一端分别和所述电动汽车的电源的正极和负极耦接,所述第二正电极部和所述第二负电极部的第二端在所述电动汽车停入所述载车板时与所述载车板上的所述第一正导电部和所述第一负导电部耦接,所述第二正电极部和所述第二负电极部为导电辊或弹性导电片中的任一种。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申请采用的第三个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车辆充电系统,所述车辆充电系统包括电动汽车和载车板,所述载车板包括至少一个第一充电装置,所述第一充电装置位于所述载车板承载所述电动汽车的一侧,所述电动汽车包括至少一个第二充电装置,所述第二充电装置位于所述电动汽车的底部,所述第二充电装置的第一端与所述电动汽车的电源耦接,所述第二充电装置的第二端在所述电动汽车停入载车板时与所述载车板上的第一充电装置耦接,以在所述载车板通电时为所述大型车辆充电。本申请的有益效果是:区别于现有技术,本申请载车板上设有第一充电装置,当汽车停入载车板时,第一充电装置与汽车底部的第二充电装置耦接,在载车板通电时即可为车辆充电。本申请可以在汽车停入载车板上时自动将汽车和载车板耦接,在载车板通电后即可充电,能够提高汽车充电的便捷度,实现充电自动化。附图说明图1是本申请车辆充电系统第一实施方式的整体示意图;图2是本申请车辆充电系统第一实施方式的立面示意图;图3是图1中A区域的细部示意图;图4是本申请车辆充电系统第二实施方式的整体示意图;图5是本申请车辆充电系统第二实施方式的立面示意图;图6是图4中B区域的细部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均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本实施方式提供一种载车板,载车板用于承载大型车辆,载车板包括至少一个第一充电装置,第一充电装置位于载车板承载大型车辆的一侧,第一充电装置用于在大型车辆停入到载车板上时与大型车辆的第二充电装置耦接,以在载车板通电时为大型车辆充电。本实施方式提供一种电动汽车,电动汽车包括至少一个第二充电装置,第二充电装置位于电动汽车的底部,第二充电装置的第一端与电动汽车的电源耦接,第二充电装置的第二端在电动汽车停入载车板时与载车板上的第一充电装置耦接。首先参阅图1、图2以及图3,图1是本申请车辆充电系统第一实施方式的整体示意图,图2是本申请车辆充电系统第一实施方式的立面示意图,图3是图1中A区域的细部示意图。车辆充电系统1包括电动汽车2和载车板3,载车板3用于承载电动汽车2。需要说明的是,图1中电动汽车2未示出。载车板3上包括一个第一充电装置30,第一充电装置30位于载车板3承载电动汽车2的一侧。电动汽车2包括一个第二充电装置20,第二充电装置20位于电动汽车2的底部,第二充电装置20的第一端与电动汽车2的电源耦接,第二充电装置20的第二端在电动汽车2停入载车板3时与载车板3上的第一充电装置30耦接,以在载车板3通电时为电动汽车2充电。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方式中,电动汽车2包括大型车辆,如电动巴士。在其他实施方式中,载车板3上的第一充电装置30的个数也可以为2个、3个或者更多个,电动汽车2上的第二充电装置20的个数也可以为2个、3个或者更多个,只需保证第一充电装置30能够和第二充电装置20耦接即可。本实施方式中,第一充电装置30可拆卸的连接在载车板3承载电动汽车2的一侧上。更具体地,第一充电装置30可以通过螺接或卡接等方式固定在载车板3承载电动汽车2的一侧上,本申请对此不作限定。第二充电装置20可拆卸的连接在电动汽车2的底部。更具体地,第二充电装置20可以通过螺接或卡接等方式固定在电动汽车2的底部,本申请对此不作限定。需要说明的是,第一充电装置30和第二充电装置20的位置和固定方式可根据实际情况调整,只需保证第一充电装置30和第二充电装置20的位置对应即可,以使第一充电装置30和第二充电装置20能够在电动汽车2停入载车板3上时耦接,本申请对此不作限定。由于本申请中第一充电装置30以可拆卸的方式连接在电动汽车2上,第二充电装置20以可拆卸的方式连接在载车板3上,在安装和更换时非常的方便。本实施方式中,第一充电装置30包括第一正导电部301和第一负导电部302,第二充电装置20包括第二正导电部201和第二负导电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载车板,其特征在于,所述载车板用于承载大型车辆,所述载车板包括至少一个第一充电装置,所述第一充电装置位于所述载车板承载所述大型车辆的一侧,所述第一充电装置用于在所述大型车辆停入到所述载车板上时与所述大型车辆的第二充电装置耦接,以在所述载车板通电时为所述大型车辆充电。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载车板,其特征在于,所述载车板用于承载大型车辆,所述载车板包括至少一个第一充电装置,所述第一充电装置位于所述载车板承载所述大型车辆的一侧,所述第一充电装置用于在所述大型车辆停入到所述载车板上时与所述大型车辆的第二充电装置耦接,以在所述载车板通电时为所述大型车辆充电。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载车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充电装置可拆卸的连接在所述载车板承载所述大型车辆的一侧上。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载车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充电装置包括第一正导电部和第一负导电部,所述第二充电装置包括第二正导电部和第二负导电部,所述第一正导电部和所述第一负导电部用于在所述大型车辆停入到所述载车板上时分别与所述第二正导电部和所述第二负导电部耦接。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载车板,其特征在于,所述载车板包括中梁和行车槽,所述行车槽用于所述大型车辆的两排轮胎行驶,所述中梁位于所述行车槽之间,所述中梁的高度高于所述行车槽,所述第一正电极部和所述第一负电极部分别位于所述中梁靠近所述行车槽的两边缘部位。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载车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正电极部和所述第一负电极部为导电辊,所述导电辊的一端通过螺接的方式固定在所述中梁靠近所述行车槽的侧边,所述导电辊的另一端悬挑在所述中梁靠近所述行车槽的两边缘部位的上方。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载车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正电极部和所述第一负电极部为导电膜,所述第一正电极部和所述第一负电...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詹凯频徐国新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怡丰自动化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