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医用缓释微粒缝合线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0293425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2-11 00:1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医用缓释微粒缝合线,所述医用缓释微粒缝合线包括缝合针、缝合线以及微粒,所述缝合针连接在所述缝合线的一端,所述缝合线包括主线以及副线,所述主线以及副线均为抗菌纤维;所述微粒,由内至外依次包括核心、壳层以及壳膜层,所述核心为药液,所述壳膜层为粘性材质,所述壳膜层具有多微孔结构;所述微粒通过壳膜层的粘合作用吸附在缝合线的表面。该医用缓释微粒缝合线在缝合的过程中,不仅起到长效持久抗菌消炎的功能,同时兼具修复治疗的功效,在医用缝合方面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A Medical Sustained Release Particle Suture

The utility model discloses a medical sustained-release particle suture, which comprises a suture needle, a suture thread and a particle. The suture needle is connected to one end of the suture line. The suture line includes a main thread and a secondary thread. The main thread and the secondary thread are antimicrobial fibers. The particles, from inside to outside, in turn include a core, a shell layer and a shell membrane layer. The core is liquid medicine, and the shell film layer is made of viscous material. The shell film layer has a multi-microporous structure. The particles are adsorbed on the surface of the suture through the adhesion of the shell film layer. In the process of suture, the sustained-release microsphere suture not only has the function of long-lasting anti-bacterial and anti-inflammatory, but also has the effect of repair and treatment. It has broad application prospects in medical sutur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医用缓释微粒缝合线
本技术属于医用缝合材料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医用缓释微粒缝合线。
技术介绍
外科手术切口皮肤组织感染、炎性渗出甚至切口皮肤裂开等是外科最常见的临床问题之一。缝合线作为一种异物存在于切口组织中,容易使皮肤组织产生炎症反应,经缝合的伤口很容易受到机体周围环境中的细菌感染,而导致伤口因细菌感染,延长愈合周期,因此需要提供一种兼具血管或皮肤修复功能以及长效缓释抗菌作用的缝合线。如授权公告号为CN201091693Y的技术专利,公开了一种抗菌手术缝合线,其特征在于抗菌手术缝合线包括芯纱和其外部包覆的银离子镀层,所述的芯纱是异形锦纶丝或涤纶丝,即其断截面呈菱形,或多边形,或花瓣形。由于该技术的外层所含的银离子具有良好的杀菌功能,所以具有杀菌和抑制细菌繁殖的功效,尤其是由于芯纱具有异形的断截面,增大了芯纱与银离子镀层的结合面积,相应增强了两者之间的结合力,特别适合用作外科手术的外缝合线。但该技术仍然存在以下问题,缝合线的抗菌功能性成分单一,并不能保证在机体恢复的过程可以保持长效、光谱抑菌的作用,同时缝合线不具备促进皮肤修复的功能,与此同时,该缝合线针线并非一体,在缝合线使用过程中避免不了穿线,大大增加了手术的时间成本。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上述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医用缓释微粒缝合线,在现有缝合线的基础上,使缝合线经缝合后,具有保证长效、光谱抑菌的功能,同时兼具促进皮肤修复的功能,与此同时,该缝合线为针线一体的结构,避免手术时穿线的麻烦,可有效节省手术时间,节约时间成本。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医用缓释微粒缝合线,包括缝合针、缝合线以及微粒,所述缝合针连接在所述缝合线的一端,所述缝合线包括主线、以及设置在主线外侧的副线,所述主线以及副线均为抗菌纤维;所述微粒,由内至外依次包括核心、壳层以及壳膜层,所述核心为药液,所述壳膜层为粘性材质,所述壳膜层具有多微孔结构;所述微粒通过壳膜层的粘合作用吸附在缝合线的表面。优选地,所述缝合线与所述缝合针通过铆接或真空压缩的方式连接。优选地,所述副线通过缠绕或混合编织的方式固定在主线上。更优选地,所述副线在主线上的缠绕方式采用全长缠绕或部分长度缠绕。优选地,所述主线为生物高分子聚合物-纤维素-喹诺酮类抗菌剂的抗菌复合纤维。更优选地,所述缝合线中,所述主线为甲壳素-微晶纤维素-乳酸左氧氟沙星的复合抗菌纤维。优选地,所述副线为外表面包覆有抗菌剂的弹性抗菌纤维。更优选地,所述副线为弹性纤维外层表面包覆有抗菌剂的抗菌纤维。更优选地,所述抗菌剂为植物提取物、喹诺酮类抗菌药物或抗菌肽中的一种或多种混合。优选地,所述缝合线为显微缝合线。优选地,所述缝合线外侧设置有纤维倒刺,所述纤维倒刺向缝合线的走线反方向倾斜。进一步地,所述纤维倒刺通过编织或粘接的方式固定连接在主线和副线上。更优选地,所述纤维倒刺通过编织的方式等间距地固定连接在主线和副线上。。更优选地,所述纤维倒刺两端边缘设置有锯齿状结构,所述锯齿方向与纤维倒刺由缝合线向外伸长方向一致。更优选地,所述纤维倒刺表面包覆有抗菌剂。优选地,所述微粒的外径为70-150nm。优选地,所述微粒的核心中的药液为修复功能性药液、抗菌性药液中的一种。更优选地,所述微粒的核心中的药液为生长因子药液。更优选地,所述微粒的核心中的药液为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多克隆抗体药液。优选地,所述微粒的壳层具有容置空间,将所述核心包裹于所述容置空间内。更优选地,所述微粒的壳层为球形中空体结构或椭圆形中空体结构。优选地,所述壳层为降解材料的壳体。更优选地,所述壳层为生物降解材料的壳体。更优选地,所述微粒的壳层为医用生物高分子降解材料。更优选地,所述壳层为聚乳酸/乙醇酸共聚物。优选地,所述壳膜层为生物源粘性材质。更优选地,所述壳膜层为蛋白膜层。更优选地,所述壳膜层为丝蛋白膜层。更优选地,所述微孔直径为5-20nm。本技术带来的有益效果有:1、医用缓释微粒缝合线在缝合的过程中,不仅起到缝合伤口的作用,同时起到抗菌消炎、光谱抑菌以及修复治疗的作用。2、医用缝合线长久持效抗菌,有助于抗菌粒子的贴覆固定:医用缝合线中由于主线以及副线均为抗菌纤维,从而显著增强了医用缝合线长久持效抗菌的效力。在优选的方案中,副线选择抗菌弹性纤维,其更能有效增强缝合线的弹性,有效辅助缝合。另一方面,缝合线中主线与副线缠绕或混合编织的结构使得缝合线表面粗糙,从而更有利于抗菌微粒的附着。3、抗菌微粒的核心为药液,可以在缝合线与机体接触的过程中,通过微粒的缓释的过程,释放出药液达到治疗的效果。同时可以根据伤口的不同需求,选择不同功能性修复液,例如抗菌液、细胞修复液等。抗菌微粒的壳膜层为粘性材质,不仅可以更高地固定在缝合线上,且其在机体经过缝合后的修复过程中,微粒壳膜层原本裸露的一边可以更好的粘附在机体的伤口上,同时因壳膜层具有的多微孔结构可以使药液可以有效地释放至机体内。4、该缝合线为针线一体的结构,避免手术时穿线的麻烦,可有效节省手术时间,节约时间成本。5、缝合线中纤维倒刺的设置以及纤维倒刺两端边缘的锯齿状结构设置使缝合线在缝合完毕打结时只能单一方向滑动,不能倒滑,且缝合时不增加对组织的损伤,从而使缝合止血更加安全可靠。附图说明附图1是本技术一种实施方式中医用缓释微粒缝合线的结构图;附图2是本技术一种实施方式中微粒的结构图;附图3是本技术一种实施方式中设置纤维倒刺的医用缓释微粒缝合线的结构图;附图4是本技术一种实施方式中纤维倒刺的结构图;图中:1-缝合针,2-缝合线,3-微粒,4-主线,5-副线,6-核心,7-壳层,8-壳膜层,9-微孔,10-纤维倒刺,11-微型锯齿。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进一步的描述。实施例1参照附图1和附图2,一种医用缓释微粒缝合线,包括缝合针1、缝合线2以及微粒3,缝合针1连接在缝合线2的一端,缝合线2包括主线4以及设置在主线4外侧的副线5,主线4以及副线5均为抗菌纤维;微粒3由内至外依次包括核心6、壳层7以及壳膜层8,核心6为药液,壳膜层8为粘性材质,壳膜层8具有多微孔9结构;微粒3通过壳膜层8的粘合作用吸附在缝合线2的表面。所述缝合线2与缝合针1通过铆接的方式连接。所述副线通过编织的方式缠绕在主线上。所述微粒3的壳层7具有容置空间,将核心6包裹于所述容置空间内。所述壳层7为降解材料的壳体,壳膜层8为生物源粘性材质。医用缓释微粒缝合线的制备:将包裹药液的微粒浸入丝蛋白溶液中混匀备用。将显微缝线浸泡于上述溶液中,在4℃,40rpm的恒温摇床上持续浸泡4h;用清洁显微器械取出缝线,用4℃超纯水清洗5min,再次用显微器械取出缝线,浸入4℃的70%的乙醇溶液中,10min;再次取出缝线,用4℃超纯水清洗3次,每次5min;用滤纸吸干缝线表面水分后重新浸入3%(m/v)的丝蛋白溶液中浸泡;反复上述步骤共计三次,并保存在-80℃备用。实施例2本实施例适用于修复机体细胞再生的医用缓释微粒缝合线。参照附图1和附图2,一种医用缓释微粒3缝合线2,包括缝合针1、缝合线2以及微粒3,缝合针1连接在所述缝合线2的一端,缝合线2包括主线4设置在主线4外侧的副线5,,主线4和副线5均为抗菌纤维;微粒3由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医用缓释微粒缝合线,包括缝合针、缝合线以及微粒,所述缝合针连接在所述缝合线的一端,所述缝合线包括主线、以及设置在主线外侧的副线,所述主线以及副线均为抗菌纤维;所述微粒,由内至外依次包括核心、壳层以及壳膜层,所述核心为药液,所述壳膜层为具有多微孔结构的粘性材质;所述微粒通过壳膜层的粘合作用吸附在缝合线的表面。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医用缓释微粒缝合线,包括缝合针、缝合线以及微粒,所述缝合针连接在所述缝合线的一端,所述缝合线包括主线、以及设置在主线外侧的副线,所述主线以及副线均为抗菌纤维;所述微粒,由内至外依次包括核心、壳层以及壳膜层,所述核心为药液,所述壳膜层为具有多微孔结构的粘性材质;所述微粒通过壳膜层的粘合作用吸附在缝合线的表面。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医用缓释微粒缝合线,其特征在于:所述副线通过编织或粘接的方式缠绕在主线上。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医用缓释微粒缝合线,其特征在于:所述副线为外表面包覆有抗菌剂的弹性抗菌纤维。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医用缓...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铁慧钟声
申请(专利权)人:大连市中心医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辽宁,2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